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柘荣县,古名柘洋,又称"柳城",其位置介于东经119°4 3'~12 0°0 4'(119°897'),北纬27°05'~27°19'(27°209')之间,与同为闽东地区的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以及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毗邻。境内峰峦起伏,山地面积509.1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4.6%,最高点为太姥山脉主峰东狮山顶点海拔1480.5米,最低点为英山乡下清水坑海拔仅78.8米,城  相似文献   

2.
张利平  薛燕  郭翔  王明田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1):3823-3832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土地覆盖栅格数据、四川省52个站点和4个其他省市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基于美味牛肝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川西高原山地美味牛肝菌的气候生态适宜性。选取气温、降水、植被等影响因子作为区划指标,应用集优法,通过GIS分析本区美味牛肝菌资源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 美味牛肝菌潜在分布区的北界在32° N附近,海拔上限约为3000 m,下限约为800 m,总面积约286.3万hm2,约占研究区整个行政区域面积的9.7%;29° N以南的攀西地区是美味牛肝菌的主要潜在分布区,核心分布区在攀西地区中南部,攀西分布区面积约占全部潜在分布区的90%,其中,适宜区面积约占20%,次适宜面积约占80%。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攀西地区雅砻江以东的安宁河流域、海拔1000~2600 m的山区;次适宜区主要是适宜区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到海拔3000和800 m左右的林区;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高山区和海拔8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区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3.
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珍稀濒危资源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结构、质量及分布是对区域内野生马麝进行成功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但迄今缺乏大尺度的马麝生境适宜性研究。利用实地调查得到的兴隆山保护区的野生马麝夏季分布点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形、归一化植被指数、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等环境变量数据,进行野生马麝的夏季生境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野生马麝夏季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坡向、植被和河流,其贡献率分别达40.3%,23.4%,18.6%和10.9%;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的夏季潜在适宜生境分布面积为123.34 km2,占整个保护区的41.11%,占保护区林地的61.92%;野生马麝夏季潜在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保护区的中部和西部,其中高适宜性生境约为保护区的4.47%,各适宜区间及适宜区之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连续分布。为加强对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种群及生境的就地保护,建议通过生境保育措施,提高野生马麝潜在分布区的生境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以11个海棠(Malus spp.)品种的花粉为材料、‘新红星’苹果(Malus pumila‘Starkrimson’)花粉为对照,对‘长富2号’苹果(M.pumila‘Changfu 2’)进行人工授粉并测定其坐果率及14个果实品质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苹果授粉后花粉直感效应评价的主要因子,并对供试海棠品种的花粉直感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除海棠品种‘雪倩’(‘Xueqian’)外,用其他海棠品种授粉后‘长富2号’苹果的坐果率均显著提高,其中用品种‘红波’(‘Hongbo’)授粉后‘长富2号’苹果的坐果率最高(达86.18%);经11个海棠品种授粉后‘长富2号’苹果的坐果率以及果实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用‘新红星’苹果授粉);经大部分海棠品种授粉后‘长富2号’苹果果实的果棱数、果梗存留率、梗洼深度、梗洼开裂率、VC含量和花青苷含量也均高于对照,但果实的着色面积百分率、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则低于对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187%,按照在授粉性能质量评价中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果实甜度因子(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果实酸度因子(包括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果个与果形因子(包括单果质量、梗洼深度和果形指数)、果梗因子(包括梗洼开裂率和果梗存留率)、果肉硬度因子、保健与外形因子(包括花青苷含量、VC含量、果棱数和着色面积百分率)及坐果率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海棠品种中,仅品种‘红艳’(‘Hongyan’)、‘红亮’(‘Hongliang’)和‘红纱’(‘Hongsha’)的花粉直感效应综合得分高于‘新红星’苹果,表明这3个海棠品种的花粉直感效应优良,可作为‘长富2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本地8个李资源的成熟叶片及果实为试验材料,从叶形特征、果实外部形态特征及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贵州地方李的叶形特征中以叶片形状的变异范围最大,有卵圆形、椭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等,其次为叶尖形状、叶基部形状和叶柄腺形状;②果实形态特征中以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变异范围最大,其次为果实成熟期、果实形状、梗洼及缝合线的深浅以及果顶形状;③贵州地方李的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及果形指数、核横纵径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在9%以上,其中单果重的变异幅度为18.3~38.9g,变异系数最大,达24.92%;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方面以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异系数最低,为8.50%,可溶性总糖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3.44%。