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信息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素在鱼类的生活史中起重要的作用。根据其功能差异,可以将信息素分为报警、社会组织和繁殖三大类。焦虑信息素和报警信息素在鱼类中具有提醒同种个体逃离捕食的功能,其中骨鳔鱼类的报警信息素可能是一些嘌呤或蝶呤类的物质;胆汁酸可能在鱼类的个体识别、亲缘选择以及洄游等方面起主要的作用;性信息素则具有同步繁殖活动的重要功能,在硬骨鱼类中,现已发现的性信息素几乎都是被释放到体外的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而雄性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使用胆汁酸吸引异性。  相似文献   

2.
金枪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 GP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211-2218
近年来,基于鱼类钙化物质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微化学成分分析已成为分析鱼类种群结构、生活史及洄游环境史等的一种新兴手段.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渐成熟与完善,该手段也日益成为金枪鱼类生态学研究的良好工具.目前金枪鱼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其中微量元素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在金枪鱼类,尤其是蓝鳍金枪鱼种群划分、出生源、洄游环境史和生活史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耳石锶钙比率(Sr/Ca)的变化上,且关于耳石碳氧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为了开发耳石微化学的巨大价值,有必要加强对其沉积机理的研究,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从时空角度分析耳石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3.
鱼类嗅觉系统和性信息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嗅觉系统包括外部嗅觉器官、嗅神经和嗅球三个部分.嗅觉器官也称为嗅囊,由嗅上皮和髓质组成.气味物质的化学信息主要由嗅上皮上随机分布的嗅觉感受神经元感知,通过嗅神经将嗅觉信息传递到嗅球,嗅球在空间上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嗅觉信息经过嗅球各分区整合后分别传入端脑,发挥其生理功能.性信息素在鱼类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嗅觉系统来完成的,其中嗅觉感受神经元上的性信息素受体起着重要作用.鱼类性信息素受体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低浓度特异的性信息素引起嗅觉器官电生理反应或行为反应入手,寻找特异的性信息素受体;二是参照哺乳动物嗅觉受体的研究结果,从嗅觉受体基因遗传保守性入手,研究鱼类性信息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中化学元素会有规律性地在鱼类耳石上沉积。耳石可作为生境"指纹"标签的独特属性使其更能有效地应用于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的研究。现针对了解较少的海洋鱼类耳石微化学所涉及的主要元素,综述了Sr:Ca值和多元素组合在这些鱼类生活史重建、迁移模式反演和资源种群识别上的研究进展。进展显示,海水中Sr:Ca值的微小变化可以通过在海洋鱼类耳石中的元素积累而放大,有助于把握鱼类的种间差异或种内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差异。耳石中多元素组合的分析,亦可有效解释海洋鱼类生活史不同阶段间的生境转换和洄游特征,甚至"破译"复杂的资源种群结构。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养护研究上具有极大的潜力,相关研究需要在我国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南大洋生态系统的特异性极为显著,栖息在该海域的鱼类资源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本地特征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耳石微化学记录了鱼类完整生活史过程,可以揭示鱼类生活史过程中经历的时空变化。利用耳石中微化学元素,可以解决鱼类生态学中,如产卵场和洄游路径推测、生活史过程重建、种群划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随着耳石微化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耳石微化学研究在海洋鱼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其他海区,目前南大洋鱼类耳石微量元素研究相对较少,仅涉及3科11种鱼类,约占南极鱼类总数的5%,且主要研究集中于商业性价值较高的鱼类,包括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鳞头犬齿南极鱼(D.mawsoni)、次南极电灯鱼(Electrona carlsbergi)、南极电灯鱼(E.antarctica)、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和侧纹南极鱼(Pleuragramma antarcticum)等11种南极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栖息环境重塑、种群划分以及生活史过程重建等三个方面。今后,更为先进的技术,如微计算断层扫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将为南极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撑。考虑到南大洋鱼类多数具有典型的环南极分布特征,可通过耳石微化学技术进一步探究鱼类产卵场推定以及环极连通性等,并进一步阐释南极鱼类的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关工作也将为南大洋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有效管理提供支撑信息。  相似文献   

