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栖居地和越冬时期长耳鸮的食物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3—2006年连续3个冬季北京城区和城郊越冬长耳鸮的食团,研究了长耳鸮食物组成的时间与空间变化特征。每月收集1次长耳鸮食团,通过其内容物分析长耳鸮食物中的猎物种类和数量构成。结果表明:城区和城郊两地长耳鸮3种主要猎物中蝙蝠的被捕食率分别为41.6%和43.0%,鼠类为27.5%和39.4%,鸟类为30.7%和18.9%;城区和城郊长耳鸮的食物构成在2004—2005年与2005—2006年的冬季存在显著差异,初冬和冬末的食物构成差异也呈显著水平;同区域的长耳鸮食物构成在年度间和不同越冬时期皆存在显著差异;两地越冬长耳鸮捕食猎物比例的差异与生存环境中猎物资源的可获得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长耳鸮食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4年在曲阜孔庙共采集地区留鸟长耳鸮食物团375个,对其中353件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5月,食物团中鼠类占94.44%;而在冬季,鼠类占99.4%;在春季及冬季,极少捕食有益鸟类等。 据胡鸿兴对武昌珞珈山长耳鸮的越冬习性和食性分析,武昌珞珈山长耳鸮有季节迁徙(11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习性,食有害动物占89.3%;有益动物占10.6%。关于北方的长耳鸮生态,尚未见报道。我们从1982年3月至  相似文献   

3.
1987—1989年在太原市南郊区,灰椋鸟(Sturnuscineraceus)种群密度在繁殖前为5.34只/公顷,繁殖后为17.11只/公顷,鸟巢密度为0.7只/公顷。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4—9枚,孵卵期13—15天,巢内育雏期13—14天,巢外5—7天。  相似文献   