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区试验,在温室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果实大小、坐果数、畸形果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温室滴灌条件下番茄总产量与灌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番茄苗期适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50%~55%)可提高坐果率,畸形果形成减少,但果实总体偏小,果实成熟主要集中在采摘后期;开花坐果期过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虽可促进果实成熟,但降低了坐果数,易形成小果和畸形果;采摘期水分过高(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或过低(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均可降低番茄产量,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则使坐果数降低、畸形果增加.各水分处理对果实成熟时间无明显影响;温室番茄总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与全生育期灌水总量之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番茄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下限控制在苗期60%~65%、开花坐果期70%~75%、成熟采摘期70%~75%时,番茄畸形果形成量减少,产量及坐果率较高,可作为滴灌条件下温室番茄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龟象亚科分布概况(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龟象亚科标本信息的系统整理,得出龟象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但分布的多少很不均衡,其中福建省最丰富,达到标本总数的36.6%.分布范围为18.6~51.7°N,最南端到海南省的保亭,最北为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均分布,其中26~30°N最丰富,占总数的47.7%.中国龟象生存的海拔范围记录为10~4 400m,最低海拔采集点位于海南省万宁,最高海拔位于四川省乡城中热乌,500~1 000m海拔范围的龟象标本数量最多,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数量逐步减少.多数龟象标本采集于5月到8月,随着纬度的上升,采集时间逐渐从4月到9月缩减为6月到8月.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有着全国各省区(市)中最大面积的森林,达3.92亿亩之多,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23%。内蒙古的森林有"一家独大,块状分布,特点明显,东西差异"的特色。"一家独大"—专指大兴安岭森林。大兴安岭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东缘,山脊以东为第三阶梯地,以西为第二阶梯地。全区地形总势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属浅山丘陵带,最高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位于克什克腾旗东北部。大兴安岭森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均占内蒙古森林的绝大部分,其主要森林类型从北往南分别为寒温带针叶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其最北部的寒温带针叶林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从世界全球森林地理分布的角度看,这片中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是东西伯利亚森林植被分布的南缘。  相似文献   

9.
在对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花萼山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性,并同周边6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144科、810属、2 386种。有11个科的分布区类型,占中国范围内科分布区类型的73.33%;有15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占中国范围内属分布区类型的100.00%。(2)大科及大属的优势明显,种子植物区系较为古老,特有属比较丰富。(3)从科级水平上看,热带成分占60.71%,温带成分占38.39%;从属级水平上看,热带成分占38.32%,温带成分占56.34%。体现了该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4)与周边地区相比,花萼山与大巴山相似性最大,与伏牛山、青木川和小陇山相似性较小,其特有现象更明显,热带性质更明显。(5)花萼山的区系组成比大巴山、阴条岭和伏牛山简单,与五里坡和小陇山接近,比青木川复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2012至2013年进行两次调查,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东部(37°15'~37°23'N,90°11'~90°20'E)对藏野驴(Equus kiang)、野牦牛(Bos grunniens)的分布及其栖息地进行调查,共设置3条样线(总长达146.9 km)和128个样方。调查发现,藏野驴主要集中于伊协克帕提附近的荒漠草原,而野牦牛的主要栖息地位于沙山附近的阿坝堤坝草场。通过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以及主成分分析,对藏野驴和野牦牛对不同环境因子(包括植被类型、植被盖度、草本种类数、土壤pH、海拔、坡度、坡向、水源)的选择性以及各因子在物种栖息地选择的重要程度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独立T检验分析两物种之间的环境变量选择差异性。结果表明,藏野驴倾向选择植被盖度小于70%,坡度2°~5°的南坡,海拔3800~4000 m,土壤pH 8.0~8.5的高寒荒漠生境;野牦牛则偏好选择植被盖度大于70%,坡度5°~15°的东坡或者北坡,海拔4200~4600 m,土壤pH 7.0~8.0,与水源距离小于1000 m的高寒荒漠草原以及沼泽草甸生境;影响藏野驴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植被类型和坡度,而影响野牦牛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植被盖度;虽然藏野驴和野牦牛在资源利用上存在部分重叠,但它们对栖息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海拔和坡度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1.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全南县与信丰县的交汇处,为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经野外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的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金盆山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1科659属1 474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7属7种,占江西裸子植物总种数(83种)的8.43%,被子植物155科652属1 467种,占江西被子植物总种数(4 369种)的33.58%。