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鹅掌楸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父本等量花粉混合授粉的交配实验设计基础上,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子代进行父本分析, 研究鹅掌楸的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参试亲本为鹅掌楸2个种的5个单株(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2株, 即FY和LS; 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3株, 即LYS、MSL和NK)。结果表明: 鹅掌楸的配子选择个体间差异较大。作为母本, NK和LYS倾向于选择异种雄配子, 而MSL和LS则倾向于选择同种雄配子; 在同种雄配子的选择中, NK、LYS和LS倾向于自交, 而MSL则倾向于异交。以北美鹅掌楸为母本时, 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贡献率分别为45.5%和54.5%, 北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为鹅掌楸的0.556倍。以鹅掌楸为母本时, 二者的繁殖贡献率分别为15.6%和84.4%, 北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为鹅掌楸的0.123倍。总体上看, 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高于北美鹅掌楸, 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均表现为自交亲和。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北美鹅掌楸(L.tutipifera L.)及杂种鹅掌楸(L.chinense×L.tulipifera)为对照,对重庆酉阳鹅掌楸(Liriodendron sp.)种源‘优酉’(‘Youyou’)的外部形态特征、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优酉’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属各树种在外部形态上存在差别,但在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优酉’的各形态特征与鹅掌楸有较多相似性。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优酉’的遗传距离与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较远,但与鹅掌楸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推测‘优酉’可能是由较原始的鹅掌楸向较进化的北美鹅掌楸过渡的1个中间类型。‘优酉’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及林木种植。  相似文献   

3.
徐进  王章荣 《植物学报》2005,22(1):35-38
以杂种鹅掌楸及其亲本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为材料,研究花粉形状及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间花粉壁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可作为种间及杂种与亲本的识别与区分的依据。从杂种鹅掌楸与双亲的花粉壁的纹饰的遗传关系来看,前者花粉壁表面皱疣状隆起的纹饰表明,北美鹅掌楸花粉壁纹饰特征在杂种鹅掌楸中得到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4.
两种鹅掌楸繁殖成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交配设计结合花部性状调查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ktense Sarg.)与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inn.)的繁殖资源分配与繁殖成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鹅掌楸通过增加繁殖器官的数目以提高繁殖成效,而北美鹅掌楸则通过提高繁殖器官功效来保障繁殖成效.根据不同交配组合的子代出苗率分析表明,鹅掌楸总体的雄性繁殖成效高于北美鹅掌楸,而雌性繁殖成效低于北美鹅掌楸.  相似文献   

5.
在多父本等量花粉混合授粉的交配实验设计基础上,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子代进行父本分析, 研究鹅掌楸的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参试亲本为鹅掌楸2个种的5个单株(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2株, 即FY和LS; 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3株, 即LYS、MSL和NK)。结果表明: 鹅掌楸的配子选择个体间差异较大。作为母本, NK和LYS倾向于选择异种雄配子, 而MSL和LS则倾向于选择同种雄配子; 在同种雄配子的选择中, NK、LYS和LS倾向于自交, 而MSL则倾向于异交。以北美鹅掌楸为母本时, 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贡献率分别为45.5%和54.5%, 北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为鹅掌楸的0.556倍。以鹅掌楸为母本时, 二者的繁殖贡献率分别为15.6%和84.4%, 北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为鹅掌楸的0.123倍。总体上看, 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高于北美鹅掌楸, 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均表现为自交亲和。  相似文献   

6.
以鹅掌楸的冬芽为材料,提取DNA做模板,用14个引物对131个鹅掌楸样本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235个谱带,显示该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①中国鹅掌楸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98%,北美鹅掌楸91.06%,杂种鹅掌楸89.98%。②中国鹅掌楸遗传变异分量在群体间占33.03%,群体内占66.97%;北美鹅掌楸分别为8.73%和91.27%;主要变异均存在于个体间。③聚类表征图表明杂种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7.
孙亚光  李火根 《植物学报》2007,24(5):590-596
利用自行开发的12个EST-SSR分子标记,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鹅掌楸(L.chinense (Hemsl.) Sarg.)实验群体3个半同胞家系的180个子代进行父本分析。结果表明, 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7, 平均为4.67; 其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58、0.635和0.580。利用12个SSR标记可在95%的可信度确定114个子代的父本, 占子代群体的63.3%, 其累积排除概率为98.52%。自由授粉状态下, 鹅掌楸的自交率为1.6%, 而北美鹅掌楸自交率为0, 且种内交配比例大于种间交配。鹅掌楸平均有效花粉散布距离为20-30 m, 最大散布距离为70 m。  相似文献   

8.
鹅掌楸属植物花粉萌发前后壁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描述了在电镜下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2种植物花粉壁的超微结构及其水合后的变化。(1)成熟花粉壁由6层组成,即外壁3层──外层,中层1和中层2,内壁3层──内壁1,内壁2和内壁3。(2)花粉水合时,在内壁3与质膜之间由P一粒子(多糖-粒子)和被膜小泡参与形成新层。(3)花粉萌发时,由内壁3的一部分和新层突出萌发孔共同形成花粉管壁。(4)新层于花粉管形成早期分成2层──外染色深的果胶层和内电子透明的胼胝质层。  相似文献   

9.
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和合果木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木兰科植物亲缘关系与生理活性成分分布规律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对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及合果木的茎皮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鹅掌楸茎皮醇提物中除了β-谷甾醇、胡萝卜甙、和蔗糖外还分离鉴定了5个已知化合物:epitulipinolide(1)、atherospermidine(2)、(+)-syringresinol-di-O-β-D-glucopyranoside(lirioderndrin,)3、(1S)-1,4-di-O-methylmy-oinositol(liriodendritol,4)和syringin(5);自合果木茎皮中除了β-谷甾醇外还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化合物:正二十四烷酸(6)、(-)-parthenolide(7)、(-)-dihydroparthenolide(8)、(-)-N-acetylanonaine(9)、肉桂酸(10)和(+)-syringaresinol(11)。基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化学分类学角度支持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或相似的论点,由于两种鹅掌楸化学成分与木兰科其他植物化学成分有不同相似之处,无必要独立成科,分亚科为好;合果木属Paramichelia似无分属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引进物种常与本土近缘种间发生杂交而导致基因渐渗,进而影响本地种的遗传系统。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为我国濒危树种之一,鹅掌楸种间杂交可配性高,近10年来随着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的大量引种及杂交鹅掌楸的繁殖推广,鹅掌楸种间发生基因渐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本文以5个包含鹅掌楸、北美鹅掌楸、杂交鹅掌楸的人工混交林为实验群体,每个群体包含19–130个成年个体及60–117个自然更新小苗或半同胞子代,利用EST-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based on expressed sequence tag)分子标记对各子代群体进行亲本分析,探究鹅掌楸种间自然交配方式以检测鹅掌楸种间渐渗杂交;同时,以亲子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回归系数作为渐渗系数,定量分析鹅掌楸属种间基因渐渗。结果表明:在研究的5个鹅掌楸混生群体中,均检测到种间渐渗杂交,且渐渗杂交的方向与效应大小在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研究还发现,各树种基因渐渗程度与其种群个体数有关,种群个体数越多,其渐渗能力越强。据此,我们还探讨了鹅掌楸种质资源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