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洪茂 《动物学杂志》2019,54(5):754-765
食物贮藏是许多动物应对食物短缺、保障其生存和繁衍的一种适应性行为。保护好贮藏食物以供食物短缺期利用,是食物贮藏成功的标志和进化动力。同种或异种动物盗食是贮藏食物损失的重要原因。嗅觉、视觉与空间记忆、随机搜寻等是动物搜寻和盗取食物的重要手段;避免盗食、阻止盗食和容忍盗食是动物反盗食的重要策略。动物通常采用多种行为策略进行盗食和反盗食,分配食物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种内、种间关系。盗食与反盗食互作及其对贮食行为进化的意义已成为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针对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研究尤为丰富。本文总结了贮食动物常见的盗食和反盗食行为策略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涉及贮食动物利用嗅觉、视觉与空间记忆、随机搜寻等盗取其他个体食物的盗食策略,以及通过隐藏、转移、保卫、容忍等方式减少被盗食,保护贮藏食物的行为策略。针对现有研究状况,从种间盗食与反盗食及其与物种共存的关系,种间非对称盗食关系及其适应意义,盗食与反盗食最适行为策略及其与贮食动物适合度的关系等方面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动物面临不同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往往采取不同的消化对策,而消化道结构在动物的消化对策中起关键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高原鼢鼠的生存对策,比较了高原鼢鼠与大白鼠消化道形态结构与食物摄入量、食物吸收量及食物消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食物摄入量及食物吸收量显著低于大白鼠,食物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及粗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大白鼠。而两种动物的蛋白质吸收量及粗纤维吸收量差异不显著。高原鼢鼠的胃、小肠、大肠、盲肠干重及大肠长度与盲肠长度显著高于大白鼠,小肠长度差异不显著。可见,动物的消化率及能量需求与其消化道形态相适应。高原鼢鼠采取摄取少量的食物、增加消化道长度或重量、提高食物消化率的消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各种动物有着各种千奇百怪的器官,其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大象拖着一条长鼻,举着两只大牙。它们有什么用处呢?原来,象生活在亚洲南部和非洲热带地区的森林草原环境中,举起长鼻可以攀折树枝吃树叶,低头又可以拔起高草送入口中。所以,象的生活环境比较广阔,森林草原都能生活。它的食物与犀牛、野牛、斑马、长颈鹿等有蹄类的食物没有矛盾,不影响其他食草类动物的生存。非洲象不论雌雄都有两只长长的大牙。这是因为在热带草原上有成群的狮子,象生活在这些  相似文献   

4.
<正>在自然界中,令所有动物朝思暮想的莫过于两个字——食物,它们费尽心思地找寻它、抢夺它,甚至会为了它而大动干戈。和动物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看上去安静而又文气,似乎和动物们不会发生什么冲突,可是有时候,这二位偏偏会瞄上相同的食物……  相似文献   

5.
啮齿动物分散贮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散贮藏食物是许多啮齿动物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觅食策略。分散贮藏方式对于植物的幼苗建成、更新、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有着积极的意义。多种因素影响啮齿动物对食物分散贮藏。内部因素有性别、年龄、社群关系、饥饿状态等;外部因素包括食物特征、竞争与盗食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并非独立地发挥作用,内部因素受外部刺激的综合影响,而且外部因素只能通过改变动物的内部状态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室内的或围栏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差异不仅影响动物的食物贮藏及其管理,也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贮食是动物应对环境变化和不可预测性而进化出的有效生存对策,认知则是当前鸟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鸟类贮食行为中的认知研究多集中在空间认知,而社会认知研究相对滞后。对于贮食物种而言,储藏食物被盗现象非常普遍,为了避免被盗食,贮食者不仅要有发达的空间认知能力去记忆贮食地点,同时还需要极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处理与盗食者的关系,可见社会认知在鸟类的贮食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从鸟类贮食的社会关系认知以及社会地位认知两个方面,对鸟类贮食行为中的社会认知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鸟类社会认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德明 《生物学通报》1993,28(11):21-22
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明显表现在运动方式上,运动速度快的可避免敌害的追捕,也可捕捉到食物,而运动速度慢的则易被敌害消灭,也难争到食物。那么生活在水中的鱼是怎样进行游泳运动的?不同鱼类的游泳速度又  相似文献   

8.
昆明动物园笼养倭蜂猴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是动物适应性生存的基础,能量平衡对动物生存、繁殖和进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cNab,1988).  相似文献   

9.
黄其林 《昆虫学报》1963,(4):476-489
一、引言 角石蛾科Stenopsychidae计分做角石蛾属Stenopsyche、准角石蛾属Parastenopsyche、伪角石蛾属Pseudostenopsyche 和拟角石蛾属Stenopsychodes等4个属,其中除伪角石蛾属分布于南美洲的智利和拟角石蛾属分布于澳洲的西南部以外,其余如角石蛾属和准角石蛾属均分布于亚洲各地。目前在欧洲虽没有角石蛾科的分布记录,但在第三纪的渐新世亦曾有角石蛾属中的种类在那里生存。  相似文献   

10.
正动物活动节律是在光周期、外界环境和内在生理机制共同调节下,动物表现出的休息和活动规律,它可以反映出动物个体营养状况、生存压力及社会地位等信息,是研究动物生态行为策略的重要依据(孙儒泳,2006)。尚玉昌(2006)认为温度和光照强度变化直接影响动物行为,而食物资源和天敌数量变化则能间接影响动物行为。目前对于地上栖息的啮齿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已有许多报道(金建丽等,2003;纪春艳等,2005;宛新荣  相似文献   

