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鳗鲡肝脏、脾脏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郭琼林  卢全章 《动物学报》1994,40(2):125-130
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鳗鲡肝脏的肝小叶不规则。肝细胞胞质内富含多种细胞器及包含物。胆小管由2—4个肝细胞围成,相邻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肝血窦为有孔型、孔处无隔膜,内有巨噬细胞。窦周隙明显,未见贮脂细胞。肝细胞向胆小管腔与窦周隙面伸出许多指状微绒毛。脾脏内白髓中淋巴细胞聚集成群,未见明显脾小结、淋巴鞘。红髓由脾索与脾窦组成,动脉分支末端(壁厚的毛细血管)可开放于红髓,无明显巨噬细胞中心。脾窦及脾小动脉内皮细胞通常为长杆状、沿血管纵向平行排列。脾窦为有孔型,孔处可见薄的隔膜。脾小动脉内皮外为2—5层平滑肌(多数为纵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鲵肝脏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展强 《四川动物》2006,25(2):228-230
应用透射电镜对中国大鲵的肝脏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观察表明,大鲵肝不具肝小叶,与其他脊椎动物有所不同.肝细胞含有单个卵圆形的核;细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囊泡、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两个相邻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构成.胆小管腔和窦周隙内浸润许多由肝细胞发出的微绒毛结构.还发现了枯否氏细胞和贮脂细胞.还讨论了中国大鲵肝脏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殖期鳜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透射电镜对生殖季节与非生殖季节鳜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鳜肝细胞含有单个卵圆形的核,核仁清楚;细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相邻的数个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构成。还发现了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胆小管腔和窦周隙内浸润许多由肝细胞发出的微绒毛结构。鳜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在产卵前后呈现明显变化:产卵前的肝细胞内富含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粗面内质网发达;而产卵后的肝细胞内核仁发生迁移,部分细胞核囊泡化,糖原颗粒和脂滴排空,少数肝细胞具双核结构。非生殖期多数肝细胞核含有双核仁结构,胞质内溶酶体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4.
采用毒性实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汞离子(Hg2+)、铬离子(Cr6+)分别处理黄鳝(Monopterusalbus),经1、2、4、8 d后,通过光镜观察黄鳝脾组织结构及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黄鳝脾被膜较薄,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构成。白髓中淋巴细胞聚集成群,未见明显脾小结,但可见动脉周围淋巴鞘。红髓由脾索与脾窦组成。脾中有椭圆体,其末端向脾髓开放。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形成。经两种重金属离子分别染毒后的黄鳝脾与对照组相比,组织结构表现出相似的变化,即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脾组织中的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逐渐增大、增多,最后减少;黑色素巨噬细胞先增加后减少。淋巴组织逐渐松散,排列稀疏混乱,淋巴细胞界限逐渐不清晰,呈退化趋势,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粒细胞数量的变化趋势与淋巴细胞一致。红血细胞大量破坏,血窦扩张。  相似文献   

5.
瓦氏黄颡鱼和岩原鲤脾脏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瓦氏黄颡鱼和岩原鲤脾脏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瓦氏黄颡鱼和岩原鲤脾脏被膜薄,仅由一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构成,脾小梁明显,红髓和白髓混合,无明显的分界,鞘毛细血管发达;瓦氏黄颡鱼脾小梁细而少,白髓中淋巴细胞密集,在靠近被膜的脾实质边缘区域密集的淋巴细胞形成外形类似淋巴小结的结构,巨噬细胞聚集形成明显的巨噬细胞中心;岩原鲤脾小梁发达,伸入脾实质将脾脏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叶,白髓中密集的淋巴细胞较少,未见类似淋巴小结的结构,巨噬细胞分散存在,无明显的巨噬细胞中心.  相似文献   

6.
