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植物生产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有几个研究组和几家生物技术公司用基因工程玉米和基因工程的其他植物来制造人的单克隆抗体,科学家希望这种称为魔弹的单抗能治疗癌症、阻挡传染病播散、用作避孕,甚至能防止蛀牙。科学家以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考虑,认为植物是最优的转基因对象。植物制造的抗体每克低...  相似文献   

2.
Neorx Corp.(西雅图,华盛顿)公司已开始进行植物产生的人类-样抗体的临床试验。该公司计划用这种植物衍生的抗体替代小鼠产生的抗体治疗Avicidin癌症。用小鼠衍生抗体治疗Avicidin癌症,Neorx公司是1994开始I期试验的,目前计划开展Ⅱ期试验。此次替换抗体将使试验退回至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3.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中摄入适量的植物雌激素尤其大豆及谷类食品者,患激素依赖型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骨质疏松的概率较低。因而,植物雌激素潜在的抗癌、抗氧化及对心血管和骨质的保护作用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植物雌激素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介绍近年来有关植物雌激素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植物病毒病难以防治已成为植物界的"癌症",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病,减少经济损失,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需求。是农业生产当务之急。病毒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为筛选培育抗病、优质、丰产的新植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1986年,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多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策略,并成功地培育筛选出多种抗病毒的工程植物。1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基因工程抗病性外壳蛋白是形成病毒颗粒的结构蛋白,它的功能是将病毒基因组核酸包被起来,保护核酸;与宿主互相识别…  相似文献   

5.
植物中一些物质的保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在素食为主的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远低于肉食为主的西方国家,提示食用植物与某些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增加蔬菜、水果和豆类等植物的食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尤其以十字花科蔬菜、绿叶蔬菜、胡萝卜、柑桔类和黄豆制品的作用最为显著。食用植物的有益作用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有一些其它重要物质,近年来相继被证明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庆荣  张秉刚 《生态科学》1996,15(2):112-116
土壤植物系统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该系统中的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份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成为旱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入手,对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份的影响因素,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份的微观模型及宏观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关系到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前景,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绝大多数选择标记基因来源于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培育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安全型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途径,包括共转化系统、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转座子系统、同源重组系统、不依赖于组织培养的简易转化技术及再生相关基因利用等技术,探讨了各种途径的优缺点,以期推动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关系到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前景,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绝大多数选择标记基因来源于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培育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安全型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途径,包括共转化系统、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转座子系统、同源重组系统、不依赖于组织培养的简易转化技术及再生相关基因利用等技术,探讨了各种途径的优缺点,以期推动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植物和昆虫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防御体系。近年来, 人们发现植物在受到外界伤害后, 它们邻近的健康植物能够感受到威胁来临, 并积极表达抗性基因和产生防御物质。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植物相互交流”。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表明: 绿叶挥发物和萜烯类物质是受伤害植物对邻近健康植物发送的主要信号, 邻近的健康植物在接收到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信号后, 直接防御和间接防御能力都能够迅速提升。人们猜测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启动”了邻近健康植物的多种防御反应, 使它们在面临真正威胁时迅速做出防御反应。然而, 植物-植物交流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我们运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和突变体材料, 对植物-植物交流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 有效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不限于绿叶挥发物和萜烯类物质, 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节律能够相互配合, 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邻近健康植物的乙烯信号途径在植物-植物交流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茉莉酸信号起到了辅助和信号放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疫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生产策略进行了介绍 ,重点对提高植物疫苗表达所采用的生物技术策略进行综述 ,探讨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植物物候直接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植被动态模拟的关键.在遥感和模型技术的推动下,植物物候与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从植物物候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植物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植物物候的遥感监测方面,综合论述了植物物候的研究进展,找出植被物候研究的不足,进而提出未来植被物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NO)是植物的重要生物活性分子,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如种子萌发、下胚轴伸长、叶扩展、根生长、侧根形成、细胞凋亡以及植物抗逆反应等。大量的证据表明,植物可以通过与动物NO合酶类似的酶产生NO。此外,植物还可通过硝酸还原酶产生NO。NO在植物中的信号传递途径仍不十分清楚,植物有可能采用与动物相类似的机制。由于植物的大多数生长发育现象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和控制,NO与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激素起作用可能是植物内源NO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植物一氧化氮(NO)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氧化氮(NO)是植物的重要生物活性分子,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如种子萌发、下胚轴伸长、叶扩展、根生长、侧根形成、细胞凋亡以及植物抗逆反应等。大量的证据表明,植物可以通过与动物NO合酶类似的酶产生NO。此外,植物还可通过硝酸还原酶产生NO。NO在植物中的信号传递途径仍不十分清楚,植物有可能采用与动物相类似的机制。由于植物的大多数生长发育现象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和控制,NO与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激素起作用可能是植物内源NO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RNA干涉(RNAi)是由具同源性的外源dsRNA引起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中。人类大多数疾病,像心脏病和癌症,都能够通过食用添加具有特殊营养成分养的饮食来预防。应用RNAi技术可为人和动物提高植物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植物耐热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受到高温胁迫时,会激活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的耐热性。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耐热相关基因被相继克隆并转化植物体。本文对植物耐热的分子机制、相关基因的克隆、耐热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植物耐热基因工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除少数植物如含羞草、捕蝇草对刺激有其独特反应外,大多数植物对物理刺激的反应肉眼是观察不出来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据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最近一系例研究证明,当植物受到物理刺激时可产生基因水平反应。有一种属于南芥属植物,当其在普通试验室受到轻微刺激10分钟后有几个基因产生反应,其时间可持续一小时。  相似文献   

