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岭中段南坡景观格局与大熊猫栖息地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同时景观格局强烈影响着生境内种群的生物学过程 ;种群的结构和分布状况同栖息地景观格局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对秦岭中段南坡地区 3个保护区 (佛坪、长青和观音山 )大熊猫栖息地的景观格局及其与大熊猫活动痕迹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研究首先绘制了景观类型格局图并进行总体斑块格局分析 ,其次分别从保护区尺度和 1km2 尺度分析平均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 ,以进行比较 ;最后在 1km2尺度上统计分析大熊猫活动密度同景观格局指数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1)各自然保护区内的景观格局存在着差异性 ,佛坪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水平较高 ,长青保护区居中 ,观音山保护区最低 ;(2 )各保护区内部受人为干扰和生境恢复程度不同 ,使得景观破碎化程度在佛坪保护区最低 ,长青保护区居中 ,观音山保护区最高 ;(3)大熊猫活动密度有集中分布的趋势 ,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佛坪中部和长青北部 ;(4 )在 1km2尺度 ,3个保护区大熊猫活动痕迹密度同景观指数格局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 ,说明不同的景观格局会影响到大熊猫的活动和生境利用。  相似文献   

2.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西段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调查分析了白水江保护区西段白马河保护站李子坝至邱家坝区域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结果表明:该区域大熊猫喜欢选择海拔高于2500 m的中高山的山脊、坡的上部活动;喜欢在坡度21°~30°的半阴半阳坡活动;喜欢原始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喜欢乔木平均胸径大于50 cm,竹子高度大于2 m、盖度大于75%,生长类型为簇生,生长状况好竹林中活动;对坡形、乔木郁闭度、水源的选择差异不显著,几乎是随机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建宏  蒲玫 《动物学杂志》2016,51(4):509-516
本研究以第四次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调查、甘肃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等数据为基础资料,依据国内外有关大熊猫对生境选择利用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地本山系大熊猫分布及活动的实际情况,选取竹子分布、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向、道路和居民区等评价因子,建立了大熊猫生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准则,借助Arcgis10.2软件,利用栅格赋值和空间叠加原理系统地研究了甘肃大熊猫生境质量。结果表明,甘肃大熊猫生境质量总体较好,适宜和较适宜生境面积总和占到了69.77%;四个局域种群单元中白水江单元适宜生境面积最大,其次为甘南单元;各大熊猫分布县中,文县的大熊猫生境质量最好,其次为舟曲;甘肃大熊猫适宜生境大都处于保护区中,各保护区适宜生境总和为178 771 hm~2,占全省大熊猫适宜生境的88.72%;各保护区中,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适宜生境面积最大,其次为插岗梁省级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王朗自然保护区的长期、连续监测,采用王朗保护区大熊猫野外监测数据,利用分布频率法和相似性指数法,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和主食竹生长三方面研究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年度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2009年间,(1)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大熊猫的生境选择是变化的。(2)大熊猫生境选择年度相似性指数曲线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尤其是2000-2009年,基本为平稳上升趋势,相似性指数总体逐渐接近于1,说明随着年度变化,大熊猫会对生境选择进行大的、明显的调整,并且是朝着某种趋势发生的。(3)大熊猫生境选择季节相似性指数均在0.90-1.00之间,表明在季节变化中,大熊猫的生境选择与13a整体的生境选择情况高度一致,说明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会对生境选择进行小的、不明显的微调。此研究结果可以为大熊猫生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2009年的连续监测数据,利用分布频率法和Bailey法,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结构和主食竹3个方面研究了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特征.结果表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对生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地形上,多选择海拔在2500~3000 m的山体脊部、上部和中部的均匀坡和凸坡,坡向西南,坡度在6°~30 °,与水源距离>300 m的环境;森林群落结构上,多选择起源为次生林、针阔混交林,微生境为竹林的生境,乔木平均高度在20~29 m,灌木盖度在0~24%;主食竹多选择平均高度在2~5 m,竹丛盖度>50%,混生,生长状况良好的缺苞箭竹.