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枝叶的大小和数量关系表征了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水力结构特征,当前,对其在微生境间的变化规律不太清楚。该研究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按照地形的凸凹差异,各选择了10个群落,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方法,分别比较了植物枝大小(横截面积)-叶大小(总叶面积)关系、枝大小(横截面积)-枝数量(枝稠密度)关系和叶大小(单叶面积)-叶数量(生叶强度)关系在两类生境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两类生境中,枝横截面积和总叶面积显著异速正相关(p0.001),存在显著大于1的共斜率;其回归方程截距在凹型生境显著大于凸型生境,表明在一定枝大小下,凹型生境比凸型生境的植物枝条支撑更大的叶面积;2)枝横截面积与枝稠密度显著负相关(p0.001),且在两生境间存在显著小于–1的共斜率;回归方程截距在生境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凹型与凸型生境的植物在单位大小枝条配置的分枝数相同;3)单叶面积与生叶强度显著负相关(p0.001),且也在生境间存在显著小于–1的共斜率;回归方程的截距在凹型生境显著大于凸型生境,表明在叶片大小相同时,凹型比凸型生境的植物在单位大小枝条上支撑的叶片数更多。综上,与凸型生境相比,凹型生境植物单位大小枝条更倾向于支持数量较多的大叶片。本研究证明,植物Corner法则和叶大小-叶数量的权衡在局域尺度也具普适性。枝叶大小和叶数量配置的调整体现了植物水力结构对凸凹生境不同水分供应的选择偏好。  相似文献   

2.
邓培雁  刘威  韩博平  韩志国 《生态学报》2007,27(7):2983-2989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特定和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紫花地丁(V.yedoensis)不同叶龄(幼叶和成熟叶片)叶片纵向(叶基、叶中部、叶尖)间的光合异质性特征。特定光化光照射下,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Fv/Fm、ΦpsⅡ、qP、PS/50和Abs在叶尖、叶中部、叶基间呈依次降低趋势,NPQ/4和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Fv/Fm、ΦpsⅡ和Abs在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NPQ/4和qN均显示宝山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存在显著差异;但NPQ/4和qN分别显示紫花地丁成熟叶和幼叶叶片的叶尖和叶基处差异显著。qP的显著差异只存在于宝山堇菜幼叶的叶尖和叶基处,PS/50在两种植物幼叶纵向间均有显著差异。快速光曲线的变化中,两种堇菜α由叶尖向叶基下降幅度不明显,幼叶纵向间Pm差异显著,成熟叶叶尖处Pm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两种堇菜成熟叶叶尖处Ik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宝山堇菜幼叶纵向间Ik差异显著,而紫花地丁幼叶纵向间Ik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反映出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Fv/Fm和ΦpsⅡ具有较高的均质性,Fv/Fm和ΦpsⅡ的下降受到NPQ/4、qN、qP、PS/50和Abs的综合影响,但Fv/Fm和ΦpsⅡ的变化与NPQ/4、qN、qP、PS/50的显著变化并不一致。叶龄对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α影响不显著,对Pm影响显著,α的小幅下降反映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捕光能力基本相同。叶片纵向间Ik的显著差异受叶龄和植物种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径级的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胡杨枝、叶和花芽形态数量特征随径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径级的增加,叶形指数、枝条长度、每枝叶片数逐渐减小,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枝条粗度、每枝花芽数、花芽长度和花芽宽度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枝、叶、花芽形态数量指标均与径级存在极显著正/负相关性;花芽长度、花芽宽度、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枝条粗度、每枝叶片数、每枝花芽数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枝条长度与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枝条粗度、每枝叶片数、每枝花芽数间均呈现极显著正/负相关,说明胡杨枝、叶和花芽形态数量不仅随着个体发育阶段而逐渐变化,而且枝、叶和花芽形态数量的变化是协同进行的。方差分析显示,枝条长度、每枝叶片数在4径级开始有显著的减少,枝条粗度则与每枝花芽数、花芽长度和宽度同步从10径级开始呈现"阶梯式"的显著增加,叶形指数和叶柄长度的显著变化也出现在10径级。枝、叶和花芽形态数量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与胡杨阶段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复叶内小叶性状随叶序的分布格局,以小兴安岭3种具有对生叶序的复叶植物水曲柳、黄菠萝和胡桃楸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复叶内不同叶序位置小叶的叶厚、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栅栏组织厚度(栅)、海绵组织厚度(海)、栅海比以及碳、氮、磷含量,探讨小叶性状随叶序的变异规律及叶序对小叶性状间内在联系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树小叶的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随叶序的变化规律主要分为3种:增加、减小、先增加后减小;叶厚、比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随叶序无明显变化;碳、氮、磷含量随叶序以无明显变化为主。3种树的复叶内部,叶厚、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海比的变异系数和可塑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6.1%~28.6%和0.14~0.70。叶序对小叶性状间的双变量相关关系产生显著影响,小叶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在水曲柳和胡桃楸不同叶序位置呈现负相关,氮含量与磷含量在水曲柳和黄菠萝不同叶序位置呈现正相关。胡桃楸的一、二级小叶(离叶柄基部最远端为一级小叶)表现为保守策略,七、八级小叶表现为获取策略,而水曲柳和黄菠萝不同叶序位置的小叶未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最基本特征是细胞生长失控和分化受阻。这种细胞生长失控和分化受阻是由于多种遗传性缺陷积累的结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癌基因的激活或过度表达,阻止细胞分化,促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是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在肝癌研究中人们发现有多处染色体DNA发生缺失如染色体1p、4q、5q、6q、8p、10p、11p、13q、16q、17p和22q区域,提示这些区域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其中13q、17p和8p区域的肿瘤抑制  相似文献   

6.
