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蜚蠊目昆虫化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蜚蠊目昆虫最早出现于中石炭世维斯发早期,是历史渊源最长的昆虫之一.Grabau在20世纪初首次开始对我国蜚蠊目昆虫化石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中国古昆虫学者先后共发表36篇关于我国蜚蠊目昆虫化石的分类著作,描述鉴定了10科51属169种蜚蠊化石.本文通过列表统计中国已发表定名的蜚蠊化石,分析并探讨了中国蜚蠊化石的特征、存在的问题、研究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蜚蠊灭菌肽的诱导及初步分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然  陈濂生 《昆虫学报》1990,33(1):7-13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验昆虫,用Escherichia coil K12 strain D31作诱导源,对不同发育期、不同性别、不同成虫期的蜚蠊进行诱导后,采用含菌培养基平板测活方法,就存在个体数及能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成虫日龄在10天之内的雄性蜚蠊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百分比最高.抗菌物质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诱导后第三、四天.用滴滴涕和溴氰菊酯作诱导源对雄性蜚蠊的诱导实验表明,杀虫剂也能诱导蜚蠊产生抗菌物质,而且所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活性强度(用抑菌圈直径表示)高于大肠杆菌所诱导的.滴滴涕和溴氰菊酯的重复诱导可提高蜚蠊产生抗菌物质个体百分比.蜚蠊经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性,对苏云金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大肠杆菌D31、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等有较弱的抗菌活性.用肽类物质的指纹图谱法分离蜚蠊血淋巴抗菌物质,发现经诱导后血淋巴中确有新的肽类物质产生,该物质具抗菌活性,用DABITC法分析,其N-末端氨基酸为赖氨酸.  相似文献   

3.
报道产于北京西山门头沟区色树坟石炭-二叠系太原组的一块蜚蠊类前翅化石,可归入Phyloblatta,代表一新种Phyloblatta beijingensis sp. nov.,以狭小的爪区别于该属其他已知种类。Phyloblatta蜚蠊类在我国山西省下二叠统山西组曾发现多种类型。对北京地区以前报道的昆虫化石所属时代和地层均进行厘定,如土城子组、大灰厂组、夏庄组的昆虫化石。  相似文献   

4.
白月苹  刘海波  任艳  孟杨 《四川动物》2020,39(1):116-120
蜚蠊是传统的中药、民族药,药用历史悠久,现被多部地方药材标准单独入药收载,药用主流种为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Blattidae的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innaeus,1758),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积、生肌等功效。本文通过查阅本草典籍中关于蜚蠊的记载,对蜚蠊的名称、基源、效用、炮制方法进行考证,为蜚蠊资源的药用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蜚蠊是一种世界性的卫生害虫,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1]。蜚蠊分布广、数量多,不仅骚扰生活安宁,而且带有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危害很大。目前对于蜚蠊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因此常引起蜚蠊抗性,又污染环境[2]。但是,不少植物性药剂具有胃毒和触杀毒性,其杀虫有效成分多为生物碱[3]。为此,1992~1996年我们选择了21种植物性药剂,采用统一试验方法,进行了植物性药剂对蜚蠊毒效的一系列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虫体室内试验虫体主要采自室内饲养的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  相似文献   

6.
获得蜚蠊目昆虫触角感受器外部形态的资料,为蟑螂的系统学研究积累一些新的基础资料.使用KYKYAMRAY 1000B型扫描电镜蜚蠊目8种昆虫触角感受器进行观察和拍照,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结果表明,蜚蠊目昆虫的触角均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蜚蠊目昆虫触角感受器的外部形态在科、属水平表现的差异程度与昆虫的分类地位相符合.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结构也许能成为鉴别蜚蠊目科和属的有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用钨丝微电极插入蜚蠊尾须细毛感受器的园盘作胞外记录.研究了感受器自发脉冲的统计特性.利用电磁驱动装置控制毛杆的偏转,研究了感受器电位和脉冲对正弦波、方波和阶梯波机械刺激的反应特性,并测定了六列细毛的兴奋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种食木性蜚蠊:滇南隐尾蠊、哈巴隐尾蠊和长白隐尾蠊的触角感器。在本文中对上述3种隐尾蠊的触角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3种隐尾蠊触角无明显差异。观察并测量了6种主要的感器类型: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小头感器。结果发现,在3种隐尾蠊触角上毛形感器是最丰富的感器。统计表明感器在3种隐尾蠊种间和两性间存在一些差异。与其他蜚蠊和白蚁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它们在生活习性上的差异。综上所述,感器的形态描述和统计分析不足以对3种隐尾蠊进行分类鉴别,不宜作为种级单元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9.
检视了3类不同生殖方式的7种蜚蠊雌虫标本,描记了卵生A型、卵生B型和卵胎生A型的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外部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蜚蠊不同生殖方式的雌性外生殖器结构和卵荚形态上差异明显,雌性外生殖器结构与卵荚形态和生殖方式均互呈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种蜚蠊的游离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明扬  蒋滢 《昆虫知识》1991,28(5):290-292
<正> 分析生物体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可以了解各生物对氨基酸的需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也是目前近代生物化学和分子分类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对三种蜚蠊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分析,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家居蜚蠊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涛  刘嘉蓉  刘勇  童骁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47-349
从我国不同地区的147头家居蜚蠊中分离获得562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其优势菌群属于埃希氏菌属、芽抱杆菌属、短杆菌属共422株菌,占总菌数的75.09%;其次为沙雷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共85株,占总数的15.12%;其他8个属仅43株菌,占总数的9.25%。比较了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及它们的体表、体腔、中肠和粪便所携带的细菌类群和数量,其结果有很大差异。该文讨论了蜚蠊细菌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涌  朱琼  葛永伦 《昆虫知识》2003,40(4):369-371
介绍了贵阳烟贮主要害虫烟草粉螟EphesiaelutellaH櫣bner、烟草甲虫LasiodermaserricorneFabricius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并对其影响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初析。  相似文献   

