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斑玉蕈‘Finc-B-7’品种是以‘Finc-B-3’菌株为亲本采用单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新菌株具有十分清晰的大理石斑纹,经拮抗测试,显著区别于亲本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18-23℃,最佳培养周期为70d,相应栽培周期为21d,平均单产为188g/瓶,是一个品质优良的斑玉蕈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27 ℃,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2-17 ℃,袋栽菌包培养周期为110 d,出菇周期为28 d,平均单袋产量635.17 g/袋。该品种具有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优良性状,适用于袋栽工厂化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3.
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申秀1号’品种以‘3108’菌株为亲本采用单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经ISSR鉴定表明与亲本相比具有自身特异性。经多年的示范栽培表明:‘申秀1号’具有产量高(505g/500g干料)、商品性好(一级商品菇比例90%以上)、栽培周期短(冷刺激后4-5d完成采收)、菌丝培养阶段不出菇、冷刺激后出芽整齐、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能够满足肺形侧耳温控设施化栽培与常规栽培的高温反季节用种需求。  相似文献   

4.
姚春馨  田果廷  王晖 《菌物学报》2022,41(12):2095-2097
‘云白灵芝’3个新品种由采自云南不同地区的野生白肉灵芝菌株,经常规育种系统选育获得,属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3个品种的子实体菌肉洁白、质软,弹射孢子粉少,形态特征差异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8-23 ℃,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5-23 ℃,菌丝长速快,发菌期、出菇期短,是中低温型早熟新品种。3个品种均适宜熟料袋栽覆土栽培,干芝产量和品质均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5.
‘双孢106’是‘A20’通过单孢选育的品种。子实体散生,少量丛生,近半球形。菌盖白色,表面光洁,直径3.5-5.0cm,厚2.0-3.0cm,质地致密;菌柄白色,粗短,近圆柱形,基部略膨大,长2.0-2.8cm。发菌适温22-25℃,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0-24℃,最适温度16-18℃。鲜菇粗纤维含量1.00%,蛋白质含量3.54%,氨基酸总量2.84%。该品种出菇早,子实体圆整、结实,产量高,商品化等级高。适宜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6.
银耳‘Tr2016’是由福建省尤溪县枕头山的枯木上发现的一株野生银耳,进行反复多次分离和多年驯化而来。银耳菌丝具锁状联合,可形成白色或淡黄白色菌落;子实体呈雪白色,由多片波浪状卷曲的耳片组成牡丹花状,烘干后为淡黄色。栽培周期从接种到采收约45d,鲜耳平均直径13.2cm,高度7.2cm,平均产量为114.0g/瓶,干耳平均产量34.1g/瓶。  相似文献   

7.
叶雷  周洁  谭伟  张文平  张波  张笑萍  李小林 《菌物学报》2020,39(12):2383-2385
‘昊阳黄背1号’是黄背木耳新品种,适宜工厂化液体菌种扩繁和农法固体菌种生产。该品种是从上海引进的SH0072号菌株,经组织分离纯化、系统选育而成。成熟新鲜子实体为单片簇生型,有明显耳基,耳片有明显荷叶边;鲜耳子实体背面和腹面灰褐色,背面有短绒毛。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6-25℃,出耳适宜温度15-32℃;原基分化至第一潮耳采摘41-55d,一般可采3潮耳,出耳转化率达20.6%;抗毛木耳柱霉。适宜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和简阳市等地及相似生态区棚栽,冬季制袋,春夏季出耳。  相似文献   

8.
糙皮侧耳‘驻研1号’通过单孢杂交育种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中低温型品种,子实体叠生,菌盖扇形,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呈深黑色,高温下呈深灰色。菌柄长约5cm,直径1.5cm,六七成熟时菌盖直径5-6cm,厚1cm左右。出菇整齐,菇质韧性强,商品性状好,氨基酸总含量198.1g/kg,蛋白质含量260g/kg。生产周期45-50d,生物学效率高达89.7%,适宜河南地区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9.