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形因子的藏狐生境评价及其空间容纳量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藏狐的“出现点”数据,基于藏狐对家域内地形因子的利用,作者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野生藏狐的生境质量进行初步评价,并在基于个体藏狐最小空间需求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地区的空间环境容纳量。 选择海拔、坡度、坡位和地形起伏度等4个主要的地形因子,应用Bonferroni置信区间比较藏狐对各因子的利用及其可获得性来建立单个因子评价准则,并依据各因子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生境评价。研究结果:藏狐最适宜的海拔高度为4 050~4 300 m,坡度为5~20°,坡位为上坡位和下坡位;藏狐对地形起伏度因子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根据藏狐对不同生境因子的利用,及不同藏狐个体生境利用的一致性,建立的综合评价准则为:X i=(X2海拔×X2坡位×X坡度×X地形起伏度1/6。研究地区内适宜性区域面积约为17.4 km2,占总研究地区面积的38.8%,其中最适宜生境仅0.4 km2。藏狐家域面积从2.53 ~4.99 km2不等,不同个体间家域重叠指数(OI)从0.16~0.66不等。藏狐的最小空间需求为2.09~3.55 km2,研究地区藏狐的空间容纳量为7~12只。根据生境资源现状及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的藏狐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对都江堰地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汶川地震破坏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选择在都江堰地区采用遥感数据解译和GIS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此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及其产生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植被破坏区面积为12862hm^2,其中78.64%的破坏区位于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内部。地震破坏区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2400m,坡度20~55°之间的山坡上。地震造成都江堰地区21.63%的大熊猫生境丧失,其中海拔2200~3000m之间的大熊猫生境丧失比例较大。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程度严重,震后的生境斑块数量是震前的7.7倍。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丧失更为严重,其丧失比例为32.15%,而保护区外部的大熊猫生境丧失较轻,其丧失比例为9.83%。地震造成该地区大熊猫生境丧失严重,生境破碎化加剧,为了增加大熊猫可利用的生境,在震后恢复重建中应当避免在大熊猫生境中开展旅游。  相似文献   

8.
Kang DW  Zhao ZJ  Guo WX  Tan LY  Kang W  Li JQ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519-525
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2009年的连续监测数据,利用分布频率法和Bai-ley法,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结构和主食竹3个方面研究了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特征.结果表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对生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地形上,多选择海拔在2500~3000 m的山体脊部、上部和中部的均匀坡和凸坡,坡向西南,坡度在6°~30°,与水源距离>300 m的环境;森林群落结构上,多选择起源为次生林、针阔混交林,微生境为竹林的生境,乔木平均高度在20~29 m,灌木盖度在0~24%;主食竹多选择平均高度在2~5 m,竹丛盖度>50%,混生,生长状况良好的缺苞箭竹.  相似文献   

9.
研究大熊猫种群空间利用的消长动态及其干扰因素对识别大熊猫潜在生境、保护大熊猫种群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收集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秦岭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对比分析了大熊猫种群的空间利用变化格局,并探究了道路干扰对大熊猫种群空间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0-2012年间,佛坪、长青核心密集区大熊猫种群空间利用密度西北方向增加,东南方向减少,即黄柏塬保护区呈增加趋势,而佛坪、观音山和周至保护区交界处呈减少趋势。其中,局部高密度区面积减少,但整体空间利用面积增大,并呈向外围扩散趋势。种群空间利用密度最大增长达3.05痕迹点/ km2,最大减小密度达2.71痕迹点/km2。(2)距国道、省道和县道2000 m以内种群空间利用密度增幅上升,距乡村道路2000 m外种群空间利用密度变化减小,且距高速公路3500 m大熊猫种群空间利用密度由减转增。深入探讨大熊猫种群空间利用格局可为建设优良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提供参考,其结论将有助于优化道路选址和保护区规划,缓解人为活动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秦岭羚牛( 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别名扭角羚,是亚洲特有的偶蹄目牛科动物,主要产于我国,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并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入濒危级保护动物.羚牛共有4个亚种,秦岭羚牛(B.t.bedfordi)是其中体型最大的一个亚种.秦岭羚牛只分布于我国秦岭山脉(北纬32~34°,东经106~110°),一般活动在沿秦岭主脊的海1 200~3 500 m之间,但在海拔700 m左右的区域也可能有极少数独牛光顾.目前秦岭羚牛的高密度分布区主要在陕西的太白、佛坪、周至、洋县、宁陕、柞水、镇安等地.与羚牛同域分布的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等珍稀濒危动物.  相似文献   

11.
