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研究了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分布规律。16个10bp长度的随机引物在8个实验样地内72个个体中共检测了96个位点,其中55个是多态位点。在种水平上,红松的多态位点比率为P=58.51%;Nei’s遗传变异指数为H=0.2868;Shannon’s指数为I=0.3654,所  相似文献   

2.
天然红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夏铭  周晓峰  赵士洞 《生态学报》2001,21(5):730-737
用RAPD技术分析了分布于中国东北的3个红松(Pinus koraiensis Seib.et Zucc.)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3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41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39个,占总位点的57.68%。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指数的统计结果都表明,红松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凉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黑河、虎林群体。群体内遗传相似度为0.927,群体间为0.845。红松现阶段对偏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第四纪冰期所遭受的严重打击和人类近期的干扰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有植物卧龙沙棘自然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纹  孙坤  张辉  苏雪  陈学林  马瑞君   《广西植物》2007,27(2):152-155,145
应用12个随机引物对卧龙沙棘全部2居群共28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沙棘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8.05%,Nei’s基因多样性h=0.255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Ι=0.3841。分布范围狭窄的卧龙沙棘在亚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分布较广的中国沙棘。在居群水平上,卧龙沙棘同样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42%,Nei’s基因多样性h=0.219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3287。卧龙沙棘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142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AMOVA的结果也表明,在全部的遗传变异中,19.1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与Gst值基本一致。这一结果符合卧龙沙棘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凉水和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Pinus koraiensis)居群的遗传多样性。10个随机引物检测到61个可重复的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0.6935。Nei指数统计结果表明,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凉水居群(0.2634)大于丰林居群(0.2607)。对比分析了这两个天然红松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变化,红松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5.
天然红松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RAPD技术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群在时间尺度上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选择树龄为1~100 a的红松个体,每10 a为1个龄级,共采集样本245个。10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6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0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1.97%。Shannon指数龄级间遗传多样性占总多样性的16.43%,Nei指数龄级间遗传分化为13.64%,两种指数都表明,红松在时间尺度上的遗传分化比空间尺度的低,红松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龄级内。本研究结果证实,凉水保护区内的红松遗传多样性在近100 a的时间内出现过大小两次波动,目前该地区的红松遗传多样性正处于上升时期;历史上小规模的采伐虽然暂时降低了红松的遗传多样性,但由于保护区的及时建立,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三棱栎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标记对 5个三棱栎 (Trigonobalanusdoichangensis)居群共 99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分析。 16个引物共检测到 15 7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83个 ,占 5 2 87%。物种水平Shannon多样性指数I =0 2 4 31,Nei基因多样度h =0 15 95 ,种内总遗传变异量Ht=0 16 0 0 ,居群内遗传变异量Hs =0 0 74 9,居群间变异量大于居群内变异量 ,表明三棱栎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之间。与同科植物相比 ,三棱栎遗传多样性较低 ,遗传分化系数Gst =0 5 32 0 ,说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 5 3 2 0 % ,居群间已出现强烈的遗传分化。当地人的强烈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化和居群隔离 ,以及三棱栎演化过程中的地史变化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等 ,可能是造成其居群间强烈的遗传分化和较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基于本研究结果 ,提出了三棱栎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秀英  范亚文 《植物研究》2005,25(2):186-191
利用7种随机引物对分布于黑龙江省不同区域蹄盖蕨科中的蹄盖蕨属,羽节蕨属及冷蕨属三属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蹄盖蕨科各种基因组的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RAPD谱带进行了统计处理,得出不同区域种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结果表明蹄盖蕨科植物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其种类的分布对周围环境变化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利用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对其分析,确定了三属之间的属内种间的亲缘关系:蹄盖蕨属的大部分变异仍存在于种源内;冷蕨属中的冷蕨和山冷蕨种类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羽节蕨属中,欧洲羽节蕨和羽节蕨种间有较大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5个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 天然群体共计18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41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38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7个,占40.78%.物种水平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0.459 7,Nei基因多样度h=0.296.遗传变异分析表明,栲树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估算的分化(Hsp-Hpop)/Hsp=0.047 6,遗传分化系数Gst =0.042 9,分子方差分析(AMOVA)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群体内的变异组分占了94.97%,群体间变异只占5.03%.AMOVA分析结果的显著性检验也表明,群体间及群体内个体间均呈现出显著分化(P<0.001).  相似文献   

9.
