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登革2型型内嵌合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OL-PCR(Overlap PCR)方法,扩增出D2-04和D2-MON501结构蛋白区、5′非编码区等域的嵌合片段,以此片段替换pDVWS501质粒中的相应部分后,转化DH5α菌。测序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含有D2-04株完整的PrM和E基因、一部分C基因,及D2-MON501株非编码区、非结构蛋白区和大部分C基因的嵌合病毒全长cDNA(QH-04/MON501)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登革2型病毒结构蛋白区对毒力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将我国登革 2、4型病毒分离株PrM E基因通过RT PCR以病毒RNA为模板扩增我国登革 2型 4 3株和 4型B5株的PrM E基因 .并分别克隆至pGEM TEasy载体 ,然后亚克隆至双顺反子表达质粒的两个多克隆位点 ,获得同时含有登革 2型 4 3株和 4型B5株PrM E基因的双顺反子重组表达质粒pIDME2 4 .在用该重组质粒转染的BHK2 1细胞中 ,不但可检测到PrM E基因的转录产物 ,而且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还可观察到针对登革 2型 4型病毒的特异荧光 .研究结果表明 ,重组的双顺反子表达质粒在真核细胞中可共表达登革两个血清型PrM E基因 ,为双价登革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观察含我国登革 2型病毒株 (D2 4 3)的PrM E基因的复制型SFV(semlikiforestvirus)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原性 ,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 .将PrM E基因自T载体上切下 ,插入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中 .将此重组质粒DNA以电穿孔法导入BHK2 1细胞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感染细胞内可检测到登革 2型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 .采用去除内毒素的质粒提取试剂盒制备重组质粒DNA ,然后以不同剂量通过肌肉多点注射途径免疫Balb c鼠 ,获得的鼠血清可与登革D2 4 3感染的C6 36抗原片起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 .结果表明 ,含登革 2型病毒PrM E基因的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在Balb c鼠中可诱导登革 2型病毒特异抗体的产生 ,但抗体水平较低 .  相似文献   

4.
Ribozyme抑制端粒酶活性的肿瘤基因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端粒酶RNA组分模板区设计合成锤头状端粒酶核酶(teloRZ),构建了teloRZ基因体外转录质粒PSPT19-teloRZ和真核表达质粒PXJ-neo-teloRZ.用T7/SP6体外转录系统检测了teloRZ对端粒酶RNA组分的体外切割效率,达60%左右.用脂质体介导法, 将PXJ-neo-teloRZ导入HeLa细胞和裸鼠移植瘤,结果使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降至对照细胞的11%~12.5%, 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传至19~20代时出现95%凋亡.裸鼠移植瘤注射PXJ-neo-teloRZ 14 d后,端粒酶活性下降69%,抑瘤率达62%.实验表明,该核酶可望成为有效的端粒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重抗性突变株L-氨酸发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北京棒状杆菌(Corynebaetarium pakinan.ra)产L-缬氨酸突变株334(Ile-,α-ABR)为亲株,经MNNG一次诱变,获得多重抗性突变株VT-405 (Ile-,α-BR,2-TAR NLR NVR)及其单菌落分离株125,产酸达28mg/ml。VT-405再经紫外线和LiCI复合处理,获Ar菌株。Ar保留其亲株的遗传特性,未再增加新的标记,产酸为30mg/ml1。通过2.6L自控罐发酵试验,证明L-缬氨酸发酵属发酵动力学II型。采用适宜的供氧和pH控制,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平均产酸率高达36.78g/L。  相似文献   

6.
