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第四纪孢粉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丽娟 《人类学学报》1989,8(1):T001-T002
本文对桂林甑皮岩洞穴古人类遗址的文化层堆积物和钙华板系统采样进行孢粉分析研究,分析了当时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古人类的生活环境以及文化层和钙华板形成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2.
以冬虫夏草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及弹性蛋白酶活性抑制试验来考察冬虫夏草在生化水平上的抗衰活性,以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三磷酸腺苷(ATP)和透明质酸(HA)的合成试验来考察冬虫夏草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衰活性。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能有效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促进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表达透明质酸和三磷酸腺苷,说明冬虫夏草具有一定的抗衰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营养咀嚼片对湖南省古丈县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古丈县18家山村幼儿园学龄前儿童405名,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日补充营养素咀嚼片1片,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营养干预,干预15个月后,对该部分对照和干预组(36~83月龄)的405名学龄前儿童同时进行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的测定,分析两组学龄前儿童在不同月龄的身高、体重、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血红蛋白及贫血率的差异。结果:总体身高、体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48~59月龄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月龄段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59月龄干预组儿童HAZ为(-0.75±0.91),对照组HAZ为(-1.22±0.8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同月龄段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血红蛋白浓度为(11.83±2.48)g/dL,对照组总体血红蛋白浓度为(10.90±2.07)g/d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儿童贫血率干预组为45.8%、对照组为60.1%,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了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给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补充营养素全面的营养素咀嚼片后,可显著地降低儿童的贫血率,但对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则无显著性改变,开展该项目对改善贫困农村的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理鉴定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馆藏的100多年间采自四川省的1万余号蝶类标本,最早的四川蝶类标本(宽带凤蝶西部亚种Papilio nephelus chaon)采于1910年,结合文献和专著资料,参考《中国蝶类志》的分类系统,得到四川省蝶类644种,隶属于12科240属。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 162种、弄蝶科Hesperiidae 125种、眼蝶科Satyridae 114种、灰蝶科Lycaenidae 100种、粉蝶科Pieridae 59种、凤蝶科Papilionidae 45种、蚬蝶科Riodinidae 14种、绢蝶科Parnassiidae 11种、斑蝶科Danaidae 8种、环蝶科Amathusiidae 4种、喙蝶科Libytheidae 1种、珍蝶科Acraeidae 1种。四川省蝶类物种组成丰富,其中,蛱蝶科、弄蝶科、眼蝶科和灰蝶科物种数均超过或达到100种。建议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不同生境建立长期监测点,持续监测蝶类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变化情况,这对于保护全省生态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尽快开展相关研究,包括四川省蝶类的经典分类学、系统发育及区系、生物地理学、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态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液泡膜H^+-转运焦磷酸酶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已构建的枸杞本地数据库中先进行VP基因电子克隆,然后结合RT-PCR方法克隆到一个枸杞液泡膜H^+-转运焦磷酸酶编码基因LbVP1,并对其序列结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LbVP1开放阅读框全长2301 bp,编码766氨基酸残基。多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与拟南芥AVP基因相似性达87.9%,序列结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该基因具有液泡膜H^+-转运焦磷酸酶的保守结构域和跨膜区,可能在液泡膜发挥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bVP1在花、叶和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存在时空表达差异,干旱胁迫处理下叶片和果实中该基因表达量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 <0.05)。研究结果将为阐明该基因在枸杞抗旱分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粉碎后与常规预混原料按照比例(以质量百分比计):假苍耳草粉50%、玉米粉11%、豆饼粉20%、麦麸9%、鱼粉3%、骨粉5%、酵母粉1%、食盐1%混合制备成颗粒饲料,分别以相当于假苍耳含70、60、50、40 g等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喂饲常规饲料,每天喂饲幼兔。室内单笼60 d饲养后,分别进行血清学检验、血常规检验、解剖实验及增重效果评价,探讨假苍耳对幼兔适口性和毒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假苍耳含量的配合饲料对幼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假苍耳适口性良好、无毒性症状,各项测定数据无显著差异,从饲用价值角度来说,假苍耳代替部分幼兔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苦参碱拮抗哇巴因诱导的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哇巴因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Na+电流和动作电位时程作用后,观察苦参碱对哇巴因诱导Na+电流和动作电位时程改变的恢复作用。结果:1 5μmol·L-1哇巴因延长APD50从给药前476±40.7 ms增加到744±62.9 ms(n=6,P0.05),APD90从给药前499±84.9 ms增加到775±87.7 ms(n=6,P0.01),100μmol·L-1苦参碱恢复APD50至603±79.0 ms(n=6,P0.05),APD90至630±81.6 ms(n=6,P0.05);2 5μmol·L-1哇巴因可增加钠电流的峰值,在-20 m V电压条件下,5μmol·L-1哇巴因增加INa,由正常-40.9±2.32 p A/p F增加到-55.2±2.26 p A/p F(n=8,P0.05),100μmol·L-1苦参碱减少INa至-34.6±2.14 p A/p F(n=8,P0.05);5μmol·L-1哇巴因右移钠通道的激活曲线,并左移钠通道的失活曲线从而改变通道动力学特性;100μmol·L-1苦参碱可抑制哇巴因诱导的INa的增加,并恢复Na+通道动力学特性接近正常。结论:苦参碱拮抗哇巴因诱导的心律失常机制与其抑制哇巴因诱发细胞水平Na+电流的增加,缩短哇巴因诱发APD的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PR10(病程相关蛋白10)类蛋白与植物的抵御外来病害及系统获得性抗性(SAR)有着紧密联系,而且许多PR10类蛋白都具有RNase活性,并通过这种活性抵抗外源病害。根据获得的XIOsPR10基因,将其构建到pET28a中,通过原核表达及磁珠纯化获得目的蛋白,通过RNA消化实验证实XIOsPR10重组蛋白具有RNase活性,进一步揭示了XIOsPR10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评价31磷磁共振波谱(31Phosphorus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31P-MRS)来辨别三种诊断类型:肝细胞癌,正常肝和肝硬化。运用反向传输神经网络(BP)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分析31P-MRS数据,分别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肝细胞癌的诊断分类以期提高识别率。实验结果证明,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后,31P-MR波谱对活体肝细胞癌的诊断正确率从89.47%提高到97.3%,且BP更优于RB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葡萄糖代谢水平影响的特点、机制。方法选择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高热量、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为肥胖组(HF,n=18),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NC,n=18)。两组小鼠分别给予安慰剂(n=6)、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 mg/kg,隔日1次,n=6)、喂饮2.37%亮氨酸水(n=6),2周后分别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胰岛素耐受性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以及胰岛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后葡萄糖负荷30min血糖水平显著升高(与安慰剂组比P=0.038,与亮氨酸组比P=0.035)。肥胖组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31),葡萄糖负荷30 min血糖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3)、亮氨酸组(P=0.041)。仅正常组小鼠胰岛素敏感性与安慰剂组相比显著降低(P=0.039)。雷帕霉素干预后腹腔脂肪量显著减少(正常组与安慰剂组比P0.001,肥胖组与安慰剂组比P=0.013)。结论雷帕霉素对哺乳动物糖代谢水平有显著影响,正常小鼠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肥胖小鼠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