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植酸酶对草鱼和新吉富罗非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酸酶能水解植酸络合物,释放被植酸束缚的各种营养因子,因此能有效解除植酸与内源性消化酶的结合,促进消化酶的作用。本实验在全植物性饲料中添加植酸酶,研究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的影响。以全植物性饲料为阴性对照组,添加磷酸氢钙(dibasic calcium phosphate,DCP)实验组为阳性对照组,另设4个不同梯度的植酸酶实验组(250 U/kg、500 U/kg、1 000 U/kg和2 000 U/kg)。实验选取健壮、规格齐整平均体质量为(12.59±0.09)g的草鱼和平均体质量为(9.59±0.12)g的新吉富罗非鱼,分别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养殖8周后,草鱼平均体质量(18.29±0.63)g,新吉富罗非鱼平均体质量为(24.68±1.34)g,抽样取出胃、肠和肝胰脏用来分析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结果表明,植酸酶对无胃鱼草鱼和有胃鱼罗非鱼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较而言,植酸酶对罗非鱼的应用效果较明显,低剂量就能显著提高其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P<0.05)。当植酸酶添加量达到1 000 U/kg时,草鱼和罗非鱼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均达到峰值,此时,罗非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植酸酶2 000 U/kg实验组,罗非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与1 000 U/kg植酸酶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力显著低于1 000 U/kg植酸酶实验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植酸酶在草鱼和新吉富罗非鱼全植物性蛋白质配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均为1 000 U/kg,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添加植酸酶部分替代无机磷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云斑尖塘鳢在正常摄食状态与饥饿的状态下胃、肠及肝胰脏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30℃的条件下,正常摄食组样本在酸性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表现为:胃后肠肝胰脏前肠,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后肠肝胰脏前肠及胃;饥饿组样本仅有胃表现出较高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其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均很低。在正常和饥饿实验组中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器官,胃肠的淀粉酶活性均较低。正常摄食组中脂肪酶活力后肠肝胰脏;而在饥饿组中仅有肝胰脏检测到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适度饥饿组较正常摄食组消化酶活性大幅降低;其高蛋白酶活力及中等脂肪酶活力与其肉食性相一致;此外云斑尖塘鳢也具备少量的淀粉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改变酶的反应温度和pH,离体分析白斑狗鱼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方法:分别采用Folin酚法、DNS法和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在白斑狗鱼肝胰脏、胃二部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肠道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2.0、7.0.肝胰脏、胃二部位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肠道脂肪晦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分别为5.0,4.0、5.0.肝胰脏、胃、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值分别3.0、3.0、9.0.结论:在各自最适温度下,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比活力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4.
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1  
对不同种类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与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对草鱼前、中和后肠蛋白酶活性的差异,以及这些酶的最适酪蛋白浓度和最适pH值进行了测定研究。草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饲料含蛋白质32—40%的范围内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要比肠道稍高些。饲草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为每毫克酶蛋白每分钟产生332.5微克酪氨酸,肠道蛋白酶比活为260.0微克酪氨酸。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后肠较高,前、中肠次之。在pH4—9范围内,以酪蛋白作为底物,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最大活性分别在pH6.5和pH7.0。在酪蛋白实际浓度为83.33—333.33微克/毫升范围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最适酪蛋白浓度分别为166.67微克/毫升和208.33微克/毫升。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pH对洞庭鲇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洞庭鲇鱼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鲇鱼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5℃;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5℃,其他部位均为30℃。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的适宜pH分别为2.0、8.5、7.5、8.0和8.0;脂肪酶的适宜pH均为7.5;淀粉酶肝胰脏的适宜pH为7.5,其余部位均为7.0。鲇鱼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力顺序为前肠>肝胰脏>胃>中肠>后肠,脂肪酶的活力顺序均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胃,各部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和鳙的;5种鱼的肠蛋白酶活性,鲤最高,尼罗罗非鱼最低,草鱼、鲢、鳙和尼罗罗非鱼间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草鱼、鲤、鲢和尼罗罗非鱼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向后递减,而鳙的则以中肠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岩原鲤消化能力和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常规方法测得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比肠长222±0.251,比内脏重0.0743±0.00752,比肝胰重0.0294±0.007711,比肠重0.0243±0.00591。体重与体长关系为:y=0.02635X2.977,肠道前部pH值68-70,中部8-9,后部7.0-7.6,岩原鲤消化道器官组织具有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活力大小顺序对蛋白酶和淀粉酸在肠道均为前肠<中肠<后肠。岩原鲤含肉率73.9±025%,肌肉粗蛋白质75.9±3.0%,粗脂肪14.4±4.33%,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必需氨基酸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岩原鲤为淡水鱼类中营养价值最好的一种鱼。  相似文献   

8.
