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洋浦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部,洋浦海域是北部湾良好的近岸产卵场。本研究根据2014年6月和12月对该海域的渔业底拖网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其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洋浦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两个航次共捕获68种鱼类,隶属于10目37科49属,主要由暖水种和暖温种组成,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39种),其次为鲽形目(9种)、鲉形目(6种);渔获物以底层和近底层鱼类为主,占鱼类总种数的93.7%;鱼类群落呈现出小型化、低龄化和季节间种类更替明显的特征,6月和12月共有鱼种11种,种类相似性仅为21.8%;6月的优势种为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印度舌鳎(Cynoglossus arel)和四线天竺鲷(Apogon quadrifasciatus),12月优势种包括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少鳞舌鳎(Cynoglossus oligolepis)、黄鲫(Setipinna taty)和四线天竺鲷(Apogon quadrifasciatus);6月鱼类平均生物量密度为137.66 kg·km-2,平均丰度密度为11.38×103ind·km-2;12月鱼类平均生物量密度为84.67 kg·km-2,平均丰度密度为3.21×103ind·km-2;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该水域鱼类群落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异质性;生物-环境分析(BIOENV)表明,两个月份该海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变化与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的相关性较好,不同月份水深对鱼类群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霍堂斌  姜作发  马波  李喆  于洪贤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91-2598
2010—2011年采用定置网具和底层挂网对黑龙江中游底层鱼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采捕底层鱼类7目12科33属47种,其中外来移植鱼类1种,为湖拟鲤,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的鱼类为施氏鲟、鳇、日本七鳃鳗和雷氏七鳃鳗4种;鲤形目种类最多,为31种,占调查物种总数的65.96%;黑龙江中游底层鱼类平均密度为139.00ind.m-3,平均生物量为344.58g.m-3;鱼类生态类型以河湖性和杂食性种类为主,群落优势种为兴凯鱊、光泽黄颡鱼、麦穗鱼、纵带鮠和银鲴等鱼类,优势种类中除鲇外,其他种类平均体重均小于30g;黑龙江底层鱼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各断面均偏低,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黑龙江中游水质优良,大部分时期处于Ⅱ类水质以上水平,各断面鱼类种群多样性与营养盐及透明度等环境特征相关关系不明显,仅发现HW’与铵态氮和总氮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9个航次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共捕获鱼类62种,隶属于11目、34科、53属,主要由暖水种和暖温种组成,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37种),其次是鲉形目(7种)和鲽形目(6种)。春季优势种包括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鲱衔(Callionymus benitegur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和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0.8%;夏季包括矛尾鰕虎鱼、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鲱衔和短吻红舌鳎,占总渔获量的68.1%;秋季包括矛尾鰕虎鱼、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鳀(Engraulis japonic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斑鰶、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矛尾复鰕虎鱼,占总渔获量的87.1%。平均单位时间渔获量存在显著季节变化,以秋季最高(22.63kg/h),其次是夏季(16.75kg/h),春季最低(1.29kg/h)。春季(5月)平均单位时间渔获量为0.69kg/h,为1959年、2003年、2006年和2008年春季(5月)的0.3%、0.3%、1.7%和541.2%,鱼类资源量虽有所回升,但总体呈大幅下降的趋势。鱼类种类数、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夏季较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但是以渔获尾数计算的均匀度指数,夏季最大,春季最小,以渔获量计算的均匀度指数则相反,且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表层盐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海中北部近岸海域不同断面的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特征, 基于2017年5月、6月和7月对黄海中北部近岸海域内不同断面表层水平拖网的调查数据, 对该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3个航次共采获鱼卵5493粒, 仔稚鱼43尾, 经鉴定共20种, 隶属于7目16科20属, 种类以鲈形目为主要类群。采获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断面间有所差异, 总体来看数量分布不均匀。采获鱼卵、仔稚鱼对应成鱼的适温类型主要由暖温种和暖水种组成, 仅有少量冷温种, 各生态类型种类数随断面不同有所变化, 暖温种在调查海域内由北向南呈递减的趋势, 暖水种则呈递增的趋势。鱼卵、仔稚鱼优势种和重要种组成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断面间均有所差异, 鳀(Engraulis japonicus)为5月航次调查海域及T1和T2断面的鱼卵优势种, 仔稚鱼没有出现优势种。3个航次采集的鱼卵、仔稚鱼对应成鱼平均营养级分别为3.58、3.51和3.41, 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调查海域内鱼卵、仔稚鱼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以5月航次最高, 6月航次最低。此外, 两个断面各站位之间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与深度关系密切。研究为黄海海域产卵场的养护及海洋鱼类早期补充群体资源的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汪振华  章守宇  陈清满  许强  王凯 《生物多样性》2012,20(1):41-50,117,119
