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永建  任琴  李镇宇  金幼菊  陈华君 《生态学报》2008,28(11):5331-5337
对盆栽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TCT-GC/MS分析了同一株受害枝相邻的健康枝针叶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萜烯类化合物是邻枝针叶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与对照相比,多数挥发物的相对含量1h略高于对照,2h维持较高水平。同时,用GC/MS分析了邻枝针叶不同时间序列中茉莉酸甲酯的含量,结果表明:虫害马尾松邻枝针叶1h茉莉酸甲酯含量就有所升高,2h显著高于对照,是对照的近1倍。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2.
内源植物激素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离子检测(GC-MS-SIM)技术,定性、定量分析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及对照品种“农垦58”在长(LD)、短(SD)日照处理下,不同发育时期顶端全展叶片中内源IAA、ABA 和生殖器官中内源IAA、ABA、GA1、GA4 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LD 处理下,农垦58S雌雄蕊形成期的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幼穗中IAA 相继发生亏缺;农垦58S-LD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单核期和扬花期,生殖器官中内源ABA 均低于农垦58S-SD 的含量,“农垦58”则与此相反;扬花期不育花药中内源GA1 和GA4 含量剧减。据此认为:生殖器官中早期IAA 的亏损、ABA 含量剧减伴随着抗逆性能的减弱及GAS的不足共同导致了农垦58S的雄性败育  相似文献   
3.
气—质联用内标法 测定植物材料内源IA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因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很低,对于它的定量分析研究还没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目前,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可归纳为:生物试法,物理化学法和免疫法。气-质联用(GC-MS)内标法为物理化学法的一种,它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内源激素提取所需植物材料量小(鲜重1g 即可)等优点,在国外1978年就开始使用了,但国内尚无文章专门介绍。本文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验,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计算及操作程序,以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4.
光肩星天牛对4种不同槭树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动态顶空采集法、TCT-GC-MS分析鉴定了复叶槭、五角枫、华北五角枫、挪威槭等4种槭树科植物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化学指纹图谱明显不同。“Y”型嗅觉行为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不同: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为五角枫,均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华北五角枫对光肩星天牛有引诱作用,但未达到显著程度,挪威槭对光肩星天牛既无引诱作用又无驱避作用。数据分析发现,五角枫、华北五角枫和挪威槭较复叶槭引诱作用差的原因可能与五角枫、华北五角枫中含有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组分罗勒烯和反-2-己烯醇、挪威槭中含有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组分(E)-1-戊烯-3-醇、反-2-己烯醇和trans-香叶基丙酮有关;在4种植物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的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性顺序相同,而烷烃类和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性顺序相反;复叶槭咬食程度轻的原因可能与其叶表面具有较少的表皮毛有关。  相似文献   
5.
受害马尾松、湿地松挥发性化学物质的释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任琴  李镇宇  胡永建  金幼菊  陈华君 《生态学报》2005,25(11):2928-2932
萜烯类化合物是针叶树防御昆虫为害的重要组分。对盆栽马尾松、湿地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处理后,用TCT-GC-M S分析了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人工剪叶后马尾松挥发物相对含量除α-蒎烯降低外,其余都有所升高,但挥发性化学物质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规律性;虫害后,挥发物的相对含量除水芹烯降低外,其余均在1h升高,同时检测到p-薄荷-1.4(δ)-二烯,但其变化较小。湿地松受害后检测到7种挥发性化学物质,除人工剪叶后α-蒎烯、虫害后α-蒎烯、水芹烯相对含量降低外,其它挥发物的相对含量在不同的时间内都有所升高。β-蒎烯在两种松树受害后都有显著的变化,马尾松中的石竹烯没有明显的变化,氨茴酸-3,5-二甲基-3-乙烯基-4-己烯酯、大香叶烯D只在湿地松中检测到,而且其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6.
武晓颖  许志春  关玲  金幼菊  陈华君 《生态学报》2009,29(10):5708-5712
采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分析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韧皮部的挥发物,并与常用的热脱附-气质联用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仅用0.2g材料,吹扫5min即可得到较好的分离鉴定结果,通过增加2min反吹时间能明显降低空气峰和水峰的影响;该方法测得的各组分与热脱附法测的组分种类相同,均检测到9种单萜和3种倍半萜,但各组分在相对含量上有差异.与热脱附法相比,吹扫捕集法具有采样量少,不受吸附剂干扰和不受穿透体积影响的特点,有利于低沸点挥发物的测定,适于针叶植物挥发物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在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用GC/MS检测了马尾松毛虫咬食、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熏蒸和萜烯混合物熏蒸处理4 h后,马尾松损伤针叶、相邻姊妹针叶(处理同一轮未受损伤枝条)、系统上枝针叶(处理枝上一轮枝条)和系统下枝针叶(处理枝下一轮枝条)中ABA和J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虫害4 h后,马尾松损伤针叶、相邻姊妹针叶、系统上枝针叶和系统下枝针叶的ABA和JA含量均明显升高.用10 μmol·L-1 MeJA熏蒸和10 μmol·L-1萜烯混合物熏蒸健康植株后,各部位枝条针叶中ABA和JA含量明显升高.说明ABA和JA是马尾松苗木伤反应信号传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了马尾松苗木系统抗性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两种温度条件下早熟桃果实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CTC-GC-MS)分析技术测定了两种温度(4和20℃)条件保存下早熟桃品种京春(早生黄金实生)果肉和果核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定性分析显示有24种化合物,主要是醛、酯、酸、醇、烃、萜、抗氧化物质等,其中23种在常温下的果肉中测得,21种在常温下的果核中测得,相对含量较高的是乙酸乙酯.在低温条件下,果肉和果核中分别测得21种和16种,和常温下相比,大部分物质含量都较低,而醛类物质(3-甲基丁醛除外)则几乎相反,尤其是2-己烯醛只在低温下测到.官能评定结果显示,经低温保存70h后的风味比常温下保存的要好.  相似文献   
9.
用TCT-GC/MS分析了马尾松、湿地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昼夜节律中检测到的挥发物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单萜种类最多,且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约占整个挥发物的80%,其次是含氧化合物等。这些挥发物的释放高峰多数在10:30,少数在1:30;整个变化中有两个低峰期,即13:30和22:30。湿地松中检测到的挥发物组分与马尾松相似,多数释放高峰在12:00-15:00之间;另一些在6:00;α-蒎烯的释放高峰在3:00,而此时其它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量最低。挥发物的释放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湿度的减小,其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用TCT-GC/MS分析了马尾松、湿地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昼夜节律中检测到的挥发物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单萜种类最多,且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约占整个挥发物的80%,其次是含氧化合物等。这些挥发物的释放高峰多数在10:30,少数在1:30;整个变化中有两个低峰期,即13:30和22:30。湿地松中检测到的挥发物组分与马尾松相似,多数释放高峰在12:00~15:00之间;另一些在6:00;α-蒎烯的释放高峰在3:00,而此时其它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量最低。挥发物的释放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湿度的减小,其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