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葡萄霜霉病离体接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钿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6):373-373,F003
用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悬浮液接种于葡萄叶盘,一般接种后3-4天,叶盘上可见孢子囊,接菌后5-6天,侵染率可达95-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瓜氨酸对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Mulsant)成虫取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取食非选择性和取食选择性试验,用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制作叶盘,将叶盘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测定锯叶裂臀瓢虫雄虫和雌虫在24 h内的取食面积,并计算取食选择的百分率,以喷施去离子水的叶盘为对照。【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锯叶裂臀瓢虫雌虫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雄虫(P<0.05)。喷施20 mmol·L(-1)的瓜氨酸后,测定锯叶裂臀瓢虫雄虫和雌虫在24 h内的取食面积,并计算取食选择的百分率,以喷施去离子水的叶盘为对照。【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锯叶裂臀瓢虫雌虫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雄虫(P<0.05)。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对雄虫和雌虫的取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喷施20 mmol·L(-1)的瓜氨酸后,对雄虫和雌虫的取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雄虫的取食面积比对照(5.32 cm(-1)的瓜氨酸后雄虫的取食面积比对照(5.32 cm2)分别减少36.88%和49.33%,雌虫的取食面积则比对照(7.60 cm2)分别减少36.88%和49.33%,雌虫的取食面积则比对照(7.60 cm2)分别减少42.08%和53.36%。但雄虫和雌虫的取食量在两个瓜氨酸处理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在选择性试验中,雄虫和雌虫明显偏好于取食对照叶盘。【结论】瓜氨酸对锯叶裂臀瓢虫成虫的取食具有抑制作用,这为该虫划圈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以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芽诱导培养基上直接诱导植株再生,优化选择菊花转基因再生体系。筛选出了能直接诱导芽再生的培养基(MS+6-BA3 mg.L-1+NAA 1 mg.L-1)。茎段在有IBA和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的小苗在温室里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菊花叶盘片转基因再生体系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芽诱导培养基上直接诱导植株再生,优化选择菊花转基因再生体系.筛选出了能直接诱导芽再生的培养基(MS 6-BA3 mg·L-1 NAA 1 mg·L-1).茎段在有IBA和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的小苗在温室里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广藿香是重要的芳香药用植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广藿香进行品种改良,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广藿香植株再生体系。该研究以广藿香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将叶盘外植体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观察、统计其再生植株的数量及生长状况。通过研究15~50 d的苗龄、第2~4节上的叶及培养基中2,4-D、NAA、BA和KT的浓度和配比等因素对广藿香叶盘再生植株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培养条件,建立广藿香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广藿香无菌苗的苗龄、叶片在茎上的着生位置以及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和配比都对广藿香的植株再生有显著影响;优化培养条件为以培养30 d的广藿香无菌苗顶芽下第2对展开叶片切割的叶盘为外植体,在含0.1 mg·L-1NAA和0.5 mg·L-1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28 d,叶盘的不定芽发生频率达到100%,单个叶盘的平均再生芽数为96.5个,经生根培养及温室炼苗,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到96%。广藿香叶盘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其基因转化研究及优良品种的快速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毛白杨(P.tomentosa)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叶盘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毛白杨后,经PCR分析、Southern杂交检测与筛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经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转NP-1基因毛白杨植株组织提取物对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草莓离体组织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对草莓分子育种至关重要。为了优化农杆菌介导草莓品种红颜(Fragaria×ananassa Duch.Benihoppe)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红颜草莓组培苗的离体叶盘作为试验材料,首先确定了其离体再生的最佳条件,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获得了稳定高效的再生及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红颜草莓离体叶盘最佳暗培养时间为9 d,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TDZ(2. 0 mg/L)+IBA(0. 1 mg/L)+2,4-D(0. 1 mg/L),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6-BA(0. 5 mg/L)+NAA(0. 1 mg/L),转化体系的最佳组合为预培养2 d、添加300μmol/L的AS、以OD600nm=0. 6的EHA105型的农杆菌浸染5 min、共培养5 d。经优化后的红颜草莓叶盘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对该品种的进一步优化和选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化高效外殖体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一种简化的,高效的叶盘、茎盘,叶柄等外殖体的转化方珐。利用带mini—Ti的致癌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与外殖体短时间的共培养,在含有100μg/ml卡那霉素的台适培养基上筛选到频率达40%以上的转化植株。转化的细胞再生的植株茎、叶等各部分外殖体均有抗卡那霉素的特性,DNA—DNA分子杂交的结果表明转化的植株的DNA中含有npt基因的同源区。转化的植株具有正常的形态,能够正常开花、结实。白花授粉子一代的植株的特性表明外源基因能够通过种子传递。本文讨论了影响转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叶盘为外植体的白桦的再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不同的激素组成(BA, K T, 2, 4~D, NAA, GA3)、基本培养基(MS, WP)、外植体放置的方向性进行了实验, 建立了以白桦叶盘为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当叶盘向轴面朝下放置在培养基上时, 三周后, 从叶盘边缘生出不定芽。不定芽的诱导率为64%, 平均每片叶盘可生出6 个不定芽。叶盘再生系统的建立为白桦的遗传转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GUS基因对白桦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根癌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白桦叶盘的研究方法,对转化过程中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探讨,结果表明:白桦叶盘对卡那霉素的敏感实验,得出最适筛选浓度为50mg/l;对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抑菌实验,最适抑菌浓度为500mg/l;100μMAS的加入可将抗性不定芽的诱导率提高3倍;3~4d的预培是最适合叶盘转化的时间;10~20min是最适合叶盘浸染的时间;3~4d的共培养对于叶盘转化比较合理。在上述最适合的转化条件下,农杆菌介导的GUS基因对白桦叶盘的转化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转化率为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