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一年生盆栽‘春美/毛桃’(Amygdalus persica"Chunmei/Maotao")为试材,研究了桃树枝条还田对土壤酚酸类物质、苦杏仁苷、微生物、酶活性和桃幼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桃树枝条还田可行性提供依据。试验进行了以下处理:1.5 g·kg–1枝条剪碎还田处理、22.5 g·kg–1枝条剪碎还田处理、1.5 g·kg–1枝条浸提液还田处理、22.5 g·kg–1枝条浸提液还田处理,以无枝条添加为对照。运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生物高通量测序测定土壤自毒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加量枝条(每1 kg土壤中枝条含量为22.5 g,相当于15倍的正常修剪量)还田剪碎处理和浸提液处理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和苦杏仁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伞菌纲、毛筒腔菌属(Tubeufia)和银耳亚纲Cystofilobasidiaceae增多,真菌比例升高,细菌比例降低;土壤蔗糖酶活性始终显著高于对照,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处理前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后期显著低于对照,加量枝条浸提液处理前期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大于加量枝条剪碎处理;桃幼树叶绿素含量、地径(苗木距离地面5 cm处的直径)生长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新梢停长期提前。常规还田量枝条(1.5 g·kg–1)处理对土壤酚酸类物质和土壤酶活性变化有影响,但对桃幼树生长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加量枝条还田会使土壤苦杏仁苷和酚酸类物质大量积累可能对桃树根系造成直接毒害,同时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间接抑制桃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设施土壤的连作障碍,以开沟起垄的方式,研究不同秸秆深还田对连作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甜瓜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还田2年后可以改善连作土壤的酸碱度,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玉米秸秆还田有机质含量可达17.08 g·kg·~(-1),比对照处理提高12.8%;同时还明显提高了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等活性,加快了设施土壤中矿质元素的释放,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也有所增加,而碱解氮含量则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丰富了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尤其是玉米秸秆还田处理的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比对照增加了30.1%,连作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但连作土壤中的真菌数量降低。秸秆深还田显著提高了甜瓜根系鲜重和根系活力,其中玉米秸秆还田的根系鲜重和根系活力分别为8.3 g·plant~(-1)和70.4μg·g~(-1)FW;总之,设施连作土壤秸秆开沟起垄深还田显著改良了设施土壤,促进甜瓜根系生长,其中玉米秸秆还田效果较好,其次是花生秸秆。  相似文献   

3.
以盛果期10a生品种‘阿部白’桃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连续2年定位施肥试验,设置放射沟施全量肥(R_(NPK))、放射沟施半量肥(R_(1/2NPK))、注射施全量肥(I_(NPK))和注射施半量肥(I_(1/2NPK))4个处理,分析注射施肥对桃园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注射施肥在桃树生产中的应用,为高效施肥和提高水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桃幼果膨大期(5月15日),0~40cm土层中,试验各处理的总氮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注射施肥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放射沟施肥;果实成熟前期(7月15日),在相同施肥量下,0~4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处理的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以I_(NPK)处理的最高,且分别比放射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6.61%、12.56%和10.15%、23.93%,同时注射施肥处理的0~4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放射沟施肥处理,部分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处理对土壤中磷的影响较小。(2)果实成熟前期,0~6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及0~20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同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3)INPK处理的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且分别比R_(NPK)处理显著增加了12.24%和11.21%;I_(1/2NPK)处理的单株果实产量最高(65.25kg)并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处理,但与INP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注射施肥对桃树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且以NPK全量注射施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杉木林土壤酶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亚热带地区的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实验包括对照(CK)、施氮肥(200 kg N·hm~(-2)·a~(-1))、施磷肥(50 kg P·hm~(-2)·a~(-1))、施氮磷肥(200 kg N·hm~(-2)·a~(-1)和50 kg P·hm~(-2)·a~(-1))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表层(0~10 cm)土壤中,施NP肥处理的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CK降低了40.2%和36.5%,β-葡萄糖苷酶活性比施P肥处理降低了31.1%;亚表层(10~20 cm)土壤中,施N肥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低于CK;施N肥、P肥和NP肥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分别比CK降低了46.9%、37.8%和42.4%;施NP肥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施P肥处理降低了22.6%;在表层土壤中,施N肥、P肥处理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降低24.1%和29.4%;施NP肥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低于CK;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均表现为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亚表层土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蔗糖酶活性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施NP肥增加了硝态氮含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蔗糖酶的活性;水溶性有机碳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的降低可能会抑制土壤碳的释放,从而增加土壤碳的固定。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是维持和改善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探究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对辽南稻区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辽宁省盘锦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和穗肥减量16 kg·hm-2(N1)、常规穗肥用量32 kg·hm-2(N2)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处理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脲酶、FDA水解酶活性显著提高,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显著降低,成熟期较S0N2显著提高6.2%~13.5%;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分蘖期显著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较S0N2显著增加20.8%~26.7%和22.3%~28.7%。秸秆秋季湿耙还田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时期土壤速效钾、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分蘖期和成熟期硝态氮含量以及分蘖期pH值,水稻分蘖期土壤铵态氮含量较S0N  相似文献   

6.
