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其他分离手段从甘西鼠尾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丹参内酯(3)、隐丹参酮(4)、丹参酸甲酯(5)、间羟基苯甲醛(6)、迷迭香酚(7)、异迷迭香酚(8)、紫丹参甲素(9)、紫丹参乙素(10)、二氢丹参酮Ⅰ(11)、丹参新醌甲(12)。其中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以苯酚为液化试剂,在低温和低酸催化剂浓度等温和条件下对竹粉进行选择性酚化,分离得到液化液和竹纤维素微粉。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SEM和热重分析了竹粉液化前后组成形貌和结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竹粉在热化学酚化条件下发生了降解反应,并产生了具有新的取代基苯环结构等其它酚化产物;竹粉中的纤维素无定型组分和木质素组分完全被酚化,而未被酚化的残渣为具有高度结晶结构的纤维素粉;竹粉通过热化学酚化,得到了具有很好流动性的高活性酚化液,而分离得到的竹纤维粉具有比竹粉更高的疏水性和更好的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竹粉热化学选择性酚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未经太空诱变的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为对照,研究了经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太空诱变后迷迭香在形态参数、光合作用以及次生产物代谢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太空诱变后,迷迭香优良株系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分枝长、地上部生物量等形态参数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反映迷迭香可采收量的地上部生物量,比诱变前提高了1.24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光合能力的提升是迷迭香诱变株系形态参数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迷迭香诱变株系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比对照明显提高,而光补偿点则明显下降。作为迷迭香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鼠尾草酸、迷迭香酸和精油的含量在太空诱变株系中明显高于对照,并且精油中主要组分的比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太空诱变中迷迭香可获得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有益突变,从而证明航天育种技术在迷迭香优良品种选育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神经系统疾病(诸如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中风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药用植物迷迭香中主要的二萜类化合物——鼠尾草酸在神经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希望和更多选择。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的神经保护作用,按照疾病类型探讨了鼠尾草酸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机制,有助于理清鼠尾草酸的神经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藜麦茎叶样品中筛选分离出乳酸菌株,测定菌株脱除游离棉酚能力,通过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耐受实验、抑菌实验、抗生素敏感实验及表面特性研究菌株各项性能,并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高效游离棉酚脱除乳酸菌LR002,其游离棉酚脱除率为62.87%,该菌株具有高效的耐人工胃液、肠液效果,且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抗生素不敏感,经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高效游离棉酚脱除乳酸菌菌株,为棉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盈  李萍萍  付为国 《广西植物》2019,39(5):661-667
芦苇和虉草均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常作为湿地植物配置于同一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芦苇作为一种强化感植物对虉草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在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均会出现芦苇代替虉草的现象,且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土壤含水量存在一定联系,此外,芦苇腐解土对虉草的化感抑制效应与腐解土中总酚酸的量密切相关。为了研究芦苇腐解土中主要酚酸类物质的水分响应特性,筛选出其中对水分响应较为明显的酚酸物质种类,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芦苇枯落物腐解土的制备,对不同水分环境下芦苇腐解土中酚酸类物质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芦苇腐解土中可分离出没食子酸、香豆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水杨酸和苯甲酸等8种酚酸类物质,其中香豆酸、苯甲酸和阿魏酸等3种酚酸类物质含量较高。分离出的8种酚酸类物质的含量与腐解土的相对含水量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腐解土相对含水量的上升,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各种酚酸类物质对水分的响应趋势均可用线性方程较好地拟合。其中,香豆酸、没食子酸和阿魏酸对芦苇腐解土的水分响应最为明显。因此,可将香豆酸、没食子酸和阿魏酸作为主要调控目标,通过调控湿地土壤中水分含量,削弱芦苇对虉草的化感抑制效应,从而维持人工湿地中虉草芦苇群落的长期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7.
