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初开始,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在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再次突然出现严重暴发。为查明原因,应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送检的16 800份猪血清、905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返饲"病料和56份PR基因缺失活疫苗分别进行野毒感染检测,通过PCR方法对11株PRV新流行毒株的TK、g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子特征分析,同时对这些毒株的毒价测定、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以及疫苗效价测定等开展研究。结果显示,PRV野毒感染阳性猪场检出率高达68.06%,血清总阳性率为38.47%,种母猪、种公猪、后备猪和商品猪的阳性率分别为40.12%、30.88%、54.67%和26.52%;新流行毒株聚在同一进化分支,均属于强毒株,但毒力较经典毒株变化不大,gE基因长度均为1 787bp,TK基因长度均为963bp,与不同年代中国参考毒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99.8%、97.1%~99.8%和98.9%~99.6%和97.5%~99.4%;商品疫苗对新流行毒株的保护率为100%;疫苗和"返饲"病料中,PRV野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和40.44%。研究结果证实,2011年后河南省及周边省份猪群中,PRV野毒感染率大幅攀升;PRV新流行毒株的主要毒力基因并未发生明显变异;疫苗中未存在PRV野毒污染,而且可完全抵抗新流行毒株的攻击;种公猪、后备猪普遍带毒和PEDV"返饲"病料中严重污染野毒是造成2011~2013年间河南省及周边省份猪群中PRV大面积感染和疫情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掌握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感染SPF鸡后在体内的动态分布。针对IBV流行毒Jin-13株N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IBV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人工感染90日龄SPF鸡1、4、7、10、14、21、28和35d后检测心脏、肝脏、脾脏、肺脏、气管、肾脏和十二指肠等内脏器官病毒载量,以研究体内病毒复制动态及分布情况。该方法在7.77×108~100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7.7拷贝/μL的病毒核酸,比常规RT-PCR方法敏感100倍。结果表明鸡群从感染后第4日开始发病,各组织器官内IBV病毒含量逐渐升高,至第7日肾脏病毒含量最高达到7.13×104拷贝/μL,其余依次为气管、肺脏、脾脏、心脏、肝脏和十二指肠。攻毒10日后各组织内含量均逐渐降低。肝脏于攻毒后21日时已检测不到IBV。于攻毒后第28日肾脏、气管和肺脏仍能检测到IBV。心脏可持续带毒35d。本研究从组织嗜性和动态分布方面为解释了IBV Jin-13株感染后的持续排毒及其严重的致肾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品种群桃果实糖酸及其组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涵盖我国6个生态品种群的118份桃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糖酸组分进行全面分析,以明确不同桃区果实糖酸组分分布特性,为优异糖酸种质筛选提供依据。应用斐林试剂测定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应用Na OH测定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果实糖组分,离子色谱技术测定果实酸组分。结果表明:西北高旱桃区的品种,主要以可滴定酸、柠檬酸、苹果酸、总酸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蔗糖、总糖、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华北平原及长江流域桃区的品种,主要以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可滴定酸、柠檬酸、苹果酸、总酸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云贵高原桃区的品种,主要以可溶性糖、蔗糖、总糖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华南亚热带桃区的品种,主要以蔗糖、总糖、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可滴定酸、柠檬酸、苹果酸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东北高寒桃区的品种,主要以果糖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6个生态品种群的品种,果糖所占比例以长江流域桃区最高,葡萄糖以西北高旱桃区最高,山梨醇以华南亚热带桃区最高,而东北高寒桃区最低,蔗糖所占比例在不同生态区无明显差别。柠檬酸所占比例以长江流域桃区最高,而华南亚热带桃区最低,奎宁酸所占比例以华南亚热带桃区最高,琥珀酸、苹果酸所占比例在不同生态品种群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传感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能实时检测到传感器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它可促使免疫诊断方法向定量化、操作自动化方向发展,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与构造,并对常见的压电石英晶体免疫传感器生物敏感膜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转录因子家族基因GRF(growth-regulating factor)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生长调控因子基因,在水稻和拟南芥中,GRF家族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正向调控茎和叶生长发育的功能。为了探究在桃中GRF基因是否参与了狭叶桃"金蜜狭叶"的叶片发育,本试验首先分析桃基因组中鉴定出的GRF基因的序列信息;然后,以正常叶片的"上海水蜜"桃为对照,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这些GRF基因在"金蜜狭叶"桃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最后,利用126对简单序列重复标记对1个F2杂交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定位狭叶性状,辅助筛选狭叶性状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桃基因组GRF基因包括10个成员,分布在除4和8外的其他染色体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在191~612之间。蛋白序列分析表明,除ppa011917m的QLQ结构域中的Leu残基被Phe代替外,这10个GRF的N端均含保守的QLQ和WRC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将桃上的10个GRF基因分为3组。从10个GRF基因的表达结果可以看出,6个基因在茎尖的表达量高于幼叶,也高于其他成熟组织和器官;其中2个基因在狭叶桃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叶对照。