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自身意愿按照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内固定组主要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关节置换组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存在合并症、手术时机≥2h、采用内固定手术。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更高,但采用该手术治疗时需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和比较3D数字打印技术在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已经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为重度脊柱侧弯并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22名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3D辅助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11例)通过Minics软件进行3D模拟设计及打印,术中进行技术辅助。对照组(11例)则通过常规的徒手置钉办法进行手术。通过CT比较两组患者的置钉准确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其他影像学检查和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输血量,透视次数等。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22例)均得到至少6个月的完整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前的影像学测评,Cobb角,年龄、性别构成等指标的比较中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T评价置钉准确率为83.6%(0级及1级),对照组的置钉准确率为7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透视次数等手术指标的比较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入院后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3天的VAS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6月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与常规的徒手置钉相比,针对重度脊柱侧弯患者,3D数字打印辅助技术能够显著的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大幅度减少透视危害,且降低操作难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3D数字技术结合超声骨刀技术在胸椎管黄韧带骨化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胸椎管骨化症,在2016.01至2019.01行手术治疗的共计38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3D+超声骨刀组(观察组,17例)与磨钻治疗组(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如下三大项指标:手术指标(术中出血、椎板切除时间等),疗效指标(术后JOA评分等)及并发症指标(脑脊液漏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体节段等指标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D+超声骨刀组患者在出血量,椎板切除时间等指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JOA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3D+超声骨刀组显著优于对照组。3D+超声骨刀组中出现4例脑脊液漏患者,而对照组中出现8例脑脊液漏患者。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其中,3D+超声骨刀组中未出现器械损伤硬膜者,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器械损伤硬膜。结论:与传统的磨钻技术相比,使用3D打印技术+超声骨刀技术能够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并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比较使用经皮RTS钉固定与常规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经诊断为胸腰段骨折,且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的共计7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和选择,将纳入的患者分为经皮RTS钉固定组(观察组;40例)和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对照组;34例)。在术后的3天,1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并通过其影像学指标(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等)比较两组的影像学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术后3天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1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前缘高度百分比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出血量,出院时间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比较中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对于胸腰椎压缩骨折,RTS螺钉能够有效的恢复影像学指标,特别是在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创伤及出血,加快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的融合术式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和PLF(postero1ateral fusion)在下腰椎单节段腰椎滑脱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椎滑脱症并行腰椎融合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142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融合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PLIF组(82人)和PLF组(60人)。对于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3月、12月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程度指数(JOA),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纳入本课题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年的连续全面的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及12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但PLIF组在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及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花费、并发症等指标中,PLF优于PLIF组。两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JOA评分等指标的比较中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单节段的下腰椎滑脱患者来讲,使用PLIF能够取得较好的症状改善,融合率较高。但PLF同样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个性化的进行手术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金天格胶囊在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骨折术后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01-2015.01来我院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骨折共计136人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钙剂+维生素D+唑来磷酸+金天格胶囊治疗。对照组则不给予金天格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了12个月的系统随访观察。观察和进行比较的指标主要为疼痛(VAS),骨密度,Macnab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血液肝肾功等指标。结果:在术后3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在疼痛、骨密度及腰椎功能评分等方面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在上述指标中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在血液肝肾功等指标的比较中,则未发现疼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安全程度较高,在临床中可进一步的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和分析单节段固定关节突峡部融合治疗年轻人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01-2016.01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峡部裂伴轻度腰椎滑脱的共计46例青年患者(30岁),采用单节段固定结合关节突峡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包括患者术前与术后3月、6月及12月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等功能恢复指标的比较及融合率、并发症等临床观察指标的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12个月的术后随访,患者在术后(3,6,12月)的VAS评分及Macnab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和提高(P0.05)。影像资料显示:未出现不融合现象。1例患者出现皮肤浅层感染,处理后好转,余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年轻人的轻度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患者,使用单节段固定结合关节突峡部融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后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