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杆菌吸附塑化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和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mentarius) 412吸附塑化剂的效果,初步探讨影响其吸附的因素。【方法】基于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的HPLC检测方法,评价了菌株NCFM和412与塑化剂共同温育时的吸附状况,优化菌株吸附DBP的条件,研究菌株在热、酸及NaCl处理后吸附塑化剂的稳定性。【结果】乳杆菌NCFM和412对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效果,其中菌株NCFM对3种塑化剂DEP、DBP和DEHP的吸附率分别为21.48%、43.32%和9.62%,吸附效果优于菌株412,其中DBP的吸附效果最好。在温度为37 °C时,菌株NCFM吸附DBP的最佳时间是4 h。热、酸和NaCl处理都会显著提高菌体NCFM吸附塑化剂的效果。【结论】嗜酸乳杆菌NCFM通过吸附作用具有清除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效果,可以作为潜在的塑化剂生物脱除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食品包装用塑料中八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采用振荡萃取,LC-MS-MS,MRM多反应监测模式,对食品包装用塑料中(国内外作为环境污染物优先控制的)八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 IN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 ID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同时进行检测,线性相关较好,方法回收率在80~120%之间,最低检出限为0.01 mg.kg-1.  相似文献   

3.
贴梗海棠挥发性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提取并分析了贴梗海棠花蕾和花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发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花蕾开放的过程中,含量从24.67%下降到1.77%,而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含量则从0%增加到47.23%,表明在贴梗海棠花蕾开放的过程中,在植物体内多种酶的共同作用下,二者存在着生物转化,依据此结果,我们提出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与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贴梗海棠开放过程中生物转化假说.  相似文献   

4.
研究地膜使用年限对土壤和烟叶邻苯二甲酸酯(PAEs)积累的影响,以明确地膜持续使用条件下PAEs的土壤污染分布特征及在烟叶中的富集状况.在遵义市连阡村和沙湾村采集了不同覆膜年限的烟田土壤及相应的烟叶,采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土壤-烟叶中6种优先控制PAEs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土壤和烟叶样品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累计(∑PAEs)分别为(2.66±0.60)和(3.58±0.64) mg·kg-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最高,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次之,二者之和分别占土壤和烟叶∑PAEs的92.7%和88.9%.DEHP、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检出率均为100.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检出率略低,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DnOP)检出率最低.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和烟叶中PAEs含量显著增加,且在地膜使用的前1~ 8年增加更为明显,后期趋于平缓.土壤和烟叶中的PAEs含量与覆膜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覆膜年限的增加会显著促进土壤和烟叶中PAEs的积累.烟叶与土壤之间∑PAEs的累积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泥与稻草堆肥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将广州城市污泥与稻草进行翻堆、接菌-翻堆、连续通气和间歇通气4种方式的堆肥,应用GC/MS技术对堆肥中6种属于USEPA优控污染物的邻苯二甲酸醇化合物(PAEs)进行分析,探讨堆肥产物中PAEs的含量分布以及不同方式堆肥对PAEs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4种方式堆肥中PAEs总含量(∑PAEs)在9.815~17.832mg·kg-1之间,依次为翻堆(17.832mg·kg-1)>接菌-翻堆(13.927mg·kg-1)>间隙通气(10.765mg·kg-1)>连续通气(9.815mg·kg-1),堆肥中PAEs以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DhOP)为主,占∑PAEs的82.2%~89.696,不同方式堆肥中∑PAEs的降解率为连续通气(45.71%)>间隙通气(40.4696)>接菌-翻堆(22.97%)>翻堆(1.3796)(平均降解率为27.63%),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醇(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的降解率分别为95.7696~98.6896、79.5696~99.46%和87.42%~98.42%;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的含量反而增加,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在所有堆肥中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广东省典型区域农业表层土壤(0~20cm)样品中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种PAEs化合物的总含量(∑PAEs)为nd(未检出)~25.99mg.kg-1,其中92.8%的样品分布在≤1mg.kg-1的范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PAEs的顺序依次为水田>香蕉地>菜地>甘蔗地>果园地;不同地区土壤中∑PAEs的顺序依次为东莞市>汕头市>佛山市顺德区>湛江市>中山市>珠海市>惠州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的检出率最高(85.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含量最高(nd~17.51mg.kg-1).与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相比,除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外,其余5种PAEs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Dn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3种化合物超标率较高.广东省典型区域农业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PAEs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根的抗HIV蛋白酶活性成分及其分子对接机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越南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HIV蛋白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IV活性筛选,运用分子对接手段初步探究活性化合物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从越南槐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三叶豆紫檀苷(1)、苦参碱(2)、N-acetylnicotinamide (3)、2′-O-甲基腺苷(4)、毛蕊异黄酮苷(5)、玫瑰花苷(6)、环广豆根素(7)、芒柄花苷(8),此外还分离得到塑化剂衍生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抗HIV蛋白酶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和2的IC50分别为13.2和38.6μg/m L,分子对接表明其与HIV蛋白酶有一定的结合作用。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显示中等的抗HIV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2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方法。方法:用正己烷提取包装材料,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测定,运用气质联用仪测定2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结果:2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05 mg/L~10 mg/L,除了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为0.5 mg/L~10 mg/L,相关系数(r2)除DINP、DIDP外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002 mg/kg~0.05 mg/kg,在食品包装材料基质中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2%~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5.9%~10.2%。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9.
