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根据达尔文的选择理论,长颈鹿祖先的脖子是不长的。在其进化过程中,有的个体产生变异,前肢和脖子变长。在干旱的年代,地面的草枯死了,一些长脖和高前肢变异的个体吃到了树叶没有被饿死,留下了后代。而没有变异的短肢和矮脖的个体,吃不到树叶,被自然淘汰了。由于长期世代变异遗传和选择的结果,就形成了目前的这个样子。如果事实真是如此,应该是短腿矮脖的有蹄类趋于灭绝或相当稀少,而长颈鹿有蹄类的物种要多一些,这样才符合选择学说。可是大自然的现实完全不是这样。在非洲草原上众多的有蹄类中长颈鹿仅一种,要是干旱经常发生,就不可能有有蹄类的大发展,自然依肉食为生的猛兽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多。所以我们有根据的说,长颈鹿的形成不可能是上述原因形成的,它是生态位置的产物。即长颈鹿的出现是和其它有蹄类长期共同瓜分当地植物的结果。大象的长鼻是怎样形成的呢?达尔文没有解释,他的学生未作说明。现代达尔文主义者也未作理论上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中,动物生存有合作和斗争两种方式。如鸟类,大多数食虫和食植物鸟类是集体觅食,集体自卫。家燕的雏燕在出巢初期,因捕虫技术不佳和体力不足,经常停在枝头挨饿。这时,群体中的其他成年个体发现后,会主动为它们捕捉昆虫,送入它们口中。人们还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雀觅食时,一只发现食源,就呼唤同伴一起来吃,发现敌害,只要一只发出惊叫,一群鸟都会惊飞。这种情况在留鸟中存在,在候鸟中也同样存在。有时,在对付敌害的战斗中,常常不是同一种鸟类,而是多种鸟类协同作战。哺乳类动物的合作生存也是很普遍的。我国的黄羊、藏羚、野驴;非洲草原上的斑马、长颈鹿等,都是群体生活。狮、豺、狼等是营体生活的猛兽,它们靠合作猎食,以求生存。  相似文献   
3.
鹿科、牛科、猪科等动物,它们每只脚都有四个蹄子。前两个较大,后两个较小,悬于大蹄的后面,故名悬蹄。有些人认为悬蹄是退化中的蹄。这不确切。偶蹄类动物的生活环境比较广阔,除草原外,还有丘岭、山区、沼泽、沙漠、冰原等较复杂的环境。它们的蹄能调整触地面积。当处在低洼泥泞的环境中时,偶蹄可以向两边扩张,使触地面积增大,从而减少压强,不会过深地陷足,较顺利地通过沼泽地。在坡地行走时,偶蹄的前端是尖的,上坡能起较好的防滑作用。那么悬蹄的作用是什么呢?当坡度较大,下坡时前蹄的尖端不  相似文献   
4.
鸟类都有一身绚丽的羽毛,如难类中的锦鸡、原鸡、鸭类中的鸳鸯、花脸鸭等雄性。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小型鸣禽的雄性也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如我国南部山林中的红嘴相思鸟、黄鹂、长尾鹟、画眉、朱顶雀、金丝雀、绣眼鸟等。它们中的雌性也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在众多的鸟类世界中,最美丽、最引人的要算雄孔雀了。它体态高大、长尾、羽毛羽色和花纹相配显得十分高雅华丽。孔雀之美达到了叹为观止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一、生态位置环境和食物是生物的生活条件和基础,任何生物都无法在真空环境中生活,这是人们的常识。对此,陈世骧同志有一段很深刻的说明:“生物和环境息息相关,环境改变生物,生物改变环境,前者的结果是适应,后者的结果是占领。一部生物发展史,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讲,是不断适应与不断占领的过程”。这是千真万确的。纵观地球表面,从地下到地上,从水中到陆地,从高山到深海,从动植物的体内到体外,处处都占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各种动物有着各种千奇百怪的器官,其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大象拖着一条长鼻,举着两只大牙。它们有什么用处呢?原来,象生活在亚洲南部和非洲热带地区的森林草原环境中,举起长鼻可以攀折树枝吃树叶,低头又可以拔起高草送入口中。所以,象的生活环境比较广阔,森林草原都能生活。它的食物与犀牛、野牛、斑马、长颈鹿等有蹄类的食物没有矛盾,不影响其他食草类动物的生存。非洲象不论雌雄都有两只长长的大牙。这是因为在热带草原上有成群的狮子,象生活在这些  相似文献   
7.
动物除了开辟生活领域,占领生活环境,瓜分食物,即占领生态位置谋求生存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它们在这方面的生存之路可谓丰富多彩。如集群、社居、共生、智生、共栖、寄生、错开活动时间、抢夺食物、使用工具等。人们历来认为只有大脑发达的高等哺乳类和人类才能用智谋生活。其实有很多动物也能用计谋生活。昆虫中的蚁蛳的捕食方法十分巧妙。在沙地挖一个陷井,它藏于井底微露大牙,等侯猎物的到来。蛾类中的盗蜜蛾能仿效蜂王的叫声,骗过蜜蜂的耳目,盗食蜂蜜。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着一种沙漠蛇。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