果园生草是提高果园生产力、促进果园可持续生产的有效措施。为探究自然生草制苹果园行间草耕翻还田对土壤生物学性状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清耕(CK)为对照,设置草被刈割还田(NG)和草被刈割耕翻还田处理(NGR),研究不同草被还田方式对行间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不同形态氮、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苹果园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与CK相比,NG和NGR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以NGR处理提升效果最显著,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59.0%、20.7%、38.3%和73.5%、45.9%、67.8%。NGR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氮、钾养分含量,铵态氮、硝态氮、颗粒有机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及速效钾和水溶性钾含量分别为CK的1.5、1.8、1.6、2.0、1.3和1.4倍,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进而提高了果实品质。综上,NGR可提高苹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氮钾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是生草制苹果园一种可行的行间草被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夏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华北平原潮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夏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一致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能显著提高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强土壤几丁质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灌浆期显著高于根际土壤,但在苗期和完熟期则显著低于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几丁质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施氮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在0~180 kg·hm-2施氮范围内,施氮可明显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但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土壤全氮含量则明显下降.综上,适量施氮能显著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全氮含量,改善土壤生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添加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土壤中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减缓土壤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设置CK(不施生物质炭)、C_1(5 t·hm~(-2))、C_2(10t·hm~(-2))、C_3(20 t·hm~(-2))、C_4(30 t·hm~(-2))和C_5(40 t·hm~(-2))共6个处理,采集第三季黄瓜成熟期0~20 cm土样,分析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C_2处理和C_3处理微生物量碳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70.62%和81.09%(P0.01);与CK处理相比,C_2处理和C_3处理的微生物量氮呈极显著增加(P0.01);土壤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CK处理相比,C_2、C_3和C_4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极显著增加(P0.01),C_4处理脲酶的活性提高了84.08%(P0.01),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C_3、C_4和C_5三个处理中均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由聚类分析可知,6个处理在欧氏距离为1.01时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是CK类、C_1类、C_2C_3类以及C_4C_5类;添加生物质炭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以减缓连作障碍;当生物质炭添加水平为20 t·hm~(-2)时,微生物量碳氮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1);添加水平为20 t·hm~(-2)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30 t·hm~(-2)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南粳44为供试材料,在粘土和砂土土壤中,设置麦秸秆不还田和全量还田(6000kg·hm-2)及3种施氮量(0、225、300 kg·hm-2)试验,研究了麦秸秆全量还田的腐解率和有机碳释放量动态变化,及其对稻田0~45 cm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秆还田的前期(0~30 d)其腐解率和有机碳释放量最高,腐解率为35.0%(粘土)和31.7%(砂土),有机碳释放率为34.1%(粘土)和33.1%(砂土);30 d后两者均减小.施用氮肥可显著促进秸秆腐解和有机碳释放量,粘土中麦秸秆腐解率和有机碳释放量明显大于砂土.麦秸秆还田后土壤DOC含量逐渐增加,至25 d达最大值,粘土和砂土分别为60.18和56.62 mg·L-1,此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麦秸秆还田处理15 cm处土壤DOC含量显著高于未还田处理,但两者在30和45 cm处土壤DOC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秸秆还田主要增加了稻田0~15 cm土层DOC含量.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土壤DOC含量降低,2种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减少了水稻前期分蘖发生量,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增加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西农889’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采取不施肥秸秆不还田(CK)、秸秆还田(S)、秸秆还田+腐熟有机肥(SM)、秸秆还田+氮肥(SN)、秸秆还田+氮肥+磷肥(SNP)共5种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土壤电导率、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作物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秸秆还田后土壤的电导率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处理间周年电导率平均值表现为SNP>SN>SM>S>CK,且差异显著。(2)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最高,蔗糖酶活性最大值(70.62mg.g-1.d-1)为对照的1.36倍,脲酶活性最大值(3.58mg.g-1.d-1)比对照提高了9.15%。(3)土壤有机碳含量在S、SM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S、SM处理与CK、SN、SNP处理之间差异显著,SM处理比对照处理提高了8.91%。(4)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并以SNP处理最高,其次是SM处理,S、SN处理再次之,且SNP、SM、S、SN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8%、11.1%、9.88%和7.41%。(5)秸秆还田处理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CK,并以秸秆配施氮磷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比CK提高了50.6%;秸秆配施氮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比CK提高了34.3%。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无机肥可以有效促进有机物矿质化,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促进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1.
