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棕色固氮菌固氮酶FeMo蛋白与过量(5-6个当量)的酸性靛蓝保温30-60分钟后,蛋白中的P-金属原子族全部氧化,然而蛋白中的FeMoCo全都处于还原状态。Na2S2O4使这种部分氧化的FeMo蛋白中的P-ciuster重新不,甲基紫精可加快这种还原,而亚甲蓝等氧化剂则使这种蛋白中的FeMoCo受到氧化,对这种部分氧化的FeMo蛋白分别进行CD还原滴定和测定氧化过程中的EPR/ABS的变化已经得到p-Cluster和FeMoCo的氧化还原当量数目。  相似文献   

2.
人硫氧化还原蛋白系统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氧化还原蛋白Thioredoxin(Trx)是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调节分子,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Trx还原酶和NADPH共同组成一个广谱的蛋白二硫键还原系统,在稳定细胞内氧化还原环境与调节蛋白-蛋白,蛋白-核酸相互作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人类的多种肿瘤中均存在Trx的异常表达,Trx直接应用于临床或作为抗肿瘤物的靶分子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是广泛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Trx通过对目标蛋白质进行还原,从而调节机体的氧化还原平衡。Trx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及NADPH共同组成硫氧还蛋白系统参与众多生理过程。细胞中的活性氧是导致生物氧化胁迫的一个主要方面。Trx可以通过对细胞内被氧化的二硫键的还原来修复机体的氧化损伤,并通过这种方式防止机体衰老。同时,Trx系统可以与其它氧化还原系统如谷胱甘肽(GSH)系统协调配合,并消除体内过多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4.
植物中氧化还原系统对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一些氧化还原蛋白在光照和黑暗中结构改变,使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系统发生变化,实现对光合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固氮酶钼铁蛋白氧钝化后,未断裂出任何含钼、铁原子的断片。用有机溶剂从钼铁蛋白中提取得到的铁钼辅因子(FeMoCo)可以激活被氧钝化了的钼铁蛋白,使其还原乙炔能力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这种激活作用的效率随着钼铁蛋白氧钝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初步结果表明,氧钝化的钼铁蛋白中最先受到损伤的可能是 FeMoCo。如果氧钝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其它部分也可能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6.
黄瓜(Gcumis sativus L)叶片PSⅡ颗粒的Mossbauer谱呈现4套双峰,依它们的化学位移相四敬矩劈塑数值,分别属于氧化态Cyt-b559,还原态Cyl-b559、Fe^3+-Q画物和Fe^2+-Q复合物。干埋胁迫旱影响QA/QB中铁(Fe)参与电子传递的速率,使PSⅡ颗粒的ossbauet谱中Fe^2+的吸收双峰消失,即还原态G7yt-B559转变为氧化态Cyt-b559Fe^2  相似文献   

7.
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直接影响细胞的生存、活化和增殖。硫氧化还原蛋白是一个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它和NADPH以及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一起协同作用,组成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的还原体系。这个还原体系还与谷胱甘肽等共同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对维持和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内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又可以通过对多种信号分子的作用直接影响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DsbA蛋白是大肠杆菌周质空间内的巯基 /二硫键氧化酶 ,主要催化底物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利用定点突变结合色氨酸类似物标记技术 ,研究了DsbA蛋白的氧化还原性质和构象变化。结果显示 :(1 )DsbA蛋白的还原态比氧化态的结构更加稳定 ,说明DsbA的强氧化性来源于氧化态构象的紧张状态 ;(2 )DsbA氧化和还原态间特殊的荧光变化主要来源于Trp76在不同状态间微观环境的差异 ;(3 )色氨酸类似物标记不会对Dsb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利用1 9F NMR进一步证实了DsbA氧化还原状态间的构象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主要影响Trp76的局部环境 ,而对Trp1 2 6的局部环境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其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细胞内发挥氧化还原调控作用的重要过程.本文建立了Trx1氧化还原状态的检测方法—氧化还原蛋白免疫印迹法(redox Western blot),即通过碘乙酸(IAA)标记Trx1,根据蛋白所带负电荷的不同,达到分离蛋白氧化与还原状态的目的,并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相应的氧化还原电势.本方法是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实验中分别采用H2O2和DTT处理样本,利用此方法检测了细胞裂解液中、细胞内及过表达Trx1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并检测了HEK293细胞不同生长时期Trx1的氧化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10.
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直接影响细胞的生存、活化和增殖。硫氧化还原蛋白是一个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它和NADPH以及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一起协同作用,组成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的还原体系。这个还原体系还与谷胱甘肽等共同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对维持和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内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又可以通过对多种信号分子的作用直接影响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江豚和白鳍豚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克雄  刘仁俊 《兽类学报》1998,18(1):68-70,59
江豚和白鳍豚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ONTHEANATOMYOFTHEMALEGENITALSYSTEMINTHEBAIJI(LIPOTESVEXILLIFER)ANDFINLESSPORPOISE(NEOPHOCAENAPHOCAENOIDES)...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借助免疫电镜和溃变纤维电镜追踪等技术,探索我国南方特产,昼行动物“灵长类原宗”树鼠句(TB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突触,特别是SCN中5-羟色胺(5-HT)能和视纤维传入的突触联系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TBC的SCN主要包含不对称性GrayⅠ型(GTⅠ)和对称性GrayⅡ型(GTⅡ)两种突触类型。其中GTⅠ突触的后膜下颇多呈现“三体一线”的节下小体。5-HT能末梢在TBC的SCN(主要在其腹侧)中形成丰富的GTⅠ和GTⅡ突触。还观察到SCN中5-HT能末梢和非5-HT能轴突构成颇多的轴-轴突触,5-HT能末梢既可为突触前也可为突触后成分。这在大鼠SCN中未见报道,而视纤维传入在SCN腹外侧区主要形成GTⅠ突触  相似文献   

