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PAGE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 的方法,分析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蛹及成虫体内的储存蛋白。结果表明,粘虫体内存在两种储存蛋白,其中一种为SP-1,即幼虫特异性储存蛋白,从6龄粘虫幼虫的2日龄开始出现在血淋巴中,到末日龄时达到峰值,停止取食后从血淋巴中消失;另一种为SP-3,在化蛹时开始出现在脂肪体中,一直到成虫期仍可持续表达,因此属于持续性储存蛋白。SP-1为分子量约94 kD和100 kD的2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而SP-3为分子量约94 kD的1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SP-1含8.16%的芳香类氨基酸,3.06%的甲硫氨酸。经苦皮藤素Ⅴ亚致死剂量处理5龄粘虫幼虫后的6龄2、3、4日龄粘虫幼虫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5日龄后粘虫处理组和对照组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及雌性成虫产卵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 mori造血器官机能障碍后其血淋巴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利用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家蚕幼虫的造血器官,检测了照射后家蚕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及注射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导出现的应急蛋白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射蚕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蚕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成分分析时发现,5龄起蚕血淋巴中70 kD附近的3条蛋白质谱带比对照蚕的浓度要高,随着个体的发育两者的浓度都上升;5龄后期则相反,对照蚕的浓度比照射蚕高;脂肪体中贮藏蛋白质的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用家蚕贮藏蛋白质SP-1及SP-2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反应的结果显示:70 kD附近的3条蛋白质谱带的最上面的一条为贮藏蛋白质SP-1,下面的二条为贮藏蛋白质SP-2;同时照射蚕血淋巴中分子量约为24 kD的蛋白质成分也发生变化,5龄前期的浓度比对照蚕低,5龄第3天几乎检测不到;全体照射与造血器官局部照射蚕之间的结果相似。照射蚕注射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导出现的应急蛋白量明显比对照蚕要少。由此认为家蚕幼虫造血器官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有关,造血器官的机能障碍、血球的数量减少可影响脂肪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存在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孙虹霞  夏嫱  唐文成  张古忍  党志 《生态学报》2010,30(12):3239-3246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浓度的Ni2+(140mg/kg)对连续3个世代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6龄末幼虫、蛹和成虫血淋巴中能量物质总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血淋巴中热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i2+胁迫1个世代,6龄末幼虫、蛹和成虫血淋巴中的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则在低浓度Ni2+胁迫下增高,在高浓度Ni2+胁迫下降低;只有受120mg/kg Ni2+胁迫的6龄末幼虫血淋巴的脂肪含量高于对照,而蛹和成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及热量值均低于对照。在Ni2+胁迫的第2、3代,6龄末幼虫、蛹和成虫血淋巴中的总糖、蛋白含量和热量值与饲料中Ni2+浓度的反应关系均表现为低浓度Ni2+胁迫增加而高浓度Ni2+胁迫降低的趋势;然而,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随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重金属Ni2+对S.litura能量物质的影响与虫体内能量物质的种类和虫体的发育阶段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昆虫体内储存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存蛋白是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异性血淋巴蛋白 ,通常在幼虫的脂肪体内合成 ,释放进入血淋巴中。化蛹时 ,又被脂肪体选择性吸收 ,作为氨基酸的贮存库对成虫变态发育和雌性卵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昆虫体内储存蛋白的特性、功能、及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家蚕体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控红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糖蛋白激素。将合成的EPO cDNA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Ⅲ,使其置于Ph基因强启动子控制之下,获得了转移载体pBlueBacEPO。将pBlueBacEPO DNA与野生型BmNPV DNA共转染BmN细胞,经空斑纯化,获插入EPO cDNA的重组病毒rBmNPVEPO。经Sonthern杂交和PCR扩增鉴定证明人EPO基因已正确组建于BmNPV的预定位置。将重组病毒rBmNPVEPO穿刺接种5龄幼虫和蛹,收集感染第3~5d的幼虫血淋巴和3~6.5d蛹血淋巴。用ELISA检测幼虫血淋巴中EPO表达量高达62800u/mL,蛹血淋巴中表达量达74000u/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幼虫血淋巴和蛹血淋巴均有一条明显的免疫杂交带,分子量均约为26kD。用TF1细胞对幼虫表达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每毫升血淋巴中EPO活性约为63000u。  相似文献   

6.