我国D2-43病毒株PrM-E基因的重组SFV的制备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构建含PrM E基因的重组SFV病毒 ,将含我国登革 2型病毒PrM E基因的SFV表达载体和辅助载体DNA线性化后 ,进行体外转录 .然后将获得的 2种RNA转录物共转染BHK2 1细胞 ,以RT PCR法证明转染后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重组SFV .进一步将该重组病毒经蛋白酶激活后可使BHK2 1细胞产生细胞病变 ,并且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感染细胞内可检测到登革 2型病毒所特有的蛋白 .含我国登革 2型病毒PrM E基因的重组SFV的获得 ,为进一步观察该重组病毒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从而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选择19个不同类型南瓜品种,研究了300 mmol·L-1 NaCl胁迫条件下,幼苗地上部和根系Na+、K+、Ca2+含量、Na+/K+、Na+/Ca2+、钠-钾和钠-钙运输选择性系数(SNa+,K+和SNa+,Ca2+值)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处理8 d后,不同品种南瓜幼苗Na+含量均明显增加,而K+含量下降,离子平衡被打破.青栗(Q1)南瓜幼苗根系Na+含量、地上部Na+/K+、Na+/Ca2+、SNa+,K+和SNa+,Ca2+值均明显高于黑蜜南瓜(H2)和黑籽南瓜(H3).不同品种南瓜幼苗体内Na+含量、地上部Na+/K+和Na+/Ca2+、SNa+,K+和SNa+,Ca2+值变化趋势与NaCI胁迫下不同品种南瓜幼苗盐害指数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Q1耐盐性强与NaCl胁迫下地上部Na+/K+、Na+/Ca2+、SNa+,K+和SNa+,Ca2+值较低以及K+、Ca2+含量较高有关;而H2和H3对盐敏感与NaCl胁迫下地上部Na+/K+、Na+/Ca2+、SNa+,K+和SNa+,Ca2+值较高,以及K+、Ca2+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snthr-1Bao稀毛小鼠是本实验室培育的呈单基因隐性遗传的突变系小鼠,突变基因已被初步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末端;为了精确定位并鉴定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将(C57BL/6J×snthr-1Bao)F1代互交繁殖F2代小鼠4 400余只,其中稀毛小鼠1 100只,并在2个微卫星、35个可能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及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1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标记中找到4个合适的基因组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及F2代稀毛小鼠将突变基因精确定位到第9号染色体距着丝粒117.763 kb及119.129 kb之间1.367 Mb的范围内,在其间的21个基因中确定Plcd1为稀毛突变的强力候选基因。通过对基因组的直接测序,发现snthr-1Bao稀毛小鼠基因组上有一个14 883 bp的缺失,这一缺失包含了Plcd1基因的4—15号外显子及Vill基因的10—19号外显子。推测极可能是Plcd1基因缺失导致snthr-1Bao小鼠出现稀毛表型。  相似文献   

9.
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ete chrysosporium)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到一个新的具有酚氧化活力的低分子组分, 命名为Pc因子. 该组分分子量在600 Da左右, 含Glu, Gly, Val三种氨基酸残基, 其紫外和红外光谱也显示Pc因子含有氨基酸, 氨基酸的Cα信号在13C-NMR方法中也可检测到. 该物质对热稳定, 在酸性条件下易失活, 弱碱性条件下保持稳定. 它具有螯合Fe3+的能力, 并能够将Fe3+还原为Fe2+, 但不能产生羟基自由基HO·. 在不需要Mn2+和H2O2激活的条件下能够氧化酚型木素模型物2,6-二甲氧基酚(2,6-dimethoxyphenol, 2,6-DMP), 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athiazoline-6-sulfinic acid), ABTS)和丁香醛连氮, 其氧化作用需要金属离子和O2的参与, 为木素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一类新的氧化机制, Pc因子在此氧化还原体系中执行电子传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川中丘陵区冬灌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特征进行连续一年的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区(种植区)在水稻生长季平均CH4排放速率为22.76±2.76 mg·m-2·h-1,休闲期平均为1.43±0.20 mg·m-2·h-1,全年平均为9.64±1.17 mg·m-2·h-1;全年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其累计CH4排放量占全年总CH4排放量的91.2%未种植水稻区(对照区) 全年CH4平均排放速率为2.03±0.18 mg·m-2·h-1,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量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6.2%.N2O的排放在稻田落干时呈现脉冲排放.在水稻生长季,对照区CH4和N2O的季节排放速率分别为4.53±0.38mg·m-2·h-1和32.01±5.02 μg·m-2·h-1,而种植区则分别为22.76±2.76 mg·m-2·h-1和73.04±5.03 μg·m-2·h-1,植株参与导致CH4和N2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302%和128%.CH4和N2O的排放随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在冬灌田中,即使考虑500年的时间尺度,全年N2O排放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也只有CH4的7.9%,与CH4相比,冬灌田排放的N2O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11.
