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方家  刘珺  王德  于长明 《生物信息学》2018,25(11):33-39
本文将“如何通过街道规划设计,营建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研究视角,抽取了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中与“如何规划设计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相关导则编制的逻辑将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和重组。针对中国通过改善街道步行环境建设高品质城市的诉求以及相关导则中缺少对使用者需求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将需求调查纳入规划规定环节、从环境特征角度出发进行街道分类与定位、关注地域特征与集约性生态设施的环境营造方法以及提升步行道功能多样性和空间相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申世广  唐欢  邱冰 《生物信息学》2018,25(11):46-51
绿道步行友好性评价丰富了绿道的研究内容,评价结果可为绿道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在梳理步行友好的绿道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各段绿道的步行友好程度。结果表明:环紫金山绿道整体步行友好程度虽然较高,但各区段之间差异较大。另外,在绿道建设质量较高的前提下,步行爱好者更关注绿道的可达性、线路的安全性、清晰的标识系统、舒适宜人的服务设施以及绿道沿线高质量的视觉景观等几方面,而对绿道本身功能性要素并不是太在意。因此,规划建设城市休闲绿道时,在满足步行功能的前提下,应将行人的步行感受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度注重绿道本身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人工补食条件下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友好行为因补食产生的影响,2007年1~9月,采用行为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大龙潭投食猴群的友好行为进行了观察.共记录到11种友好行为,发生频次居前的是理毛、张嘴、拥抱、游戏、趋近.友好行为的发起者和承受者在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年龄间差异均显著.在一雄多雌单元内发起者按次数多少为成年、少年、青年、亚成年猴,承受者的顺序亦如此.在全雄单元内发起者按次数多少为成年、少年、亚成年、青年猴,承受者的顺序亦如此.友好行为在单元内和单元间差异显著,单元内多于单元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川金丝猴社会单元内个体间的关系紧密,单元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友好行为在繁殖和非繁殖季节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6,22(3):464-464
随着石油能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油价上涨,以及源于石油生产的各类塑料制品废弃后难以降解,严重污染了环境(有“白色污染”之称),发展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塑料”(即生态友好塑料)以取而代之,是大势所趋,是塑料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应用于生物塑料的发展有广阔的前景。日  相似文献   
5.
"他们是友好的还是敌对的?"人如何快速识别他人的社会互动意图?基于对他人意图准确而快速的理解,才能正确地选择应对策略和反应方式,做出与对方展开合作还是应对冲突的决策.为了探索大脑如何理解2个个体通过整个身体表现出的不同性质交际意图的动态加工时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16名健康被试观察3类不同性质的交际意图动作(友好意图、敌对意图和无互动意图)照片时的脑电成分.电生理学结果表明,在较早阶段(170~270 ms),在大脑的额中区发现,友好意图的N2峰值比敌对意图和无互动意图更负,而敌对意图与无互动意图则没有显著差异.在晚期阶段(270~500 ms),在大脑的顶区、中线和右半球,敌对意图的P3峰值比友好意图和无互动意图更正,而友好意图与无互动意图则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大脑理解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意图(相对于无互动意图)的动态加工时程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赖力    黄贤金    刘伟良 《生态学报》2008,28(6):2870-2870~2877
对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理论依据、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补偿效应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做了梳理和评析,进而对国内生态补偿研究提出几点展望,包括生态补偿的GIS时空分配模型、风险式补偿和差别化补偿、补偿模式的系统整合研究、模式选择模型和补偿预期效率研究、补偿社会经济效果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并结合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和区域共同发展的需要角度,提出了开展符合我国生态国情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以冰叶日中花(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 L.)实生苗为材料,经NaCl、NaCl+ CaCl_2、NaCl+LaCl_3处理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叶、茎、根中Na~+、K~+、Ca~(2+)、Mg~(2+)含量,计算K~+/Na~+、Ca~(2+)/Na~+和Mg~(2+)/Na~+比值,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根尖Na~+流和K~+流,研究盐胁迫下钙在维持离子平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NaCl处理后,冰叶日中花各器官中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降低,离子比值降低;CaCl_2处理降低了Na~+含量,提高了K~+、Ca~(2+)、Mg~(2+)含量,离子比值升高,而LaCl_3处理后的结果相反。经NaCl处理24 h后,冰叶日中花根尖Na~+和K~+明显外流,加入CaCl_2后,Na~+外流速度显著增加,K~+外流速度受到抑制,而加入LaCl_3后则降低了Na~+的外流速度,促进了K~+的外流。研究结果表明冰叶日中花受到盐胁迫后,钙参与了促进根部Na~+外排、抑制K~+外流的过程,进而保持各器官中较低的Na~+含量,表明钙在维持和调控离子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顺位等级制度在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它对动物个体的繁殖和社会行为有广泛的影响.本研究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群6个不同顺位成年雄性个体,根据顺位高低,将它们分成3组:高顺位组(2只个体)、中等顺位组(2只个体)、低顺位组(2只个体),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它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组之间(1)接收和发出架桥行为频次差异显著,高顺位组接收架桥次数最多;(2)接收和发出爬跨行为频次差异显著;低顺位组接收爬跨次数最多;(3)发出呈臀行为频次差异显著,但接收呈臀行为频次差异不显著;高顺位组是接收呈臀次数最多,低顺位组发出呈臀次数最多;(4)摇树行为频次差异显著,高顺位组发出摇树行为最多.因此雄性黄山短尾猴友好行为可以体现出社群顺位等级关系,这种社群顺位等级关系和这些友好行为在维持社群稳定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短尾猴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群体生活的动物通过社会行为相联系,社会行为的类别和发生的频率决定了动物社会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了社会结构的类型。本文根据作者在安徽黄山对短尾猴16年的观察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一些重要的社会行为,探讨了短尾猴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的特点和性质。雌性短尾猴之间的行为比较简单,缺乏多样性,主要通过近距及理毛等状态性行为建立和维持,是长久和稳固的关系;雄性短尾猴之间具有丰富的行为,事件性行为(如拥抱、爬跨等)占主要部分,易发生冲突但也易于和解;雄性和雌性关系与繁殖季节有关,交配期主要是性关系,产仔期主要是友好关系;成体和幼体的关系主要是照料与被照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刊1981年发表过有关罗汉果的几篇文章。七月下旬日本的“日中友好中药研究者访中团”一行来我所参观访问,该团顾问、生药研究专家竹本常松曾将他发表过有关罗汉果的论文资料的复制品赠送给我们,现摘译成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