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肝脏糖原PAS染色法,并观察肝脏糖原染色在急性肝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复制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首次100%CCl43 mL/kg皮下注射,此后50%CCl4橄榄油溶液2 mL/kg每周2次共4次皮下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大鼠肝体比;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脏常规PAS染色与改良PAS染色观察肝糖原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LT、AST活性与TBil含量明显升高(P<0.05),Alb含量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示,模型组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明显。常规PAS染色,正常组肝组织PAS染色阳性占肝脏面积为32.38%±5.50%;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PAS阳性染色明显减少(P<0.01),占肝脏面积为8.60%±3.34%。改良PAS染色提示,正常组肝脏可见大量PAS阳性染色,占肝脏面积为75.50%±9.0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PAS阳性染色明显减少(P<0.01),占肝脏面积为17.61%±3.53%。在空白对照组与模型肝组织中,肝糖原改良PAS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PAS染色法(P<0.01)。改良PAS染色肝糖原阳性染色面积更真实反映急性肝损伤程度。结论:改良肝脏糖原PAS染色法有助于急性肝损伤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传统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模型组大鼠予小动脉夹夹闭肝总动脉15min手术处理,随后分别在第6天和第10天,予25%CCl4花生油溶液6mL/kg体重腹腔注射;对照组则单用两次CCl4,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第二次CCl448h后处死所有动物。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血清指标ALT、AST、HA显著上升(P〈0.01);肝组织HE染色病理观测,肝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P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mad3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成功启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路,该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兼备肝纤维化活跃,和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信号增强特征,在评价早期抗肝纤维化药物及方法时具有耗时少、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NASH大鼠的疗效及其对sR—A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n=14)、模型组(MG,n=14)和干预组(TB,n=14);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7周起干预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灌胃,24周末将所有大鼠一并处死。比较各组血清内毒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SR—A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肝脏SR-A、TNF—α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明显升高;干预组的大鼠AST、ALT与模型组相比均下降;模型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0.36±0.02)EU/mL vs(0.17±0.01)EU/mL,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0.22±0.01)EU/mL vs(0.36±0.02)EU/Ml,P〈0.05)。肝组织SR—A在正常对照组呈弥漫性表达,模型组肝脏的表达明显减少,干预组肝组织SR—A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SR—AmRNA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减少(0.52±0.32vs1.43±0.46,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SR—AmRNA增加(0.87±0.34vs0.52±0.32。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水平明显增加(1.56±0.35vs0.57±0.23,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TNF—dmRNA水平减少(1.23±0.24vs1.564-0.35,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够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增加肝组织SR-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激动素(kinetin)对大鼠肝纤维化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用CCl4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激动素组,CCl4造模同时给予0.1%激动素溶液0.5ml/100g/d(每天每100克体重大鼠注射0.5ml0.1%激动素溶液)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治疗12周。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3组中TGF-β1和CTGF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激动素组TGF-β1为(1.339±0.244)%较模型组(1.904±0.367)%显著降低(P〈0.01),CTGF为(2.689±0.534)%较模型组(4.242±1.612)%显著降低(P〈0.01),上述两组TGF-β1和CTG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0.926±0.277)%和(1.608±0.644)%显著升高(P〈0.01)。结论 激动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浩  黄秋林 《生物磁学》2009,(1):36-38,55
目的:研究hIL-10和HGF重组体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A大鼠(RT1a)为供体.Lewis大鼠(RT11)为受体建立异种肝移植鼠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后1天及7天,腹腔内注射T—HGF和T-hIL-10重组体(100μg/ml)10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7,10,20天取大鼠尾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HGF、IL-10水平,RT-PCR测定肝细胞HGF、IL-10m RNA的表达水平,常规肝功能测定,活体肝移植动物生存期观测。结果:实验组鼠肝细胞有HGF和IL-10 mRNA表达,对照组肝细胞未见表达。对照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实验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重组体的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0.9)天,20天时存活只数为6只,存活率75%;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0.5)天,20天时存活只数为2只,存活率75%(P〈0.05)。对照组未注射重组体,ALT和AST值持续升高,注射重组体后ALT和AST值亦有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体肝移植大鼠导入IL—10和HGF基因重组体后可抑制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络舒肝胶囊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的肝脏中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和和络舒肝组(H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乙酰胆碱受体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肝组织内乙酰胆碱受体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和络舒肝组乙酰胆碱受体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和络舒肝胶囊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肝纤维化肝组织中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能否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以及动员的内皮祖细胞能否参与创伤修复时的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方法: 将腺病毒HGF载体(adenovirus vector encoding HGF gene, Ad-HGF)经尾静脉注射到Balb/c小鼠体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HGF水平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4 细胞含量变化;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对生长的细胞克隆进行内皮细胞表面标志Tie-2、vW因子的免疫组化检测.建立雌性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静脉移植HGF处理后雄性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到其体内,4 W后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新生肝组织中是否存在雄性细胞.结果: 注射Ad-HGF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浆的HGF水平,并使外周血中以CD34、Tie-2和vW因子等为标志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这些细胞参与肝损伤修复时的血管新生.结论: HGF对骨髓内皮祖细胞具有明显的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干预作用及其对核因子kB(NF-kB)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用玉米油;模型组(13只)用白酒+玉米油;茶多酚组(13只)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茶多酚。