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7卷7期报道:水稻黄斑驳病毒(RYMV)感染是非洲水稻的严重病害.它可使稻株出现黄斑和矮化,叶片变窄,抽穗少,籽粒不实或瘪粒.  相似文献   

2.
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勒柏辛斯卡娅于1952年12月发表用小苏打溶液(浓度1%)处理生物,能阻止生物体内蛋白质分子凝聚作用的发生,对已形成的大蛋白质分子可以分散为较小的蛋白质分子,促进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1953年炳辉县农场试用1%小苏打溶液处理“中农四号”水稻,结果水稻生产良好,分蘖较多,增产8.9%(报告发表于1954年科学通报一月号)根据这一先进经验,我们在震泽县横泾区浦庄乡灿烂农业社推行了这一新的农业技术措施。用1%小苏打溶液浸泡稻种后平均增产6.4%。兹将推行情况简报如下: 一.处理方法秤清水(河水或塘水,不要用井  相似文献   

3.
自从保加利亚波波夫院士及苏联勒伯丰斯卡娅院士用溴化钾,对苯二酸,单宁或小苏打溶液浸种获得作物增产以後,我国各地相继效法,希望应用此项药剂浸种的措施使农业上能得到增产,我们在1953年起至1957年亦先後进行了数次水稻小麦等种子药剂浸种对生长与发育的观察试验,药剂主要有波波夫及勒伯辛斯卡娅试验中所用的溴化钾及小苏打外并有维生素丙及谷胱甘肽等。所得结果并不一致,对水稻而言,有的情况下可以增产,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效果又不明显;对小麦,油菜的春化并无显著促进作用。 (一)1953年试验:此项试验系与江苏省松江专区农场合作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老来青;试验用药剂有溴化钾0.3%,对苯二酚0.3%加溴化钾0.05%及小苏打1%水溶液等;浸种时间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产农药六六六防治水稻螟虫,经过两年来各地的试验研究,已获得初步的成绩,解决了不少过去在人工捕杀与土药防治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今後水稻增产上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1954年在四川、湖南、西康、广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省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积极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以间作套种为主要内容的种植革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棉产量迅速增加。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害虫的发生也有明显变化,有的受到抑制,有的则发生严重。棉铃虫是属于发生严重的一类,是当前棉花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解放初期,我省棉铃虫主要集中在局部丰产棉田,自1957年以后,发生面积逐渐扩大,虫量增加,为害日趋严重。据成安县15年资料记载:1953年棉铃虫发生面积仅占植棉面积的0.26%,1958年扩大到57.1%,1970年以后基本扩大到全部棉田。1958年第二代棉田百株卵量仅21粒,百株幼虫4头,1973年百株卵量增加到278粒,严重地块达千粒以上,百株幼虫增加到118头,比1958年分别增加了13.2倍和29.5倍。同时,麦类、豆  相似文献   

6.
光合细菌N9281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龙江省同江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光合细菌N9281菌株,经系统细菌学鉴定定名为球形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该菌菌体呈卵球形或球形,革兰氏梁包呈阴性,无芽孢,能较好利用H2S,对碳、氮源利用广泛,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培养72h,菌数达到30亿个活菌/mL.在农业生产中,以2L/亩剂量接种,田问试验结果表明:可使波菜增产20.8%;果实类蔬菜增产12.5—13.6%:水稻增产10.4%;人参增产22.03%;出红参率增加6.5%,并减轻人参锈病发病率,防治效果达到61.3%。  相似文献   

7.
水稻螟害上升态势与控害减灾对策分析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方继朝  程遐年 《昆虫知识》1998,35(4):193-197
1新时期水稻生产发展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人口高基数增加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与经济持续发展对有限耕地资源的不断调减是我国农业长期面临的基本矛盾[1,2],在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密集的江苏等地尤其突出。“八五”期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减少15.3万hm2,年平均调减6.3%。因此,90年代以来,江苏省及全国水稻生产发展的重心已由扩面增产型转变为依靠科技投入的稳面增产,即:稳定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2,3]。水稻单产水平不断取得突破性提高,江苏省1994年水稻单产首次突破7500kg/hm2,达到7570.5kg/hm2,19…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塬区旱地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18年单施氮肥平均增产418.1kg·hm^-2,增产率达28.4%,其中干旱年减产率为13.9%,常态年、丰水年增产率达30.3%、58.9%;单施磷肥平均减产率为9.3%,干旱年增产率达6.5%,常态年、丰水年减产率为15.4%、10.0%;有机肥平均增产率达82.8%;NP、PM、NM、NPM平均增产率分别达127.8%、118.9%、144.4%,169.3%,不同降水年型施肥对小麦的产量结构影响不同,普遍表现为干旱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丰水年增加,不同降水年型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的变化是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构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编委推荐     
《遗传》2021,(7)
正Molecular Plant|发现生长素调控水稻粒型的新机制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粒型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若干影响粒型的基因,而关于粒长和粒重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钱前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多个团队合作,在9311和日本晴的重组自交系中鉴定出一个粒长和粒重数量性状位点qGL5,并将其精细定位到一个候选基因Os AUX3上(2021年6月27日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水稻品种的退化与复壮,有的人认为退化速度快,经过提纯复壮的种子一般可增产5—10%,甚至20%;有的人则认为“稻麦等主要作物不那么容易退化”。通过试验表明,水稻品种退化现象并不突出,复壮的增产效果也不大。  相似文献   