6.
鱼类体表粘液凝集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体表粘液是保护鱼体与水环境接触的一道物理和化学屏障,除包围入侵微生物外,还含有抗菌物质。其中,凝集素作为不同于免疫球蛋白且不具酶催化活性的糖蛋白,为体表粘液中所含有的重要免疫活性物质,在保护鱼体免遭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寄生物和病毒侵袭中至关重要。该文以鱼类体表粘液凝集素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其研究简史、分类、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等进行阐述,为其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嗅觉器官是其重要的化学感受器之一,由鼻孔、鼻腔和位于鼻腔内的嗅囊构成,鱼类嗅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鱼类的嗅觉器官在鱼类的生活中,诸如摄食、御敌、生殖和集群等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们已从海藻、腔肠动物、海绵、海鞘、苔藓虫、软体动物、鱼类等海洋生物中分离到大量化学结构独特、生理活性强烈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可分为:聚醚类、大环内酯、萜类、生物碱、环肽、甾醇、多糖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其中,许多具有抗菌、抗真菌、抗肿瘤、抗病毒和心脑血管活性等作用,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可望发展成新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探讨了当东湖养殖的鲢鳙密度进一步增大时,它们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间接作用,同时也讨论了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下种群能够延续的可能机制。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无视力的生物能通过化学物质的交流来感知环境中的捕食压力,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鱼类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并没有显著影响,意味着微型裸腹溞有可能通过与该鱼类的长期共存而适应了这类物质。但是我们的结果与前人的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明显提高的总的后代数、平均怀卵量和内禀增长力;另外短的世代时间、小的初次繁殖时的体长和年龄有可能也是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压力下占优势的良好证据。  相似文献   

10.
夏继刚  张嫱  刘香  张宁 《生态学报》2021,41(15):6083-6090
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CAC)在鱼类捕食者-猎物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二者生存适合度密切关联。繁殖期鱼类的繁殖生理投入和化学预警响应均具有较高的能量需求,因而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生存-繁殖的权衡(Trade-off)。选取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卵生,繁殖投入较低)、斑马鱼(Danio rerio,卵生,繁殖投入较高)、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卵胎生,繁殖投入较高)和皮球鱼(Poecilia latipinna,卵胎生,繁殖投入很高)等繁殖方式各异、能量投入不同的4种淡水鱼类为实验对象,测定了繁殖IV期实验鱼对不同浓度的化学预警信息(Damage-released chemical alarm cues,DCAC)的行为响应模式,并探究了4种实验鱼的化学预警响应与其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关联。结果表明:(1)DCAC对4种实验鱼的空间分布、活跃状态、逃逸行为等大部分化学预警响应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2)4种实验鱼GSI与其化学预警响应参数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除高浓度DCAC处理组皮球鱼GSI与底栖时间的变化负相关外)。研究回答了长期以来有关繁殖期鱼类化学预警通讯是否缺失的问题,证实了繁殖期不同繁殖生理投入/繁殖对策的4种淡水鱼类均有显著的化学预警响应,提示鱼类GSI与其化学预警响应程度通常不相关(仅高风险环境下繁殖生理投入很高的物种中可能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生物测定在植物激素的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合成生长物质的筛选及其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的研究方面。早在1938年Koepfli等就借豌豆试法(Went和Thimann 1937)对50余种物质的测定提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长物质的五点基本化学结构要求(Koepfli等1938)。接着很多植物激素学家  相似文献   