黄粉甲幼虫抗菌物质的诱导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饥饿法、紫外线照射法和针刺法处理黄粉甲Tenebriomolitor 6龄幼虫后均能诱导其 产生抗菌物质,收集的血淋巴上清液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无抑制作用;经热处理后的血 淋巴上清液则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抑制作用。SDS-PAGE检测结果发现,与未诱导的 对照相比经诱导的黄粉甲幼虫血淋巴中,原有的一类大分子蛋白质如分子量分别为97kD、44 kD和37 kD左右的蛋白质缺失;而ESI-MS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后比诱导前黄粉甲幼虫血淋巴中有 小分子物质产生,推测可能是此类缺失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量的抗菌肽,从而表现出抗菌活性 。  相似文献   

7.
韩成香  方琦  李凯  胡萃  叶恭银 《昆虫学报》2008,51(10):1003-1010
为了探讨蛹期寄生蜂对寄主蛋白代谢的寄生生理效应,利用Bradford蛋白含量测定法、Western免疫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研究了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蛹被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寄生后其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及芳基蛋白组成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蛹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的组成与未寄生相比基本无明显差异; 不论寄生与否寄主蛹脂肪体和血淋巴中芳基蛋白亚基分子量均为80 kDa,该亚基在脂肪体中未出现降解现象,而在血淋巴中仅于寄生后12 h的寄主蛹中呈现2条分子量相近的Western免疫印迹带,说明其降解可能先于未寄生对照。就含量而言,寄生蛹脂肪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除寄生后24 h外均显著低于未寄生对照,芳基蛋白含量除寄生后48 h外也均显著低于未寄生对照,其中寄生后12 h的含量仅为未寄生的32.0%。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多低于未寄生蛹,且寄生后2,12,24 h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芳基蛋白的含量均有低于未寄生的趋势,其中寄生后12 h的含量为未寄生的17.0%。综合认为,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可导致寄主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及芳基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粘虫幼虫血淋巴中的凝集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呈智  孙勇 《昆虫学报》1992,35(4):399-404
粘虫Mythl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血淋巴中含有凝集某些脊椎动物红细胞的凝集素,凝集活性可被乳糖、岩藻糖或神经氨酸抑制.用CNBr-sepharose 4B 进行亲和层析从血淋巴中分离的凝集素成分比较复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三条区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出现6个亚基,亚基分子量分别为71000、65000、56000、35000、33000及31000道尔顿.  相似文献   

9.
粘虫的血糖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冯慧 《昆虫学报》1965,(5):432-440
本文通过纸上层析和化学方法,研究了粘虫在蛹化前后各虫期血淋巴液中的总糖、海藻糖、葡萄糖和血淋巴的还原值,并与蓖麻蚕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测定了血淋巴海藻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在蛹化前后血淋巴液中的总糖与海藻糖,自末龄幼虫进食以后开始大量积累,到幼虫老熟时达最高。在幼虫蜕皮和停食化蛹过程,血糖含量明显地减少。雌体含量均高于雄体。血淋巴液中的糖量变化与粘虫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2)和蓖麻蚕相似,在蜕皮和停食以后的化蛹过程,血淋巴中的还原值显著增加,这种增加主要是由于葡萄糖、核糖以及其它还原物质的出现或数量的增加所引起。3)末龄幼虫血淋巴液中的总糖及海藻糖的百分比含量,均比同虫期的蓖麻蚕的含量低2—5倍。粘虫幼虫血淋巴中的海藻糖量只占总糖的66.3%—94%,而蓖麻蚕则为98%—100%。4)幼虫血淋巴中的海藻糖酶活力与家蚕、蓖麻蚕的相同,均在进食期间无活力表现或活力极低;在幼虫蜕皮和化蛹过程则明显出现活力。5)血淋巴液中的糖量变化与海藻糖酶活力变化有明显的负相关。文中还分析和讨论了粘虫血糖代谢的特点以及各种糖类物质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凝胶柱层析、聚丙烯凝胶电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扩散等方法对施氏鲟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及其相关蛋白(Yolk protein,Y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氏鲟血清Vg是一种糖脂磷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410kD,由分子量为205kD的两个同源亚基组成。Vg的3种相关蛋白YP1、YP2和YP3。其中YP1相对分子量为370kD,是一种糖脂磷蛋白,由相对分子量为97kD和33kD的两个亚基构成。YP2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44kD的磷脂蛋白,由相对分子量为94kD和45kD的2个亚基构成。YP3为相对分子量为66kD的磷蛋白,由相对分子量为30kD的同源亚基构成。