通过连锁分析将"金蜜狭叶"桃的狭叶性状定位在第6染色体的15.7~21.1 Mb之间,该区间仅含有1个GRF基因ppa003017m,是狭叶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将为"金蜜狭叶"桃狭叶性状基因的鉴定和高光效种质筛选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但有关地方土猪EMCV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研究等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细胞接种与RT-PCR方法相结合"技术,成功分离到国内首株淮南猪源EMCV,命名为HNXX13株,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4~30nm,呈圆形,不耐酸和热,对胰蛋白酶敏感,对氯仿不敏感,二价阳离子没有保护作用,所感染BHK-21细胞的细胞浆内可见到特异的绿色荧光;基因组全长为7 725bp(GenBank登录号:KF771002),与不同动物源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0%~99.9%,与国内猪源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9.5%以上;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和ORF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EMCV可分为G1、G2和G3 3个群,HNXX13株与国内其他参考毒株同属于G1群。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土猪可感染EMCV并引起发病,丰富了我国EMCV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并提醒在进行地方品种养殖中要充分考虑人兽共患疫病传播的生态学;EMCV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其传播具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性;EMCV在地方土猪和鼠之间可能存在着交叉感染与传播;EMCV在感染地方土猪时可能会发生个别氨基酸的突变,以适应不同的猪种。  相似文献   
7.
应用DNAStar软件,参照Genbank中注册的AIV H5亚型毒株NS1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带双酶切位点的H5亚型AIV的NS1基因,通过BamH Ⅰ和EcoR Ⅰ双酶切位点将H5NS1基因插入转移质粒裁体pFastbac HTa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 HTa-H5NS1并将其转化DH10 Bac细胞,与Bacmid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作用,得到重组穿梭载体Bacmid-H5NS1,再将其转染昆虫细胞High Five,PCR鉴定证实该基因正确地插入到病毒基因组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经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NS1基因在High Five细胞中得到了表达,H5NS1大小约为28kD,而且表达的产物具有特异免疫学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可检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NDV的N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NDV特异性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利用该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抽提的NDV病毒RNA的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 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NDV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AIV和H9AI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150个EID50;该法与鸡胚病毒分离法检出NDV的符合率达到97.1%。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ND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搭建NDV全新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同类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获得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的新城疫病毒(NDV)。克隆NDV clone 30的全长基因,通过在NDV的融合蛋白基因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之间插入编码高致病性AIV分离株A/chicken/italy/8/98(H5N2)的血凝素基因开放阅读框从而获得两株重组新城疫病毒NDVH5和NDVH5m。NDVH5感染的细胞可以检测到两种HA转录产物。对于重组病毒NDVH5m,NDV位于HA ORF的转录终止信号序列被沉默突变消除,产生2.7个全长HA转录产物的折叠,从而使修饰过的HA得到稳定地高表达。1日龄小鸡的脑内接种证实了两种重组病毒均无致病性。鸡群在NDVH5m诱导产生的NDV和H5亚型AIV H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力下能够免于致死剂量的NDV与高致病性AIV的感染。血清学研究结果表明NDVH5m免疫鸡群产生的抗体可结合NP蛋白抗体的检测从而用于区分免疫和感染AIV的动物。因此,NDVH5m重组病毒可作为抗NDV和AIV的"二联疫苗",也可成为控制AJ的标记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成年肺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1年内呼吸道菌群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9例已确诊的CF患者痰液标本,平均每月1次,共1年,同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状态。对痰液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细菌培养和16S rRNA测序确定样本中的菌种。根据基因测序确定的菌种结果分析患者1年内呼吸道菌群的变化特点,及其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状态间的关系。结果通过非培养方法检测到的菌种和临床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初期发现的菌种数量和后续新菌种的获得率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所有患者的成对皮尔森相关,P=0.631,r2=0.5)。反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评估在12月内群落组成的总体变化,CF患者之间细菌菌群的变化是不同的,每个患者菌群平均丰度与其时间的变化间无相关性(皮尔森相关P=0.252,R=0.389)。采用DDR检测样本间的相似性是否完全由于样本收集间的时间间隔造成,结果显示1个受试者的距离衰减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5,P=0.041),其他受试者的结果两个采样点的菌落组成与采样的时间间隔没有显著关系,这表明上述观察到的菌落稳定性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采样频率函数。结论成年CF患者的呼吸道菌群尽管彼此有差异,但各自的长期定植菌群构成相对稳定,不易受呼吸道感染和抗生素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