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对肉桂酸降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有效缓解自毒物质肉桂酸对西瓜等作物生长的危害,从宁夏中卫硒砂瓜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肉桂酸的菌株,研究其基本降解特性。【方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有效利用肉桂酸生长的菌株,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西瓜幼苗生长毒性实验检测降解特性。【结果】从多年西瓜连作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肉桂酸的细菌R30,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sp.,其96 h内对肉桂酸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最适降解温度和p H分别为30°C、p H 7.0。除肉桂酸外,该菌也能够高效降解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等其他酚酸类物质,表现出一定的底物广谱性;检测96 h降解液对西瓜种子萌发直至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表明,该菌株可有效缓解肉桂酸对西瓜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菌株R30在肉桂酸、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导致的农作物连作障碍治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工胃肠液模型在药物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药物可能受胃肠液的消化作用而降解失活,所以进行胃肠道的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人工胃肠液模型具有容易操作、重现性好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研究药物胃肠道稳定性的体外模型。本文总结了目前采用该模型进行药物稳定性研究的不同实验设计方法、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包括时间、p H值、酶浓度和搅拌速度的四因素析因设计的实验方法,还认为可以将该模型应用于中药和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筛选,以期为更好地应用该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迷迭香干叶子中分离出了高纯度的鼠尾草酸,其纯度高达98.3%。研究了将其添加到葵花籽油中,在加速贮存条件下,对葵花籽油脂质氧化的保护作用。添加了三种不同浓度的鼠尾草酸,包括100mg/kg(CA-100),200mg/kg(CA-200)和300mg/kg(CA-300),同时添加了200mg/kg的BHT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定期测定其各项参数包括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游离脂肪酸含量及茴香胺值,来评估鼠尾草酸对葵花籽油脂质氧化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不同参数得到的结果一致,即随着鼠尾草酸浓度的增加,其对葵花籽油脂质氧化的保护作用显著增强,并且显示出了比合成抗氧化剂BHT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树脂吸附、离子交换、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以及紫外、质谱等分离、纯化和鉴别的方法,从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对豆科作物生长具促进作用的肽类物质。用该肽类物质对豇豆土著根瘤菌进行处理后,用AFLP技术研究了该物质对供试根瘤菌遗传稳定性和在土壤中竞争结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代次数和培养温度(28℃~36℃范围)对供试根瘤菌的遗传性状无明显影响,其AFLP指纹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经木霉肽类代谢产物处理后,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得到提高,为对照根瘤菌的1.53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志水煎液中远志酸在血浆以及胃肠液中的药物吸收路径.方法:对大鼠进行远志灌胃后,采集肝门静脉血以及胃肠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不同给药时间点大鼠血浆以及胃肠液中的远志酸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给予远志酸后,大鼠胃液中随即可测得远志酸,在给药30 min时的浓度达最高峰,并在30 min时肠液中测得远志酸,其浓度逐渐上升,在120 min时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60 min过后各个时间点浓度均高于血浆及胃液;血浆中的远志酸是在给药后的120 min和150 min时间点才可测出,其在血液中的持续时间很短.结论:远志水煎液中含有的皂苷以及大量苷元等被胃肠吸收后发挥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使得远志酸等苷元的排除减慢,而长时间滞留在肠液中,使胃肠动力进一步被抑制;但也不排除远志酸可能通过小肠吸收而最终进入血液后对胃肠神经递质及受体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木质素降解产物对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是燃料乙醇生物炼制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研究木质素降解产物中3种酚酮类(4-羟基苯乙酮、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对其木糖乙醇发酵及酵母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乙醇发酵性能和酵母细胞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酚酮类物质对乙醇发酵呈现抑制作用且其分子量越低抑制作用越明显,当4-羟基苯乙酮浓度为1.50 g/L时,发酵24 h的木糖利用率、乙醇得率和乙醇浓度分别下降了42.47%、5.30%和9.76 g/L;培养基中存在酚酮类物质时,酵母细胞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上升,添加1.50 g/L的3种酚酮类物质后,树干毕赤酵母细胞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从原来的2.58分别上升到3.03、3.06和3.61,酵母细胞膜的流动性随之上升,不稳定性提高。因此,酚酮类物质能够降低酵母生长、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以及降低乙醇发酵能力,有效降低或去除木质素降解产物含量是提高木质纤维原料生物炼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两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体外降解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体外降解性能,分析其体外降解产物.方法:将2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分别按比例浸入Sorensen缓冲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设3个降解周期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于4w, 8w, 12w过滤分离试样、碎片和溶液,计算试样的质量损耗率.测定聚合物降解碎片的粘均分子量,运用液相色谱法分析其降解产物.