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食物中重金属胁迫对昆虫血淋巴能量物质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饲料中不同浓度的Ni2+ (1~40 mg/kg)对连续3个世代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5龄始龄(0 h)至6龄末幼虫(分别记为0,24,48,72,96和120 h幼虫)血淋巴中能量物质总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血淋巴中热量值及5龄和6龄幼虫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和2代48 h和96 h幼虫血淋巴的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连续3代其他处理幼虫血淋巴中的总糖含量均在低浓度Ni2+(1~5 mg/kg)胁迫下增高,在高浓度Ni2+ (20~40 mg/kg)胁迫下降低。连续3个世代的Ni2+胁迫均显著降低了0~48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低浓度Ni2+(1~5 mg/kg)胁迫增加了连续3代72~120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而高浓度Ni2+(20~40 mg/kg)胁迫只降低了第1代72~120 h幼虫以及第2代72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第1代0 h,48~72 h和120 h幼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在1~20 mg/kg Ni2+胁迫下均高于对照,但24 h和96 h幼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中的含量。连续3代0~48 h幼虫血淋巴中的热量值均随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低浓度Ni2+胁迫(1~5 mg/kg)增加,而高浓度Ni2+(20~40 mg/kg)的胁迫降低第2和3代72 ~120 h幼虫血淋巴中热量值。同时,低浓度Ni2+胁迫增加而高浓度Ni2+胁迫降低了第3代5龄和6龄幼虫的体重。因此推测,Ni2+胁迫对S. litura幼虫血淋巴的能源物质含量以及热量值的影响与能量物质的种类、虫体的发育阶段和Ni2+的胁迫世代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感染绿僵菌后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漳  冯丽贞  景云 《昆虫知识》2002,39(4):297-300
3~ 4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幼虫被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感染后 1~ 4d,血淋巴中血细胞总数和可溶性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同期未感染的幼虫。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分析了感染后 3 ,4,6d幼虫体壁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 ,以及血淋巴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结果显示 ,金龟子绿僵菌的侵染对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壁组织蛋白质代谢产生影响 ,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种黑豆蚜储存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其亚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豆蚜 (AphiscraccivoraKoch)血淋巴中经DE5 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 15 0凝胶过滤以及在FPLC上QSepharose分离出一种蛋白质。该蛋白质经SDS PAGE测定在非还原和还原条件下分子量均为 6 0kD左右 ,等电聚焦电泳测得其等电点约为 5 .0 ,为糖蛋白。若蚜期间该蛋白质在蚜虫体内积累 ,羽化至成蚜时含量明显减少 ,为蚜虫提供发育所需氨基酸 ,在成蚜期间仍以低浓度存在。根据其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动态应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一种持续性储存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卵黄蛋白的分离及其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泳结合不同染色方法证实,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卵黄蛋白为一种糖脂结合蛋白,其分子量约为314 kD,由148 kD、124.5 kD和39.6 kD 3个亚基组成。免疫反应证明,卵黄蛋白只存在于生育期的雌性褐飞虱成虫体内。褐飞虱卵黄蛋白具有种的特异性,其免疫血清与白背飞虱的卵黄蛋白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5.
对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侵染3、4龄菜青虫Pieris rapae后,其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体内保护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病的3、4龄菜青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未感染的幼虫;感病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对3龄菜青虫体内酶活力的影响比4龄幼虫大。此外被侵染的3、4龄菜青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在感病前期显著高于同期未感染的菜青虫,而在感病后期明显低于同期未感染的菜青虫。  相似文献   

16.