17.
植物β-胡萝卜素羟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胡萝卜素羟化酶是植物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中的关键酶,它催化了植物中β-胡萝卜素经中间产物β-隐黄素合成玉米黄素的过程。β-胡萝卜素羟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蓝藻和细菌等生物中,其基因在植物中成对出现,在原核生物中则处于基因簇内。该酶是一种非血红素双铁单加氧酶,分子中有富含组氨酸的模体。多种生物的β-羟化酶基因已被克隆并分别在细菌、蓝藻或植物中表达。玉米黄素能帮助植物抵御胁迫环境,β-隐黄素对癌症等人类疾病有抑制作用。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β-羟化酶基因,将为培养高抗逆性作物和大规模生产β-隐黄素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树刚   《广西植物》1985,(3):146-150
<正> 广西位于我国南方,南面濒临北部湾,北面和湖南、贵州相邻,西部和云南高原相接,既受到太平洋气候的影响,也受到大陆气候的影响。广西的地形地质奇异,有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形,因此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从事植物调查采集研究的广西植物研究所成立已届五十周年,回顾过去在广西进行植物调查研究的历史,对于今后植物科学研究和工作的开展可能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植物病毒病媒介昆虫的传毒特性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晓斌  谢文  张友军 《昆虫学报》2012,55(7):841-848
植物病毒病是农作物的“癌症”, 至今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已知80%的植物病毒病依赖于媒介昆虫传播, 而媒介昆虫对植物病毒的传播是一个昆虫、 病毒、 寄主植物互作的过程, 历经获毒、 持毒和传毒等多个阶段, 昆虫体内一系列病毒受体或蛋白参与了这个过程。昆虫传播病毒的方式有口针携带式、 前肠保留式和体内循环式3类, 它们各自对应的持久性为非持久性、 半持久性和持久性, 不同昆虫获取这3类病毒的获毒时间、 在体内存留位置和传毒时间也各不相同。 这个过程受到媒介昆虫的性别及龄期、 寄主植物、 环境条件、 昆虫体内共生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之相关的蛋白主要有病毒衣壳蛋白(CP)、 次要衣壳蛋白(CPm)、 GroEL蛋白、 辅助因子(HC)和下颚口针蛋白等。近年来对植物病毒基因组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对昆虫传毒机制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展, 包括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传毒方式、 影响传毒效率的因素、 传毒机制特别是昆虫体内与病毒传播可能相关的受体等。  相似文献   

20.
植物口服疫苗的动物和临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亚单位疫苗用于口服主动免疫具有安全、廉价和方便等优点。植物可以正确地表达细菌和病毒抗原基因,对动物及人类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表达某种抗原的转基因植物可在实验动物或人群体内激起系统免疫和粘膜免疫,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结果表明了植物口服疫苗的可行性。此外,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等方面,植物口服疫苗也具有值得关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