结果:试样体外降解的质量损耗率逐期增大;降解碎片的分子量逐期下降,并呈数量级下降;各期降解液中均检测出乙醇酸,且其含量逐期增加.结论:该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降解性能是安全可靠的,此体外降解试验方法可适用于聚合物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酸法、碱法、酶法和微波法对灵芝β-葡聚糖进行降解,通过降解率、产物分子量变化、产物聚合度分布等指标比较了不同方法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法降解率高达94%,处理后产物的分子量明显降低,寡糖产物聚合度分布广。酶法降解率约为40%,寡糖产物中含有DP2-5的成分。酸法及碱法降解率低于20%,寡糖产物少。研究表明,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微波法降解率高、产物丰富、操作条件易于控制,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降解灵芝β-葡聚糖、制备灵芝β-葡寡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与细菌Bacillus sp.MNMCCE 001在平板上共培养时产生的主要抗菌物质和红色素的化学结构。【方法】在固体淀粉培养基上分别进行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纯培养、以及SCSGAF 0076和Bacillus sp.MNMCCE 001共培养,培养3 d后分别对纯培养和共培养的培养基进行萃取浓缩得到浸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纯培养和共培养所得浸膏的化学分成的差异,并采用抗菌活性追踪法,结合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共培养浸膏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和红色素,运用波谱解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共培养与纯培养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没明显差异,但抗菌物质和红色素的含量差别明显。从这两株菌共培养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包括抗菌物质青霉酸(1)、青霉酸类似物5(6)-dihydropenicillic acid(2)和9-chloro-8-hydroxy-8,9-deoxyasperlactone(3)、以及红色素viopurpurin(4)。【结论】初步阐明了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与Bacillus sp.MNMCCE 001共培养时由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产生的主要抗菌活性化合物是青霉酸,伴随明显增多的主要红色素是viopurpurin,二者产率均比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纯培养时高。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药典中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过辣根氧化物酶的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单独及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人工胃液中受到很强的破坏,20min后,其活性仅存1.1%,主要由胃酸破坏,而在人工肠液中则较为稳定,1.5h后,其活性仍存在89%,同时还发现,天然结构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对胰蛋白酶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广泛污染粮谷类作物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不仅给农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还能通过食物链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目的】从微生态制剂中筛选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菌株,优化其脱毒条件,测定其在饲料中的实际脱毒效果及对饲料中植酸、维生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从微生态制剂中分离出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 (cell counting kit-8, CCK-8)测定菌株降解玉米赤霉烯酮产物的细胞毒性和雌激素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离株在培养基和饲料中的解毒效果,以及分离株在霉变的豆粕、麸皮和成品饲料中固态发酵前后维生素的含量变化,通过三氯化铁比色法测定饲料脱毒前后植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从微生态制剂中筛选出一株通过分泌胞外酶高效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PA26-7,该菌株在培养基起始pH 4.0-8.0、培养温度25-60℃条件下均可降解玉米赤霉烯酮,产物的细胞毒性和雌激素活性均较ZEN弱。PA26-7经固态发酵72h后,饲料原料(豆粕和麸皮)及霉变的成品鸡...  相似文献   

18.
隋健  韦桂峰 《生态科学》2005,24(3):233-236
酚类化合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酚废水在我国水污染控制中被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有害废水之一。本文通过对本钢焦化厂含酚分废水处理工艺中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所含未知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过对酚的耐受性实验和降解率实验,得到处理酚的高效菌株。通过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细胞个体形态和菌群形态特征观察及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确定筛选出来的7株能高效降解盼的菌株为假单胞菌。本文的实验结果将有利于今后对含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用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及高效液相层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一种链霉菌产天然蓝色素的各成分进行了分离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该蓝色素至少含有5种不同的成分,其中2种分别为放线紫红素、γ-放线紫红素,其他3种未知成分是以放线紫红酸为主要成分的γ-放线紫红素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20.
生物转化对二甲苯生成对苯二甲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其生产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合成法。随着生物转化与生物催化研究的深入,其高效、环保、节能等优势越来越明显。筛选能够生物转化对二甲苯生成对苯二甲酸的菌株将会为生物催化法生产对苯二甲酸打下基础。通过建立筛选模型,利用唯一碳源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微生物16,经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混合菌株,该微生物可以利用对二甲苯为底物生物转化生成对苯二甲酸。实验中对诱导剂进行了选择,表明甲苯对该反应有明显的诱导作用,最佳诱导剂加入量为200mg/L。发酵液中对苯二甲酸及中间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