11.
我区稻纵卷叶螟自1970年以来发生普遍,为害极为严重。稻纵卷叶螟在我区一年发生4代,主要以第2、3代为害水稻。我区在稻纵卷叶螟第2代发生很轻,第3代为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于1974年2代产卵末期及3代产卵期间在店子分场利用松毛虫赤眼蜂作放蜂试验。在长江以北初步获得对第3代的较好放蜂效果;卵寄生率98.4%,较对照区提高34.8%;幼虫数较对照区下降94.6%—97.9%;被害叶数较对照区下降92.4%—94.5%。基本上控制住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2.
条纹螟蛉属夜蛾科,为我国南方稻区近年来发现的水稻害虫,局部发生严重。在一些已出版的书刊内(例如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第一分册,水稻害虫,农业出版社,1974年;植保手册,水稻病虫害与储粮害虫的防治,湖南人民出版社,1972年;稻虫识别及防治,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其学名均用Lithacodia stygiaButler。最近我们整理为害水稻的夜蛾类,经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配合应用赤霉素于水稻的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以探求赤霉素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自197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赤霉素对水稻作用的研究。本文介绍水稻生殖生长期应用赤霉素的增产效果、有效条件、应用技术以及影响增产效果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冷箭竹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1990年对冷箭竹(Bashaniafangenia)开花、结实、种子萌发、幼苗更新复壮等生殖特性进行了观察。冷箭竹开花周期为45-55年,开花持续期约10年,1983年盛花期测定茎秆上着生花序的长度平均为170.8cm,每1茎秆上的小花数为1280.3枚,每朵小花从开放至萎蔫的持续期约6天,花药持续开裂时间为0.77天,花粉生活力达96.7%,柱头承受花粉时间为2.3天,雌蕊子房发育为果实平均为3586粒/m ̄2,未受粉的瘪粒为13994粒/m ̄2。种子生活力为27.6%,种子发芽率为15%-20%,当年生幼苗成活率为76%-93%。  相似文献   

15.
郭玉华 《生物技术》2007,17(4):91-9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对生物肥在大豆、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单施氮、磷、钾化肥相比,显著提高了作物的株高、荚(穗)数、粒数、粒重,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比较,大豆分别增产6.9~7.9%和8.8~10.7%%;水稻分别增产7.1~8.7%和6.2~8.0%。大区示范结果也表明,化肥配合生物肥能够促早熟,明显增加株荚数、株粒数和百粒重而获增产,增产率为10.13%。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突破,使粮食大幅度增产。水稻是喜温的短日照植物,光照阶段的发育特性是确定水稻适应地区、安排播种季节、制订田间管理技术措施的依据之一。要使杂交水稻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栽培上必须要按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我们于1977至1979年的三年中,对目前推广的及准备推广的杂交水稻和它们的不育系及恢复系对日照长度的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鱼腥藻提取液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田间小区试验和大区产量直接对比的方法研究了鱼腥藻提取认对水稻幼苗生长和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并探讨了方便有效且适宜于大田使用的方法。用藻液处理后水稻幼苗增高,根数、根长增加,分蘖能力增强,秧龄提前,叶面积明显加大。水稻成熟后除株高比对照略有下降外,各项产量构成要素如粒数、粒重、有效分蘖数、植株干重、千粒重、穗长等都优于对照组,但增产幅度随水稻品种和处理方式不同而异。大田使用时以1%鱼腥藻提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严重回升,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威胁。在孝感、云梦、应城、汉川、安陆等地调查发现:严重田虫穗率达90.17%,一穗上幼虫最多达106头,一粒中最多17头,损失率高达40%以上。我们于1985~1986年对该虫做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发生及为害 孝感地区小麦吸浆虫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生产新高潮,必須使粮食产量相应地迅速提高;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因此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对粮食增产具有显著作用。近年来我国水稻产量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各地产量高低尚不平衡,且有不少增产  相似文献   

20.
晟舍公社东升大队有水田832亩、桑地198亩,是以稻为主、蚕桑畜牧为副的平原地区大队。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大队党支部总结了多年来同病虫害斗争的经验教训,1975年开展了综合防治早稻病虫害的小型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区105亩早稻田累计施药面积43亩次,平均每亩药费0.17元,比试验区外的早稻药费每亩1.02元减少83.23%;试验区早稻平均亩产820斤,比试验区外平均亩产778斤增产5.87%。这就尝到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冶”植保方针的甜头。1976年全大队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820亩稻田的农药费平均每亩2.01元(其中早稻每亩0.47元,晚稻每亩1.54元),比1975年的4.23元(其中早稻每亩1.02元,晚稻每亩3.21元)减少52.48%。而粮食平均亩产1,570斤,比1975年增产268斤,其中早稻增产21.68%,晚稻增产11.09%,春粮增产3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