4.
黄佳亮  梁伟 《动物学杂志》2017,52(4):565-573
部分鸟类在繁殖过程中,为避免被捕食、减少繁殖投入等而选择占用其他鸟类的巢。2014~2016年每年的4~8月,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4种占用喜鹊巢进行繁殖的鸟类,其中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8巢,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4巢,长耳鸮(Aiso otus)5巢,麻雀(Passer montanus)6巢。大部分(82.6%)为利用喜鹊的废弃旧巢,而绿头鸭(1巢)、长耳鸮(2巢)和纵纹腹小鸮(1巢)少数侵占喜鹊当年新建的巢。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区越冬期长耳鸮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间,利用食团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越冬长耳鸮(Asio otus)的食性进行分析。3年累计收集长耳鸮食团683份,辨认出1 132只猎物。分析结果表明,长耳鸮在冬季共捕食小型哺乳类6种,鸟类2种。小家鼠(Mus musculus)是最常见的食物,占总捕食量的53.45%。小型哺乳类是长耳鸮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出现的总频率为88.16%,以生物量计,小型哺乳类占食物构成的95.13%。长耳鸮的食物组成年度间差异显著,与当地猎物资源多样性和可获得性密切相关,表明长耳鸮可能采用机会主义者的捕食策略。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地区黑线仓鼠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4—1989年,每年3—11月中旬在呼和浩特郊区定点调查,共捕获黑线仓鼠2920只,本文分析了该鼠每年的种群数量变动和年龄结构,用臼齿咀嚼面磨损程度划分年龄组,研究种群年龄结构。种群数量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变化也较明显,一般年有两个繁殖高峰和数量高峰(后峰8—10月,前峰5—6月)。每年3—10月为繁殖期,平均每胎产仔6.2±0.1只,各年间繁殖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于1982—1988年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种群密度为0.077(只/公顷),A、B、C垂直带间的数量分别为0.091、0.093、0.048,各占种群数量的39.22%、40.09%和20.69%,D带经调查,尚未见有分布。在繁殖前的5月为种群数量最低基数(0.030只);繁殖后的7月数量最高(0.099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鵟)(Buteo hemilasius)、长耳鸮(Asio otus)的血象、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正常值及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为其健康检测和保护提供参考资料,采用纽巴氏法、沙利氏比色法、离心法、瑞士染色等方法检测了大鵟和长耳鸮的血象,利用全自动血液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了两种鸟的19项血液生化指标,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其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鵟的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及凝血细胞数量均高于长耳鹗,而其他指标均低于长耳鸮;其中,红细胞平均体积在两种鸟类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理生化检测中,大(鵟)的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长耳鸮,且大(鵟)的无机离子中的钠和氯离子浓度也高于长耳鸮,而其他指标均低于长耳鸮,其中谷丙转氨酶和肌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尿酸和葡萄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鵟)和长耳鸮的血细胞形态相似.种属不同及生活习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两种鸟类血液生理常值差别及显微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采样时的机体状况、营养状况及测试操作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区越冬长耳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采用食团分析法对北京市区内天坛生物制药厂和国子监公园内栖息越冬的长耳鸮(Asiootus)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天坛生物制药厂长耳鸮的食物中啮齿类占41.0%,翼手类占29.5%,鸟类占29.3%,食虫类占0.2%;国子监长耳鸮的食物组成中翼手类占53.8%,啮齿类占21.5%,鸟类占24.7%。翼手目主要种类有山蝠(Nyctalus noctula)和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等。长耳鸮三类主要食物所占比例的逐月变化显示,翼手类所占百分比不断上升,啮齿类所占比例先上升而到翌年1、2月开始下降,鸟类所占百分比一直在下降。蝙蝠大量出现于温带冬季鸮类的食物中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长耳鸮越冬栖息地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越冬长耳鸮种群数量和习性的长期观察及其越冬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总督署博物馆虽地处保定闹市中心,但由于其建筑格局等因素影响,院内噪声值、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微粒的含量明显低于院外;博物馆院内种植有多株高大的常绿乔木,为长耳鸮提供了良好的栖息、隐蔽场所;越冬长耳鸮种群数量的变动与温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近年来在总督署博物馆大院内越冬栖息的长耳鸮数量有较大波动,且有下降趋势,这与总督署博物馆的改建、游客数量增多、食物短缺及冬季气温升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狂鸟)(Buteohemilasius)、长耳鸮(Asiootus)的血象、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正常值及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为其健康检测和保护提供参考资料,采用纽巴氏法、沙利氏比色法、离心法、瑞士染色等方法检测了大(狂鸟)和长耳鸮的血象,利用全自动血液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了两种鸟的19项血液生化指标,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其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狂鸟)的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及凝血细胞数量均高于长耳鸮,而其他指标均低于长耳鸮;其中,红细胞平均体积在两种鸟类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理生化检测中,大(狂鸟)的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长耳鸮,且大(狂鸟)的无机离子中的钠和氯离子浓度也高于长耳鸮,而其他指标均低于长耳鸮,其中谷丙转氨酶和肌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尿酸和葡萄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狂鸟)和长耳鸮的血细胞形态相似。种属不同及生活习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两种鸟类血液生理常值差别及显微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采样时的机体状况、营养状况及测试操作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红角鸮(Otus scops)的季节迁徙、数量、繁殖习性及食性等。  相似文献   

13.
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在我区分布面广,种群数量大,1988年4—11月我们对其产卵情况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见下表:表嗜人按蚊4—11月产卵情况月份捕嗜人按蚊(只)产卵蚊(只)总产卵数(粒)单蚊平均产卵(粒)产卵范围(粒)428233210139.68—208527263591138.160—233622202640132.052—205736344339127.678—174823233285142.859—184921202984149.2106—196104130294698.238—16511402180638.42—93合计23819723801120.822—233通过上述观察不难看出,我区嗜人按蚊繁殖季节长,单蚊产卵数量大,对本区嗜人按蚊分布及种群数量有较大影响。嗜人按蚊4…  相似文献   

14.
对6种猛禽(普通鵟Buteo buteo、毛脚鵟B.lagop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长耳鸮Asio otus、短耳鸮A.flammeus和鸮Bubo bubo)的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解剖测量和比较,以了解鸟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长耳鸮的消化管最长,是体长的2.08倍;鸮的消...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侯立雅  宋杰  张立 《生态学报》2008,28(3):1120-1127
采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对来源于北京地区的长耳鸮(Asio otus)和雕鸮(Bubo bubo)体内的金属元素Cr,Pb,Co,Cd,Ni和Mn含量进行了检测.长耳鸮各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仅Cd(p=0.000)在不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雕鸮各组织中Cr(p=0.002),Ni(p=0.000),Co(p=0.009),Cd(p=0.010), Mn(p=0.002)在不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Cr在长耳鸮的肾脏中含量最高,而在雕鸮各组织中则是在脑中的含量最高.Cd的含量在各种金属中是最少的,而Mn的含量最高.两种鸮类中,Ni在长耳鸮胸羽中的含量高于其他组织,而在雕鸮体内则是在脑中的含量高于其他组织.Co在长耳鸮的肾脏中含量最高,雕鸮的脑中含量最高,肾脏次之.并且实验还发现无论是长耳鸮还是雕鸮,背羽都是检测重金属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麝的数量估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c)是著名的药用动物。摸清它们的数量,对于合理利用这项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一种简易估计它们的数量的方法。 依生境不同,选取样方,进行数量调查。例如,我们曾选取了两块样方,计阴暗针叶林一块,面积为9.7公顷及高山栎林一块,面积为4.9公顷(调查面积曾用1:500,000的林班图进行核对)。每块样地观察了6次。求出平均每次的单位面积数量(只/次),作为相对数量的指标。观察时间皆在早晨7:30—9:30。观察者4—6人,人员固定。准确纪录所遇见的只数及其发现地点,填入平面图中。分析全部结果,确定样地的实际数量。本例所求得的单位面积数量为0.04±0.01只(见表1)。  相似文献   

