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乙型脑炎病毒及其疫苗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流行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病毒脑炎,近年乙脑流行地区在不断扩大。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控制蚊虫传播和免疫接种是当前的主要防御手段。随着对乙脑病毒研究的深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新型候选疫苗已成为预防乙脑新的发展方向。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蛋白功能,以及国内外乙型脑炎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严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其重症病死率高,易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控制蚊虫传播和免疫接种是当前的主要防御手段。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功能、基因分型,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乙型脑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流行范围正逐步扩大。目前对于乙脑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因此预防乙脑的发生尤为重要。随着对日本脑炎病毒研究的深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新型候选疫苗已成为预防乙脑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蛋白功能,以及国内外乙型脑炎疫苗研发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纯化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以地鼠肾细胞培养并经灭活的乙型脑炎病毒液,浓缩后上Sepharose 4FF凝胶层析柱,用紫外线280nm波长检测得到三个吸收峰。ELISA法证实第一峰为病毒抗原峰,另两个峰为杂蛋白峰。试验证明Seoharose 4FF凝胶过滤对于提纯乙型脑炎病毒是有效的,能去除99%的杂蛋白。  相似文献   

5.
乙型脑炎及其疫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鸟、猪为宿主,经蚊为主的虫媒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及环西太平洋地区,已成为人类脑炎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影响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WHO公布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50 000例乙型脑炎患者,造成至少10 000例死亡及15 000例神精后遗症患者,但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接种疫苗依然是预防JEV感染的最佳途径。介绍JE的流行病学特点,乙型脑炎的发病情况,重点综述国内外市场上使用的JE疫苗情况及其最新研究进程,希望对我国JE疫苗的使用及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蚊子嗜血性的调查研究在决定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蚊种的研究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根据本市人和动物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不显性感染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了人和马、驴、骡、牛、猪、狗等动物的感染率很高;并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证明乙型脑炎病毒能引起猪、狗、鸡短时间的病毒血症。由此可以想象在自然界未受感染过的人和动物,当被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其血液中会有病毒存在;在适宜条件下,蚊子吸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的EHF病毒浙10株,感染长爪沙鼠肾单层细胞,经培养后,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生物制品法规要求研制成灭活疫苗。取1ml经肌肉免疫家兔,6天后即可在血液中检出荧光抗体,至第14~21天为最高峰,荧光抗体效价可达320~2560。经活EHF病毒攻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护率达90%以上。疫苗经1:10或1:30稀释后免疫家兔,荧光抗体阳转率仍达100%,但抗体滴度明显降低。肌肉接种优于皮下接种。本研究证明,甲醛灭活EHF病毒可破坏血凝素活性,从而影响疫苗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可能也会影响中和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森林脑炎病毒的增殖动态,改进现有疫苗的工艺,将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控制不同的培养条件,以利病毒增殖,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病毒液,测定病毒滴度。疫苗液用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灭活后,测定疫苗的保护指数。结果表明森张株病毒增殖高峰在68-72h,多次收获的病毒液及其病毒滴度、疫苗效力均优于现有疫苗,新工艺可提高病毒产量,为疫苗的精制纯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弱毒株对Vero细胞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疫苗的传统生产工艺是利用鸡胚纤维细胞增殖IBDV,但易被外源病原污染,且生产成本很高,借鉴国内外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生产的经验,使用Vero细胞增殖IBDV弱毒株,从病毒高峰出现时间、滴度峰值的高低、对细胞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研究了IBDV对Vero细胞的适应性,敏感性以及适应后的种毒的长期保存过程中发现病毒滴度有下降趋势,试用了不同试剂对病毒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的综合措施中,应用疫苗对人羣进行自动免疫,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乙型脑炎死毒疫苗存在着反应重或免疫效果较差的缺点,近年来我们着手研究乙型脑炎活疫苗的工作。本文为继以往的工作,将SA14-A減弱株,继续通过地鼠肾细胞100代的病毒培养液中,挑选出3株对小白鼠脑內感染几乎不致死而对恆河猴完全不致死的毒株,较原有的SA14-A減弱株的毒力又有进一步的减弱,而且这些毒株经小白鼠及豚鼠免疫后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性。因此,我们认为将这些毒株再做适当的减毒并保持其一定的毒力稳定性后,可以供乙型脑炎活疫苗做为毒株用。  相似文献   

11.
继Issacs&Lindenmann二氏发现用灭活的流感病毒处理鸡胚绒毛尿囊膜能产生干扰素以来,已证明若干人类病毒在组织培养系统或动物亦能产生干扰素或类干扰素(病毒抑制物质)。其中包括大病毒(如牛痘病毒)和小病毒(如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含DNA的病毒和含RNA的病毒。这说明病毒引起细胞产生这种抵抗感染发展的物质的性能是很普遍的。然而,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干扰素尚未见有报告。  相似文献   

