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95,14(4):285-296
本文从人类的诞生,人类发展过程的连续与间断,人类进化过程中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现代人的进化等4方面来论述人类进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8,37(3):331-340
制作工具曾经被视作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人类"曾经据此而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最重要的体质与行为特征。少量其他动物种类,尤其是非人高等灵长类,也能使用工具乃至简单制作工具。如何认识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作用?人类制作工具的能力与其他动物有何区别?考古学是否有能力分辨人类的工具和其他灵长类的产品?本文通过对现代巴西猴群敲砸石头的行为及其产品、4300年前黑猩猩的"石制品"和早期人类石制品的比较研究,指出人类的工具与其他动物制作和使用的工具存在根本的区别;工具制作和使用对确定人类的演化方向,增强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塑造人类的大脑与心智及行为方式,提升语言和交流能力,形成现代人类的身心和社会,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考古工作者一方面需要谨慎分辨、研究人类工具制作初期的产品,不使其与自然的产物和其他动作的作品相混淆,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人类工具制作在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和精美度上具有唯一性,有内在的智能控制、思维逻辑和规律可循。学科发展的积累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使考古学者具有多方面的利器,能够把人类工具制作的历史挖掘、复原出来,能够破译特定的石器技术和功能,进而将人类演化的历史画卷描绘得更加精细,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智商高,人类本事大,人类天生顶呱呱!错了不是,告诉你,很多时候,咱人类的本事可是偷偷跟动物学的。真正的高手,是它们!借我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4.
陈利顶  傅伯杰 《生态学报》1996,16(4):337-344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功能及动态变化。研究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对景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的强弱对生物生境和资源分布格局的干扰,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该区人类活动和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人类活动对景观多样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多样性降低。2)人类活动的强度与景观的破碎度成正比关系,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越破碎,其破碎度的值越大,人类活动越弱,景观破碎度的值越小。3)景观分离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较为复杂,表现为两个方面,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景观类型,如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景观的分离度与人类活动强度成反比关系,对于那些受人类影响遗留下的自然或半自然景观类型,如:草地、水域、盐碱地及荒地,景观的分离度和人类活动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凯扬  叶万辉 《生态科学》2002,21(3):279-283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组织、自然系统及人类健康的整合性学科,主要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维护人类生存的机会。人类健康依附于健康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关注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综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内容及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效应研究中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评价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刘世梁  刘芦萌  武雪  侯笑云  赵爽  刘国华 《生态学报》2018,38(19):6797-6809
人类活动及其干扰会产生不同的生态环境效应,定量化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干扰的特点是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合理调控人类活动,预防或减少可能产生的生态危机以及区域的规划管理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主要是从压力变化和状态变化两方面对人类活动强度进行的评价。本文基于人类活动压力的视角,建立了基于权重的多指标叠加体系对人类活动强度进行评估;从状态变化的角度,从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或多因子状态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介绍了在定量化评价人类活动强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如人类足迹指数、喀斯特干扰指数、生态足迹方法和景观发展指数等。指出了目前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征服病毒     
谢小军 《生命世界》2013,(11):60-63
病毒是地球上最小的生命.但它的能耐却十分了得,经常会给动物、植物这些大型生物带来痛苦和死亡,人类也不例外。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病毒纠缠着人类、折磨着人类,在人类历史中大显身手。甚至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如天花摧毁了美洲印第安帝国,黄热病等疾病使非洲内陆成为白人的坟墓,  相似文献   