郭萍  武瑶  李嘉  方荣祥  贾燕涛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1):1751-1762
与转基因方法相比,基因瞬时表达系统在基因表达研究上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为检验水稻mi RNA与靶标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将MIRNA基因与GFP/靶标序列融合基因(或GFP/靶标突变序列融合基因)构建在同一瞬时表达载体上,并转化水稻原生质体,通过观察含有GFP/靶标序列融合基因和GFP/靶标突变序列融合基因的载体之间的荧光强度差异,以及通过q RT-PCR方法检测靶标和非靶标m RNA水平差异来验证mi RNA对靶标基因的调控。用osa MIR156和osa MIR397及其靶标序列对实验设计方法进行验证,荧光显微观察和q RT-PCR检测证明,osami R156和osami R397能降低相应靶标序列GFP融合基因的转录物水平和GFP荧光水平。此种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方法用于在体内进行大规模mi RNA靶标基因检测。由于其他近缘单子叶植物很可能与水稻有近似的小RNA加工系统,因此对于其他单子叶植物mi RNA功能研究也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在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用GC/MS检测了马尾松毛虫咬食、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熏蒸和萜烯混合物熏蒸处理4 h后,马尾松损伤针叶、相邻姊妹针叶(处理同一轮未受损伤枝条)、系统上枝针叶(处理枝上一轮枝条)和系统下枝针叶(处理枝下一轮枝条)中ABA和J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虫害4 h后,马尾松损伤针叶、相邻姊妹针叶、系统上枝针叶和系统下枝针叶的ABA和JA含量均明显升高.用10 μmol·L-1 MeJA熏蒸和10 μmol·L-1萜烯混合物熏蒸健康植株后,各部位枝条针叶中ABA和JA含量明显升高.说明ABA和JA是马尾松苗木伤反应信号传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了马尾松苗木系统抗性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TrnL-F序列探讨苎麻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苎麻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10个种和8个变种苎麻属植物的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和T/A克隆产物序列测定;选取雾水葛属的植物作为参考外类群,同样也测定其TrnL-F全序列;根据TrnL-F区碱基序列的差异计算种间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系统发育树。结果:野线麻、福州苎麻、赤麻、悬铃叶苎麻、序叶苎麻、白面苎麻、束序苎麻、密球苎麻、疏毛水苎麻、圆叶水苎麻、灰绿水苎麻和糙叶水苎麻聚成一支;帚序苎麻、黔桂苎麻、苎麻、微绿苎麻、贴毛苎麻和青叶苎麻聚为另一支;雾水葛单独聚成一类,与苎麻属的其他种在一级分支中即分开,与其他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帚序苎麻组和苎麻组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苜蓿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28个4龄苜蓿品种单株产量性状及其相关性和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单株干物质产量及各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株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分别是新疆大叶(452.8g·株^-1)和甘农3号(373.0g·株^-1);叶片最宽和最长者均为新疆大叶和甘农3号;单株枝条数增加最多是第3茬,3茬单株枝条数最高和较高的品种是新牧1号、图牧2号、肇东和北疆;苜蓿株高生长高峰期在第1茬,生长最快的品种为甘农3号和新疆大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干物质产量与株高及枝条数等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1、3茬株高及3茬单株枝条数等性状相关最好,呈显著相关的品种达19~22个,且相关系数亦最高.产量性状变异分析表明,品种内变异大于品种间变异,前者占总变异的76.0%~93.8%,而后者仅占6.1%~24.0%.各性状变异程度表现依次为3茬单株枝条数>单株干物质产量>1茬单株枝条数>2茬单株枝条数>春季株高>3茬株高>2茬株高>叶宽>现蕾期株高>叶长>1茬株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一类多分子生化反应模型:的闭轨存在性,其中p,q∈N,q≥2,α>0我们将具体指出当α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无闭轨或从Hopf分枝中产生稳定的极限环.  相似文献   

11.