九龙山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了南方铁杉在九龙山群落中的地位。结果表明:乔木层中,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木荷(Schima superba)生态位宽度较大,它们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灌木层中,南方铁杉、猴头杜鹃、朱砂根(Ardisia crenata)、木荷、三角枫(Acer buergerignum)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南方铁杉与这几个树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这些分析结果为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数量的扩增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南澳岛台湾相思林不同生境梯度的种群作为一元资源位,共选取8个资源位进行调查,计测台湾相思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重叠和相似性比例。结果表明,台湾相思林种群各种的生态位宽度差别明显,重要值大的种生态位宽度基本较大,种群物种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普遍较小;而台湾相思与生态位较宽的树种马尾松、鸭脚木、中华楠、潺槁树等生态位相似程度较大,对生境有一定相似的要求,重叠值也偏高,易形成混交林。其结果对南澳的台湾相思林分及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reatened and endangered specie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due to small population and specific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erefore, identifying and incorporating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a species’ adaptation to its environment are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hey can persist in situ. Correlative models are widely used to predict species’ distribution changes, but generally fail to capture the buffering capacity of organisms.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live in topographically complex mountains and are known to avoid heat stress.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limate change will lead to severe habitat loss and threaten previous conservation effort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panda's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have not been explored. Here,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in Daxiangling Mountains, one of the six Mountain Systems that giant panda distributes. We used a mechanistic model, Niche Mapper, to explore what are likely panda habitat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aking physiological, behavioral and ecological responses into account, through which we map panda's climatic suitable activity area (SAA) for the first time. We combined SAA with bamboo forest distribution to yield highly suitable habitat (HSH) and seasonal suitable habitat (SSH), and their temporal dynamics under climate change were predicted. In general, SAA in the hottest month (July) would reduce 11.7%–52.2% by 2070, which is more moderate than predicted bamboo habitat loss (45.6%–86.9%). Limi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bamboo and forest, panda's suitable habitat loss increases, and only 15.5%–68.8% of current HSH would remain in 2070. Our method of mechanistic modeling can help to distinguish whether habitat loss is caused by thermal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or food loss under climate change. Furthermore, mechanistic models can produce robust predictions by incorporating ecophysiological feedbacks and minimizing extrapolation into novel environments. We suggest that a mechanistic approach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distribution predictions and conservatio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4.
栲树种群生态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及重叠、Feinsing等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处理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取样,分析栲树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结果表明,栲树种群为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群,其生态位宽度随群落演替过程基本呈增长趋势,而资源利用程度却呈“∧”形;对于栲树种群和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14个优势种群间在所有5类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仅栲树种群与典型针阔混交林中的小叶栲、光叶灰木、川灰木、薯豆、白毛新木姜子、广东山胡椒、大头茶、虎皮楠、杉木、马尾松种群上和针叶林中小叶栲、光叶灰木、杉木种群上,表现出显著完全特定重叠.  相似文献   

15.
两种鹪莺的种间生态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本文研究了褐头鹪莺(Prinia subflava)和黄腹鹪莺(P.flaviventris)在取食高度、取食基层和取食方法3个生态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以及它们与复合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鹪莺的现实生态位有较大的重叠,且种群密度变化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发生了显著移动,褐头鹪莺与黄腹鹪莺之 间存在着竞争;它们并没有采取生态位宽度来回避竞争,而是相反地各自扩展生态位宽度来减少重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浙江温州灵昆岛选取了1997年围垦的潮沟断面,进行了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物种生态位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于6门8纲20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多毛类;在潮沟的不同生境即草滩(GF)、边滩(BaC)和潮沟底(BoC),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有所不同,草滩发现的大型底栖动物为18种,边滩23种,潮沟底13种。生物多样性的大小顺序为: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BaC〉GF〉BoC;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BaC〉Boc〉GF;Pielou均匀度指数:BoC〉BaC〉GF;Simpson优势度指数:GF〉BoC〉BaC。对定量取样中获得的21个物种进行了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表明短拟沼螺、13本沙蚕和纽虫的生态位较宽。以密度4次开方数据为基础利用欧氏距离系数进行群落物种的系统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2维排序分析,发现21个物种可以分为3大类,即广布种、边滩种和偶见种。研究表明,物种生态位宽度、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分布及数量密切相关,反映了物种对各种生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7.