13.
对圈养条件下水鹿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性水鹿在空间上趋于分离,而雌性趋于结合。无论在秋季或冬季,雄性水鹿花费在不同雌性上的时间比例是相近的。不存在一主雄鹿排斥其他雄鹿,独占雌鹿群的现象,也不存在雄性为占有一雌鹿而相互排斥的模式。秋、冬季节相比,水鹿空间关系的日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Farquhar和Sharkey(1982)提出的两个判据——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和气孔限制值(L_s),从几个不同的侧面研究了毛竹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虽然观测到气孔导度(G_s)与光合速率(P_n)随着气温、光量子通量密度的降低和叶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大体上平行地下降,但是在低的环境温度、低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和严重的水分胁迫下,气孔导度的下降不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时C_i在上升,而L_s下降。然而,在低的空气湿度和轻微水分胁迫下,C_i的下降和L_s的上升都证明,这时气孔导度的下降是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角百灵和小云雀的孵化行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亮  张晓爱  李来兴 《动物学报》2002,48(5):695-699
鸟类的个体发育是在双亲、雏鸟及巢组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中完成的,稳定的热环境是它们完成孵化和雏鸟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White et al., 1974; Purdue, 1976; Ellis, 1982; Haftorn, 1983; Morton et al., 1985; Schnace et al., 1991; Vatnick et al., 1998; 张晓爱等,1995).因此亲鸟的伴巢行为及时间花费在保证繁殖成功中起重要作用.伴巢行为是指亲鸟在繁殖期间,为筑巢、防御、抱卵、孵雏及递食而出现在巢中或附近的所有行为(Oppenhaim, 1972).亲鸟拌巢的时间分配与巢环境有密切关系,已有大量的报道(如Purdue, 1976; Ellis,1982; Schnace et al., 1991;张晓爱等, 1995). 张晓爱等(1995)比较了高寒草甸地区的地面、灌丛及洞穴3种不同营巢类型亲鸟的伴巢时间分配模式,但是对亲缘关系较近,营巢生境相同鸟类之间的伴巢时间分配模式,以及坐巢行为与巢环境之间关系没有报道,国外对这方面的报道也甚少.本项研究选择高寒草甸的两种百灵科鸟: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和小云雀(Alauda gulgula)作为研究对象来比较亲鸟在孵化期坐巢行为与巢址微环境的关系,对研究鸟类繁殖行为与环境关系及从生活史进化角度研究相似种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外加Ca~(2+)和La~(3+)对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Ca~(2+)和La~(3+)对酿酒酵母的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都呈现出低浓度时正效应和高浓度时负效应,当Ca~(2+)浓度为1mmol/L及La~(3+)浓度为15μmol/L时酿酒酵母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7.
水稻(Oryza sativa)核型分析结果:在12对染色体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有5对,近中部着丝点的有6对(包括随体染色体),1对近端部着丝点。本文还着重讨论了随体的数目及所在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小黑麦附加系选育研究(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黑麦附加系“82—4030”暂名“品加系1号”,目前己获第六代种子,性状稳定,表现穗大、粒多、早熟、籽粒大而饱满。凡2n=44者,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染色体数稳定(约90%在2n=44),经核型,带型(Giemsa-C带)及酯酶同功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肯定附加上的一对染色体为黑麦染色体,得到的是麦类新资源小黑麦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19.
电针大鼠的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室以前的工作表明:电针(2H_z,3V,30min/d)刺激 SD 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5d后,大鼠血清中产生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本工作对此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电针大鼠的血清不仅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T 淋巴细胞转化,还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胸腺细胞和脾脏 T 淋巴细胞转化;同时也发现电针大鼠的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B 淋巴细胞转化。提示此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对不同淋巴器官及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无选择性作用。(2)将电针大鼠的血清同小鼠淋巴结细胞培养1h,电针大鼠的血清就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 T 淋巴细胞转化;将小鼠淋巴结细胞同 Con A 预培养30min,电针大鼠的血清的抑制作用便消失,提示电针大鼠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作用于 Con A 刺激 T 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同时也排除了此抑制因子的细胞毒作用。(3)电针大鼠的血清显著抑制蛋白激酶 C(PKC)激活剂 PMA和 PMA 加 ca~(2+)通道 A23187刺激的小鼠淋巴结细胞转化,提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通过抑制 PKC 的活性或抑制 PKC 介导的细胞活化通路,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20.
水稻(Oryza sativa)核型分析结果:在12对染色体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有5对,近中部着丝点的有6对(包括随体染色体),1对近端部着丝点。本文还着重讨论了随体的数目及所在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