元素硫和双氰胺对蔬菜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温室盆栽淋洗试验,以NH4HCO3为氮肥源,研究了元素硫(S0)和双氰胺(DCD)对种葱和不种作物土壤NO3--N淋失量和NO3--N、NH4+-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周试验期间,与对照相比,S0+DCD和S0处理NO3--N淋失量分别低83%~86%和83%;NH4+-N淋失量分别高16.8~21.0 mg·盆-1和20.4~25.0 mg·盆-1;而同期无机氮(NO3--N、NH4+-N)淋失量则低60%.试验结束后,,S0+DCD和S0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79.9%~85.4%和74.9%~82.6%,以NH4+-N为主.S0+DCD处理无机氮淋失量比S0和DCD处理分别低4.6%~14.4%和15.4%~30.1%;试验结束后土壤无机氮分别高6.1%和16.8~36.0%.在Na2S2O3+DCD、Na2S2O3和DCD处理中也发现类似结果.可见S0施入土壤具有与DCD同样的氨稳定和硝化抑制作用.S0与DCD配合施用可使DCD的硝化抑制性增强,其作用机理是S0氧化中间体S2O32-、S4O62-,具有抑制硝化和DCD降解作用,延缓DCD硝化抑制效果.S0与DCD配合施用可用于延缓太湖流域蔬菜地土壤NH4+-N向NO3--N转化,减少氮向水体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生物量调查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测定基础上,对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CO2交换进行研究,分析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的能力和不同积水状态下(常年积水、间歇积水、无积水)湿地碳汇功能.结果表明:红树林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 33.74 t·hm-2·a-1,土壤排放CO2(包括CH4折算成CO2的温室效应量)12.26 t·hm-2·a-1,湿地每年净吸收大气CO2 21.48 t·hm-2,说明红树林湿地是一个强的碳汇;滩涂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 8.54 t·hm-2·a-1,土壤排放CO2 5.88 t·hm-2·a-1,排放CH4 0.19 t·hm-2·a-1,若按碳素折算,湿地每年吸收大气中碳素2.33 t·hm-2,土壤排放碳素1.74 t·hm-2包括(CH4中的碳),系统净固定碳0.59 t·hm-2,说明滩涂湿地是一个弱的碳汇,若将CH4的温室效应折算成CO2量,则土壤排放CO2 9.78 t·hm-2·a-1,排放比吸收多1.24 t·hm-2·a-1,对大气温室效应而言,滩涂湿地是一个弱碳源;常年积水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H4,无积水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常年积水湿地碳汇功能最大,无积水湿地碳汇功能最小.  相似文献   

13.
甘草次酸与AT1受体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Northern blot, 3H-TdR掺入DNA等技术, 研究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 GA)与AT1受体的结合以及此作用的可能机制. 研究表明, G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AT1受体有较好的结合作用(IC50为35.0 μmol/L), 它能引起细胞内[Ca2+]i增加, 激活转录因子c-myc, 从而产生对VSMC的增殖作用, 因此, GA具有AT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 这一结果为中药甘草的药理作用提供一种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二氧化碳对百合生长和两种化感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CO2浓度(600、800、1 000 μmol·mol-1)对亚洲型黄花多头切花百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为600 μmol·mol-1时,切花百合维持较高的Pn,在CO2浓度为600~1 000 μmol·mol-1时并持续45 d,百合并未出现明显的光合作用下调,这与新生子球对高CO2浓度下的百合光合适应性具有一定调节能力有关.CO2浓度为600 μmol·mol-1时,能提高百合切花0.57个茎高等级,对显色花蕾增长有正效应.不同CO2浓度对百合叶片中的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同,CO2浓度为600和800 μmol·mol-1时,能明显提高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植株也未出现叶枯病病株,这与适宜的高CO2浓度对Pn及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以及化感物质与提高百合自身抗病性有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CO2浓度为600 μmol·mol-1时最有利于百合叶片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CO2浓度升高对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开顶箱法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μmol CO2·mol-1使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降低,土壤表面CO2浓度升高导致CO2扩散受阻可能是土壤呼吸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500 μmol CO2·mol-1下两树种土壤表面CO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箱和裸地条件下的CO2浓度,增加幅度在40~150 μmol·mol-1之间;对照箱内长白松土壤表面CO2浓度略高于裸地,差异不显著,红松差异显著500 μmol CO2·mol-1下的长白松土壤全氮及总有机碳含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红松裸地的碳氮含量明显低于500 μmol CO2·mol-1 及对照箱内土壤碳氮含量;500 μmol CO2·mol-1 及开顶箱的微环境对地下3 cm处土壤温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对收获后冬闲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越冬稻田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残茬稻田和裸田的CO2的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16:00左右.日间CH4排放为净值,夜间表现为弱吸收.残茬稻田和裸田N2O夜间排放分别为日间平均的1.79和1.58倍.残茬稻田的昼夜CO2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裸田(P<0.05).在测定期间,残茬稻田CO2排放随温度升高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CO2排放与土温、地表温度和气温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收获后稻田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在11月10日至翌年1月18日测定期间,残茬稻田的CO2和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0.69±21.21) mg·m-2·h-1和(-0.04±0.01) mg·m-2·h-1,CO2排放通量较裸田高13.06%,CH4吸收增高50%.残茬稻田的N2O排放通量为(21.26±19.31) μg·m-2·h-1,较裸田低60.75%.由此说明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是大气CO2和N2O的源,CH4的汇.  相似文献   

17.
