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龙江省林区林木鼠害危及多种树种(图1-a、b),冬季啃食幼树树皮损失严重。(舒凤梅1975、1979)。为害鼠种主要为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其他各种鼠为红背(鼠平)(C.rutilu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agrarius)和花鼠(Eutamias sibiricus)。以往多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本工作发现该鼠的数量与林地郁闭度有密切关系,故而探讨了利用调整鼠类栖息环境,预防林木鼠害发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黑线姬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种群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种群的更新,是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内容之一。动物种群更新是受种群内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及外界诸因素影响的,深入研究种群的更新规律及导致变动的原因,常能合理地拟定控制动物数量的科学方法。因此这项研究具有理论上及实践上的意义。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上海郊区农田中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鼠类(盛林等1959)。本文根据1962-1964年及1979-1980年的工作,共获黑线姬鼠5367只。对其种群的年龄结构,繁殖季节波动,种群周期性更新规律等作了初步分析,对郊区农田选择最佳突击灭鼠时机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线仓鼠种群年龄组成及其数量季节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本文对黑线仓鼠的上臼齿磨损程度进行了系统观察,共采标本553只,结合生殖系统的解剖记录,确定以右侧上臼齿的磨损程度将黑线仓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探讨了年龄与体长、体重及繁殖力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数量季节消长与气候条件及种群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年龄越大,雌鼠的繁殖力越高,但平均怀仔量并不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体重、体长不易作为划分黑线仓鼠年龄组的指标。种群数量与大降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但种群的年龄结构对数量消长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灰旱獭年龄鉴定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关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的年龄鉴定,等(1973)曾以臼齿磨损度作过描述,并划分出6个年龄组,但缺少年龄与个体发育关系的资料。国内以牙齿磨损度鉴定灰旱獭年龄与种群年龄组成尚未见报道。 灰旱獭为天山山地的优势鼠种,分布广,数量多,既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又是重要的毛皮兽。我们于1983年6-8月对该旱獭的年龄鉴定方法及其年龄组成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体重和体长鉴定黑线姬鼠年龄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中,年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繁殖、生长、死亡和数量发展的趋势。计算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更有助于判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因此,探讨黑线姬鼠年龄鉴定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北农区三种鼠的种群数量动态与年龄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安徽省淮北农业区的黑线姬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的种群数量及与年龄组成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各鼠的年龄组成在每年的不同时段内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各鼠主要繁殖群体的年龄组也是有区别的,如黑线姬鼠和黑线仓鼠主要是成年Ⅱ组,大仓鼠主要是成年Ⅰ组。如果种群中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Ⅰ组的比例高时,则当年数量就可能较高,如果种群中成年Ⅱ组和老年组的比例较高时,当年数量则低。  相似文献   

7.
辽宁清原黑线姬鼠种群年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我们对辽宁东部地区清原县农田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的种群年龄进行了初步研究。Adamczewska·Andrzejewska(1973)提出以水晶体重量划分黑线姬鼠的年龄。Martinet(1966),Meuuier and Solari(1972),Spitz(1974),冈本(1976,1980),Yabe(1979)等人先后对普通田鼠(Microtus arvali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进行了研究,认为以水晶体重量划分年龄“精确度大”,国内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8.
黑线姬鼠华北亚种与长江亚种几项生化指标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田害鼠,它传播多种疾病,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国内外学者对我国黑线姬鼠的分类、分布、数量变动、生活习性等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对黑线姬鼠许多生化指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侯祥  韩宁  封托  张博  陈晓宁  王京  常罡 《生态学报》2020,40(14):4836-4841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因素与害鼠种群变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害鼠防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西安市长安区周边分布的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动态监测,掌握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非线性的统计方法广义可加模型,对该地区2015—2018年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和气候因素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该鼠种群变化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总体显现为下降趋势。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存在显著的正向自我调节效应(F_(1.00, 5.77)=27.062,P0.01),且与上一月种群密度存在线性的正相关。当月平均温度与该鼠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_(1.90, 5.77 )=4.696,P0.05),两者之间显现为钟型关系,当温度21℃时,两者之间显现为正相关,黑线姬鼠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反之显现为负相关。