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红波罗花(Incarvillea delavayi)植物的干燥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方法鉴定为tecomine(1)、epidihydrotecomanine(2)、2,6-二甲基-6-羟基-2-庚烯-4-酮(3)、marine B(4)、(3R,5S)-3-methyl-cyclopentyl[1,2-c]pyridine-5-ol(5)、3,4,5-三甲氧基苯甲酸乙酯(6)、cleroindicin B(7)、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8)、2-(4’-乙氧基苯基)-乙醇(9)、6-羟基苯并二氢呋喃(10)、β-谷甾酮(11)、β-乙酰齐墩果酸(12)。其中化合物1~3、5~6、8~12为首次从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运用硅胶和凝胶色谱等天然产物分离技术从红背山麻杆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结合各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包括6个三萜类成分鲨烯(1)、乙酰基木油醇酸(2)、木栓酮(3)、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酸甲酯(4)、马斯里酸(5)、马斯里酸甲酯(6)和3个甾醇成分β-谷甾醇(7)、β-谷甾醇-3-O-硬脂酸酯(8)、豆甾-4-烯-3,6-二酮(9)。化合物2、3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以体外酶学方法测定化合物PTP1B抑制活性,化合物2、5、6和8具有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从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黄樟醚(1)、甲基丁香酚(2)、异甲基丁香酚(3)、3′-羟基异黄樟醚(4)、7-羟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5)、1,4-苯二甲酸二甲酯(6)、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7)、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4-(3,4-亚甲二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8)、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基)苯氧基)-丙烷-1-醇(9)、nectandrin B(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化合物4~6和8~12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是对多裂山莴苣Lactuca laciniat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柱色谱对植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1)、(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2),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3),lactucin(4)、莴苣苷B(lactuside B,5)、lactucopicrin(6)、齐墩果酸(7)、十六烷酸(8)、槲皮素(9)、木栓酮(10)、熊果酸(11)、辛二酸(12),化合物1、2、4、6~1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一年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菊科飞蓬属植物一年蓬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手段鉴定它们为2个三萜:齐墩果-12-烯3β,23-丙叉基-28-醇(1)、齐墩果-12-烯3β-醇(2)和3个豆甾醇衍生物:豆甾-5-烯-3β,7a-二醇(3)、豆淄-4-烯3S,6α-二醇(4)、豆甾-7,24-二烯-3β-醇(5)。其中化合物1是苗次自天然界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且其^18C NMR数据及质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对化合物1的酸水解反应得到了化合物齐墩果-12-烯-3β,23,28-三醇(1a),从而使化合物1的结构得到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6.
蓝桉果实中的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Labill.)果实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5-羟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1)、blumenol A(2)、蓝桉醇(3)、绿花白千层醇(4)、β-谷甾醇(5)、二十二烷酸(6),其中化合物1~4和化合物6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首次从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护肤活性。采用色谱法从美花石斛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拖鞋状石斛素(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3,5′-二甲氧基-3′,4,9′-三羟基-7′,9-环氧-8,8′-木酚素(4)、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苯并二氢呋喃-3,7-二醇(5)、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5′-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3-醇(6)、丁香脂素(7)、异香草醛(8)、松柏醛(9)、2-甲氧基-5-羟甲基苯酚(10)、二氢松柏醇(11)、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12)。其中化合物3~5、7~12为首次从美花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00μg/mL)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80%);化合物2(10μg/mL)有一定促胶原蛋白分泌活性(>20%)。结果显示从美花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3个表现出良好的护肤活性。  相似文献   

8.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大戟科植物滑桃树的茎皮中分离得到七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或与已知化合物进行薄层层析对比,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甙(2)、蒲公英赛酮(3)、苔色酸乙酯(4)、苔色酸乙酯和甲酯混合物(4和5)、麦角甾-5α,8α-二环氧-22E,24R-6,22-二烯-3β-醇(6)和(2S,3S,4R,12E,2’R)-2-(2’-羟基-二十二碳酰胺基)二十碳-1,3,4-三羟基-12-烯(7)。其中化合物4、5、6和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α-羟基-3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熊果酸(4)、对羟基苯乙酸(5)、水杨酸(6)、腺苷(7)、1-氧-1,2-二氢异喹啉-4-羧酸(8)、香橙素(9)、金丝桃苷(10)、ligballinol(11)、阿魏酸二十六醇酯(12)、香豆酸二十四醇酯(13)。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2、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等多种分离材料从牛皮消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过核磁、质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5R,3E)-5-methoxy-6-hydroxy-6-methyl-3-hepten-2-one(1)、咖啡酸甲酯(2)、邻苯二甲酸甲酯(3)、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4)、丹皮酚(5)、香草醛(6)、对羟基苯甲醛(7)、1-(4’-hydroxyphenyl)-propan-1,2-dione(8),(R)-2-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propan-1-one(9)、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1)、东莨菪内酯(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从该种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1.