云南南部不同种源地小桐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云南的8个居群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共158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了67个位点,其中61个是多态性位点。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小桐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91.04%,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24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0.3070,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o=0.4618;在居群水平上,PPB=55.04%,Ne=1.3826,He=0.2171,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o=0.3178。(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化系数Gst=0.2944。AMOVA分析显示:云南小桐子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占总变异的63.50%,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6.50%。(3)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及遗传一致度并不存在相关性。鉴于以上指标,我们推测云南小桐子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秦岭地区7个秀雅杜鹃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52E41、M62E46和M64E94等3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82条DNA片段,其中151条是多态的,多态位点比率为83.1%.7个秀雅杜鹃种群所检测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Nei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的变化趋势一致,其排序为眉县种群>柞水种群>镇安种群>户县种群>宁强种群>南郑种群>周至种群.POPGENE分析表明,秀雅杜鹃在物种水平(PPL=91.22%,I=0.7217,h=0.5095)和种群水平(PPL=77.56%,I=0.6409,h=0.4725)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7.26%,说明有92.74%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部.AMOVA分析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85.3%的变异发生在种群内,14.7%的变异发生在种群间,说明秀雅杜鹃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部.UPGMA聚类分析表明,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了秦岭地区秀雅杜鹃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濒危灌木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应用18条随机引物对长叶红砂5个种群的95个个体进行扩增,检测到118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5个.结果表明:长叶红砂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P)为88.98%,显示出长叶红砂种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0.4966)、Nei基因多样性指数(0.3303)和基因分化系数(Gst=0.1425)的分析结果显示,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变异大多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占14.25%.聚类分析表明,长叶红砂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特性和所处不同群落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大别山山核桃3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20条10 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38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1%。居群水平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介于0.2651~0.2801之间;居群水平Ne 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1789~0.1890之间。遗传变异计算显示大别山山核桃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63,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居群间基因分化水平为0.4177,居群间基因流(Nm)为0.7306,说明大别山山核桃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基因交流相对较少。这一结果符合大别山山核桃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其居群间基因分化程度明显高于异交植物的平均水平(Gst=0.1930)。地理隔离、居群内近交及居群间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形成目前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Guo H Y  Gao Y B  Ma C C  Ren A Z  Wu J B  Wang Y H 《农业工程》2008,28(8):3729-3736
C. microphylla, C. davazamcii and C. korshinskii exhibit a geographical replacement series from east to west o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Currently, there is still a debate about the taxonomic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3 species. We studi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3 species by analyzing DNA samples of individual plants from within 10 populations with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We identified 678 RAPD loci in total, of which all were polymorphic (PPB = 100%). There were 41 unique loci (6.05%). In general, a trend presen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se species decreased from east to west. Further, the genetic diversity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ocal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tion (AMOVA)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these 3 species was only 6.08% of the total genetic variation. Between the species, the genetic variation was insignificant (P = 0.9961). The propor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within each species was 11.90% (P < 0.001) of the total genetic variation, and the total genetic variation mainly existed within the populations (82.02%). Estimated with Shannon's index,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ithin the populations (Hpop/Hsp) was 0.8013, the 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Gst) was 0.1603, and the gene flow index (Nm) was 2.6192. This, thu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relatively high gene flow among these populations, and that these 3 species are crossbreed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level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showed geographic continuity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4.
通过RAPD标记法对5类喀斯特小生境中小蓬竹的遗传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RAPD随机引物8个扩增共得87个清晰度高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200~3 000 bp,含多态68条,物种PPL=78.16%,Nei’s基因多度H=0.291 3,Shannon多样性指数I=0.431 0。土面(TM)生长的小蓬竹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L=47.13%,H=0.195 3,I=0.283 4),石缝(SF)中的小蓬竹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PPL=39.08%,H=0.147 4,I=0.219 2)。POPGENE 32分析5类小生境中小蓬竹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415 1,基因流N_m=0.704 5。5类小生境的小蓬竹间遗传相似系数(I)变化范围0.777 3~0.999 4,平均为0.865 6;遗传距离(D)变化范围0.000 6~0.251 9,平均为0.148 3。各类小生境的遗传多样性水平PPL均值为43.91%,5类小生境间的遗传分化Gst=0.405 4。研究结果说明,小生境间的差异增加了小蓬竹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黄海和东海小黄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分析了采自黄海和东海5个海区共计48个个体小黄鱼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从40个10 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45个位点,其中132个(91.03%) 显多态性。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量化的平均遗传多态度为1.93(1.50~2.44),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比例分别为69%和31%;群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139和0.0861。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所分析的5个群体可分为3个地理群系,从分子水平上支持了过去有关学者把黄海和东海的小黄鱼划分为北、中、南3个地理群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 RAPD技术分析了分布于浙江省天台山 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天然大血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13种随机引物在 3 6株个体中共检测到 88个可重复的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74个 ,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4.0 9% ,大血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Shannon信息指数显示的遗传多样性以海拔 950 m的群体为最高 ,其次是海拔 73 0 m的群体 ,最低的是海拔 52 0 m的群体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 43 .68% ,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占 56.3 2 %。 Nei指数估计大血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 0 .540 6,大血藤群体间的基因流很低。大血藤海拔 73 0 m群体与海拔 52 0 m群体的遗传相似度较高 ,海拔 950 m群体与其它两群体的遗传相似度较低。大血藤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与土壤总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Ⅱ.RAPD数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松嫩草原上分布的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9个种群进行了15个引物的RAPD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两类种群的扩增片段数和多态位点比率明显不同,黄绿型种群低于灰绿型,其值分别<90与>100,<50%与>70%,比较了7种不同统计方法据RAPD表型或基因型频率估算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几种统计结果都揭示,黄绿型种群低于灰绿型种群,用F1s值矫正种群对Hardy-Weinberg平衡的偏离后,估算等位基因频率,通过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估计羊草种群间分化分别为37.6%和35.7%,高于等位酶的分析,讨论比较了等位酶和RAPD分析结果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白花泡桐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技术对白花泡桐38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95个条带,其中88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92.63%。(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391 0、0.242 4、0.376 5;种源的多态位点比率在32.63%(江西抚州)~56.84%(广西梧州和江西九江)之间,平均为47.16%;基因流(Nm)为0.912 7,种源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53 9,反映出种源间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35.39%,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的个体间。(3)遗传一致度在0.39~0.82之间,反映出白花泡桐的遗传基础较宽。UPGMA法聚类分析将38个种源分为3组,主坐标分析(PCoA)将其大致分为4组,两种聚类方法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做了相关讨论。研究还表明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狄林楠  李新蓉  宋楠 《植物研究》2018,38(5):725-732
为了揭示裸果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采用SCoT分子标记对新疆7个裸果木自然种群201个植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5个位点,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裸果木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7.24%和76.4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3 8和0.213 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08 1和0.331 6,说明裸果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略高于种群水平;遗传分化系数为0.183 9,说明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Mantel检验结果表明裸果木种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运用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对裸果木个体间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结果是一致的。裸果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能与进化历史、繁育系统、地理隔离和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