为适合大规模工厂化制备羊肚菌液体菌种,以提高菌丝体生物量为目的,控制菌丝球直径,使用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采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摇瓶培养优化液体菌种制备条件,发酵罐扩大培养,具体参数为玉米淀粉2.5%、麸皮6%、酵母粉0.4%、葡萄糖2.5%、蛋白胨0.2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接种量10%、pH 5.5、转速200-500r/min、温度25℃、培养1-3d,在该条件下羊肚菌菌丝体干重可达16mg/mL,菌丝球直径降至1.5mm以下,密度达到2 967个/mL,从母种到栽培种仅需13-19d。本研究结果为羊肚菌工厂化液体菌种制备和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晓宇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7):1099-1110
对采自海南省白沙县鹦哥岭阔叶树腐木上的标本,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分析,鉴定为脆木耳Auricularia fibrillifera,经分离纯化获得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木耳属资源,首次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脆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脆木耳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3℃,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粉,最佳无机盐添加量为1.5% PO43--1% Mg2+,最佳生长因子为玉米汁。驯化栽培过程中,栽培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发菌温度为22℃可使脆木耳菌丝在40d左右满袋,且生长旺盛,可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子实体的产量,需要优化其培养参数。本实验测定培养基中糖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虫夏草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于大米小麦作为主要组分的培养基中接入冬虫夏草菌,在9~13℃下培养60 d,转入4℃培养。葡萄糖培养基中,冬虫夏草子实体干重是麦芽糖培养基中的7.6倍,出现菌丝和收获子实体的时间也比麦芽糖培养基中至少快2个月;蔗糖培养基中未获得子实体。不同种类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虫夏草子实体产量影响显著。于菌液中加入环磷腺苷、三十烷醇和玉米素的培养瓶均未发现菌丝生长。加入100μg/mL 6-苄氨基腺嘌呤的培养瓶可见菌丝生长,但未见原基分化。转入4℃下6个月后,与对照相比,加入100μg/mL吲哚乙酸、1μg/mL和100μg/mL吲哚丁酸、10μg/mL赤霉素、1μg/mL和10μg/mL乙烯利,以及1μg/mL 2,4-D的培养瓶中子实体干重均显著提高,其中加入1μg/mL吲哚丁酸和1μg/mL 2,4-D的培养瓶的子实体干重是对照的15倍。实验结果为优化冬虫夏草子实体人工培育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5种不同脱毒方法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的脱毒效果,筛选出脱毒率高和脱毒后金针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性状改善明显的脱毒方法。【方法】以栽培金针菇菌株F-4889为研究材料,从菌丝体中提取大小约2.0 kb的病毒dsRNA,经RT-PCR鉴定该病毒为金针菇褐化病毒(FvBV)。采用菌丝尖端分离、原基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5种脱毒方法对金针菇菌株进行脱毒处理,利用dsRNA技术和RT-PCR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菌丝尖端分离脱毒后得到1株脱毒菌株;原基组织分离法未能脱毒;原生质体单核化脱毒法得到3株脱毒单核菌株和2株原单杂交脱毒菌株;有性生殖脱毒法获得脱毒孢子单核菌株23株和单孢杂交脱毒菌株8株;核迁移脱毒后得到5株核迁移脱毒菌株。脱毒率依次为25.0%、0、7.5%、57.5%和100%。脱毒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优于出发菌株、菌丝尖端和原基组织分离菌株。【结论】这5种方法中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脱毒法脱毒效果较佳,均能有效脱除FvBV,脱毒率高,脱毒后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波  叶雷  周洁  谭伟  李小林 《菌物学报》2022,41(1):160-162
毛木耳新品种‘昊阳黄背2号’是以采自什邡市龙泉山的野生毛木耳子实体经系统选育而成,适宜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等种植毛木耳的区域栽培。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30 ℃,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耳片呈耳形或不规则形,子实体丛生;耳片边缘光滑,颜色深红褐色。平均每袋干耳产量为203 g。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28株大球盖菇菌株,通过SRAP分子标记技术和耐高温递进式循环驯化选择出2株适合的实验材料,采用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再生技术进行耐高温菌株初选,筛选出2株性状优良的耐高温菌株(S20菌丝耐高温、产量高;R10 I级菇比例高、子实体耐高温),收集2菌株出菇后的孢子进行单孢杂交,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多次继代培养和栽培实验,最终确定出J8L4(山农球盖3号)为最优耐高温高产菌株。该菌株能连续7d在最高料温达27-34℃、最高气温达40-47℃条件下生长良好,无杂菌污染,40d出菇,其产量达到14.56kg/m 2,生物转化率为91.03%,优质菇比例为66.21%。