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芝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可从其子实体、孢子粉、发酵菌丝体和胞外液中获得。近年来,从灵芝菌丝体和胞外液中发现的多糖越来越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对灵芝胞内外多糖的影响、灵芝胞内外多糖的结构、灵芝胞内外多糖生物活性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发酵来源灵芝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比较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ISR组31例与CSPO组32例,ISR组予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CSPO组予适形切除保肛术治疗,记录与随访患者的近期与远期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保肛,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无差异(P>0.05),CSPO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SR组(P<0.05)。CSPO组的术后7 d的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3 %,明显低于ISR组的29.0 %(P<0.05)。CSPO组术后1 d、3 d、7 d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都明显少于ISR组(P<0.05)。ISR组术后3个月的满意度为80.6 %,明显低于CSPO组100.0 %(P<0.05)。结论:相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适形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能有效抑制血清PCT与hs-CRP的表达,具有很好的保肛效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随访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植物医学》2020,(1):26-26
近日,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预案》指出,虽然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几率很小,但仍须从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出发,统筹做好境内外蝗虫防治工作.各地要按照主动预防、内外结合、分类施策、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两手抓”,既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危害,又继续做好国内蝗虫防治,加强监测预警,全面排查蝗灾隐患,突出区域治理和科学防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47例(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和B组43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情况、围术期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B组的优良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其中闭合复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减少术中失血量方面更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5.
闫永  徐耀增  耿德春  李荣群  邹俊  杨惠林 《生物磁学》2013,(9):1714-1717,169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 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治疗的106例严重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急诊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观察组),22例延期应用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伤口裂开,疼痛程度评分为:(2.31±1.37)分,对照组出现3例伤口感染并裂开,疼痛程度评分为:(4.09±2.34)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VSD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联合手术组(35例)患者采用MIPPO联合LCP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33例)患者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内固定术组(35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骨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外固定术组及内固定术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及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联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24例,根据症状不同分A组和B组。A组62例患者腰背痛,接受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B组62例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接受责任节段减压内固术。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处的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均有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耗时长、术中出血量多,在治疗时应谨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胸部护板外固定术,研究组患者给予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疼痛程度及呼吸功能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60%(36/47)(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00%(4/50),低于对照组的23.40%(11/47)(P0.05)。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经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改善呼吸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自身意愿按照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内固定组主要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关节置换组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存在合并症、手术时机≥2h、采用内固定手术。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更高,但采用该手术治疗时需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