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0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215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物技术通报》2005,(1):43-43
Bioscience Technology 2003年7月31页报道:美国Amersham Biosciences公司最近推出GenomiPhi^TM DNA扩增试剂盒。利用这种试剂盒可从有限的生物材料制备高质量的DNA。这是一种简单的等温扩增技术,它不需要使用热循环器。原材料可以是来自全血、颊面拭子、细胞印迹纸、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个厂家鲎试剂,对三批供试品(20121201、10121202、20121203)进行了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在有效浓度为1.0mg/ml时,即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生物入侵是继栖息地破坏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驱动因素。近年来,原产于南美洲地区的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区被陆续报道,而我国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同样发现斑纹小贻贝,且其已经建立可自我维持的种群。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入侵生物,斑纹小贻贝尚未引起国内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足够重视,亟待查明其在我国沿海的分布现状、扩散趋势和生态影响等,为斑纹小贻贝的检测、监测、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综述了斑纹小贻贝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和全球生物入侵现状,发现国内的斑纹小贻贝源于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于2014年左右通过船舶压舱水或船体生物污损的形式侵入我国南方沿海并迅速扩散。此外,斑纹小贻贝在我国的生物入侵处于"引进-传播"阶段,即将大规模扩繁,因此亟需开展应急清除行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反义RNA探针原位杂交法,研究雄激素对大鼠腹侧前列腺上皮细胞角蛋白8 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1,在任何VP组织切片中,CK8探针专一、大量任何VP组织切片中,CK8探针专一、大量定位于VP腺上皮细胞中,CK8 mRNA是前腺上皮细胞特而灵敏的标志。2。去睾大鼠VP CK8 mRNA染色增强,提示CK 8mRNA有过度表达,注射雄激素又可抑制其过度表达,注射雄激素又可抑制其过度表达。3。与  相似文献   
7.
陈秀香   《广西植物》1987,(4):301-302
几年来,我所在中草药资源调查工作中,发现一些我国及广西未曾记录过的植物,现整理成文,以供有关部门参考。本文引用的标本均收藏在广西中医药研究所植物标本室(GXMI)。 山椒子水番挑(博白)番落技科Annonaceae Uvar花a grandiflora Roxb.in FI.Ind.2:665.1524;李秉滔,植物分类学报14(1):98.2976,蒋英,李秉滔,中国植物志30(2):26,图版10. 1979。 广西东南部:博白县,浪平公社,水库边1971年5月9日,王鉴均2247外北流县,隆盛公社,天堂,坡地疏林中,1977年9月26日北流调查队8一44口7。 分布:广东南部,广西东南部;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  相似文献   
8.
闽,粤,海南地区的斯氏线虫科及异小杆线虫科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对闽、粤、海南等地区27个县(市)昆虫病原线虫分布的调查结果。从1983至1987年共采集土壤样品600多个,从中分离出昆虫病原线虫39号,全部鉴定到属,少数鉴定到种。结果表明,闽、粤、海南均有斯氏线虫科及异小杆线虫科分布,该两科线虫的发现率,沿海20公里内的花生地,番薯地较高,砂土,砂壤土较高。  相似文献   
9.
莴苣子叶培养中RNA,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莴苣子叶在含BA2mg/L(单位下同)和NAA0.2或BA0.2和NAA2的培养基中,均能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在2,4-D2中形成非胚性愈伤组织。前一组合的RNA、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大于后一组合,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谱带宽且色深,具有一条特异酶带。由BA和NAA两种组合培养基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的三种生化指标变化的总趋势相同,同工酶谱相似,高BA组比低BA组的生化指标略高些。  相似文献   
10.
小金箍胡蜂越冬期剖巢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小金箍胡蜂Vespa tropica haematodes Bequaert在湖南各地的森林中均有分布,且数量较多,是胡蜂类群中的优势种。该蜂能捕食马尾松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但因该蜂性凶猛,毒性大,如果人被螫刺,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给观察带来了很大困难,至今对该蜂的生物学还了解不多。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