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对新疆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酶学和生化法.结果:丁(鐬)蛋白酶活性,后肠>前肠>中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肠道、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40℃,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的体外最适pH为7.5.在试验的离子浓度范围,高浓度Ag 、Cu2 抑制酶活力;高浓度Fe3 、Mg2 、Ca2 促进酶活力;Pb 、Ba2 对消化道酶活力影响依浓度和部位而变.结论:消化酶最适温度均高于所处环境温度,最适pH值变化范围偏碱性;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丁(鐬)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高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野生与养殖许氏平鲉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野生和养殖许氏平鲉胃、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并对2组个体的上述消化酶活力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37℃和最适pH条件下,除肝胰脏淀粉酶和脂肪酶外,养殖许氏平鲉各部位3种消化酶的活力全部高于野生许氏平鲉;野生与养殖许氏平鲉胃、肠3种消化酶活力均差异显著(P0.05),肝胰脏3种消化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与养殖许氏平鲉消化酶活力的这种差异可能与野生许氏平鲉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获得稳定充足的饵料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酶学分析法测定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春季的腺胃、肌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脏组织中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的消化酶活力差异显著,淀粉酶和蛋白酶以胰脏中活力最高,腺胃次之,纤维素酶均较低;同一组织中不同消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淀粉酶活性最高,蛋白酶次之,纤维素酶活力最低.这些差异提示消化酶活力大小与器官分化有关,并受食物组成的影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酶活力分布.这是树麻雀长期适应东北地区寒冷环境的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牛膝多糖对草鱼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牛膝多糖(ABP)对草鱼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选取平均体重(88.130.76) g的健康草鱼375尾, 随机分成5个处理, 即基础饲料组、0.05 %、0.10 %、0.20 %、0.40 % ABP添加组, 每个处理3个重复, 每个重复25尾鱼, 饲养65 d。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ABP对草鱼头肾体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 对脾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 与对照组相比, 0.05 %、0.10 %、0.20 %和0.40%添加组脾体指数分别增加6.29% (P0.05)、28.00% (P0.05)、9.14%(P0.05)和13.14% (P0.05); 血液中NBT阳性细胞数随着ABP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在饲料中添加ABP对草鱼血清白蛋白、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影响不显著(P0.05), 显著影响草鱼血清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 0.40%添加组的TP和AKP分别增加24.64% (P0.05)和33.56% (P0.05); 0.20 %、0.40 %添加组的LZM活力分别增加34.97% (P0.05)和31.21% (P0.05), SOD活力分别增加27.28% (P0.05)和22.41% (P0.05); 饲料中随着ABP添加剂量的增加, 各组血清ACP活性先增加后缓慢下降, 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对照组相比, 0.20%、0.40 %添加组ACP活性分别增加15.33% (P0.05)和11.10% (P0.05), 0.05%、0.10 %、0.20 %及0.40%添加组MDA含量分别下降11.97% (P0.05)、21.33% (P0.05)、32.37% (P0.05)和2.53% (P0.05)。饲料中随着ABP添加量的增加, 各组草鱼血清TNF-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但与对照组相比, 0.20%添加组TNF-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 在草鱼基础日粮中添加适量牛膝多糖可以提高草鱼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建议添加量为0.20%。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斑点叉尾鲖(Ictalurus punctatus)对不同形式赖氨酸的利用效果, 设置了鱼粉含量5%、豆粕含量15%的正对照饲料, 及鱼粉含量2.5%、豆粕含量0的负对照饲料, 在负对照饲料基础上, 分别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晶体赖氨酸硫酸盐以及微囊赖氨酸盐酸盐, 使其赖氨酸含量达到与正对照饲料一致的水平, 共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 饲养平均体重为(54.40.1) g的斑点叉尾鲖60d, 考察不同形式赖氨酸对斑点叉尾鲖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负对照组相比, 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和晶体赖氨酸硫酸盐对斑点叉尾鲖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 而添加微囊赖氨酸盐酸盐提高斑点叉尾鲖增重率20.7% (P0.05), 降低饲料系数16.0% (P0.05), 在增重率与饲料系数方面达到与正对照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 在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晶体赖氨酸硫酸盐以及微囊赖氨酸盐酸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但显著提高了胃蛋白酶活性(P0.05)。