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循环运动系统对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64例,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使用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上肢功能评定(STEF)评价肢体患者功能,使用平衡量表(BBS)和Fuglg-Meyer平衡量表(FM-B)评价患者平衡能力,使用自拟认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1)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3.75 % vs 75.00 %,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STEF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均显著增高,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均升高,并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循环运动系统对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及运动功能、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8周后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下肢Brunnstrom分级改善幅度,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高于对照组的84.62 %(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均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GSE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患者控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2年6月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RP术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膀胱训练,研究组接受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尿失禁程度、尿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漏尿次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漏尿量、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总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和腹压漏尿点压(VLP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D患者60例,根据计算机生成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两组均治疗两周。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步速、步频、步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患者经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治疗,运动和非运动障碍均可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盆底功能和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PSUI患者96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悬吊训练疗法,研究组患者接受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比两组疗效、盆底功能指标和尿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问卷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24 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ICI-Q-SF问卷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盆底肌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功能尿道长度(LES)、腹压漏尿点压(ALPP)、与最大尿流率(Qmax)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UI患者经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盆底功能和尿流动力学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肌内效贴干预,研究组接受肌内效贴联合TENS干预。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FMA、MBI、CM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患侧肩关节的外旋、前屈、外展的主动/被动活动度(AROM/PROM)均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TENS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阿普唑仑联用治疗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1例失眠症伴焦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晚在睡前30 min服用阿普唑仑0.8 mg,观察组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 %,P<0.05);两组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和生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睡眠持续性、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潜伏期、安眠药物和入睡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阿普唑仑联用治疗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普唑仑治疗,其能有效减轻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Bobath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05月-2022年0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obath疗法,74例)和研究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Bobath疗法,74例)。观察两组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0 d后NIHSS评分下降, mBI评分升高,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FMA-UE、FMA-LE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BB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FIB、APTT、D-D、PT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Bobath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恢复神经功能,进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对替莫唑胺联合图像引导大分割放射(IG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6例,根据是否出现EGFR突变分为对照组(EGFR未突变组)和研究组(EGFR突变组),每组43人,两组患者均接受替莫唑胺联合IGRT大分割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时间、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头痛、恶心、疲乏以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KPS)和肺癌相关症状量表(LC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IGRT大分割放射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疗效更好,并且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Brunnstrom分期训练)和研究组(40例,高频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神经因子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1(NGF-1)]。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MBP、NSE低于对照组,NGF-1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FIM评分升高(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心理/躯体/物质/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还可调节血清神经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接收的99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元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上肢运动功能、睡眠质量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35/49)(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FMA)评分则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hs-CRP、PAPP-A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GF、BDNF水平则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培元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睡眠质量,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固本健脑安神方联合针灸对慢性失眠的治疗效果及对日间脑功能状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份到2022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失眠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日期进行分组,其中60例奇数日期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另外60例偶数日期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固本健脑安神方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日间失眠症状反应量表(DISS)评分、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1)观察组愈显率为71.67%,对照组愈显率为5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对两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评分以及总分进行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3)治疗前,对两组DISS评分及HAS评分进行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4)经过治疗,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口苦、疲乏无力、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为6.67%,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P>0.05)。(5)治疗前,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固本健脑安神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可明显提升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改善睡眠障碍情况,提高日间脑功能状态,同时改善过度觉醒状态,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百乐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对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以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117例,将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和研究组(n=59,百乐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多导睡眠图(PSG)参数、神经递质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2%(55/59),高于对照组的79.31%(46/58)(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P物质(S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经百乐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后,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唑吡坦治疗,n=50)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血清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醒觉时间、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失眠障碍患者接受唑吡坦、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水平血压管理应用效果及其对近期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不进行降压治疗,将观察1组患者急性期血压控制120/80 mmHg,观察2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近期预后改善情况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对患者治疗效果和NIHSS测量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治疗期间NIHSS评分变化12 d>8 d>4 d,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4 d、8 d、12 d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MoC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MMSE和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压控制和入院NIHSS评分则与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血压控制120/80 mmHg与140/90 mmHg血压管理方案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43例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1例予地西泮治疗,实验组22予血府逐瘀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失眠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6.4%)高于对照组(61.9%),其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SQI评分较低(P0.05),空腹血糖水平较低(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高(P0.05)。结论:血府逐瘀丸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睡眠质量,改善失眠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8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2%(35/48)(P0.05)。两组治疗8 d后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 d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阿戈美拉汀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评分、多导睡眠(PSG)监测参数和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来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舍曲林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阿戈美拉汀联合舍曲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评分、PSG相关指标参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PSQI、HAMD评分均下降,且实验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睡眠总时间(TST)、睡眠效率(SE)、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3+4的百分比(SWS)、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睡眠时间(RT)增加,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1的百分比(S1)、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2的百分比(S2)减少,且实验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伴失眠,可有效改善抑郁和失眠症状,同时还可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是一个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病房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电生理刺激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记录脊髓运动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患者的认知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均得到了改善,研究组的一般情况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绪方面。两组治疗14 d后的脊髓运动神经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脑电诱发电位波幅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潜伏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迟发性颅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今(2019年8月),研究组的预后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生理刺激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恢复脊髓运动神经元功能,改善脑电活动功能,提高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和焦虑情绪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