当月累计降雨量与其种群密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_(1.87, 5.77)=3.879,P0.05),同样,两者之间也显现为钟型关系,当降雨量90 mm时,两者之间显现为负相关,种群密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反之显现为正相关。因此,温度和降雨对黑线姬鼠种群变化具有调节作用,低温干旱和高温多雨均不适合该鼠的繁殖与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顺义农田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两大害鼠种群繁殖力存在的差异及其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制定科学灭鼠策略提供依据,1994-2014年,采用夹线法于每年3~11月(或1~12月)进行调查,每月上旬在5个监测点农田布放鼠夹500夹夜。捕获的样本测量体重、体长、尾长、耳高、后足长,解剖观察繁殖情况。以种群繁殖力为指标,分析黑线姬鼠与大仓鼠在繁殖力方面的差异,由此揭示出黑线姬鼠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黑线姬鼠和大仓鼠每年都有2个繁殖高峰期,并以成年以上个体为繁殖主体,分别占总胎仔数的94.5%和95.6%。黑线姬鼠的繁殖期和主要繁殖期均比大仓鼠延长1个月,且主要繁殖期的雌、雄繁殖鼠占比均高于大仓鼠,胎次数是大仓鼠的1.7倍,仅平均胎仔数低于大仓鼠,由此说明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力比大仓鼠更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黄胸鼠的年龄鉴定和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经晶体干重法鉴定黄胸鼠的年龄,分析其种群年龄组成,并与其他年龄鉴定方法如体重法、体长法、臼齿磨损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应用阴茎骨鉴定雄性褐家鼠年龄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6年10-11月,作者在长春市研究了城市褐家鼠的种群生态。获得标本 1,214号(531,683),解剖、测量、记录了雄性睾丸重量、长度和宽度,制取了雄性阴茎骨。对其种群阴茎骨长度作了分析,并依据阴茎骨长度作褐家鼠的频数分配,对照体长、体重、睾丸及头骨等特征,划分5个年龄组。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雄性褐家鼠阴茎骨划分年龄组,其组间差异显著,组间交叉不大,相对准确,能比较接近实际年龄,故用阴茎骨长度作为划分褐家鼠种群年龄组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花鼠种群年龄和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卢欣 《兽类学报》1993,13(4):288-295
1991年3-10月在山西省中条山区猎获花鼠202只。以眼晶体干重为指标划分出4个年龄组,分析了种群年龄组成的季节变化。该鼠每年繁殖1次, 3月下旬-1月中旬怀孕,产仔期在4月中旬-5月中旬,胎仔数5.08±0.16只, 6月上旬幼鼠出现。幼鼠于翌年春季出蛰后参加繁殖。此外,还将晶体干重、齿高指数和臼齿磨损程度3种年龄指标所划分的结果作了比较,也证实体重、体长和尾长不能用于该鼠的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4.
京津地区大仓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洁 《兽类学报》1986,6(2):131
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主要分布于我国季风温带的一些地区,为京津及华北地区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以往虽有一些报道(刘焕金,1982;寿振黄,1962;B-,1952),但对种群生态的系统研究报道尚未见到。 种群年龄结构中各年龄组的比例,是研究种群繁殖、分析种群数量发展和变化的基础,是种群生态研究中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鲫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在年龄鉴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耳石重量在年龄组间重叠较少,大小相近的个体,年龄大的,即生长慢的耳石重量比年龄小的,即生长快的大,不同龄组之间耳石重量有显著差异(P<0.05),按年龄组在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初步判断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分析耳石重量频率分布能分离出体长相近,年龄不同的个体,其结构与耳石年轮观测的基本一致,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用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文中对耳石重量直接用于确定鱼类年龄的可能性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的3月、5月、7月和12月在淮河上游南湾湖采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样本532尾, 对麦穗鱼的年龄组成与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的体长分布范围为35.82—88.28 mm, 平均体长为(61.61±11.8) mm, 体重的分布范围为3.07—59.17 g, 平均体重为(19.23±10.73) g。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 雌雄性比为0.64鲶1。群体的年龄组成为1—3龄, 其中3龄样本数量占优势为57.3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是雌性W=9.602E–5L2.928 (R2=0.883); 雄性W=4.487E–5L3.116 (R2=0.889), 雌雄样本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241, P<0.05)。麦穗鱼的鳞径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 并且雌雄样本的鳞径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差异性显著(F=78.405, P<0.05)。生长参数分别是雌性: L=107.005, K=0.246, t0= –0.76; 雄性: L=145.254, K=0.181, t0= –0.66。生长拐点是雌性3.60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70.46 mm和24.72 g, 雄性5.619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8.64 mm和73.53 g。研究结果表明雌性为匀速生长, 雄性为异速生长; 雄性麦穗鱼比雌性麦穗鱼的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瓣结鱼的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瓣结鱼全年均可形成新轮,新轮出现高峰期为4月。其生长特点是属于均匀生长类型,体长与鳞长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指数关系,回归求得Bertalanff个体生长方程参数L∞,W∞,K,T0分别为70,43,5961.50,0.2231,0.0224,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95龄,该拐点体重为1768.23g,瓣结鱼第1,2龄生长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18.
侏儒小鼠与津白3体重的比值为1:2.5。它们的骨骼、休重、休长及尾长的测量均具非常显著或显著意义。经均衡性检验,不同日龄、不同性别间TA3/dw~t小鼠的不同骨骼、体重、体长及尾长的比值变化是均匀一致的。证明侏儒小鼠骨骼、体重、体长及尾长均系均匀缩小,是身体各部分匀称的侏儒小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太湖似刺鳊(鱼句)(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的年龄和生长,并对种的繁殖保护措施作了探讨。共积累756尾标本的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