对1例成体黑熊脾脏组织结构进行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黑熊脾脏被膜较厚、表面被覆间皮。脾实质可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三部分。白髓脾小结较大,淋巴细胞密集,红髓脾窦丰富,脾索及边缘区含大量巨噬细胞。结果表明:黑熊脾与一些哺乳动物的脾脏结构基本相似,亦属于有血窦脾,具有较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Daniorerio)脾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结果表明,斑马鱼的脾主要由脾髓和网状组织两部分构成,脾髓分布于整个脾,分为白髓和红髓,但界限不明显,呈混合分布。红髓染色相对较浅,占脾实质的大部分区域,主要由密集的红细胞构成,可见脾窦结构,脾索结构不明显。白髓染色较深,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淋巴细胞的胞核染色较深,呈深紫色。经Gordon-Sweet银染显示网状纤维后,可清晰观察到脾小结,从而可清晰区分红髓与白髓,脾小结与哺乳动物的类似,主要是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酸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斑马鱼脾内有大量吞噬性细胞存在。电镜结果显示,红髓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浆细胞,白髓分布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胞质内含有多泡体,这可能与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斑马鱼脾与大多数硬骨鱼相似,未观察到椭球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Daniorerio)脾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结果表明,斑马鱼的脾主要由脾髓和网状组织两部分构成,脾髓分布于整个脾,分为白髓和红髓,但界限不明显,呈混合分布。红髓染色相对较浅,占脾实质的大部分区域,主要由密集的红细胞构成,可见脾窦结构,脾索结构不明显。白髓染色较深,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淋巴细胞的胞核染色较深,呈深紫色。经Gordon-Sweet银染显示网状纤维后,可清晰观察到脾小结,从而可清晰区分红髓与白髓,脾小结与哺乳动物的类似,主要是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酸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斑马鱼脾内有大量吞噬性细胞存在。电镜结果显示,红髓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浆细胞,白髓分布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胞质内含有多泡体,这可能与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斑马鱼脾与大多数硬骨鱼相似,未观察到椭球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主要器官组织的结构特征,本研究利用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1只因胎衣不下死亡的雌性成年赛加羚羊心、肝、脾、肺、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赛加羚羊心肌纤维发达,呈圆柱状,有分支,其胞核位于细胞边缘,各心肌纤维分支末端相互连接构成肌纤维网,闰盘明显。肝组织致密,间质少,肝小叶分界不清,切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脾的被膜较厚,脾小梁由被膜和脾门的结缔组织伸入脾实质形成,相互连接构成脾的粗支架;实质部分可明显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主要分布在脾内小动脉周围,其内部脾小结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红髓主要分布于白髓区周围,其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肺实质导气部主要可见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其中,细支气管的管腔面富含纵行皱襞,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呼吸部可见大量的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泡结构清晰可见。肾为平滑单乳头肾,由被膜和实质构成,实质可明显分为皮质与髓质,皮质内可见大量肾小体和少量结缔组织。总体而言,与其他同类型反刍动物相比较,赛加羚羊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未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对安南龟的肝脏和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肝脏分为3叶,肝实质内结缔组织少。肝脏由无数肝小叶构成,肝小叶分界不清。肝细胞为多角形的腺上皮细胞,细胞核圆球形,位于中央。胆小管沿着肝细胞索向肝小叶四周放射并连成细长的微细管道。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和收集管6部分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在肾小体附近可见致密斑样结构,未见髓袢结构。肾小球由盘曲的毛细血管构成。肾小囊是肾小管的起始端,由内、外两层壁层构成,内层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紧贴,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
杨丽丽  方展强 《四川动物》2012,31(2):274-277,282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繁殖期间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肝脏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唐鱼肝细胞具单核,中央核仁显著;细胞质内分布着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2~3个相邻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成纤维细胞等参与构成。肝细胞与周边细胞通过3种不同方式进行联系:肝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与血窦的间接连接;与胆小管的邻接。这些联系方式显示了肝脏具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功能的特点。研究还发现雌性唐鱼肝脏具有"暗"细胞和"淡"细胞两种类型。本文还讨论了唐鱼肝脏与其他硬骨鱼类肝脏一般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鲤鱼和鲫鱼脾脏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鲤鱼和鲫鱼的脾脏中都没有小梁,其红髓和白髓是混合的。脾脏中都有椭圆体,其末端向脾髓开放。脾髓的纤维网眼中缺乏血管壁,椭圆体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可直接流入脾髓网状结缔组织的腔隙中。腹腔注射墨汁的鲫鱼,2小时后即可在椭圆体的巨噬细胞中看到碳粒的积累,可见脾脏的过滤作用主要在椭圆体中进行。