此外, 添加微囊赖氨酸盐酸盐还显著提高了肝胰脏蛋白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 在低赖氨酸实用饲料中补充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硫酸盐对斑点叉尾鲖的生长性能改善作用不显著(P0.05), 而补充微囊赖氨酸盐酸盐则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鲖增重率, 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长江中游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 2017年和2018年5—7月在长江干流宜都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采样网具包括弶网和圆锥网。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21120粒和仔鱼2123尾。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鉴定鱼类5目9科37种。其中, 鱼卵有29种, 仔鱼有27种。2017年和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24.45×108粒和101.07×108粒, 优势种为四大家鱼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 仔鱼径流量分别为16.43×108尾和8.29×108尾, 优势种为贝氏?和寡鳞飘鱼(Pseudolanbuca engraulis)。根据发育期和流速分析, 四大家鱼鱼卵来源于三峡大坝下游至宜都断面之间的产卵场, 仔鱼来源于三峡大坝以上的产卵场。与2009—2010年相比, 2017—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增大了85.3%, 尤其是四大家鱼的鱼卵径流量与2005—2012年相比增加了约13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显示, 流量和流量日变化对产漂流性鱼卵密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2017—2018年仍有大量的鱼卵和仔鱼补充到长江中游江段。与历史数据相比, 三峡大坝下游宜昌江段鱼类产卵规模有明显的增加, 可能与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亲鱼增殖放流和生态调度等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 建议除了已经逐步实施的长江全面禁渔措施之外, 还应恢复江湖连通, 保护和修复长江中游河漫滩生境, 继续开展重要经济鱼类亲本放流, 以及开展生态调度。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  sup>  ?<  /sup>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54-964
2014 年47 月鱼类主要繁殖季节于三峡库区(重庆丰都县)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以了解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四大家鱼在库区是否仍有产卵场等问题。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0 种, 分属5 目9 科。采集时, 卵汛出现在6 月后流速较高的时段, 其中贝氏的数量最多, 占86.24%。仔鱼出现的高峰期为6 月上旬至7 月中旬, 太湖新银鱼的数量最多, 占58.36%, 其次为子陵吻虎鱼, 占27.04%。在仔鱼中, 种类组成呈明显的月份差异, 4 月鲤、鲫占数量优势;5 月太湖新银鱼、子陵吻 虎鱼占数量优势;6 月后鲌亚科、鳅科、鳜等种类开始出现, 种类明显增多。通过估算, 调查期间流经丰都断面的鱼卵总量为4.37108 粒, 四大家鱼鱼卵为0.21107 粒;仔鱼总量为111.98108 尾, 四大家鱼仔鱼为0.21108 尾。通过产卵场的推算, 丰都断面采集的四大家鱼来自涪陵城区江段和三峡库区上游的重庆巴南区至朱沱镇江段的产卵场。通过对卵苗漂流密度的昼夜规律分析, 6 月之前夜间仔鱼密度显著高于白天, 而6 月后仔鱼昼夜漂流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 从三峡库尾进入三峡水库的鱼类早期资源丰富, 大部分鱼类繁殖发生在6 月以后水温较高、入库流量大、库区流速较高的时段, 库尾部分江段在流速较高时期, 仍存在四大家鱼的产卵场。    相似文献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076-1084
为探究传统中药玉屏风散在水产养殖上的生物学功效,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5%和10%的玉屏风散和1%的芪参散配成实验饲料,饲喂实验鱼2周,然后分别观察两种中药对罗非鱼(体重约220 g)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草鱼(体重约20 g)免疫保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中药组均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 10%玉屏风散组效果最显著;各实验组中罗非鱼肝、肾、脾体指数和各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中药组罗非鱼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不高于空白对照组; 2.5%、10%玉屏风散组和1%芪参散组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药物组罗非鱼溶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2.5%玉屏风散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玉屏风散各剂量组罗非鱼呼吸暴发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上调,肾脏中HSP70在2.5%和5%玉屏风散组表达量上调,脾脏中HSP70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下调;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RⅢ在2.5%玉屏风散组表达量上调,肾脏中TGFRⅢ在2.5%玉屏风散组和1%芪参散组表达量上调,脾脏中TGFRⅢ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上调;玉屏风散各剂量组能够提高草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表现为死亡率降低和进入血液的细菌减少,其中5%玉屏风散组效果最佳。实验表明,玉屏风散能够有效促进罗非鱼生长,对其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能够有效地提高草鱼的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饲料高油脂水平下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添加对鲤(Cyprinus carpio L.)的营养作用, 以酪蛋白、糊精、纤维素、大豆油以及鱼用复合预混料等为饲料原料, 配制出6%与12%两个油脂水平的鲤饲料。