11.
张宇波 《化石》2001,(4):12-14
一提起化石 ,人们就会想到已经绝灭了的生物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活化石。动物界的活化石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某些动物在较早时期就已形成 ,而现在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例如原生动物中的有孔虫、放射虫 ,腕足动物中的海豆芽和脊索动物中的文昌鱼等 ;严格地是指有些类群曾繁盛过 ,后来衰退了 ,只有单一或少数现生种 ,而且仅生存在很局限的区域 ,这些动物被视为珍宝 ,也称为孑遗动物 ,例如现在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鸭嘴兽就是这样的动物之一。鸭嘴兽属于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单孔类。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社群结构和行为特征大都同捕食现象有关。这些特征既能使动物得到食物,而又不致使自己沦为别的动物的食物。猎豹的外形和奔跑速度、羚羊的高度警惕性、猫头鹰敏锐的听觉器官和地面营巢鸟类的保护色,都有利于这些动物在激烈残酷的生存斗争中找到食物,而又避免使自己成为食物。被捕食动物的社群生活,在某些情况下(但并不总是如此)可以减少捕食动物对自己的捕食,并有利于得到食物。  相似文献   

13.
动物保护食物贮藏的行为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贮食动物依赖食物贮藏度过食物缺乏期,动物贮 食包括寻找食物,采集,处理,搬运,放置/掩蔽,保护和找回,食用等环节。动物贮藏食物并不意味着它日后能食用这些食物,作用食物埋藏的动物和植物繁殖体,可能由于霉变,腐烂,萌发,被盗用而丢失。关键问题是如何减少贮藏损失。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动物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生存考验,随着海拔的变化,动物栖息地的食物资源等差异大,温度、氧分压等环境因子都将发生变化.环境差异可能会影响动物种群的生活史对策.在生理功能适应中,动物的能量代谢适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不同海拔地区的能量代谢适应与热中性区范围,分别选取...  相似文献   

15.
运动形式的适应性演化与生物的捕食、防御、繁殖和通讯等生存行为紧密相关.哺乳动物演化出的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对占领新栖息地和获取新生存资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滑翔和飞行能力是哺乳动物为适应环境而演化出的特殊运动形式,该类群动物已成为适应性演化研究的热点模型之一.为了适应生存,滑翔和飞行哺乳动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都发...  相似文献   

16.
化学反应器理论与食草动物的消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艳新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0,20(4):304-312
动物的消化道结构直接决定动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速率。最优消化道结构和消化对策是动物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使能量净获得速率最大的决定因素。利用化学反应器模型及理论可以定量地描述动物的消化过程,阐述动物采取的消化对策和分析食物的消化动力等。章综述了化学反应器理论在食草消化对策中可能的应用。包括理想的化学反应器模型、食草动物的类型、消化对策以及化学反应器理论的局限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日蛰眠是哺乳动物中某些类群应对寒冷、食物短缺等不利环境条件,而在一天中的某个时段降低体温和代谢的一种重要生存适应策略。本文分析了文献报道的近百种已知日蛰眠哺乳动物的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活环境、体型及食性、体温和代谢率等特征。日蛰眠物种在系统分类上隶属于有袋类(Marsupialia)和胎盘类(Placentalia);这些物种大多分布于温带地区(纬度20°S~30°S和30°N~40°N),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及昼夜变化。日蛰眠动物体型相对较小,主要摄食营养丰富的食物,食草类动物很少日蛰眠。日蛰眠动物的平均蛰眠体温为19.75℃,蛰眠代谢率为基础代谢率的34%。动物通过日蛰眠节约能量,度过不良环境条件。日蛰眠的低代谢和低体温机制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的越冬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建平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0,20(3):186-192
利用多年工作积累的观察资料 ,讨论几种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的越冬对策。其中 ,高原鼢鼠、甘肃鼠兔和根田鼠均贮存食物 ,以减少寒冷条件下的取食暴露。高原鼢鼠以个体为单位贮存和利用贮存食物 ,相互之间不协作 ;而两种地面活动的种类则可能以家庭为单位贮存和分享越冬食物。喜马拉雅旱獭体型较大 ,不贮存食物 ,它以冬眠方式越冬 ,这是一种对食物依赖最小的方式。高原鼠兔 ,既不贮存食物 ,也不进入冬眠 ,而是主要靠增加身体产热能力来保持体温 ,抵御严寒。作者认为 ,动物自身的生理限制、生活方式、环境条件以及捕食风险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动物的越冬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出土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出土的人骨为研究对象, 测定骨中的碳、氮同位素比值, 揭示该地区古代先民的食谱特征, 探索当时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经济形态等历史信息。研究结果发现: 人骨样品的δ13C值分布在-18.96‰~-17.74‰范围内, 样品的δ15N值均较高, 分布在12.64‰~14.33‰范围内, 表明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是肉类食物在日常饮食生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动植物遗存, 肉类的获取应来源于驯养的牛、羊等或部分狩猎所得的鹿等动物, 植物性食物主要来源于大麦、小麦等C3类作物, 这与其生活的环境和以游牧为主, 农业和狩猎为辅的经济形态密切相关; 男性与女性的食物结构相同。  相似文献   

20.
汪广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53,(5):309-318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属于鳞翅目中的刺蛾科,舆四点刺蛾同为江西果树森林方面的重要害虫。1950年春间,我们开始对它进行观察,以求除治。关于此虫的生活习性,前人缺乏系统记录,现在把二年来研究所得的结果,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