在注射墨汁的鲫鱼脾脏中,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比未经注射鱼的脾脏明显,且数量增多,它和哺乳动物淋巴结和脾脏中的生发中心结构和功能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肝缺血再灌流损伤和复方丹参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后再灌流时酶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肝缺血2小时后再灌流3小时,肝SDH、Mg2+-ATPase、G-6-Pase的活性明显降低,LDH、ACP的活性明显增强。超微结构变化表现为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颗粒明显减少,肝窦扩大、窦壁内皮细胞肿胀,胆小管扩张,微绒毛减少、断裂。复方丹参对肝细胞的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硫酸铍(BeSO4.4H2O)对小鼠主要脏器的损害作用。方法将30只6周龄昆明(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硫酸铍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染毒,隔日一次,染毒两周。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测定脏器系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心、脾、肾、睾丸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肝、肺脏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肝病理学组织检查未见异常,低剂量组小鼠肺组织可见淤血、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肺泡腔内有少量炎性渗出物、支气管周围炎、间质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等;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可见支气管扩张出血,支气管腔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支气管周围肺泡扩张,间质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低剂量组肝细胞水肿,可见点状坏死和小灶性坏死;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损伤严重,肝细胞排列紊乱,多数肝细胞呈细胞水肿,肝细胞胞质成空泡状,可见明显的点状坏死和小灶性坏死,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坏死区周围肝细胞细胞质呈嗜酸性变,轻度核固缩,并且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胞质疏松,肝窦以及肝中央静脉扩张有广泛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睾丸、心、脾、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小鼠腹腔注射本试验剂量的硫酸铍后主要引起肺组织和肝脏损伤,其它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5.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中华花龟的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的特点是暗带较窄,心肌纤维束状排列.肝脏分3叶,肝实质内结缔组织少,肝小叶分界不清楚.脾脏分被膜和实质两部分,实质由白髓和红髓构成,白髓包括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未发现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肺一对,为长形扁平囊,肺泡囊状,肺泡内可见管壁的结节状膨大.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和收集管6部分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在肾小体附近可见致密斑样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扫描电镜的方法对中国虎纹蛙脾微血管铸型进行了观察,发现脾实质的白髓和红髓之间界限不甚清晰,脾血窦形态大小不一,相续连接成网,窦壁上有少数裂孔。脾微循环为闭锁和开放性循环共存的类型,且大部分为开放性循环。脾实质断面上有动静脉吻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以扫描电镜的方法对中国虎纹蛙脾微血管铸型进行了观察,发现脾实质的白髓和红髓之间界限不甚清晰,脾血窦形态大小不一,相续连接成网,窦壁上有少数裂孔.脾微循环为闭锁和开放性循环共存的类型,且大部分为开放性循环.脾实质断面上有动静脉吻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广东乌龟的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心肌纤维束状排列,可见闰盘结构.肝脏分3叶,肝内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分界不清.肝血窦内含色素细胞.脾脏分被膜和实质两部分.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包括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未发现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肺为一对长形扁平囊.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细支气管的黏膜为单层柱状纤毛上皮.肺泡囊状.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收集管等部分构成.颈段和中间段均由单层纤毛立方上皮细胞构成.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收集管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19.
一例豹猫脾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bengalensis)脾的组织结构,进一步研究豹猫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作者用Nikon80研究显微镜观察了豹猫脾的形态结构,并对其进行常规组织学H.E染色、观察。结果发现,豹猫有副脾,两个脾形态上大致相同,其解剖位置、颜色、硬度及弹性均正常。豹猫脾呈扁椭圆形,被膜较厚,小梁发达。动脉周围淋巴鞘发达;脾小结发达并形成生发中心。脾窦不甚发达,腔隙小,形状不规则;含有大量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30只成年雄性小鼠,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每日灌服虫草液一次,共7日。对照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一次。按时将动物处死,取其脾脏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虫草组小鼠脾脏白髓成份增加,生发中心明显,嗜派罗宁细胞增多。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虫草组脾脏内DNA含量高于对照组,表明虫草能促进小鼠脾脏RNA和DNA的合成。(2)虫草组脾内IgG+和IgM+浆细胞明显增加,边缘区变宽,可能虫草有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此外本实验还证明,两组小鼠脾内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