邓培雁  刘威  韩博平  韩志国 《生态学报》2007,27(7):2983-2989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特定和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紫花地丁 (V. yedoensis)不同叶龄(幼叶和成熟叶片)叶片纵向(叶基、叶中部、叶尖)间的光合异质性特征。特定光化光照射下,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Fv/Fm、ΦpsⅡ、qP、PS/50和Abs在叶尖、叶中部、叶基间呈依次降低趋势,NPQ/4和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Fv/Fm、ΦpsⅡ和Abs在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NPQ/4和qN均显示宝山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存在显著差异;但NPQ/4和qN分别显示紫花地丁成熟叶和幼叶叶片的叶尖和叶基处差异显著。qP的显著差异只存在于宝山堇菜幼叶的叶尖和叶基处,PS/50在两种植物幼叶纵向间均有显著差异。快速光曲线的变化中,两种堇菜α由叶尖向叶基下降幅度不明显,幼叶纵向间Pm差异显著,成熟叶叶尖处Pm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两种堇菜成熟叶叶尖处Ik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宝山堇菜幼叶纵向间Ik差异显著,而紫花地丁幼叶纵向间Ik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反映出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Fv/Fm和ΦpsⅡ具有较高的均质性,Fv/Fm和ΦpsⅡ的下降受到NPQ/4、qN、qP、PS/50和Abs的综合影响,但Fv/Fm和ΦpsⅡ的变化与NPQ/4、qN、qP、PS/50的显著变化并不一致。叶龄对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α影响不显著,对Pm影响显著,α的小幅下降反映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捕光能力基本相同。叶片纵向间Ik的显著差异受叶龄和植物种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柿树炭疽菌侵染不同柿树种、品种和部位的细胞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敬泽  徐同 《菌物学报》2005,24(1):116-122
用柿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分生孢子制备孢子悬浮液,接种无核柿、野柿、冬柿和浙江柿的新梢、叶柄和叶片,并观察致病性、附着胞形成和侵染特性。柿树炭疽菌可以侵染无核柿枝条和叶柄以及野柿枝条,但不侵染无核柿叶片、野柿叶柄和叶片,也不侵染冬柿和浙江柿枝条、叶柄和叶片。室内接种试验与田间自然发病结果一致。柿树炭疽菌在不同柿树表面均能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产生在寄主表皮背斜细胞壁间结合处(JACWs)或近结合处的百分率达81%~93%。接种12h后,不同柿树表面都有附着胞形成;36h后,无核柿枝条、叶柄中有侵染菌丝存在;48h后,无核柿枝条、叶柄中观察到膨大初生菌丝和较细次生菌丝,初生菌丝可扩展到相邻细胞中,而野柿枝条中仅观察到侵染菌丝;60h后,野柿枝条中也观察到膨大的初生菌丝和较细的次生菌丝,但初生菌丝仅局限在最初侵染的细胞中,无核柿枝条和叶柄以及野柿枝条中都有分枝的次生菌丝在细胞内、细胞间或相邻的细胞中扩展;直到接种90h后,在冬柿和浙江柿上都未观察到侵染菌丝的形成。结果表明,柿树炭疽菌在不同柿树种和品种上侵染菌丝的形成和扩展方式可能是其寄主专化性(或致病性)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玉米心叶期玉米螟卵块的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1964年对两个品种、19块春玉米地心叶期着卵量及着卵株率的调查资料,分析了:1)卵块在田间的分布型式,2)着卵株率与百株累计卵量的关系,3)百株高峰卵量与累计卵量的关系。 分析表明:心叶期卵块在田间的分布型式符合于随机分布,因此着卵株百分率与百株累计卵块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着卵株率(p)与百株累计卵块数(x)间有 P=1-e-0.00985x0.9984的曲线函数关系。作者利用此式制成了一个由著卵株百分率来推算百株累计卵块数的检索表(表3)。 心叶期百株高峰卵块数(x)与百株累计卵块数(Y)之间则有直线回归的关系,以百株高峰卵块数估计百株累计卯块数的回归式为:Y=11.47+2.64x。 利用上述两种调查方法来估计心叶期的累计卵块数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这两个方法在实用上各有其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任用一法。  相似文献   

14.
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的测定方法。实验装置如图,一根橡胶管连接两根滴管,滴管内装一定刻度的水。滴管上端加盖防止水分蒸发。把一个合适的橡皮塞打一小孔,孔内插入一段带叶的枝条,用石蜡油或橡皮泥等封好,将带枝条的塞塞紧于另一滴管口上。这样,水分便通过枝条从叶面蒸腾出去(茎部的微量蒸腾可忽略不计),水量的减少,可从另一滴管上显示出来。供实验枝条上的叶片面积是  相似文献   

15.
