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通过对CO~2的固定以及与大气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增加海洋碳汇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热门研究课题和主要途径之一。海洋微型生物在海洋的固碳过程及碳循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对海洋碳汇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一类重要的海洋微型生物——单细胞原生生物在海洋碳汇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其中的代表——网粘菌门(Labyrintholomycota)原生生物在海洋碳循环和次级生产中的意义,并从清楚地认识海洋碳汇的过程和机制方面,提出未来该领域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案,为丰富海洋碳汇研究的生物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洋放线菌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放线菌由于其独特的代谢途径和合成新颖抗生素的能力,已经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海洋放线菌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广阔舞台。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曾断言,中国没有海洋文化。他说: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如果说,中国没有工业文明的海洋文化还稍许说得过去,但是说中国没有海洋文化那是不对的,当欧洲还是蛮夷之地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发育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的海洋文化,中国是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  相似文献   

4.
海洋天然产物与海洋生物技术管华诗(青岛海洋大学)世界海洋面积达三亿六千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1%。海水总体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现已从海洋发现的化学元素达85种,所有这些就为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浩大的活动空间及丰富的营养物质。据统计,整个地球生物的生产力每年相当于1540亿吨有机碳,而海洋就占了87%。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达20余万种。  相似文献   

5.
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补偿是一种防止海洋生态破坏、增强和促进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环境政策,是用海者履行海洋资源有偿使用责任,对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造成的海洋生态价值损失进行的货币化补偿。基于快速化、定量化和差别化补偿评估原则,编制了山东近海海域生态价值基准值表、生态损害系数表以及补偿系数表,建立了一种新的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方法体系,包括占用海域和邻近影响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两个方面的海洋生态价值损失补偿评估。针对2016年山东省5个典型用海项目,核算了其需要缴纳的海洋生态补偿资金,并与旧标准《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DB37/T 1448—2009)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按照本评估方法,用海企业需要缴纳的生态补偿资金会不同程度地提高,这将有利于用海企业增强资源有偿使用意识,引导企业理性用海,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有利于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用海效率;另外,按照产业政策不同、受影响海域的生态脆弱性不同对用海建设项目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进行差别化补偿,使得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目前,该方法已经应用于山东海域7个沿海地市9个海区的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中,被新发布的山东省地方标准《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技术导则》(DB37/T 1448—2015)吸收采用。该评估方法可为海洋管理部门的生态资本核算、生态补偿核算、环评审批和发放许可证提供科学基础,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以及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海洋微生物以其分类的多样性和遗传背景的特征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本文对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报道的研究结果看,占海洋微生物主导地位的海洋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种类最为丰富;海洋真菌和海洋放射线菌虽非海洋微生物中的主要菌群,但其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能不可低估。此外,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那些在常规条件下易于培养的微生物类群,今后的之一是对于非可培养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探索,我国应充分利用国内海洋微生物资源优势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江苏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S  Wang YT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748-754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海洋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根据江苏省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构建了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程建筑用海、能源用海、滩涂5个海洋生态足迹子模型,采用改进熵值法确定5类用海的均衡因子,分析了2000-2008年江苏省海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江苏省人均海洋生态足迹增幅近7倍,从36.90 hm2上升到252.9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05.01 hm2增至185.49 hm2,呈平稳增长态势;2000年,江苏省海洋环境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海洋经济呈弱可持续发展状态,2004年,海洋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赤字高达109660.5 hm2,海洋经济可持续能力下降.渔业用海的高生态足迹是造成江苏省海洋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滩涂是维持江苏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8.
海洋红酵母产虾青素培养基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海洋红酵母发酵虾青素的产量水平,对海洋红酵母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洋红酵母能利用葡萄糖、淀粉水解糖、糖蜜等多种碳源,用淀粉水解糖为碳源培养海洋红酵母所获得的虾青素体积产率最大;用牛肉膏为氮源有利于提高海洋红酵母的生物量,以(NH4)2SO4、NH4Cl和蛋白胨为氮源有利于提高海洋红酵母的虾青素体积产率,用KNO3、草酸铵、蛋白胨、尿素有利于提高海洋红酵母的虾青素细胞产率;在海洋红酵母的培养基中添加Mn2 、Cd2 、Zn2 、Fe2 能增加生物量,添加Zn2 、Fe3 、Mn2 能增加海洋红酵母的虾青素体积产率,添加Fe3 能提高海洋红酵母的虾青素细胞产率。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生态学认知的提高使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制度成为必然。总结了中国海洋保护区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发展海洋生态红线的必要性、区划原则、概念及组成体系;提出海洋保护区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可分别籍空间统一性、决策统一性、工作内容与管理要求的一致性相关联,海洋保护区的核心、关键和重要因素与海洋生态红线的范围划定、宏观应对策略制定、微观管理规定一一对应。对海洋保护区管理向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与管理的转变给出了若干建议,认为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指标体系可以参照海洋保护区绩效评估、保护区选划与评估指标;并从海洋生态红线的尺度,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格局-结构\过程-机理,复杂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结合,海洋生态红线基点观测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红线的研究和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油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已经对海洋及近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海洋石油污染去除的主要途径。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受石油组分与理化性质、环境条件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N和P营养的缺乏是海洋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生物降解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发展潜力巨大 ,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介绍了海洋中石油污染物的来源、转化过程、降解机理、影响生物降解因素及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内容 ,强调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优势和重要性 ,指出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大规模培养海洋真菌和提高获得抗菌物质的几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用不同海水浓度培养基发酵海洋真菌,在供试的10株海洋真菌中,5株海洋真菌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有明显差异;培养时间不同,6株海洋真菌的抗菌活性差别较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骋 《生物技术世界》2009,(5):28-29,32
地球的70%为蓝色海洋所覆盖,海洋亦是人类生命的起源。虽然人类对于海洋的科学认识,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工业开发应用程度尚浅、水平也不高,但目前对几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应用,已经显露出了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3.