以纯度为50%DHA制品分别替代该饲料原料中3%大豆油, 制成基础组、基础-DHA组、高脂组和高脂-DHA组4种精制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4.81±0.13) g的鲤360尾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3个重复, 分别饲养于12个循环流水养殖缸中, 并将4组试验饲料分别饲养鲤74d, 最后采样, 检测鲤生长、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理化指标、脂质代谢酶活性及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结果表明, 在6%油脂水平下, 基础-DHA组末尾均重、绝对生长率与相对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 在12%油脂水平下, 高脂-DHA组绝对生长率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 而鲤末尾均重与相对生长率在两高脂组间无显著差异。基础-DHA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基础-DHA组鱼体肥满度最低, 该组腹脂指数与腹腔脂肪细胞面积也最低。在12%脂肪水平下鲤肌肉与肝胰及粗脂肪含量均分别高于6%脂肪水平组(P<0.05); 在6%与12%脂肪水平下, DHA添加组鲤肌肉粗脂肪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无DHA组(P<0.05); 鲤肌肉粗蛋白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6%与12%脂肪水平下, DHA组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DHA组(P<0.05)。结果表明, 同一脂肪水平下3%DHA制品的添加对鱼类生长与及健康有负面影响, 这可能与DHA添加量偏高有关, 而提高饲料脂肪水平有减轻过高DHA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草鱼生长与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伯平  廖翔华 《动物学报》1998,44(2):144-149
通过对草鱼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研究发现,随着草鱼的生长。其感染率,下蚴的平均密度都下降,其感染强度也呈下降的的趋势;草鱼鳃上囊蚴的频率分布,表明有大量的囊蚴寄生于少数草鱼鳃上,多数草鱼感染少量的囊蚴;囊蚴在草鱼不同组鳃片上的分布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亚东鲑幼鱼饲料蛋白和脂肪适宜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 蛋白水平为42%、46%和50%(P42、P46、P50), 脂肪水平为12%和16%(L12、L16), 共6组饲料, 饲养平均体重(2.80±0.10) g的亚东鲑幼鱼56d。结果表明, P46L12组增重率最高(110.34%), 饲料系数最低(1.3), 而P50L16组的增重率最低; 各组在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肝体比随着蛋白和脂肪水平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 蛋白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随着饲料蛋白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肠蛋白酶, 胃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 饲料蛋白水平仅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 P46L12组的肠道蛋白酶, 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胃、肠淀粉酶活性在各组中也最高。在同一脂肪水平下,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粗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 亚东鲑幼鱼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适宜水平分别为46%和12%。  相似文献   

19.
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生长及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饲料中发酵豆粕的适宜添加量, 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蛋白源, 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 分别添加0、10%、20%、30%和40%的发酵豆粕替代0、9.81%、19.63%、29.44%和39.26%的鱼粉蛋白, 设计5种等蛋白(50%)、等脂(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Ⅰ、Ⅱ、Ⅲ、Ⅳ和Ⅴ), 每组设3个重复, 每重复15尾鱼, 初始体重为(49.01.0) g, 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 结果表明: (1)饲料效率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 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为20%时, 鱼体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均会显著降低(P0.05)。(2)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而降低。(3)胃蛋白酶和肝脂肪酶活力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Ⅰ组最高, 显著高于Ⅲ组 (P0.05), 但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Ⅱ、Ⅲ和Ⅴ组的胃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肠淀粉酶活力则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Ⅲ组最高, 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消化酶活力(肠蛋白酶、胃淀粉酶、肠脂肪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Ⅰ组的皱襞高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各组的黏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的生长、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无显著性影响,过量添加则抑制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老江河故道四大家鱼天然资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扼要介绍了老江河故道四大家鱼天然资源库的结构,并根据老江河故道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提出了四大家鱼的放养量应在重视种质质量的基础上,合理调控其放养结构和密度,此外文中还就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以及维持老江河四大家鱼天然资源库健康运行的关键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