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咽感异常与咽喉部L型检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咽喉部L型感染与咽感异常的关系。方法 电子纤维鼻咽喉镜下咽喉部粘膜刷拭,脱落细胞微生物学检查。结果 咽喉部L型感染阳性86例,占40%。抗酸菌、L型合并感染38例、占17.5%。奋森螺旋体与梭杆菌感染34例。占15.7%,其他细菌感染59例,占27%。57例咽喉部抗酸菌、L型阳性患者拍胸片检查,13例未见肺部有活动性结核灶,44例肺部有钙化灶。咽喉部抗酸菌、L型感染患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病一月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结论 咽感异常患者的咽喉部抗酸菌及其L型感染可高达57.5%,L型的产生可能系咽喉部的结核菌在唾液和吞噬细胞中菌酶的作用下,细胞壁破坏转变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菌群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和L型高渗培养法从1332例感染症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分离细菌及L型。结果:1332例感染标本共检出细菌486株,检出率为36.5%,检出的细菌包括沙门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及奈瑟菌,149例标本中检出细菌L型29株,检出率为19.5%。其中返祖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和奈瑟菌。结论:沙门菌和葡萄球菌及其L型是引起血液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1. 1960年11月至。1961年3月从170例婴幼儿中毒型肺炎患者的咽拭中分离出64株腺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7.6%。其中42株为3型,18栋为7型,其他4株不能为3型和7型血清所中和。。1961年的特点为3型多于7型。 2. 从10例咽拭分离腺病毒阳性的中毒型肺炎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同型病毒4株,并有1例从咽拭、粪便及结膜拭子均分离出同一型病毒。 3.从同期采集的18例麻疹肺炎病例的咽拭分离出3袜腺病毒,其中2株为7型,1株不能为3型和7型血清所中和。 4.111例患儿双份血清中对腺病毒补体结合抗体有4倍以上增长者43例,阳性率为38.7%。 5.从抗体增长4倍以上的37例中,分离出病毒者24例,分离阳性率为64.8%。病毒分离阳性的33例中,补体秸合抗体增长4倍以上者占24例,血清学阳性率为72.7%。二者结果在多数病例中是符合的。 6. 97例病毒分离与血清学试验综合结果,确定为腺病毒感染者有47.4%,血清学疑阳性者27.8%,另有24.8%确定为阴性。  相似文献   

4.
尿路感染患者尿中细菌L型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中的细菌(普通型和L型)检测,以确定L型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般培养法和特殊(L型菌)培养法对临床标本检测。结果364份标本中一般培养法检出细菌112株,阳性率为30.8%,而特殊培养法共培养细菌及L型菌共162株,细菌总检出率为44.5%,其中单独检出L型菌50株。结论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演变成L型菌,增加临床标本中L型菌的培养可明显提高尿路感染的细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部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咽异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咽异感症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X线片检查,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颈部CT扫描与多平面重建,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情况及两种检查方法在各颈部病变中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30%显著比对照组63.64%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颈部囊肿(肿瘤)、颈椎病(颈部外伤)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颈部感染、甲状腺病变中的检出率均比X线片检出率高(P0.05)。结论:颈部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在咽异感症诊断中具较高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且诊断更为细致,可检出各种颈部病变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老年机体上呼吸道微生态菌群构成,了解老龄人群上呼吸道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为从微生态学角度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自沈阳市选取年龄为65~70岁健康老人为研究对象,无菌咽拭法采集咽后壁粘膜表面标本,对菌群进行定量分析、定性鉴定。结果老年人群咽后壁需氧菌群与厌氧菌群数量之比为2.65∶1,检出率较高的需氧菌及厌氧菌包括唾液链球菌、口腔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微黄奈瑟菌、灰色奈瑟菌、麻疹孪生球菌等,检出率较高的菌构成比也较高。结论健康老年人群中检出率和构成比都较高的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构成老年人上呼吸道口咽部优势菌群,在维持呼吸系统微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上呼吸道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指标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小鼠发生肿瘤,14.4%(13/90)小鼠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和Survivin、Ki-67蛋白及cDNA的表达。结果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及其cD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0.01);Survivin、Ki-67蛋白和cDNA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呈正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Survivin、Ki-67基因协同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住院病人痰及咽拭标本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98株,占培养菌10.6%。对该菌抽样做质粒图谱分析显示,患者主要为携带有三种即32.7×106dal、1×106dal、0.5×106dal质粒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此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对进行病源菌流行病学调查有一定参考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10年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咽拭培养几乎占每天工作量的2/3以上。由于本地四季温差较小,因而在这些受检者中不分性别和年龄大小,不分季节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人常感咽部灼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因此对病原菌的检测及准确的药敏结果则是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用药的关键。为此,我们随机选择了216例呼吸道感染者咽拭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重点探讨甲型链球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检出与药敏结果,现简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随机选择216例就诊患者,其中急性咽炎127例,男92例,女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健康青年上呼吸道的微生物群分布,寻找优势菌群,为微生态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自愿原则选取沈阳医学院学生61名,采集咽后壁标本分离培养并生化鉴定。结果青年咽后壁共检出19个菌属,42个菌种。需氧菌的95%可信区间为(4.7×10^6,6.8×10^6)CFU/mL,厌氧菌的95%可信区间为(5.9×10^6,8.4×10^6)CFU/mL;需氧菌菌群密度为4.8816±1.0251,厌氧菌菌群密度为5.1347±0.9118。需氧菌中链球菌属检出率为100%,其次为奈瑟球菌属(77.4%)、葡萄球菌属(33.9%)。链球菌中缓症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奈瑟球菌属中的灰色奈瑟球菌的检出率与构成比均较高。厌氧菌中检出率与构成比较高是的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孪生球菌和放线杆菌属。结论青年上呼吸道菌群种类复杂多样;需氧菌中的口腔链球菌、缓症链球菌、灰色奈瑟球菌,厌氧菌中的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孪生球菌属为优势菌群,对于维护上呼吸道微生态平衡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微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冬季是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多发季节。我们对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病人口咽粘膜菌群的定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需氧菌群密度为4.1135±0.0884,厌氧菌群密度为4.4101±0.35861;患者需氧菌群密度为4.5290±0.0086,厌氧菌群密度为4.8718±0.3424。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含量均不于正常对照组(P<0.05)。18例病人分离出两种以上需氧菌,奈瑟氏菌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7%和22.6%;厌氧菌以韦荣氏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为多见,检出率分别为32.2%和58.1%。有7例病人分离出白色念珠菌。4例病人分离出绿脓杆菌,明显表现出微生态失调。药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Capno菌与牙周病的关系,本实验分别对25例成人牙周炎、17例牙龈炎患者以及153名健康人(36名儿童,34名青年,49名老年人及34名与牙周病患者对照研究的健康成人)的龈上菌斑、龈下菌斑和唾液标本中的Capno菌的检出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Capno菌在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及健康人的菌斑及唾液中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认为该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之一。Capno在健康人菌斑中的检出率以儿童、青年为高,可能是青少年口腔中的优势菌群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南海海军部队特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皮肤马拉色菌的检出以及菌种的构成,探讨马拉色菌与特发性瘙痒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采自56例特发性瘙痒症患者与50例健康者的鳞屑标本进行真菌学镜检及采用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镜检阳性率分别为74.10%和72.00%,X2=0.344,P〉0.0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镜检马拉色菌孢子密度Ⅲ级以上(每10个高倍视野≥50个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4.70%和38.89%,X2=20.30,P〈0.01。两者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168份标本共分离出143株马拉色菌,阳性率85.12%。其中合轴马拉色菌97株(67.83%),球形马拉色菌26株(18.18%),糠秕马拉色菌19株(13.29%),钝形马拉色菌1株(0.70%)。对照组分离出马拉色菌107株,阳性率71.33%;其中糠秕马拉色菌55株(51.40%),合轴马拉色菌33株(30.84%),球形马拉色菌14株(13.08%),钝形马拉色菌5株(4.67%)。菌种检出率和菌种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性(X2=2.99,P〈0.01和7。X2=51.16,P〈0.01)。结论南海海军部队特发性瘙痒症患者皮肤马拉色菌载量较正常人高,其优势菌是合轴马拉色菌。  相似文献   

