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丛藓科(Pottiaceae)六种孢子的形态特征。在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及形状、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分布等方面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Genus)、种(Species)间的遗传分化。但六种孢子的形态、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从孢粉学角度证实丛藓科可能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从孢粉形态和萌发孔类型上分析,六种丛藓孢子比泥炭藓(Sphagnum)进化。从孢粉萌发孔演化方面看,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苔藓的近极萌发孔是处于原始位置。  相似文献   

2.
王晓蕊  李敏  赵建成  李琳 《植物研究》2011,31(2):139-146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26种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孢子的形态特征,从孢子形态学角度佐证了这些类群在系统演化中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这26种植物的孢子在形态、近极面形状及孢壁纹饰等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孢子大小和表面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其分布等方面又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种间遗传的相似性及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七种中国珠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7种珠藓科植物的孢子。观察结果显示:孢子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形状及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等方面,在属间和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此同时,这7种珠藓科植物的孢子在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本研究也显示孢粉学资料可以为研究珠藓科系统演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四齿藓科的分类及分布进行了全面研究。据陈邦杰等前人报道,本科在中国分布仅1属1种。现经作者们搜集到的236份中国四齿藓科标本(原均被鉴定为四齿藓TetraphispelucidaHedw.),重新解剖观察后鉴定,发现除原有之广布种四齿藓外,尚有此次新发现的中国新分布种:疣柄四齿藓TetraphisgeniculataGirg,另有傅星及高谦等在川西发现新分布原丝藓Tetrodontiumbrownianum(Dicks)Schwaegr.,以及H.Vil和曹同在吉林发现的无助原丝藓Tetrodontiumrepandum(FunckexSturm)Schwaegr.,故本科在中国分布增至2属4种,本文对此4种在中国及世界分布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早二叠世孢粉组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的孢粉组合获自孟加拉国巴拉曾库利亚煤矿CSE-9号钻孔。该组合含孢子6属8种、花粉34属65种(含2新种),主要由Faunipollenites(8%-26.5%),Striatopodocarpites(3%-7.5%)与Scheuringipollenites(7.2%-9.6%)等两气囊花粉组成。该孢粉组合的特征可与印度下冈瓦纳巴拉卡尔组孢粉植物群比,并与其上部组合最为接近,时代为早二叠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7属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叶中上部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叶中上部细胞的形状、大小及表面形态等特征上具较大相似性;据细胞表面特征,叶细胞可分为无疣或具乳突、具圆疣以及具分枝的马蹄形疣3种类型,且该特征在丛藓科不同属、种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叶细胞形态特征可为丛藓科植物属级和亚科级的划分提供细胞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博乐早、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岩中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的孢粉样品采自新疆博乐市保尔德苏河口东侧剖面,共发现抱粉化石36属51种。该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占70.2%─96.8%),其中以Quadraeculina,Pseudopicea,Alisporites,Pteruchipollenites等的含量较高;蕨类植物孢子较少(占3.2%─24.4%),主要有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Neoraistrickia,Lycopodiumsporites,Duplexisporites等;还有很少苔鲜类植物孢子Sterisporites。根据孢粉主要属种的已知时代分布和有关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笔者认为当前组合的时代应为早、中侏罗世,倾向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8.
国产蔷薇科李亚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报道了国产李亚科(Prunoideae)10属11种植物花粉形态。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极轴2000~4412μm,赤道轴1785~3695μm。极面观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具三孔沟,内孔常为长方形。沟较长,两端较窄。但在Sinoplagiospermumuniflora中除了3孔沟外,还有周孔沟。花粉外壁明显分化为覆盖层和柱状层,在光学显微镜下表面常模糊,扫描电镜下外壁纹饰均为条纹状。孢粉学结合形态学和细胞学证据说明本亚科为一单系发生的类群。Prinsepiautilis和Sinoplagiospermumuniflora(Prinsepiauniflora)这两个种在花粉特征和外壁纹饰上差异很大,从而支持将Prinsepia和Sinoplagiospermum分别处理为两个属但不支持将广义的Princepia(含Princepia和Sinoplagiospermum)独立为亚科。此外,由于Exochorda的外壁纹饰同Prunoideae中较原始的类群(如Laurocerasus)相近,结合细胞学和形态学证据,支持将Exochorda移置至Prunoideae之下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隐翼科Grypteroniaceae花粉形态及其外壁超微结构,并与广义的隐翼科其它属的花粉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科的隐翼属Crypteronia以长椭圆形的极面观、近乎四棱形的赤道面观,2孔沟的萌发孔和较厚的外壁内层明显地区别于其它属的花粉。吉Axinandra属、Dactylocladus属和Rhynchocalyx属的花粉为圆六角形(极面观),具3孔沟的假沟;Alzatea属花粉为圆三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部绣线菊属的花粉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儒  尹祖棠   《广西植物》1994,14(3):231-23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北部绣线菊属SpiraeaL.21种及6个变种的花粉形态,描述了外壁纹饰的形态特征,指出了外壁纹饰特征在分类上的意义。