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层次的驯化筛选和多项育种技术的综合使用,使得所选菌株的优良性状更显著,遗传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野生花脸香蘑人工控制条件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发酵料、室外荫棚熟料覆土和室内可控出菇试验房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周年栽培,培养条件为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2~25℃,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8~22℃,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8~26℃;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间相对湿度以6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的空间相对湿度90%~98%,要求通风良好,覆盖富含腐殖质且透气性、保湿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花脸香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株蛹虫草的菌丝形态和生长速率、液体培养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人工栽培和子实体中活性物质虫草多糖和虫草素的对比研究,筛选出优良的蛹虫草菌株。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6号菌株的菌丝的生长速率比其他菌株快;液体培养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子实体头部大,子囊壳丰富,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均匀,出草率高,子实体中虫草多糖和虫草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菌株,表明6号菌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新品种‘农黑1号'是以黑木耳‘Au5'和‘木耳黑龙3号'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杂交配对选育而来。工厂化条件下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农黑1号'的第一潮平均鲜耳产量达到322.4g/袋,干耳产量平均为29.0g/袋,出耳率平均为93.3%,生产周期平均为71d。综合来看,‘农黑1号'具有产量高、周期短、出耳率高、一致性好等优点,可作为黑木耳工厂化栽培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罗顺珍  纪开萍  曹旸  纪光燕 《菌物学报》2022,41(7):1140-1142
以野生驯化栽培品种HZ14080和野生菌株HZ16009为亲本,经孢子单核菌丝有性杂交选育获得YL1701-2。其菌丝生长适温25-32 ℃,子实体发育适温25-32 ℃。该品种具有菌柄粗壮、菌盖厚且大、菇肉紧实、出菇早、抗逆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出菇整齐、成品率较高和产量高的优势;具有伤后不变或轻微变色、特有土味淡和商品化程度高的特点。既可袋栽也可瓶栽,但以瓶栽为主。目前该菌株已大量用于生产且已获得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19.
【背景】金针菇菌种在继代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菌种退化的现象,影响着金针菇的产量与质量。【目的】为研究金针菇退化菌种菌丝的生理生化特征,筛选金针菇退化菌株。【方法】以金针菇原始菌株(H)和退化菌株(T)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的生理生化特征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并测定菌丝在栽培瓶中的漆酶(Laccase,Lac)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Peroxidase,MnP)的活性,记录菌丝在搔菌后的恢复情况。【结果】T在各个碳源的菌丝生长速度低于H,粉孢子等级在3-4级之间,SOD、CAT活性低于H,在栽培料中的Lac活性和MnP活性在第5天时与H相同,在第10、15、20天低于H。T在搔菌后菌丝恢复时间比H恢复时间长,恢复后的菌丝长势没有H长势浓密。【结论】通过探究金针菇原始菌株与退化菌株的菌丝生理生化特征,为判断金针菇菌株是否为退化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祁连山地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及其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絮缘蘑菇Agaricus subfloccosus。以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作为实验材料,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研究。检测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无机盐、维生素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絮缘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挑选出3个较优因素的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絮缘蘑菇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最佳维生素为VB12,最佳温度为16℃,最佳pH为6。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为碳源、无机盐和pH,絮缘蘑菇最适的营养因子最佳组合配方为:蔗糖25g/L,硝酸钾2g/L,硫酸镁2g/L,pH为5.0。驯化栽培过程中,栽培配方为:木屑79%、高粱籽5%、玉米面5%、石膏1%、麸皮10%。温度16℃使絮缘蘑菇菌丝在90d左右满袋,覆土可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