为了解潮下带岩礁生境的鱼类区系特征,于2009年对马鞍列岛岩礁生境进行了12个月的多网目组合刺网采样,从分类学和生态型组成等方面,结合多样性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对该生境的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全年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2纲14目50科73属。其中鲈形目鱼类51种,占58.6%;趋礁性鱼类49种,占56.3%;放流鱼类7种,占8%。所有鱼类个体中,幼鱼的总比例为67.4%。暖水种、暖温种和冷温种分别为50、36和1种;底层、近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各为19、46和22种,其中褐菖鲉(Sebasti scus marmorat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分别为各水层的绝对优势种;定居种、季节性洄游种和偶见种各为32、55和11种。岩礁生境鱼类多样性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月份最低,9月份最高。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列岛岩礁生境是以趋礁鱼类为特征群体、暖水性和暖温性鱼类共同主导、各个类型的幼鱼在夏秋季集群出现、同时也分布了一定量放流种的高鱼类多样性栖息地,它为各种鱼类提供了优良的摄食、避敌和繁殖场所,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中相当重要的生境。然而相比过去,该生境的鱼类多样性已经大大降低,因此需对其保护工作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秋、冬季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年间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青  王真良  樊景凤  邵魁双  李宏俊 《生态学报》2012,32(21):6747-6754
2009年秋、冬季在北黄海全海域121°30'-124°00'E、37°30'-40°00'N范围开展了浮游动物多样性监测及年间变化研究,探讨浮游动物多样性对海流及全球变化的指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大类28种(不含6大类浮游幼虫和鱼卵仔鱼),类群组成以暖温性近岸种和广温广盐种为主,兼有少量冷温性和暖水性外海种。聚类分析将浮游动物群落划分为:北黄海高盐水团群落、北黄海混合水团群落、北黄海沿岸低盐水团群落。2009年秋、冬季在北黄海均监测到暖水种小齿海樽和肥胖箭虫,前者形成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但1959年调查显示它们向北分布不能抵达北黄海,这些暖水种的向北扩布可能预示着黄海暖流的增强。2009年秋、冬季北黄海主要暖温种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丰度也较1959年同期有所升高。研究表明全球变化影响下温带海域北黄海浮游动物暖水种种类增加、分布北移,暖温种丰度升高,这与亚热带海域东海浮游动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模式不同,能够为浮游动物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关系,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该水库调查分析了鱼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53种,分属于5目12科36属。其中,鲤形目(38种)种类最多,占调查物种数的71.69%,柘林水库上、中、下游库区分别采集到鱼类36、40和32种,各库区均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分别占采集物种数的72.97%、85.00%和75.00%。优势物种主要是■(Hemiculter leuciscul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重要种主要是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等。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差异大于空间格局差异,主要表现为秋季和冬季之间;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功能丰富...  相似文献   

8.
长江安庆段江豚主要栖息地鱼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长江皖河交汇处(皖河口)是安庆江段江豚主要的栖息地之一。为了解江豚主要栖息地鱼类群落结构,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对皖河口及其附近4个断面逐月进行了鱼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35种,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物种多样性已经严重下降,并且小型化趋势明显。5个断面当中,皖河口鱼类种数最多,为27种,且以中上层鱼类餐和油餐为主要优势种;其余4个断面分别为16、20、19和14种,且多数断面以底层鱼类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为主要优势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皖河口渔获物的总数量和总重量与其他断面无显著差异,但总种数却显著高于断面1和5。对中上层、中下层和底层鱼类的进一步分析发现,5个断面的显著差异仅存在于中上层鱼类,且皖河口中上层渔获物的数量和重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断面。由此推断,江豚选择皖河口作为主要栖息地可能主要由于其更加丰富的中上层鱼类资源。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鱼类资源的变化,还对江豚的原地和迁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城镇建设等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是红树林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了解雷州半岛红树林鱼类群落结构,探究人类活动强度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对红树林鱼类资源保护至关重要。基于2021—2022年雷州半岛7片红树林共21条潮沟的鱼类数据,结合周边土地利用数据,研究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鉴定鱼类49种,隶属于8目25科,鲈形目鱼类最多,共33种占总种类数的75.5%,其中,虾虎鱼科种数最多,共15种占30.6%;食性上,主要为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分别为53.06%和44.90%;各红树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秋冬春三季的变化范围均为0—2.5,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0—0.9;各红树林鱼类个体数、物种数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秋季北潭与流沙湾的鱼类群落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红树林间的鱼类群落在三个季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人类活动强度、红树林面积和东西岸对鱼类多样性指数、个体数、物种数和生物量均有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青...  相似文献   

10.