以汉江水华藻类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材料, 研究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DEHP)对其光合系统的毒性效应。以不同浓度的DEHP处理S.acuminatus, 分析其光合系统电子传递特征及相关参数, 以及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曲线, 发现低浓度的DEHP (10 mg/L)对S.acuminatus活性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链中QA-的还原有促进作用, 而高浓度(50100 mg/L)则显著抑制; 光合活性则与DEHP浓度呈效应-剂量关系, 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 同时DEHP显著降低SOD活性, 增加MDA含量, 而且随DEHP浓度升高, 处理时间的延长, 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表明, DEHP处理对S.acuminatus的光合系统传递链和抗氧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说明快速荧光动力方法能够应用于DEHP毒性效应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二甲酸二丙酯(2),3-(2-苯乙基)苯酚(3),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梾木甙(6),次黄嘌呤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和花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分别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外均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其中以化合物6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的活性次之,其抗藤壶幼虫附着EC50分别为6. 89,8. 72μg/m 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二甲酸二丙酯(2),3-(2-苯乙基)苯酚(3),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梾木甙(6),次黄嘌呤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和花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分别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外均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其中以化合物6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的活性次之,其抗藤壶幼虫附着EC50分别为6. 89,8. 72μg/m L。  相似文献   

12.
对水稻土施用城市污泥和化肥盆栽通菜,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通菜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PAEs)进行分析,探讨施肥对通菜中PAE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通菜中6种PAEs化合物的总含量(∑PAEs)在2.129~7.111mg·kg-1之间,依次为广州污泥+化肥(7.111mg·kg-1)>广州污泥(4.767mg·kg-1)>佛山污泥(3;569mg·kg-1)>佛山污泥+化肥(3.305mg·kg-1)>化肥(2.638mg·kg-1)>空白对照(2.129mg·kg-1)。显示了施肥造成通菜中∑PAEs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处理通菜中的PAEs均以个别化合物为主,其中空白对照、化肥、佛山污泥和广州污泥处理的通菜中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占∑PAEs的40%~81%。佛山污泥+化肥处理的通菜中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占∑PAEs的56%,而广州污泥+化肥处理的通菜中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DnO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各占∑PAEs的30%左右,通菜中∑PAEs和多数化合物的含量不同程度地大于其在根系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菌株YC-JY1分离自受石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可以利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唯一的碳源进行生长;经16S rDNA鉴定,确定其属于黄色杆菌属(Xanthobacter sp.)。菌株YC-JY1降解DBP的最适条件为30℃,pH 7.0,无NaCl添加;在此条件下,100mg/L DBP在5 d内能被完全降解。随着DBP浓度的升高,菌株YC-JY1在5 d内对200 mg/L-400 mg/L DBP的降解率在94%以上;通过底物谱实验发现,菌株YC-JY1对其它邻苯二甲酸酯具有广泛的利用能力,其中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e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确定DBP中间代谢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PA)。由此推断,在菌株YC-JY1的作用下,DBP的起始代谢途径为DBP首先水解为MBP,继而水解为PA。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岙杨梅果实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使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从丁岙杨梅果实挥发油中分离得到33个峰,鉴定出了其中的27个化合物,已鉴定的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2.37%,其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0.80%)、邻苯二甲酸己烷-3-醇异丁醇酯(9.73%)、棕榈酸(26.55%)、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6.5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4.23%)、β-谷甾醇(3.23%)等。丁岙杨梅果实挥发油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浓度为200μg/m L时,对肿瘤细胞MGC-803、MCF-7和A549体外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57.3%、42.0%和42.4%。