14.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型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2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采用Piot分型法对分离出的93株Gv进行生物分型,结果显示BV患者Gv的检出率(59.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4%),P〈0.01。93株Gv中,8个生物型全检测到,其中1型23.7%,2型18.3%,4型32.3%,6型10.8%,3型和5型均为5.4%,7型和8型为2.2%。BV患者主要为1、2、4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3%和31.8%,P〈0.01)。  相似文献   

15.
顾德林  施慧慧  石彩芳  沈甜 《生物磁学》2011,(23):4488-4489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情况,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与耐多药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同时对110例复治组中培养阳性的标本行耐药监测。结果: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43.6%,初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15.7%,复治组显著高于初治组(P〈0.01);菌阳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50%,菌阴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39.4%,菌阳组明显高于菌阴组(P〈0.05);L型菌阳性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L型菌阴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是引起结核病复发、耐药的重要原因;MDR-TB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Ki-67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了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COX-2、Ki-67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肿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1~0.05)。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明显差异(P〈0.01~0.05)。淋巴结转移组中COX-2、Ki-67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结核菌L型检出率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COX-2、Ki-67蛋白及mRNA在前列腺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呈正相关,提示2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结核菌L型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变异或过表达,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菌L型与耳、鼻、咽部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4例耳、鼻、咽式标本细菌L型培养总检出率为78.1%,细菌型为42.2%。表明细菌L型可能与耳、鼻、咽部感染密切相关。L型培养可明显提高常规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感染与甲型链球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与甲型链球菌的相关性。方法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口腔咽后壁取样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50%)明显高于呼吸道感染病人组(25.75%),且各疾病组甲型链球菌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肺内感染16.67%,支气管炎17.2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肺炎患者甲型链球菌检出率53.85%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马拉色菌相关人群及正常人群耳耵聍中马拉色菌带菌情况。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法对96例被调查人群耳耵聍进行马拉色菌检测,同时作培养,并以标准株作对照,用生理生化方法将耵聍中分离到的79株马拉色菌进行分类。结果马拉色菌相关人群耳耵聍中马拉色菌的直接检出率为91.84%(45/49),培养阳性率为81.63%(40/49),其中厚皮马拉色菌8株(16.33%),合轴马拉色菌10株(20.41%),糠秕马拉色菌22株(44.90%)。正常人群耳耵聍马拉色菌直接检出率为89.36%(42/47),培养阳性率为78.72%(37/47),其中厚皮马拉色菌5株(10.64%),合轴马拉色菌8株(17.02%),糠秕马拉色菌23株(48.93%),斯洛菲马拉色菌1株(2.13%)。结论马拉色菌为正常人群及马拉色菌相关人群外耳道正常菌群,两组人群中马拉色菌的分离率和菌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妇女外生殖道感梁与乳酸杆菌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651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体检组233例,门诊病人组418例)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体检组中的乳酸杆菌检出率(69.96%)明显高于门诊病人组(44.98%);更高于各疾病组菌检出率(细菌性阴道病14.29%;阴道滴虫感染组14.47%;柒菌感染组14.47%;淋球菌感且14.29%;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组19.81%)。它们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该四种疾病与杆菌呈负相关性变化。而体检组与念珠菌感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