13.
在转基因植物中利用植物凝集素防治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物凝集素对包括同翅目在内的害虫具有有效抗性。本文就同翅目害虫的危害性、植物凝集素定义的不断深入认识、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对害虫的作用机理、并对人工饲喂害虫实验及转凝集素的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存在总是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植物凝集素对包括同翅目在内的害虫具有有效抗性作用。本文就同翅目害虫的危害性、植物凝集素定义的不断深入认识、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对害虫的作用机理、并对人工饲喂害虫实验及转凝集素的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Li Li-Ying 《BioControl》1982,27(1):81-88
There are about 13 species of rice insect pests which are common and of major significa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Rice pest management in China is based on cultural practices, biological control, insecticides, light traps, varietal resistance and other control methods. Natural control by preservation of natural enemies of pests plays a very positive role in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rice pests. The major measures and techniques of these control methods are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A list of main insect pests of rice, their natural enemies and some examples of the results of rice pest integrated control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鼠害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美文  王勇  李波  陈安国 《兽类学报》2003,23(3):250-258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鼠类并非完全有害,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物流与能流的一环,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只有在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发生冲突时,鼠类才表现出其危害,生态系统的失衡是鼠类暴发成灾最根本的原因。目前,害鼠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并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害鼠防治的异化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鼠害的治理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当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组织管理、人们的科学化素质以及科技普及程度,对害鼠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害鼠种群数量将会受到控制而趋于下降。但中短期而言,社会经济建设的某些活动可能引发局部或大面积害鼠种群的暴发。因此在实施那些措施时,若能注意害鼠种群的发生发展,或对有关项目可能对鼠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害鼠种群,将会减少害鼠带来的各种损失,更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建设。由此提出,可适时地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维,并关注目前社会经济活动中重大举措对鼠类群落的影响,科学地制定鼠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技术的生物防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复合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综合生产技术,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鸭子与水稻共育于稻田中,二者存在共生互利关系,鸭子对稻田有害生物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利用稻鸭共作技术防治稻田病虫草害以及对稻田天敌的影响研究进展。从已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稻鸭共作对草害和主要虫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在全生育期取代相应化学药剂的使用,对某些水稻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天敌种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鸭子对病虫草害防治的确切效应及其内在过程与机理方面,尚有待开展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8.
M. Baggiolini 《BioControl》1965,10(3):221-229
Summary The method of visual control proposed in this note consists of a periodic count of the principal pests and their antagonists occuring on some selected vegetative organs of trees that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ulture. The percentage of infestation obtained in this manner corrected by an evaluation of othe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structive potential of the pests is then translated into a ?degree of danger?. The results of this control indicate, therefore, the danger each of the pests holds for the culture and give an account of the critical level of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是缅甸水稻种植区常见且分布广泛的一类害虫,可造成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稻飞虱的爆发与高产品种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具有一致性,同时其种群变化也与天气条件有关.近年来,缅甸中部部分省份稻飞虱大量孳生,在一定程度上,这与氮肥施用水平有关.雨季稻飞虱种群增加,7月和8月为高峰期.在缅甸,主要通过培育抗虫、抗旱、抗逆等水稻品种来防控稻飞虱.同时用诱虫灯进行早期入侵的虫源的监测,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缅甸部分农场还采用了病虫害综合管理系统(IPM),以建立健康、安全、可调节的水稻生态系统及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农业害虫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气候变化对农业害虫的潜在影响张润杰何新凤(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PotentialEfectsofClimateChangeonAgriculturalInsectPests.ZhangRunjie,HeX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