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4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应用核酸凝胶电泳法对49份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中34份呈现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包括长型和短型两个亚群。在长型中有两种不同的电泳图型,并且对轮状病毒的实验诊断与电镜检测做了比较,结果证实二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而核酸电泳法具有更多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核损伤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薛开先  王苏 《遗传学报》1990,17(1):70-74
核异常作为组织特异性的遗传毒理体内短期检测法,现已日益受到重视。它比微核测试更敏感和合理。核异常包括多种形式的核损伤,而它们与致癌因子的损伤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以r-射线作为致癌与诱变因子,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常用核损伤指标:微核、核变形、核碎裂和核固缩等的剂量(0-5Grag)一反应关系,并作线形回归分析。作者认为,作为人体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应包括微核,核变形及核碎裂3个核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3.
棕色固氮菌固氮酶FeMo蛋白与过量(5-6个当量)的酸性靛蓝保温30-60分钟后,蛋白中的P-金属原子族全部氧化,然而蛋白中的FeMoCo全都处于还原状态。Na2S2O4使这种部分氧化的FeMo蛋白中的P-ciuster重新不,甲基紫精可加快这种还原,而亚甲蓝等氧化剂则使这种蛋白中的FeMoCo受到氧化,对这种部分氧化的FeMo蛋白分别进行CD还原滴定和测定氧化过程中的EPR/ABS的变化已经得到p-Cluster和FeMoCo的氧化还原当量数目。  相似文献   
4.
用EPR法测定藻中游离Mn~(2+)量.当降低培养液中锰浓度或用6μM EDTA处理,使藻中游离Mn~(2+)量下降时,放氧活性不变.0.8MTros(pH8.5)使60%的结合锰释放出时,放氧活性完全被抑制.1mM NH_2OH·HCI已抑制放氧.≥20mM NH_2OH·HCI引起结合锰的释放.经Tris和NH_2OH·HCl处理后,藻的荧光发射光谱上F_(686)下降,F_(695)和 F_(730)上升.本文对鱼腥藻的锰库和放氧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四氯化碳中毒对大鼠离体再生肝细胞钾离子外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工作用三种剂量四氯化碳(CCl_4,10,15和20mmol/L)损伤正常大鼠离体肝细胞,分别在5,10,15和20min测定细胞内K~+和GPT漏出量。实验观察到细胞内K~+和GPT漏出量与CCl_4染毒的剂量和时间有明显关系,而且K~+漏出量较GPT更能灵敏地反映细胞的损伤程度;用中等剂量CCl_4(15mmol/L)损伤离体再生肝细胞20min后,细胞内K~+漏出的变化百分数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这些结果表明,大鼠离体再生肝细胞具有较强的抗CCl_4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再生肝细胞膜稳定性较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研究库存血红细胞膜蛋白质构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种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马来酰亚胺Ⅰ和马来酰亚胺Ⅴ研究了红细胞膜蛋白质构象及巯基结合位点性质在ACD-B方库存血保存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35天的血液保存期间,马来酰亚胺Ⅰ所标记红细胞膜的S/w值很快下降到一低水平,而马来酰亚胺Ⅴ所标记红细胞膜的旋转相关时间则呈现迅速下降后缓慢升高的双相性变化。作者结合膜蛋白构象及其周围微观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金黄地鼠视皮层胼胝体神经元和神经肽Y(NPY)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应用γ-射线诱发微核、放射性自显影等技术分析细胞周期,研究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间的定量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经400rad照射的静脉血,在室温下放置1.5小时,或在37℃下放置5小时,此时淋巴细胞属G_0期。和照射前相比,两组微核率均显著增加(P<0.01)。(2)照射静脉血经pHA刺激培养23—24小时收获细胞,此时转化淋巴细胞应属G_1期,分别计数转化和未转化(G_0期)淋巴细胞微核,与照射前未培养淋巴细胞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3)400rad照射静脉血培养72小时后,淋巴细胞微核较培养前增加14.5倍。根据放射性自显影等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微核在细胞周期各阶段均可形成。  相似文献   
9.
耐药结核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对药物产生适应或细菌发生变异的后果。目前应用的抗结核药物已达14种之多,随着抗结核药物的相继问世,耐药性的问题也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国内学者对耐药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及耐药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激活淋巴细胞,以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碳一尿嘧啶核苷(~(14)C-UR)和碳-缬氨酸作掺入实验,以分别反映T、B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共测定了50例肿瘤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降低,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显著增高。经过一个疗程的~(60)Co照射后T细胞转化比照前又显著降低,B细胞转化比照前又显著增高,三种大分子合成都表现同样的规律,反映了辐射抑制T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相反地刺激了B淋巴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以上的辐射效应随照射剂量和照射野的增加而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