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建立电喷雾多级质谱结合硅胶柱层析快速、全面分析中药毛冬青中三萜皂苷成分的方法。毛冬青干燥根70%甲醇提取物,先用乙酸乙酯萃取,再用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氯仿-水(1∶9∶0.1→2∶8∶0.2→3.5∶6.5∶1→1∶1∶0.3,V/V)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通过TLC比较,将毛冬青皂苷粗提物分成3个组分。通过全扫描电喷雾多级质谱对每个组分分别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皂苷的结构。确定了毛冬青中11个已知皂苷的结构,对1个未知皂苷的结构进行了推测。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法(HPLC-ESI-MSn)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了绿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茶样经甲醇提取,HPD-50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糖苷,GC-MS跟踪监测酶解后挥发性苷元,然后通过电喷雾多级质谱,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多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了13种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其中2种糖苷首次发现存在于绿茶中。  相似文献   
4.
脂质组学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质组学是对整体脂质进行系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生物标志物,最终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是脂质组学领域中最核心的研究手段,目前已能对各种脂质尤其是磷脂进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通量的分析。随着质谱技术的进步,脂质组学在疾病脂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疾病诊断、药物靶点及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已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花青素苷(anthocyanins)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是花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HPLC-ESI-MS), 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地分析烟草(Nicotiana tabacum)花冠中花青素苷成分及含量的方法。在保证良好分离效果的基础上, 将分析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 降低了成本, 并成功应用于转基因烟草花冠中花青素苷成分的分析。为不具备高效分析仪器(如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一般实验室研究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在烟草中的异源表达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黄自毒物质提取及其生物指标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作障碍在药用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栽培中尤其明显,同一地块上种植一茬地黄后,须经8-10a后方可再种。从怀地黄主产区河南省焦作地区采集种植1a地黄的茬后土壤,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地黄土壤自毒物质并利用生物测试确定抑制率最强的土壤提取液作温室栽培实验以确定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土壤提取液和根系分泌物进行比较,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技术鉴定地黄连作自毒物质的化学成分。生物测试结果表明水和甲醇提取的地黄茬后土壤自毒物质对地黄生长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器中加入浓度0.5g/mL的水和甲醇提取液对地黄胚根的抑制率分别达17%和26%,当浓度增至5.0g/mL时,抑制率增加到70%以上。盆栽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的自毒物质导致地黄地上部叶绿素含量减少,根系活力下降,明显抑制了地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加剧了地黄膜质过氧化,以及引起地黄植体内生长素类激素含量下降。高效液相色谱法显示土壤提取液和根系分泌物具有相似图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共检测到6个特征物质:香草酸、D-甘露醇、二十六烷酸苯羟基乙酯、毛蕊花糖苷、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细胞中p53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中p53基因突变罕见,但绝大部分鼻咽癌中存在p53蛋白过表达/聚集且功能失活.然而,到目前为止p53蛋白失活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为揭示鼻咽癌中p53蛋白功能失活的机制,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富集鼻咽癌细胞系HNE1和HNE2的p53结合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免疫沉淀复合物进行分离,从胶中切取p53结合蛋白条带,胶内酶解后进行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得到相应的肽序列标签(peptide sequence tags, PST),通过搜索数据库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鉴定了9个p53结合蛋白.分别是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成员GRP-78和GRP-75、HSP90家族成员GRP-94、核纤层蛋白A/C (Lamin A/C)、α-actinin 4、Ezrin/Cytovillin、DNA复制准许因子/MCM3蛋白(DNA replication licensing factor/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3 protein, MCM3)、CD98/4F2 heavy chain和蛋白激酶C(PKC).并用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技术对HNE1细胞蛋白条带3鉴定的p53相互作用蛋白之一HSP78进行了验证.首次在鼻咽癌细胞中鉴定了9个p53结合蛋白,为阐明鼻咽癌中p53蛋白聚集及失活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在线的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 ,作为一种二维的分离系统 ,对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亚型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系统通过使用中性的涂层毛细管 (80cm长 )、动态的毛细管位置调整方法和鞘流液接口得以建立。蛋白质首先在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根据它们等电点的差异得到分离 ,然后被电喷雾质谱鉴定。已聚焦好的蛋白质区带通过结合阴极移动和重力移动的方法从毛细管中流出而进入质谱仪。由于在此特定情况下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 ,有三种血红蛋白A和镰刀型血红蛋白的亚型 (具有几乎相同的电荷分布和分子质量 ,但它们的等电点差异在 0 .0 4到 0 .0 8之间 )和两种乳球蛋白A的亚型 (等电点差异为 0 .6 )被检测到。这些蛋白质亚型的等电点、相对含量和分子质量都通过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同时得到了确定。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谱技术在糖蛋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质谱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及电喷雾质谱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如多肽、蛋白质及核酸的分析,由于这种具有软电离方式的质谱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目前也被成功地用于糖蛋白的结构分析,与普通的化学方法相比,质谱法快速、简单,结合网上数据库检索、凝集素亲和提取、二维凝胶电泳以及靶上直接酶切等新方法,可以提供糖蛋白的一级结构乃至高级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糖蛋白分析一直是蛋白质分析鉴定的难点,为建立准确灵敏的糖蛋白分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LC-ESI-MS)对糖蛋白-牛胰核糖核酸酶B(RNase B)的酶解肽谱进行分析,证实其一级结构。通过比较糖苷酶处理酶解肽段前后的肽谱,确定糖基化位点,通过过串联质谱(MS/MS)解析了Asn连接的糖型结构及去糖后肽段的氨基酸序列。糖型结构经α-甘露糖革酶处理和质谱分析确定为高甘露糖型。此外,还对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