丁岙杨梅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酸、酯、萜、酚、甾体、烷烃等,同时也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表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喜光花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喜光花Actephila merrilliana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stigmas-tan-4-en-6β-ol-3-one(1)、东莨菪内酯(2)、萘(3)、对二甲氨基苯甲醛(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辛基)酯(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O-methylmoschatoline(7)、2-hydroxy-1-naphthaldehyde(8)、4-dimethylamino-pyri-dine(9)、D-甘露糖醇(10)、胆固醇(11)、邻苯二酚(12)。以上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柽柳花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GC-MS法对柽柳花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提取法从柽柳花中提取化学物质,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了48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提取物的87.23%。结论:柽柳花乙醇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丙基)酯(24.9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65%),5-羟甲基-2-呋喃甲醛(8.63%),十六碳酸(6.65%),邻苯二甲酸-6-乙基-3-辛烷基丁基酯(3.67%),三十六烷(1.85%),3,6-二氧代-1-甲基-8-异丙基三环[6.2.2.0(2.7)]十二烷-4,6-二烯(1.78%),2-呋喃甲醛(1.46%),2,3-二氢-6-甲基-3,5-二羟基-4H-吡喃-4-酮(1.39%),二十七烷(1.30%),O-苯基甲基-L-丝氨酸(1.29%),2,3-二氢苯并呋喃(1.23%),二十一烷(1.21%),二十四烷(1.11%),1,1-二乙氧基己烷(1.03%),以上十五种化合物占总提取物的73.22%。  相似文献   

17.
《菌物学报》2017,(12):1674-1685
比较玉木耳、银耳、毛木耳及黑木耳等药用胶质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将4种菌类分别由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GC-MS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类共同含有的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烷酸。石油醚提取物中玉木耳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最高,为29.018%;毛木耳、银耳和黑木耳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最高,分别为95.995%、76.982%、55.70%;在4种菌类中只有玉木耳中发现了肉豆蔻醛成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毛木耳和银耳含有亚油酸含量最多,为28.237%和52.498%;黑木耳a中检测到柏木脑成分,另外一个黑木耳b样品中检测到大量的苯甲酸。银耳独有的化学成分Anthiaergosta-5,7,9,14-tetraene。用GC-MS方法检测分析发现4种胶质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上既有共性成分,也有各自特有的成分,本文采用气质联机分析方法为胶质菌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角果藜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特色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7-酮基-β-谷甾醇(1)、β-谷甾醇(2)、豆甾-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十六碳醇(4)、[24S]豆甾-4-烯-3-酮(5)、173-脱镁叶绿素乙酯(6)、麦黄酮(7)、穆坪马兜铃酰胺(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以三角鲂(Magalobrame Tarminali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4种PAEs化合物对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4种化合物在暴露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75、2.41和2.08 mg/L;5.29、4.12和3.29 mg/L;6.56、6.15和5.41 mg/L和6.98、6.84和6.60mg/L。其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5、0.79、1.62和2.00 mg/L。三角鲂幼鱼对4种PAEs化合物的中毒症状相似,但4种物质的致死浓度区间存在差别,4种物质对三角鲂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DBP>DMP>DEHP>DEP,三角鲂幼鱼对4种PAEs化合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呈正相关。结果表明,4种物质在试验浓度下对三角鲂幼鱼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作用,对水生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水生态风险加以关注。为制定4种PAEs水质标准及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叶石楠果实中低极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提取法从小叶石楠果实中提取低极性化学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已确认了25种成分,占果实中低极性化学成分的96.04%,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3.11%)、邻苯二甲酸二辛醇酯(10.13%)、角鲨烯(9.19%)、维生素E(8.67%)、十九烷(8.03%)。所鉴定的化合物多为该种植物中首次发现,为小叶石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