红豆草与土壤氮含量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闭的植物培养箱中,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红豆草和土壤氮含量对CO2浓度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正常CO2浓度(355~370 μmol·mol-1)相比,CO2浓度升高(700 μmol·mol-1),植物生物量增加25.1%(P<0.01),但植物体氮浓度降低25.3%(P<0.001),植物全氮没有显著的变化.经3个月盆栽实验后,与原始土壤相比,两种CO2浓度处理土壤全N、NO3--N和NH4+-N都有所降低,而土壤微生物氮则显著增加,这可能与植物生长有关.不同CO2浓度处理土壤NH4+-N浓度基本一致,但在高CO2浓度下,土壤NO3--N浓度显著降低,而微生物生物氮显著增加.对整个土壤-植物系统而言,盆栽实验后,整个系统全氮有少量增加,但变化不显著,特别是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全氮最大,这可能与培养材料红豆草为豆科植物,而且在高CO2浓度下生物量增加,导致氮的固定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将扩增的登革 2型病毒株PrM基因导入pSFV载体的SP6启动子下游 ,筛选出含该基因正、反向插入的重组质粒DNA。用SpeI酶分别将重组的和辅助的质粒DNA线性化 ,并将其体外转录成 5′末端含帽子结构的RNA。再将这两种RNA共转染BHK细胞。然后将转染的宿主细胞用登革 2型病毒株攻击 ,并分别观察含正、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甲病毒RNA介导的抗病毒效果。通过碱基序列测定 ,筛选出含PrM基因正、反向插入的pSFV PrM重组质粒。并获得了经重组RNA与辅助RNA共转染细胞而产生的重组病毒颗粒。含有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RNA ,在宿主细胞中具有抗登革 2型病毒复制的作用 ,而且强于含正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RNA。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素水平下二氧化碳加富对草莓叶片光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和光合仪研究了强光下不同供氮水平(12、4和0.4 mmol·L-1)和不同CO2浓度下(700和390 μl·L-1)丰香草莓叶片的荧光参数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O2和氮素对草莓叶片光抑制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在富CO2下,12 mmol·L-1供氮水平的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升高了62.7%,4和0.4 mmol·L-1供氮水平则分别降低了7.4%和21.3%;12 mmol·L-1供氮水平的Fm和Fv/Fm在强光胁迫时降辐减小,暗恢复时Fm和Fv/Fm恢复程度提高,而4和0.4 mmol·L-1供氮水平却相反.表明氮素供应不足时草莓叶片在富CO2环境下光合作用出现适应性下调,光抑制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氧化亚氮通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2002~2004年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3种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湿草甸和常年土壤过湿的灌丛湿地)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N2O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3种类型湿地N2O通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一般在非冰冻期表现为排放,冰雪覆盖期表现为微弱的吸收.生长季的N2O通量以灌丛湿地N2O排放通量最大,毛果苔草沼泽最小.全年平均N2O交换通量: 毛果苔草沼泽为53.928 mg·m-2·yr-1,小叶章湿地为21.408 mg·m-2·yr-1,灌丛湿地为657.120 mg·m-2·yr-1,证明沼泽湿地是大气N2O的源.3种类型湿地生长季N2O通量无明显的日变化,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