(2)区系分析显示,金盆山保护区内科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分别占总科数(除去世界分布)的64.22%和35.77%,热带分布占优势地位;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分别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分布)的50.95%和47.55%,二者接近平衡;种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种和温带分布分别占总种数(除去世界分布)的33.98%和37.15%,而且中国特有种419种,占总种比的28.88%。(3)金盆山保护区种子植物具有单种属、寡种属多,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的特点,其中有寡种属212属,占总属比的32.17%;单种属374属,占总属比的56.75%;其中寡种属所含种数537种,占总种比的36.43%。(4)与邻近6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比较表明,金盆山保护区与武夷山脉的联系较南岭山脉更近,而且金盆山保护区表现出比邻近的阳际峰等武夷山脉地区热带性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富阳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在北纬29°44′—30°11′,东经119°25′—120°9′之间。东西长约69.17km,南北为49.7km。其中平原占18.9%,江河水面占5.6%,丘陵山地占75.5%,所谓“八山、半水、分半田”。著名的旅游胜地富春江横贯县境中部,使全县略可分为南北两部。沿江两岸河谷以平原为主,其它则多为山地,南部的东南部分,海拔多在500m以上,主峰高达800—1,000m,以湖源山区著称;北部的西北部分,山势略低,海拔多为300—500m,而主峰也可达600m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生境适宜性评价对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重要分布区,为了解该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境状况,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于2021年秋季在兴隆山保护区采集野生马麝分布数据,结合地形、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距离河流距离和距离道路距离等环境因子变量,通过MaxEnt模型对野生马麝的秋季生境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NDVI、道路距离、河流距离和海拔是影响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秋季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3.20%、22.70%、16.70%和14.60%;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秋季潜在适宜区面积为75.22 km2,占保护区面积的26.13%;其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北部和东南部区域,占保护区面积3.26%。本研究确定了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秋季适宜生境的分布状况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可为优化野生马麝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乳源县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12°52'~113°29',北纬24°28'~25°06'之间。根据统计和调查,乳源县有野生种子植物171科, 753属, 1910种。科、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科以泛热带成分为主(占57.14%),其中科的热带性成分占68.57%;属以泛热带分布最多(21.26%),其中属热带性成分占58.19%的;种以中国特有种最多(占53.53%),而种的热带性成分占29.25%。该区系的优势科主要有猕猴桃科、木通科、安息香科、山茱萸科、茜草科、金缕梅科、山茶科等,它们大多为热带和亚热带分布科。与邻近地区比较,与乐昌植物区系的联系最高,其次是车八岭和武夷山,黑石顶和广西大瑶山低一些,神农架最低。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三清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约21属30种,占江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56.76%、38.46%,占中国兰科植物属种的12.28%、2.41%。区内兰科植物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分布区式样以温带型为主;区系成分分散,缺乏本地特有成分。与各山地的相似性以及属种分布型比较显示,三清山与5山地在属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高,兰科植物区系联系比较紧密,从属分布区类型看,三清山、黄山、天目山和庐山以北温带分布为主,井冈山和武夷山以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为主;在种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较低,种分布区类型均以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按生态型划分,地生兰为主,附生兰为辅,三清山和黄山只有两生态类型,武夷山、天目山、井冈山和庐山生态类型齐全。最后,依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各山地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进行归纳统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调研, 分析4种极危冷杉属(Abies)植物的地理分布现状和特征, 构建其分布区的气候数据库, 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研究植被与气候关系的指标和方法, 定量分析冷杉属地理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冷杉属地理分布的限制性气候因子。结果表明: 1)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梵净山冷杉(A. fanjingshanensis)、元宝山冷杉(A. yuanbaoshanensis)和资源冷杉(A. beshanzuensis var. ziyuanensis)零星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 水平分布范围为25°25′-27°55′ N, 108°42′-119°12′ E , 分布范围狭窄; 垂直分布范围为1363-2390 m, 均分布于山体上部。海拔上限高度随着经度的减小而增加。2)整个分布区的气温较低, 年平均气温为7.4-11.2 ℃; 降水较为充沛, 年降水量为1265.4-1945.7 mm, 其中生长季降水量占74.78%; 湿度较大, 年相对湿度为77%-86%。气候指标范围狭窄, 表明对水热条件要求很高。分布区寒冷指数较低, 限制其垂直向下扩散, 呈现局限分布于山体上部的现状。