鞭角华扁叶蜂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满囷  李周直 《昆虫学报》2002,45(5):593-59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结果表明,末龄幼虫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在第2和4天各有一高峰;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持一定滴度的蜕皮甾类激素,并随发育时期的不同有所波动;预蛹化蛹前一周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存在两个与变态相对应的峰值。表明鞭角华扁叶蜂的滞育与蜕皮甾类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家蚕Bombyx mori 3个品系(Pure Mysore,NB4D2和CSR2)5龄幼虫和蛹在不同温度(35,38和40℃)下的耐热性,采用Probit分析测定了它们在各温度下的LT50值和置信限。结果表明:多化性品系Pure Mysore在高温下的存活率高于两个二化性品系NB4D2和CSR2,而两个二化性品系中NB4D2表现出更好的耐热性。家蚕幼虫接触38℃高温6 h和40℃高温3 h后,其血淋巴中出现90,70和29 kDa的热激蛋白条带。在恢复过程中,NB4D2和CSR2的血淋巴中未见29 kDa蛋白条带,而Pure Mysore幼虫的血淋巴中29 kDa蛋白仍然表达。当幼虫置于高温下时,血淋巴中90和70 kDa蛋白表达,但是检测不到29 kDa蛋白。研究认为热激蛋白表达与热带家蚕不同品系的耐热性以及与同一品系不同发育阶段的耐热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吴建伟  付萍  国果 《四川动物》2012,31(6):887-891
目的 初步研究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组学特征及其中的热稳定蛋白.方法 使用破壁法提取三龄幼虫血淋巴原液,设置全血淋巴组、沸水浴处理组,采用不同pH范围双向电泳胶条,分析血淋巴中蛋白的pH、分子量分布特点,采用二级质谱对蛋白点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蛋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 kDa~66kDa之间,采用pH3~10的IPG胶,检测到286个蛋白点,采用pH4~7的IPG胶,测到601个蛋白点;血淋巴经沸水浴处理后,检测到41个蛋白点,分子量低于30 kDa,比未处理组减少了93.1%,对其中11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4个功能蛋白,包括存储蛋白、气味结合蛋白、铁蛋白重链样蛋白和铁蛋白2轻链蛋白同系物.结论 双向电泳能很好地分析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血淋巴中的蛋白等电点主要分布在pH4~7之间;血淋巴经沸水浴处理后可去掉大量变性蛋白,其上清中可能包含耐热性较好的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19.
小地老虎变态期脂肪体变化及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从四龄幼虫开始经预蛹和蛹的变态期及羽化为成虫后的脂肪体出现的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变动,以及蛋白质颗粒的形成和消失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幼虫期的后期,脂肪体扩大成宽带状,细胞体积增大的同时出现双核和多核。进入预蛹期,细胞内开始出现嗜碱性“蛋白质颗粒”,血细胞吞噬部分脂肪体细胞。蛹龄一天时,脂肪体转变成块状,细胞内充满大型蛋白质颗粒。在蛹龄5—10天内,“幼虫脂肪体”逐步崩解,围膜及细胞膜消失。至蛹龄12天时转变为预成虫,脂肪体细胞重新出现,并以气管分支为中心聚合成花朵状圆球体,再组成串状“成虫脂肪体”,仍充满蛋白质颗粒。幼虫期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至预蛹期则衰变成几种类型的蛋白质颗粒。(2)六龄幼虫在1—5日龄期间,每克脂肪体的蛋白质含量稳定在7.1—8.4毫克之间,随后逐步升高,至预蛹期达16.3毫克的峰值。蛹初期,雄蛹和雌蛹的含量分别增高到预蛹期的1.63和2.4倍。但在蛹龄2—8天内迅速下降到六龄幼虫期的水平。至蛹龄9—13天时间(包括预成虫),含量又突然猛增,雌蛹尤为显著。蛹期脂肪体细胞充满着的几种蛋白质颗粒,在羽化为成虫后的24小时内全部消失。在六龄幼虫期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20微克)作体壁处理,可使幼虫期延长4天,并使九日龄幼虫的脂肪体仍保持幼虫型状态。  相似文献   

20.
Bt玉米(MG95)对粘虫的抗性和拒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以我国自主培育的转Bt基因玉米 (简称 :Bt玉米 )为材料 ,测定了Bt玉米对不同龄期 ( 1~ 4龄 )粘虫PseudaletiaseparataWalker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 :幼虫体重、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蛹重、蛹历期、羽化率、产卵量、成虫历期、卵孵化率。结果显示 :用Bt玉米喂养的 1~ 4龄幼虫在处理 6d及 1~ 3龄幼虫在处理 9d时的体重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 ;除 1龄幼虫外 ,2~ 4龄幼虫处理 6d及 2~ 3龄幼虫处理 9d后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用Bt玉米喂养的各龄幼虫发育历期延长 ,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1、2龄幼虫的化蛹率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3、4龄则差异不显著 ;1~ 4龄幼虫的蛹重、蛹历期及羽化率均差异显著 ;成虫历期仅 1龄幼虫差异显著 ;与对照相比 ,各龄粘虫的产卵数、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1龄幼虫对Bt玉米最为敏感。另外 ,拒食实验结果显示 ,在实验开始后的 8,1 6,2 4,3 2及 48h ,非选择性测定的拒食率为 63 2 0 ,64 60 ,48 99,2 3 3 5和 0 5 4% ,选择性测定的拒食率为98 3 3 ,82 43 ,71 5 4,40 1 6和 0 2 7% ,总体趋势是拒食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48h后Bt玉米对粘虫幼虫无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