杨子恒 《遗传》1991,13(2):9-11
本文介绍了一组应用于多个DNA序列比较分析的BASIC程序。程序K1246p利用1-P、2-P、4-P和6-P替代模型估计同源DNA序列分化后的核昔酸替代数K;程序DOT利用点阵方法比较两个DNA或蛋白质序列,寻找序列间的相似性以及寡聚核昔酸、回文序列等初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重齿当归(Angelica biserrata)数量性状的分布规律,对6份种质资源的14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6份种质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在6个数量性状的差异不显著。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7%~33.34%,最大的是叶面积,最小的是复叶回数。复叶回数不符合正态分布,叶序数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余数量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叶宽、叶长、叶面积、叶周长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8~0.925,其余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560;主成分分析表明,10个数量性状在2个以上主成分中起主要决定作用。概率分级结果表明,去除复叶回数、叶周长、叶面积、叶长、叶序数等5个数量性状,8个数量性状被分为5个连续分布的分级,1个数量性状被分为3个连续分布的分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骨骼肌中mi R-423-5p基因的表达情况及构建p LV-mi R-423-5p慢病毒载体并在C2C12细胞中进行验证。通过q 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中mi R-423-5p的表达,设计特异性引物对mi R-423-5p基因的前体序列进行扩增并定向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 LV-CMV-mcs-3xflag-EF1-GFP(p LV)上,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进C2C12细胞,q RT-PCR检测mi R-423-5p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背最长肌中mi R-423-5p的表达水平随着月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同时成功构建了p LV-mi R-423-5p慢病毒载体。该项研究为进一步寻找mi R-423-5p基因调控骨骼肌生长发育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肉质性状分子改良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王仁忠 《植物研究》2000,20(4):450-457
植物种群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是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本世纪70年代,国外已有大量报道,但国内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在种群水平上研究了人工油松种群一年生雌性枝条和雄性枝条在枝长、直径、叶数、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及新生枝条在大小孢子球生物量、雌雄枝条长度和生物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年生枝条除在西方向上雌雄枝条直径差异显著和在东、西方向上雌雄枝条生物量差异显著外,其它处理条件下雌雄枝条在长度、直径、叶数、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而对新生枝条的取样分析表明同方向上雌雄枝条在大小孢子球生物量、雌雄枝条长度、雌雄枝条生物量等方面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无论是一年生枝条,还是新生枝条,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其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分析木本蔬菜赤苍藤不同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特点,为筛选出叶大、枝条生长旺盛的赤苍藤优良种源奠定基础,该研究以来自越南及中国3省(区)(广西、广东、福建)的20个赤苍藤种源为对象,对12个叶性状及4个枝条性状进行测定及计算,对各性状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及性状相关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种源主成分得分并对各种源进行聚类,对不同赤苍藤种源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类及评价。结果表明:(1)各赤苍藤种源间大多数叶、枝条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源内各性状变异系数变化幅度不尽相同。种源间各性状变异系数变化幅度依次为叶功能性状(15.42%~70.01%)>枝条性状(20.57%~71.71%)>叶形态性状(3.39%~20.01%); 种源内表型变异更突出。(2)就性状间相关性而言,叶形态性状及叶功能性状指标间多为极显著相关,新枝数量与节间数、新叶数极显著相关,但与叶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不明显。(3)16个表型性状共可提取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528%。4个主成分分别体现出叶的形态、枝叶萌发生长、叶形状及叶干物质积累及枝条增粗状况。(4)对20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叶大、生长良好的种源,一类为叶较小、枝条生长旺盛的种源,还有一类种源综合表现不突出。各大类种源中的小类在地理分布上较为接近。(5)福建安溪及福清的种源可选择为大叶种源; 广西大新、上思和桂平的种源可选择为枝条生长旺盛种源。综合来看,中国福建安溪种源综合表现最佳,其次为中国福建福清、中国广东海丰、中国广西南宁、越南茶陵。广西昭平、宜州的两种源综合表现最差,不适宜广西南宁地区引种栽培。部分种源中存在生长表现突出的优良单株,可将此类植株开发为无性系,进行更深入的种源试验。该研究结果为赤苍藤种源表型性状分析及广西南宁引种初步表现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筛选、培育高产赤苍藤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II类内含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7年以来,发现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是不连续的,即在编码序列中间有一个或数个间插序列(intervening sequence,IVS),前者被称为外显子(exon),后者被称为内含子(intron)。在DNA转录时,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全部序列都被转录,形成前体mRNA。然后经过转录后加工,引入5′端帽子结构,3′端加上一段多聚腺苷酸。再经过剪接,去除不翻译的间插序列,把翻译部分连成一条链,形成成熟的mRNA。而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成mRNA,随即翻译成蛋白质,基因是连续的,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不需要剪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