增强海洋意识重视海洋生物技术林锦湖(国家科委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料宝库。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海水总体积地占球总水量的97%,浩瀚海洋中生活着20万余种生物,每年可为人类转化为30亿吨水产食品。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海洋农业,将是为人类供应蛋白质的主要产地;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将为人类提供治疗疑难病的特效药物和特殊功用的生化产品;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将对维护地球生存环境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丰富, 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病毒物质、抗生素、生物毒素、酶类、酶抑制剂、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等.对海洋细菌、海洋真菌和海洋放线菌所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和抗肿瘤活性物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海洋固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海洋生产力的氮、碳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俊德  王汉奎  张偲  黄良民  王肇鼎 《生态学报》2002,22(10):1741-1749
固氮生物及其共生体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素供给和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贫营养盐海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新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就海洋固氮生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世界不同海域和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固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在海洋生态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共生互作关系多样化,作较全面的概述。综合分析了海洋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活性)、在光合固碳中的作用和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介绍了固氮生物在海洋生物链和海洋不同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陈立  张其清 《生物磁学》2009,(20):3980-3982
近年来,从海洋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出的许多结构新颖又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天然聚酚类化合物,已经引起有机化学家和药学家的关注。我国海域辽阔,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2003年以来,我国该领域的不少科研成果在国际相关刊物上都有报道。本文对国内外海洋来源聚酚类化合物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按海洋聚酚来源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同时提出了海洋聚酚研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海洋微生物已成为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目前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大量新的抗肿瘤天然产物。文章综述了近几年从海洋微生物(海洋放线菌、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提供的资料,东亚潮汐平原对全球生态的意义在于,就在黄海及其沿岸的栖息地中,有记录的物种大约有1600种,包括约70种浮游植物,约300种底栖硅藻,约300种海洋大型藻类,约50种盐生植物,约500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约150种鱼类,约230种水鸟和海鸟,约10种海洋哺乳动物。这些生物中大多数依赖于潮汐平原,至少在其生活史的某个时期如此。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化学》2006,26(5):478-478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会同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航海医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共同承办的全国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药物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九届海洋药物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六届海洋生命活性物质与天然生化药物学研讨会、全国第二届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届海洋微生物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6日在辽宁大连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包括台湾地区)的320位代表出席了本届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海洋保种是补充完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活史,实现陆海接力保种的重要举措,为探究近海围栏是海洋牧场中华鲟幼鱼的潜在饵料资源及承载能力,研究对浙江温州近海的白龙屿海洋牧场进行周年调查,评估了海洋牧场中底栖动物及中下层生物资源量,并通过放养中华鲟摄食生长状况和消化道内容物分析,获得了海洋牧场中中华鲟幼鱼可摄食饵料种类,同时估算了其最大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白龙屿海洋牧场周年共采集到共47种饵料生物隶属于5门8纲,其中底栖动物38种、中下层生物9种,依据历史记录均为中华鲟可摄食种类;根据消化道内容物实测分析,放养中华鲟能够在海洋牧场中自主摄食,验证其摄食了4门5纲共16种饵料生物,其食物组成按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小排列:甲壳纲(主要为虾蟹类)>腹足纲>鱼纲>瓣鳃纲>多毛纲,摄食偏好按摄食选择系数大小排列:甲壳纲>腹足纲>瓣鳃纲>多毛纲>鱼纲;估算结果表明海域面积650亩的白龙屿海洋牧场中适合中华鲟摄食的饵料资源最大年产量约为818.389 kg,仅靠这些天然饵料供给的情况下,可供69尾中华鲟幼鲟正常生长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