3) 4种冷杉各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基本相近, 梵净山冷杉分布区气温相对偏低, 元宝山冷杉分布区湿度相对偏大。4) 3个气候因子对这4种冷杉的地理分布影响较大, 其作用排序为: 低温因子>极端低温因子>湿度因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这4种冷杉自然分布区的适宜生境将进一步缩小, 直至物种灭绝, 急需开展迁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为我国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在秦岭地区分布较广。采集秦岭地区19个样地307个采样点的华中五味子样本, 使用HPLC方法检测果实中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 基于模糊数学原理建立其与气候、土壤和地形三大类15个评价因子之间的隶属函数, 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使用加权平均法并参照GIS空间分析确定基于五味子甲素和乙素的秦岭地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的潜在空间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不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40%; 适宜生境面积占50.63%; 高适宜生境面积占37.97%, 主要集中在陕西南部、甘肃东部、河南西部、湖北神农架林区及其周边海拔800–2 000 m的山区。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GIS与模糊数学构建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准确地对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生境适宜性作出科学且综合性评价, 并可量化适宜生境面积和空间分布, 为华中五味子野生抚育GAP基地选址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华中五味子野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卢玉鹏  陈玮  王小玲  高柱  何兴元 《生态学报》2022,42(13):5416-5426
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是大兴安岭森林群落灌木层的优势种,其种群统计研究尚属空白。以大兴安岭呼中区不同海拔和林型的兴安杜鹃种群为对象,编制了静态生命表,计算生存分析函数,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低海拔梯度(600m)的落叶松林中,兴安杜鹃幼龄级(Ⅰ-Ⅱ)个体较多,占67.31%,且幼龄级死亡率和消失率较低,存活率较高,存活曲线为Deevey Ⅰ型曲线,为增长型种群。种群的衰退期转折点在Ⅱ-Ⅲ龄级,未来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中低海拔梯度(600-900m)的白桦林中,中龄级(Ⅱ-Ⅲ)个体数量较多,占45%以上,中龄级死亡率和消失率较低,存活率较高,存活曲线为Deevey Ⅰ型曲线,为稳定型种群。种群的衰退期转折点在Ⅲ-Ⅴ龄级之间,由于种群密度制约,未来种群数量逐渐趋于衰退。高海拔梯度(1200m)的落叶松林中,种群个体总数最少。其中,Ⅰ龄级个体数量最多,占33.52%,但死亡率和消失率较高,存活率较低,Ⅱ-Ⅴ龄级死亡率和消失率较低,存活率较高,存活曲线为Deevey Ⅲ型曲线,为增长型种群,但增长趋势较弱。种群的衰退期转折点在Ⅴ龄级,未来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但由于环境限制,种群数量更趋于稳定。可以认为,大兴安岭兴安杜鹃种群数量整体稳定。海拔和林型是影响兴安杜鹃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海拔为600-900m,郁闭度为45%-50%的白桦林为兴安杜鹃的适宜生境,成为灌木层中的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19.
基于NBR指数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森林过火区的林火烈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TM影像和3S技术手段,利用NBR指数对1986—2010年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森林过火区林火烈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林火烈度与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坡向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呼中林区的林火发生次数和面积年际变化明显,每年6—8月是林火的高发期,重度火烧区占总过火面积的84.2%.过火区中,兴安落叶松林占89.9%;海拔1000~1500m区域占68.8%;东、南、西、北4个坡向的过火面积占62.5%,阴、阳坡过火面积差异不明显;坡度15~25°的斜坡区域过火面积占38.4%.不同程度林火烈度的过火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重度火>中度火>轻度火>未过火,其中,重度火过火面积>70%,中度火过火面积在10%左右,轻度火和未过火的过火面积<5%.呼中林区林火烈度以重度火为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极大.在大兴安岭林区的林火管理中,应尽早开展森林可燃物处理工作,以降低林火烈度,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野生植物果实类型谱及沿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顺利  方伟伟  张小凤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29-2533
陆地生态系统的果实类型谱是植物对环境长期适应演化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的所有被子植物1371种以及4种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果实类型谱,并调查了北京西部东灵山的植物果实类型谱的海拔梯度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北京果实类型中蒴果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瘦果、坚果、颖果、浆果、荚果等;北京果实类型中肉果比例占13.57%,干果比例占86.43%;干果中裂果比例占35.6%,闭果比例占50.83%。4种生活型中果实类型的构成式样相差较大,乔木中坚果比例最高,其肉果比例为32.7%,干果比例为67.3%;灌木中浆果比例最高,其肉果比例为49.2%,干果比例为50.8%;草本中瘦果比例最高,其肉果比例为6.4%,干果比例为93.6%;藤本中浆果占绝对优势,其肉果比例为52.2%,干果比例为47.8%,这些特征与北京地区所在的温带气候和地理位置(较高纬度和较低海拔)相适应。在东灵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肉果的比例逐渐降低,从海拔为1083m的18.52%至海拔2100m处消失,而干果的比例则逐渐升高,从80.95%以致达到100%。随着海拔的升高,肉果、核果、浆果的比例显著下降,而干果的比例明显上升,原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变得较为严酷,不利于核果、浆果等植物的生存,更适合瘦果、蒴果等植物的生长。本研究对理解北京山地果实类型分布格局与当地气候的关系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长期适应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