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反映人类作用及环境变化对鱼类群落影响的重要指标。2010年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覆盖整个东江源头区的12个采样点收集和鉴定的鱼类标本共计7目18科56属74种。除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和食蚊鱼(Gambusiaaffinis)3种为外来物种外,其余71种均为土著鱼类。主要以鲤形目(77.5%)、鲇形目(9.9%)和鲈形目(8.4%)为主。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占14.87%,其次为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9.93%)和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9.36%)。本研究还以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均匀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评估了东江源头区域的鱼类多样性;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群落以杂食性、定居性、中下层和底栖种类为主,源头这种鱼类群落组成结构与东江下游鱼类具有相同趋势,但相似性指数仅为0.39。拦河建坝是导致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水体污染、河道取沙、过度捕捞及有害渔具渔法的使用仍是源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11.
黄海山东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黄海山东海域疏目变水层双拖网调查数据,作者对该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及长度谱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共捕获鱼类61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27种),其次为鲱形目(8种)和鲉形目(7种);按摄食类型可分为浮游动物食性、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杂食性、碎屑食性7个类群,其中浮游动物食性占渔获物重量组成的82.5%。春、秋季鱼类群落均主要由小型种类占优势,春季优势种有3种,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方氏锦鳚(Pholis fangi),秋季优势种有5种,分别是鳀、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玉筋鱼、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的空间异质性明显,表现出近岸海域(尤其是青岛-乳山南部近岸海域)较高,深水区较低的态势,但多样性指数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资源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功能团多样性指数(FD)均呈负相关关系,与种类丰富度指数(D)则无相关关系。春、秋季鱼类群落长度谱曲线斜率均小于-0.2,而截距均大于10,与该海域1985年及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长度谱斜率显著降低、截距显著增加,这与小型个体种类占优势密切相关。与历史资料相比,黄海山东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下降,小型个体比例上升,资源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年夏季(6、7、8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应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水域夏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海域夏季共捕获鱼类44种,隶属于11目25科40属,以暖温性和底层鱼类为主.经聚类分析,该海域夏季各月鱼类群落可大体划分为3个站位组.经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黄河口不同水域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矛尾虾虎鱼、斑鰶、短吻红舌鳎、蓝点马鲛和日本鳀等是各月份各站位组的典型种及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群落差异的主要分歧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夏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近岸浅水区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宾铎  曾慧慧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生态学报》2013,33(10):3074-3082
根据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胶州湾西北部近岸浅水区进行的鱼类逐月定置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鉴定出44种鱼类,其中海洋性27种,河口性鱼类17种.鱼类种类组成与底层水温和盐度有密切关系.胶州湾近岸浅水区鱼类群落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0.33-3.5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42-2.25,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3-0.93.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表明,不同鱼类种类组成的各月份样品可划分为3个组分:水温较低的冬季组G1(12月-翌年4月)、水温次高的春秋季组G2(5-6月、10-11月)和水温最高的夏季组G3(7-9月).其中G1的典型种主要为尖海龙(Syngnathus acus)、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冷温性常栖类群种类,G2的主要典型种为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和尖海龙,G3的主要典型种为鲐鱼(Scomber japonicus)、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普氏缰虾虎鱼(Amoya pflaumi)等洄游性鱼类.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3个月份组间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不同月份组间两两差异均显著.生物-环境分析(BIOENV)表明,底层水温是影响胶州湾近岸浅水区鱼类群落结构时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在胶州湾内近岸浅水区发现40余种幼鱼,但占优势的主要为低值鱼类,表明胶州湾的产卵、肥育场功能有所下降,应加强胶州湾近岸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及修复.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渔业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大型水母资源量变化对渔业种类组成、分布和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5月-2008年6月,大型水母的平均网获量和最高网获量增加,2008年6月平均网获量为222.2 kg·h-1,最高网获量达到1800 kg·h-1.大型水母主要分布在50 m等深线附近,及100m等深线以浅的东海沿岸流、长江径流和台湾暖流的锋面上,6月大型水母的集中分布范围与5月相比向北偏移,在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两次调查中均存在一个水母集中分布点(122.5° E,28.5° N).大型水母和渔业资源呈交错分布,大型水母集中分布的区域,渔业资源网获量降低,种类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水母网获量高的站位主要以小型种类(竹筴鱼、龙头鱼、发光鲷等)或中上层种类(刺鲳、长蛸)及带鱼为主,刺鲳在2008年6月的调查中占整个渔获量的23.7%,小黄鱼也占有较高的比重,但一些底层种类如黄鮟鏮等在水母集中分布区没有发现,虾蟹类也相对较少.大型水母对长江口渔业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资源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水母可以通过营养级联反应改变系统的能流方式.因此,在保护渔业资源和制定相关的渔业管理措施时,建议将水母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类群来考虑.  相似文献   

15.