17.
长耳鴞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至1985年5月对长耳鹗进行了繁殖生态的研究。长耳鹗的巢为落叶松或油松林中的喜鹃弃巢,附近仃村庄、河流、小溪。4月中旬产卵4—7枚,孵化期14一16天。育雏期45—50天。长耳鹑的食物以鼠类为主,如黑绒姬鼠、棕背鼤(鼠平)、大林姬鼠、大仓鼠、褐家鼠等,占食物总量的91%。一只长耳鹗每年可吃掉1625一1650只鼠,一对长耳鹗可保护462—471亩松林免遭鼠害,对预防人类某些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十日龄以后喂全鼠,昼夜喂雏。  相似文献   

18.
刘洋  李强  张明庆 《生态科学》2015,34(4):64-70
近11 年来在北京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 共记录鸟类166 种, 隶属14 目47 科。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春、秋季高于夏、冬季; (2)公园鸟类群落相似度与植物种类关系密切, 植物多样, 鸟类丰富; (3)公园环境对鸟类的分布、群落组成及种群数量影响明显, 受游人活动的影响, 部分迁徙鸟分布范围缩小, 种群数量减少; 树木种类多样, 受游人影响较小的区域则记录到了公园内近7 成的鸟种。研究首次报道了11 年来长耳鸮的种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鸮形目4种鸟类线粒体调控区全序列的测定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冰  马飞  孙毅  李庆伟 《遗传学报》2006,33(11):965-974
利用Long-PCR和Primer Walking的方法对鸮形目的短耳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灰林鸮4种鸟类的线粒体调控区进行了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短耳鸮的调控区跃度为3290bp;长耳鸮为2848bp;纵纹腹小鸮为2444bp;灰林鸮为1771bp。短耳鸮的调控区长度是4种鸮中最大的,并且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鸟类线粒体调控区。这4种鸮类调控区的基本结构和其他鸟类相似,按照碱基变化速率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区:碱基变化速率较快的外围区域Ⅰ、Ⅲ和保守的中间区域Ⅱ。这4种鸟类调控区的3’端均存在大量的串联重复序列,短耳鸮为126bp单元重复7次和78bp单元重复14次;长耳鸮为127bp单元重复8次和78bp单几重复6次;纵纹腹小鸮有3个重复单元,分别为89bp单元重复3次、77bp单元重复4次和71bp单元重复6次;灰林鸮仅有1个单元的串联重复为78bp重复5次。调控区中串联重复序列可能是由链的滑动错配产生,另外这些重复序列都能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多重茎环二级结构,而且在重复序列中还发现一些保守基序,这说明重复序列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影响调控区的调重控功能从而影响线粒体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  相似文献   

20.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 Swinhoe)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于1983年5月至1985年8月采用步行跟踪、典型样地调查等方法在浙江省内进行。 白颈长尾雉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为最适生境。乔木盖度低于50%时其活动强度明显下降,低于30%即绝迹。 白颈长尾雉春季存在两个日活动高峰。第一高峰在上午5∶00—7∶00出现;第二高峰在下午3∶00—7∶00之间。该雉白昼始止活动的时间和光照度有关,早晨,光照度达17—450lX开始活动;傍晚,在110—5lx光照度时停止活动。另外,活动还受天气的影响。 白颈长尾雉在浙江省分布于西部、南部和东部山区。但数量十分稀少,按C=10000N/WT计算,开化县夏、冬两季的相对密度为0.035只/公颐和0.069只/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