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自身意愿按照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内固定组主要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关节置换组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存在合并症、手术时机≥2h、采用内固定手术。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更高,但采用该手术治疗时需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位枕垫和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MMP-3、TIMP-1、IL-6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3、IL-6水平均降低,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血清TIMP-1水平均升高,实验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高度比明显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6.67%大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恢复TIMP-1水平,能显著提高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90例在我院及山西医科大学进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12个月腰椎后凸角度、Cobb角、JOA评分、ODI评分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手术前,ODI评分低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髂骨移植应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效果较好,不仅可纠正脊柱侧弯,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及不适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15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钢丝环扎内固定术,实验组患者给予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但手术时间较长,治疗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比较,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X线侧位片C2椎体与颅底连线的夹角(Cobb)、C2椎体矢状面的垂直轴线与C7椎体上缘的长度(SVA)、T1椎体上缘线和水平线的夹角(T1-Slope)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升高量为(2.6±0.2)分(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0.1%,术后SF-36、NDI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相较于手术前,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2-C7 SVA、C0-2 Cobb夹角以及T1-Slope均有显著升高,C2-C7 SVA升高量与C0-2 Cobb夹角、T1-Slope的升高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5,P0.001;r=0.327,P=0.003)。手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与C2-C7 SVA呈一定负相关(r=-0.229,P=0.032),手术后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显著影响颈椎矢状面平衡,以颈椎前倾为主要表现,而引起患者颈椎肌肉持续性收缩、上颈椎过度前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