喜光花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喜光花Actephila merrilliana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5,5’-dimethoxy-alloagerasasin(1)、对羟基苯甲醛(2)、丁香酸(3)、正十八烷酸(4)、反式桂皮酸(5)、对甲氧基苯甲酸(6)、间苯二酚(7)、邻苯二甲酸(8)、邻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甲酸(10)以及戊二酸(11),以上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虎皮小牛肝菌(Boletinus pictus)子实体的氯仿/甲醇(1:1,v/v)提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9(Z)-十八烷烯酸(2)、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7)、烟酰胺(8)和尿嘧啶核苷(9).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虎皮小牛肝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Three new phthalate acid derivatives, 2,12-diethyl-11-methylhexadecyl 2-ethyl-11-methylhexadecyl phthalate (1), 2-ethyldecyl 2-ethylundecyl phthalate (2), and bis(2-ethyldodecyl) phthalate (3), were isolated from seahorse, Hippocampus Kuda Bleeler, together with a known natural analog bis(2-ethylheptyl) phthalate (4).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mainly by mean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ir NMR spectroscopic data. The four phthalate derivatives showed dose-dependent cathepsin B inhibitions activities with IC(50) values of 0.13 mM (1), 0.21 mM (2), 0.18 mM (3), and 0.29 mM (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从采集自中国南海的软海绵(Halichondria sp.)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2,3,4-四氢-3-羧基-2-卡波林(1),色氨酸(2),环(异亮氨酸-脯氨酸)(3),开环(脯氨酸-缬氨酸)(4),环(丙氨酸-脯氨酸)(5),胆甾醇(6),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7),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8)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  相似文献   

15.
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西南獐牙菜(Swertia cincta)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5个裂环烯醚萜(苷),2个三萜,1个口山酮,4个芳香酸(醇),以及3个其它类成分.以上化合物分别为: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1),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2),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3),(-)龙胆内酯((-)-gentiolactone,4),angelone(5),齐墩果酸(olcanolic acid,6),3-表-蒲公英赛醇(3-epi-tarax-erol,7),当药醇苷(swertianolin,8),间羟基苯甲醇(m-hydroxybenzyl alcohol,9),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11),3,4-二羟基苯甲酸(12)和正三十一烷醇( n-hentria-contanol,13),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5).其中化合物4-5,7,9~13和15为首次从西南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李壮壮  杨小龙 《菌物学报》2014,33(1):97-102
从条纹拟盘多毛孢Pestalotopsis virgatula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1-甲氧基-1-H-吲哚-3-基)乙醇 (1),2-(1-甲氧基-1-H-吲哚-3-基)乙酸 (2),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 (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4),对羟基苯乙醇 (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6),(E)-3-(4-羟基-3-甲氧苯基)败脂酸 (7) 和丁二酸 (8),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利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1 和2对5种人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5株肿瘤细胞株均具有一定选择性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从色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出11种化合物,经核磁等方法鉴定为:(1)麦角甾-7,22-二烯-3-酮;(2)麦角甾-4,6,8(14), 22-四烯-3-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顺式-3-己烯醇;(5)3β,5α,6β-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α-甜没药醇;(7)2-甲氧基腺嘌呤核苷;(8)(4E,8E)-2-N-(2-羟基棕榈酰)-1-O-B-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 8-sphingadienine;(9)5-羟基尿嘧啶核苷;(10)2-氨基-3-醛基-6-甲氧基吡啶;(11)Polyozellin。对分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测定结果显示,2-甲氧基腺嘌呤核苷、顺式-3-己烯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EC50值分别为0.06128mg/mL和0.08253mg/mL。5-羟基尿嘧啶核苷对人胃癌细胞株BGC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7.92μg/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色钉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韩冰洋  张宇  田新雁  肖朝江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2016,36(11):1382-1388
为了解类芒齿黄芪( Astragalus camptodontoides)主要化学成分,从其地下部分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等手段分别鉴定为异补骨脂黄酮(1),4′-hydroxy-isolonchocarpin (2),5-去氧山豆根黄酮(3),shinflavanone (4),khonklonginols H (5),4′-O-methylpreglabridin (6),3′-hydroxy-4′-O-methylglabridin (7),4′-O-methylglabridin (8),8-prenyl-phaseollinisoflavan (9),xambioona (10),光甘草酚(11),粗毛甘草素H (12),methylnissolin (13),邻苯二甲酸异丁酯(14),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15),β-谷甾醇(16),胡萝卜苷(17),齐墩果酸(18),(2S,3S,4R,9E)-1,3,4-trihydroxy-2-[(2′R)-2′- 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9-octadecene (19)。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7为首次从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喜光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喜光花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得1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35%。含量最高的是n-棕榈酸(37.61%),其次为3,8-二甲基-十二烷(7.28%)、四十四烷(5.07%)、溴二十二烷(4.55%)和1,54-二溴五十四烷(4.30%)。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维药瘤果黑种草籽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分离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别为:Nigeglanine(1)、附子碱(2)、L-色氨酸(3)、L-色氨酸甲酯(4)、5,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5)、豆甾醇(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亚油酸(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棕榈酸(12)、十六烷酸1-甘油酯(13)、硬酯酸(14)、硬酯酸2-甘油酯(15)和蔗糖(16)。其中化合物3~5、7、9、11和15为首次从该种药材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