The response of larval fish communities of the northeastern Aegean Sea (NEA) to interannu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s analyzed using data from four ichthyoplankton surveys covering the NEA continental shelf during June 1993, 1994, 1995, and 1996. Waters were significantly cooler, less saline and richer in zooplankton in 1993 and 1996 (‘cold’ years) than in 1994 and 1995 (‘warm’ years). A comparison of monthly SST series (1993–1997) between the NEA, the Marmara Sea, and the Western Black Sea revealed high correlations and similar trend components among these areas implying that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over the NEA (and observed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were most likely dominated by the properties and relative amount of Black Sea water inflow in the NEA.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 of the larval fish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old/warm’ regime and larval diversity was higher during the warm years. Larvae of the small-sized pelagic species, such as anchovy (Engraulis encrasicolus), and most mesopelagic fishes were relatively more abundant during the cold, zooplankton-rich years. Larvae of the middle-sized pelagics (Sardinella aurita, Scomber japonicus, Trachurus mediterraneaus, Auxis rochei) and certain benthopelagic species exhibited an opposite trend, i.e., they were more abundant during the warm years or absent during the cold years. Most of these species are known to be typical summer spawners (e.g., Serranus cabrilla, Lisa saliens, Trachinus draco, and Symphurus nigrescens). Co-variation in larval fish production might be indicative of similar responses among species to changing physical and/or trophic regimes.  相似文献   

16.
徐宾铎  任一平  叶振江  曾晓起 《生态学报》2007,27(10):4224-4232
根据2004年春、秋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单元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青岛近岸水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春、秋季调查分别渔获31、32种鱼类,平均每网渔获量分别为7.36kg/h和2.99kg/h,优势种类主要包括赤鼻棱鳀Thrissa chefuensi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 sotakii、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黄鳍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i和长条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聚类分析表明,春、秋季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群落都可划分为3个站位组,分别对应于北部、中部和南部调查水域。不同站位组的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不同站位组间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分析了造成站位组内种类组成相似的特征种和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相异的分歧种。不同站位组的特征种不同。赤鼻棱鳀、大泷六线鱼、黄鳍刺鰕虎鱼、方氏云鳚、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和细纹狮子鱼是春季所有站位组间的分歧种;赤鼻棱鳀、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大泷六线鱼、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方氏云鳚、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是秋季所有站位组间的分歧种。大多数特征种也是不同站位组间的分歧种,主要是由于这些种类的数量分布的空间变化造成的。青岛沿海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黄海鱼类组成、区系特征及历史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标本馆馆藏标本、采集记录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黄海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和历史变迁.结果表明:黄海海域共出现鱼类113科321种.从适温类型来看,暖温性种类最多,有139种;暖水性种类次之-107种;冷温性种类70种;冷水性种类5种.从栖所类型来看,绝大多数为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有193种,大陆架岩礁性、大陆架浅水中上层、大陆架浅水中底层、大陆架大洋洞游性中上层和大洋深水底层鱼类分别为41、34、29、15和9种.纵观历史文献资料,发现黄海鱼类群落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以鳀鱼占绝对优势,传统经济鱼类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太平洋鲱(Clupea pallasii)、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鲐(Scomber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镰鲳(ampus echinogaster)、鲆鲽类等在渔获物中所占的比例降低,昔日占优势的大型经济鱼类,逐渐被小黄鱼幼鱼、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方氏云鳚(Pholis fang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所取代,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加强黄海渔业资源管理和多样性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枸杞岛潮下带沙地生境鱼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ang ZH  Wang K  Zhao J  Zhang S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332-1342
为了解岛礁水域沙地生境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评估该生境对鱼类资源养护的潜在作用,于2009年采用多网目组合刺网对枸杞岛潮下带沙质区域进行了逐月采样,同步设置岩礁为对照生境.应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相对渔获率、ABC曲线和聚类排序方法对两种生境中的鱼类组成、多样性变化和群落格局与变化进行了全面探讨.全年在沙地和岩礁生境共采集鱼类63种,隶属11目38科56属,2种生境各自出现的鱼类皆为46种.受暖水种频繁出现在沙地生境的影响,潮下带沙质区域鱼类区系比岩礁生境略显丰富,且春夏季的渔获量普遍高于岩礁生境;由于种类组成均匀度较低,沙地生境各季节的α多样性普遍较低,夏季显著低于岩礁生境.日本须鳎是沙地生境的指示种,为早春、夏末和秋冬季沙地底层优势鱼种.5-7月鳀、多数月份鲻和10月份鳗鲇等种类对沙地生境的阶段性利用,使其形成了区别于以趋礁性鱼类为优势类群的岩礁生境的群落格局和季节动态.沙地是多种鱼类幼鱼阶段的庇护所和饵料场,是鲆鲽类的良好栖息地.沙地生境在维持鱼类区系和养护鱼类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