金秋梨和新高梨的分子遗传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金海  伍贤进  周书伟   《广西植物》2006,26(3):297-299,241
金秋梨和新高梨的形态性状、生物学性状以及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谱均产生了变化。利用异源DNA探针—小麦rDNA克隆pTA71,与四种核酸内切酶PstⅠ、BamHⅠ、EcoRⅠ及BglⅡ酶切消化的金秋梨和新高梨叶片总DNA杂交,结果表明,pTA71-PstⅠ和pTA71-BamHⅠ二种探针—酶组合可在金秋梨和新高梨中检测到RFLP差异。  相似文献   

12.
The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y in extracts of ripe D'Anjou pears is due to two enzymes, which can be resolved by chromatography on Sephadex G-100. One  相似文献   

13.
梨果实的石细胞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概述了梨石细胞的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大小分布与梨果实品质的关系,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和石细胞的分离方法,并对梨石细胞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早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苹果梨为母本,身不知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手段创制的早熟、早果、优质、适应性极强的优异梨种质,该种质在生产中作为早熟梨在多个地方推广栽培,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早酥梨的生产应用、遗传特性及育种价值进行了综述,为该种质的推广和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梨果糖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国内139种鲜梨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含量情况,给出了各种梨的糖酸比,为进一步提高梨的品质、制定绿色食品鲜梨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砂梨EST-SSR引物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GenBank和GDR数据库中的995条梨EST序列开发砂梨SSR引物,并根据开发的EST-SSR引物对砂梨'西子绿'×'喜水'F1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60个SSR位点分布于54条EST序列中,占整个EST数据库的5.4%,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出现频率最高,达51.7%,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占25%.23类重复基序中AT重复基序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2.3%.(2)利用开发的25对EST-SSR引物对'西子绿'×'喜水'F1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其中9对引物呈现多态性,多态性引物占设计引物的36%;多态性引物扩增产物在F1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No)平均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932 4,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和0.480 9.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CIRAS-1红外气体分析仪研究梨树不同时期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梨树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P15:00;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呈"V"字形,其中5~P8月份逐渐降低,8~P9月份迅速升至最高,生长季平均蒸腾速率为2.66mmol.m-2.s-1;决定蒸腾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叶面温度和水汽压差,且各因子对蒸腾速率日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5%~P96%、76%~P86%和98%。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峰值出现在早上7:00~P9:00,然后逐渐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峰值(5.38μmolCO2/mmolH2O)出现在8月份,5、6、7、9月份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当,其值在2.86~P3.05μmolCO2/mmolH2O之间,生长季平均为3.44μmolCO2/mmolH2O;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利用效率受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叶片温度、空气湿度、以及叶片-大气水气压差等各因子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鸭梨及其变异类型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为梨属白梨系统优良资源,生产中其变异类型较多。本文首次对鸭梨及其9个鸭梨变异类型进行RAPD分析,并初步筛选出3个多态性引物即S28、S32、S176。研究发现:芽变品种垂枝鸭梨增加了1条特异带(S32-600)。在芽变品种魏县巨鸭梨、甜鸭梨、垂枝鸭梨的扩增产物中均少1条特异带(S28-400)。魏县巨鸭梨扩增产物中缺少2条特异性条带(S176-900和S176-1150)和阎庄自花结实鸭梨缺少1条特异性条带(S176-1150)。可见魏县巨鸭梨、甜鸭梨、垂枝鸭梨与阎庄自花与其他类型能区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