7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丙二醛(MDA)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肝组织中NF-kB及COX-2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NF-kB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损伤明显,茶多酚组较轻。模型组大鼠血清AL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茶多酚组大鼠血清ALT、AST、MDA明显降低(P〈0.01)。RT-PCR及免疫组化均显示,肝组织中NF-kB及COX-2表达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茶多酚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茶多酚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和COX-2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时骨髓损伤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Wistar大鼠给予腹腔注射CCl4,一周两次,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8周和12周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上TLR4的表达情况,RT-PCR测定骨髓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分析TLR4的表达与内毒素血症间的关系。结果:给予CCl4 8周和12周时,对照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216±0.024)Eu/ml和(0.133±0.022)Eu/ml,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626±0.021)Eu/ml和(0.725±0.031)Eu/ml,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蛋白表达及骨髓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骨髓TLR4蛋白和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41,0.803,P均〈0.001)。结论: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表达升高,并伴随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提示肝硬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参与了骨髓的造血功能的损害和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姜黄素治疗组行姜黄素(200mg/kg)灌胃8周,测定糖尿病大鼠血糖(BG)、血脂,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血脂明显升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血脂明显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姜黄素可降血糖、血脂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供体骨髓干细胞输注联合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近期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本中心30例肝移植受者分为两组,实验组8例,行同期供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肝脏移植;对照组22例,仅行肝脏移植,不行骨髓干细胞输注。观察两组受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甲基强的松龙、他克莫司)用量、肝功能(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变化、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采用,检验、方差分析及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甲基强的松龙总用量和出院时每日他克莫司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分别为(1314±105)mg,(1884±256)mg,t=6.060,P=0.000;他克莫司分别为(3.73±0.35)mg/d,(4.93±0.62)mg/d,,=5.147,P=0.000]。术后第1天实验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谷氨酸转氨酶分别为(875.2±325.5)IU/L,(1350.4±482.7)IU/L,t=2.543,P=0.016,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646.2±184.9)IU/L,(1021.8±325.4)IU/L,t=3.067,P=0.005]。术后第3天也低于对照组[谷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52.9±35.8)IU/L,(343.5±47.8)IU/L,f=4.866,P=0.000,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27.8±38.0)IU/L,(310.8±61.7)IU/L,t=3.545,P=0.001]。结论同期供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肝脏移植可以降低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减轻术后早期肝脏损伤,不增加治疗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高浓度藏红花溶液引起肝损伤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及肝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NF-kB表达,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NF-kB在高浓度藏红花溶液导致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标记为A组(藏红花组);B组(酒精组,阳性对照);C组(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分别给予藏红花高浓度水煎浓缩溶液、60%酒精、生理盐水灌胃共6周。第6周末,心腔取血测定ALT、AST。肝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调控基因Bcl-2、NF-kB的表达。结果:藏红花组大鼠肝功能ALT、AST升高,肝组织正常结构消失,肝细胞肿胀坏死,部分碎裂,凋亡蛋白caspase-3,bcl-2,NF-kB表达增加(69.6%±16.7%vs 5.3%±1.6%;55.4%±14.5%vs4.5%±2.8%;44.1%±12.6%vs2.5%±1.9%;P〈0.05)。结论:高浓度藏红花溶液可以引起大鼠肝损伤,肝组织caspase-3,bcl-2,NF-kB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藏红花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导对庆大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制备肾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纤维化模型组、HGF治疗组;造模后第30 d,HGF治疗组于左侧肾脏直接注射重组质粒pUDK-HGF注射液,模型组注射质粒pUDK,正常对照组只进行假手术;于造模后第60 d处死大鼠,评价HGF对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肾系数等肾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并对肾纤维化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功能下降,肾系数(8.8±0.95 g/kg)、血尿素氮(9.4±2.61 mmol/L)、血肌酐(42±10.33μmol/L,P<0.05)及24 h尿蛋白定量(25.78±8.66 mg,P<0.05)升高;HGF治疗组对肾功能有所改善,可缓解肾纤维化的进展。此外,本实验表明,对已纤维化肾脏直接注射HGF基因,可促进肾间质血管再生,并进一步降低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结论:将HGF基因靶向导入大鼠体内可有效防治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能否通过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道环境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20只)、预防组(14只)和治疗组(8只)。预防组在制模同时给予喂服布拉氏酵母菌制剂,治疗组在制模成功后开始给予喂服布拉氏酵母菌制剂,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生理盐水喂服。实验过程中每周称量所有大鼠体重,观察其日常生活习性,实验在18周末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和白蛋白(ALB)水平及血浆内毒素含量,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检测大鼠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正常组[(0.052±0.005)EU/mL]、预防组[(0.058±0.028)EU/mL]和治疗组[(0.230±0.027)EU/mL]大鼠血浆中的内毒素明显低于模型组[(0.310±0.039)EU/mL](P〈0.05)。预防组和正常组大鼠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区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发现正常组大鼠肠道菌群数量明显好于模型组,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失衡。而治疗组介于预防组和模型组之间。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对于改善肝硬化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情况,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组);缺血再灌注组( 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 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 法测定 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 <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 P <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 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 <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 <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 P <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