12.
蝗虫化学信息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旺鹏 《昆虫知识》2005,42(3):244-249
详述了蝗虫主要化学信息物质的种类、功能及主要成分等研究进展。蝗虫化学信息物质包括种内通讯的化学信息素和种间通讯的化学信息物质。其中种内通讯的化学信息素主要有群居信息素、成熟信息素、产卵信息素(含促产卵化学信息素和群集产卵化学信息素)、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等;种间通讯的化学信息物质主要介绍用于防卫的化学信息物质,包括卵分泌的信息物质、特定腺体分泌的信息物质、粪便挥发的信息物质、口腔分泌物和内部毒素等,对其天敌均有一定的防卫作用。化学通讯是蝗虫种内和种间通讯联系的普遍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动物与化学因素的选择 根据鱼类的感觉机能和地震前兆因素,我们认为化学因素、电场和弹性波可能是震前引起鱼类异常的因素。在环境保护和鱼类化学讯号研究工作中证明化学因素对鱼类行为有很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96,自引:6,他引:90  
孟宪佐 《昆虫知识》2000,37(2):75-84
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种治虫新技术。由于具有高效、无毒、没有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国内外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都很重视。昆虫信息素(InsectPhernmones)是同种昆虫个体之间在求偶、觅食、栖息、产卵、自卫等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信息物质,主要有性信息素(SexPheromones)、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Phero-mones)、示踪信息素(TrailPheromones)、报警信息素(AlarmPheromones)、疏散信息素(EpideicticPheromone)以及蜂王情息素(QueenPhero-mones)、那氏情息素(NosanovPheromon…  相似文献   

15.
黄盖鲽抗冻蛋白的分离与cDNA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外学者从极地鱼类中发现并分离出能使血液冰点降低的抗冻物质。这种物质分为糖蛋白及抗冻肽两类。人们以美洲拟鲽(Pseudopleuronecics americanus)等为材料,对抗冻肽的性质、一级结构、mRNA,基因表达等都进行了研究。有关抗冻肽的作用机理以及基因的表达调节都是学者注意的中心。对抗冻蛋白基因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使人们了解鱼类血清冰点降低的遗传基础,研究基因  相似文献   

16.
池塘底泥中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细菌在渔业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分解者,又是许多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所以,搞清池塘细菌状况将有助于充分认识细菌在池塘物质转化、鱼类饵料等多方面的功用,完善池塘营养结构研究的理论,并对在养殖生产中进行合理放养、科学管理、发挥细菌更大生态效能、提高产鱼潜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植物根源化学信号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干旱胁迫诱导植物根系产生根源化学信号,经运输系统长距离传输到地上部分,降低气孔导度,抑制蒸腾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根源化学信号包括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木质部pH值和钙离子(Ca2+)等,其中以ABA为主的植物根源信号通路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深入。总结了几种主要的化学根源信号物质的基本性质、主要功能和调节机制,重点对这些信号参与气孔行为、差别基因表达和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由于干旱条件下植物根源信号反应涉及到从分子到群体的一系列复杂过程,各种信号的生理效应呈现交互作用、耦合发生的特点,今后的热点领域将集中在研究交互网络中合成的的关键物质和揭示这些物质在分子及生理水平上的作用机理上。根源化学信号研究正朝向"以分子和生理研究为基础、不同尺度的结构和功能耦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是研究鱼类行为和感觉的一个基本方向,自Wunder(1927)系统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以来,至今已积累大量研究资料。特别是在前苏联,鱼类行为与感觉的研究在其鱼类学学科中占有显著地位。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综述论及某一种感觉在鱼类摄食行为中的作用,但缺乏对多种感觉在鱼类摄食行为中共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总结。flHB。OB和KBCyM。H论述鱼类觅食过程中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的先后替代及食物识别、定位可靠性的保证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不同生态习性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及其感觉模式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鱼类的皮肤与水环境直接接触,皮肤上覆盖着一层由上皮细胞和表皮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其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如作为渗透压调节器、天然润滑剂和鱼类种内化学信息传递介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定了烟蚜茧蜂(Aphididius gifuensis)对蚜虫性信息素(荆芥醇和荆芥内酯)和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以及烟草挥发性物质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和雄蜂对蚜虫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烟草挥发物均有反应,但雌雄蜂对这些化学信息物质的嗅觉敏感性存在差异,雌蜂对荆芥醇、荆芥内酯、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和里那醇的EAG反应都大于雄峰,证明雌雄蜂在利用寄主栖境中信息化学物质方面存在不同的策略,它们分别识别了不同的有关寄主的化学指纹图;烟蚜茧蜂对烟草气味组分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对绿叶气味组分的EAG反应要强于对萜类化合物的反应,绿叶气味组分很有可能在其寻找桃蚜的过程中发挥远距离定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