绣线菊属的花粉为球形至长球形,外壁纹饰为条网状至条纹状。外壁纹饰类型不具有属内分组意义,但对一些种类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花粉形态支持将曲枣绣线菊S.flexuosaFisch。并入石蚕叶绣线菊S.chamoedryfoliaL.的观点[Maximowicz,C.J.(1879)、Rehder,Ai.(1940)],不同意将蒙古绣线菊毛枝变种S.mongolicaMaxim.var.tomentulosaYu提升为贺兰山绣线菊S.tomentulosa(Yu)Y.Z.Zhao[赵一之(1987)]。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东北牛儿苗科Geraniaceae老鹳草属Geranium和牛儿苗属Erndium植物计2属,14种,2变种及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本科花粉形态进行了分类处理,编制了花粉形态科种检索表。结果表明,本科花粉如按萌发孔类型、外壁雕纹式样可以分为二大类:即三孔沟,外壁雕纹瘤状(Geranium)三沟,外壁雕纹网状(Erodium)。在老鹳草属种及种下等级的分类处理中,花粉粒大小、萌发沟长度、外壁覆盖层网眼均匀性、直径大小、网脊上纹饰及外壁雕纹瘤纹突起均匀性、大小及瘤上纹饰都具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花粉形态分类与经典分类对本科分类群的处理意见相吻合。大大丰富了本科分类微形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16种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蒴齿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6种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蒴齿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蒴齿为单齿类,齿条1~3回左旋或直立,多具基膜,并密被疣,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丛藓科植物蒴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齿条形状和旋转情况及基膜特征等方面又有区别,明显分为3种类型,显示了不同属、种间的遗传分化。最后,本文还讨论了蒴齿特征与干旱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
7种丛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7种丛藓科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应用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长白山主要生态系统30个样点中的13种金发藓科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长白山地区,金发藓科植物在拔同度、土壤含砂量、含水量、酸度、光照条件等资源维上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13种金发藓科植物中,球蒴金发藓(Polytrichum sphaerothecium(Besch.)C.Mull、  相似文献   

15.
鹤冈盆地石头河子组孢子花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对鹤冈盆地中生代主要含煤地层石头河子组孢粉化石的首次报道与研究,共记述孢子花粉26属46种,经描述12属20种。文中从所发现的海金沙科孢子Cicatricosisporites11种,Con-cavissimisporites1种,Pilosisporites1种,凤尾蕨科孢子Pterisisporites1种,石松科孢子Lycopodi-umsporites1种,蚌壳蕨科孢子Cibotiumspora1种,桫椤科孢子Cyathidites2种以及相当数量的松柏目双囊花粉,植物亲缘关系不明的特征性花粉Jiaohepollis1种等,论证了石头河子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晚贝里阿斯期-巴列姆期。石头河子组地质时代长期被归为侏罗纪,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无疑对正确确定这一含煤地层的时代有着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芸苔属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与紫菜苔(B. cam pestrisvar. purpurea)的花粉经低温水合、热激、渗激三步程序,分离出大量具萌发能力的脱外壁花粉,脱外壁率可高达60% 以上。在含有碳源与氮源及Roberts培养基盐成分的碱性PEG 培养基中,首次使芸苔属脱外壁花粉萌发,萌发率可达33% ~41%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花粉脱外壁与萌发的过程。讨论了不同植物花粉脱外壁的方法与花粉壁生物学特点的对应关系,以及外壁对花粉萌发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红燕  熊源新  石磊  贾鹏 《广西植物》2011,31(2):188-193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八种青藓科植物孢子及蒴齿的形态,青藓科植物的孢子纹饰多以芽孢状和瘤状突起为主,孢子的大小、外壁纹饰的差异显示了不同种之间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青藓属外齿层腹面中部分为四种类型:光滑无疣、颗粒状疣、短刺状小疣、棒状和芽孢状疣,外齿层中上部的特征属与属之间存在差异,该研究可为分类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维斯发期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宁夏中卫下河沿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孢子花粉化石55 属98 种,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带,即Laevigatosporites m edius-Cyclogranisporites aureus (MA)带和Torispora securis-Punc-tatisporiteshians(SH)带,其地质时代分别相当于维斯发A-B期和维斯发C-D期.根据孢粉植物群特征,结合古地磁证据,认为中卫维斯发期为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9.
孔冬瑞  李璐 《植物研究》2017,37(2):181-184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电镜扫描技术研究了琼榄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和花粉粒形态以增加广义心翼果科的胚胎学和孢粉学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四孢囊;(2)花药壁四层,从外到内分别为表皮、具纤维性加厚的药室内壁、退化早的中层和细胞具2~4核的分泌型绒毡层;(3)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同时型,形成四面体型排列的小孢子四分体;(4)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5)花粉粒具3个隐形萌发孔,外壁为网状纹饰。琼榄与心翼果属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特征非常相似,稍有不同。琼榄的花粉粒形态特征与同属其它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国产毛茛组植物孢粉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产毛茛组15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根据花粉萌发孔类型及外壁纹饰,可将它们分布5种类型,花粉形态在系统分类上无意义,但在组间分类上有一定系统学意义。RanunculustrigonusHand.-Maszz。花粉散孔,平坦覆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