12.
森林脑炎病毒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设计针对森林脑炎病毒的特异性引物,以被森林脑炎疫苗株病毒感染的鼠脑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用PCR方法分段逆转录合成、扩增序列并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疫苗株的全基因组由1078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414个氨基酸。森林脑炎疫苗株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为研究该病毒疫苗株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等都属于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属病毒。寨卡病毒分离于1947年,但由于分布区域有限,所致寨卡热症状较轻,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最近一些年,特别是2015年后,巴西的寨卡疫情暴发及其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关联,引起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疫苗是应对寨卡疫情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有30余个机构在进行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发。本文综述了寨卡病毒的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当前不同类型寨卡病毒疫苗研发现状,同时对其他几种黄病毒属病毒批准和临床阶段疫苗情况进行了概述,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稳定表达乙脑病毒结构蛋白的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疫苗株全长基因组克隆质粒pBR-JTF为模板,通过PCR分别扩增prM-E及C-prM-E基因片段,构建表达乙型脑炎病毒结构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JE-ME及pCJE-CME。将这2种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后,质粒pCJE-ME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性,转染细胞不能存活;质粒pCJE-cME可导致筛选到表达JEV结构蛋白的稳定细胞系,这种稳定表达JEV结构蛋白的细胞系通过PCR扩增细胞系基因组、ELISA、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得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C蛋白存在下,乙型脑炎病毒C-prM-E蛋白可以在BHK细胞中稳定表达,为研制JEV新型复制子颗粒疫苗提供了便利工具。  相似文献   

15.
恒河猴与人同属灵长类动物,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感染都能产生病毒血症和抗体应答。我们曾用在地鼠肾细胞传代的乙脑减毒53株疫苗,及其鸡53疫苗(即原53株在  相似文献   

16.
王言贵 《微生物学报》1963,3(3):261-266
圣路易脑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型脑炎),在临床、传播媒介、流行季节和病毒性质上都很类似。在免疫血清学上虽有一定区别,但对实验室常用的动物中,主要只有小白鼠有高度的易感性,而在易感程度、感受途径和症状上,两者都没有显著区别。在免疫血清学方面,不仅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二者的抗原构造也有相似的部分,出现某种程度的交叉反应。因此,我们认为进一步寻找对这两型病毒在易感性上有区别的动物种,对病毒生物学性质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自我复制型mRNA是一种灵活的疫苗平台,该平台的开发基于甲病毒表达载体,其中复制必需基因得以完整保留,而结构蛋白基因则被来自病原的抗原基因替换。由于避免了病原培养、毒力返强和现存免疫的干扰,使其成为疫苗快速设计的理想平台。大量研究数据显示,此类疫苗可应用在人、小鼠、兔、猪、禽甚至鱼类体内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去,自我复制mRNA疫苗的研究采用重组单载体的模式,基因组骨架来源于辛德毕斯病毒、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现在,反式复制型RNA和核酸修饰的反式复制型RNA作为下一代技术平台被寄予厚望。对基于甲病毒表达载体的mRNA疫苗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针对以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寨卡病毒等为代表的自我复制型mRNA疫苗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该技术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自我复制型mRNA是一种灵活的疫苗平台,该平台的开发基于甲病毒表达载体,其中复制必需基因得以完整保留,而结构蛋白基因则被来自病原的抗原基因替换。由于避免了病原培养、毒力返强和现存免疫的干扰,使其成为疫苗快速设计的理想平台。大量研究数据显示,此类疫苗可应用在人、小鼠、兔、猪、禽甚至鱼类体内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去,自我复制mRNA疫苗的研究采用重组单载体的模式,基因组骨架来源于辛德毕斯病毒、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现在,反式复制型RNA和核酸修饰的反式复制型RNA作为下一代技术平台被寄予厚望。对基于甲病毒表达载体的mRNA疫苗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针对以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寨卡病毒等为代表的自我复制型mRNA疫苗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该技术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将乙型脑炎病毒prME及其信号肽基因片段克隆到穿梭载体AcBacmid中,构建重组穿梭载体AcBac-prME。Lipofectine介导其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c-prME。Western-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电镜观察,证实Ac-prME介导prME在Sf9细胞中高效表达,且形成了病毒样颗粒。小鼠免疫和攻毒试验表明,该病毒样颗粒免疫可以使小鼠获得有效抵抗乙型脑炎病毒强毒株攻击的能力,保护率高达100%,从而为研制基于乙型脑炎病毒样颗粒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我们对北京地区的乙型脑炎病毒和M14病毒进行了监测,观察到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高峰在8月中旬,较发病率较高的1980年和1981年晚3周左右:乙型脑炎病毒检出率(批)为16.1%,最低现场感染率为1:303,检出高峰在8月中旬(44.0%),较1981年晚2周以上;到8月初才发现所感染的猪,明显晚于1980年和1981年,受上述众因素的影响,本年度本市乙型脑炎发病率仍较低(0.8/10万),在M14病毒的监测中,发现三带喙库蚊环病毒M14病毒检出率为9.32%,最低现场感染率为1:526,当年最高检出率(32%)和最低现场感染率高峰(1:156),高峰出现在8月30日,与乙脑病毒自然感染率出现的高蜂相一致;猪感染M14病毒与感染乙脑病毒的时间基本相同,表明这两种病毒在自然界传播中不存在明显的互相干扰关系,乙脑低流行年的出现并未受到M14病毒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