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1,自引:7,他引:64  
基于粤北始兴县罗坝保护区内2个2500m^2样地的群落分层频度调查数据,以不同林层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以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天然常绿林群落中的12个优势树种(栲树、马尾松、茶木、枫香、罗浮柿、杨梅、鹿角栲、黄瑞木、甜锥、山杜英、牛耳枫及鸭公树)进行了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耐荫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阳性树种(如马尾松等)同表现为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其中马尾松和枫香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与这两个种在群落演替中的衰退地位相一致,各优势树种,无论是耐荫种类抑或是阳性种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现有环境适应的相似性。群落1中相似性比例在0.5以上的占54.5%;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群落1中重叠值大于0.2的占51.5%。结合经典的森林群落分层频度分析,则可以更准确地判定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更新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把群落分层作为资源位,考虑不同的个体多度的分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分析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树种对生境的要求情况,不同的群落由于其中树种组成结构不同,使树种生态位宽度值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树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  相似文献   

18.
两种绣线菊低温锻炼与脱锻炼处理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维双向电泳法,研究抗寒能力与光合能力不同的金山绣线菊与华北绣线菊,低温锻炼处理对蛋白质表达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锻炼处理对2种绣线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显著不同,在低温锻炼与脱锻炼处理中,金山绣线菊产生低温诱导特异蛋白,华北绣线菊没有低温诱导特异蛋白表达;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表明,华北绣线菊与金山绣线菊经过低温锻炼后发生蛋白质差异表达,经质谱鉴定其中的3种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别为2种未知新蛋白,2种未知蛋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分别为VSHLAGFSSNNPK、LKADKPTLLSEAK;DPNDHPNPFTVK、DGNGFFLYLLDPDSSK、NGDGMFLYLLDGLESK,另一种差异蛋白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低温锻炼处理使绣线菊中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白桦、日阴菅及其它主要草本植物的个体数量为指标,分析了各植物种群在土壤有机质,速效P和pH值3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及其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日阴菅生态位宽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其余植物种类在有机质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大都是以中等海拔(800m)的样带最宽,而在速效P资源维上,又以中等海拔的样带为最窄,由于高海拔及相应低气温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植物种群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P的利用,主要植物种对之间在这两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重叠以高海拔(950m)样带为最小,在土壤pH值资源维上,溪荪与其它主要植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皆以低海拔(650m)样带为最小,可能是其特殊的环境组合迫使溪荪发生了生态位移动,大多数种对在土壤有机质,速效P和pH值3个资源维上都以海拔800m的样带生态位重叠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施药作为干扰因子,研究干扰条件下水稻纹枯病菌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与对照纹枯病菌的空间生态位存在差异,其中孕穗期施药+齐穗期施药和孕穗期施药+灌浆期施药两处理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520、0.572,与对照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0.8563相差最大;分蘖盛期一次施药处理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8577,与对照相差最小.各施药处理和对照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无显著差异,表明施药对纹枯病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影响不大.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病叶(鞘)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等计测结果表明,两次施药对病害的控制好于一次施药,其中两次施药中以孕穗期施药+齐穗期施药和孕穗期施药+灌浆期施药对病害的控制作用最强.施药不但压缩了水稻纹枯病菌的空间生态位宽度,限制了其在产量形成较为重要的上部叶位的扩张,而且压缩了水稻纹枯病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限制了其在水稻产量形成时期的扩张.但施药只改变了病菌生态位的分布,调整压缩了水稻产量形成期的病害生态位,病菌生态位势的总和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