8.
蔡如鹏 《生命世界》2006,(1):F0005-F0005
人类对狗的情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因为忠诚而信赖它们,另一方面又由于它们对人类的依赖而贬低它们。这种矛盾或许正反映了两者近乎一体的密切关系。没有任何一种驯化动物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像狗与人类那样密不可分,狗介入人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超越了其他驯养动物。可以说没有人类就不会有狗的出现,没有狗人类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那么,假如没有狗,人类会怎样呢?假如没有狗,几万年来可能会有无数的动物幸免成为猎物,但我们的祖先却会在黑暗的原始森林中摸索更久。考古学家一般认为,在旧石器时代,狗是人类驯化的第一位动物朋友。狗和人类结成了一种生命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食性最杂的动物,任何动植物甚至非生物都纳入了人类的食谱。人类的杂食性可使人的食物来源多样化,避免同一种毒素在体内积累,而且大量的高营养物质强化了人类的体质。为了满足杂食性的生物要求,开始动用意识的功能,由此影响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人类福祉研究进展——基于可持续科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福祉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一并成为可持续科学的核心概念,发展迅速。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经济指标无法恰当地评估人类福祉,经济发展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手段,而提高人类福祉才是其核心所在。人类福祉研究为评估个人福祉和国家社会的群体福祉提供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服务于政府决策。自2005年联合国组织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明确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以来,人类福祉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可持续科学的视角对人类福祉开展研究。与国际同行的工作相比,我国人类福祉研究集中于可持续科学视角下对福祉的定量化评估,而各学科之间,尤其是自然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相对较少。回顾了人类福祉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可持续科学视角下的新进展,具体包括:客观福祉,主观福祉,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最后,讨论了人类福祉研究的主要议题,以及我国人类福祉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类内源性病毒包括人类反转录病毒与博尔纳病病毒与精神心理疾病的关系尚不明确。作为人类基因组的组成成分,人类内源性病毒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遗传、环境、免疫因素的联结点。本文从人类内源性病毒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与实验室证据与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揭示人类内源性病毒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展保护区人类活动压力定量评估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安全、降低人类活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从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生物的生境或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影响等角度已开展了大量研究, 但由于反映人类活动的统计数据在时空尺度上较粗, 难以精细刻画保护区内短期动态的人类活动干扰。本研究尝试通过记录人的位置到访信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字足迹数据, 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 利用0.01°逐日的定位请求数据和草地生物量数据, 从人类数字足迹覆盖率、数字足迹强度和草地生物量的人类活动暴露度3个指标上对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数字足迹入侵强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青海湖保护区人类数字足迹具有“多尖峰、南高北低、景区节律”的时空模式; 每日人类数字足迹覆盖率和足迹强度呈现按月聚集模式, 最大值分别为7.42%和5.24; 草地生物量的人类活动暴露度显示人类数字足迹对青海湖二郎剑-黑马河沿线的草地生物量影响最大, 此时草地生物量的人类活动暴露度水平在热门旅游景点较高, 最高达到2.24。通过位置大数据挖掘青海湖保护区内人类数字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仅证明了数字足迹用于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有效性, 也为保护区生态环境精细化的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10,(11):I0006-I0006
人类是生物(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动物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最亲密的朋友,离开动物人类就无法生存;宠物(或伴侣动物)又是与人类情感最亲近、接触最密切的一类动物。宠物可为人类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慰籍、愉悦与自信,带来生活上的辅助与便利、沟通与交流。无须讳言,  相似文献   

14.
机遇:回归自然,回归传统 面对自然。人类如同手持凶器的坏人,现代科学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一再对人类自身以及自然环境造成了伤害。如巢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是人类活动脱离生态规律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15.
胡庆澧 《生命科学》2012,(11):1223-1224
<正>自有人类以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在不断适应或改变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人类运用自己创造的工具为居住、饮食、繁衍和生存改造我们的自然环境,这些均与对生命的认识和技术的运用相关。现代生物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在继续造福人类、增进人类的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棘手的两难问题,甚  相似文献   

16.
人体微生物群系影响人类的健康,与人类的各种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结肠癌等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人类微生物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综述人类微生物组的测序和比较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高分辨率RFLP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人类DNA的信息正以加速度的方式积累。预计到2005年,科学家将完成对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然而单个人的DNA全序列信息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了解人类基因多样性是解决人类遗传与发育,健康与疾病的分子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人类D...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分析与人类X染色体物理图谱柴建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人类基因组分析自1987年首先在美国开始以来,已经过了6年多时间。美国已经有了14个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英、法、德、日等国及我国也投入了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总任务有两个:1)“读出”人类基因组全部ATCG语言,即全基因组核苷酸顺序测定;2)“读懂”人类基因组全部ATCG语,即人类全部基因的编码及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世界》2005,(12):12-12
由美国、中国、日本等国2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日前取得阶段成果,科学家于26日公布了第一阶段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科学家说,这份描述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差异的图谱,将大大促进疾病和人类进化的研究。人类基因组拥有大约  相似文献   

20.
1998年,Thomson等成功分离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系为研究再生医学和人类早期发育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通过转染人类ES细胞进行遗传操作(genetic manipulation)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E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为研究人类ES细胞在细胞及基因治疗中潜在的治疗用途提供了基础.本文综述了人类ES细胞外源基因转染方法及其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