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mb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mbr1基因是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关键候选基因, 该基因对畜禽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lmbr1基因作为控制鸡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以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杂交产生的F2资源鸡群为实验群体.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结合测序方法在外显子16检测到T/C和G/A突变各一, 在内含子5检测到一个A/C突变. 在亲代检测到突变位点后, 进一步进行F2代鸡群的基因型检测.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鸡lmbr1基因外显子16的T/C多态与全净膛率、肌胃率、胫爪率和胫围显著相关, 内含子5的A/C多态与胫爪率、肝脏比率和头颈重显著相关, 但两个位点都与其他生长及屠体性状的相关不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 鸡lmbr1基因应是控制这些生长及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2.
IGF2基因对鸡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影响及印记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代鸡群为实验材料, IGF2基因作为控制鸡生长、屠体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 通过PCR-SSCP方法对IGF2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 该基因外显子2中有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即71位碱基由C突变为G. 对F2鸡群个体进行了基因型鉴定, 经方差分析表明:该基因对部分生长、屠体性状有显著性影响(如胸角宽、腺胃重、半净膛重等). 研究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表达, 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 进一步分析发现,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即杂合子AB(父本等位基因在前)出生重、胸肌重较杂合子BA高, 而腹脂重后者较前者高. 另选丝毛乌骨鸡家系做IGF2印记状况检测, 杂合子与纯合子进行正反交, 然后检测后代基因型并选取杂合子, 利用RT-PCR-SSCP检测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 鸡的IGF2基因不受印记控制. 交互效应可能是由于其他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MC4R基因的SNPs及其与屠体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黑素皮质素受体(MC4R, melanocortin-4 receptor)基因的突变与猪、鼠和人等的食欲、肥胖、生长等性状有关, 而鸡MC4R基因的功能却知之甚少. 利用PCR-SSCP(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和DNA测序的方法, 对资源家系F2代鸡群MC4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存在4个单核苷酸多态(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 其中, 在MC4R基因5′调控区-524 nt发生了碱基的转换突变(C→T), 导致突变型基因比野生型基因多了一个NF-E2和一个cap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在MC4R编码区(61 nt)发生了碱基的错义突变(G→A), 导致此处蛋白质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 在MC4R编码区315和336 nt发生了碱基的颠换突变(G→T)和转换突变(C→T), 这两个突变为同义突变. 通过最小二乘分析SNPs与屠体性状的关系, 结果是突变的BB, DD和FF等基因型与鸡的体重、全净膛重(或半净膛重)、腿肉重等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关系, 但与腹脂重不显著. 结果表明, MC4R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控制鸡体重、生长等屠体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解偶联蛋白基因(UCP)作为影响鸡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解偶联蛋白基因是新近发现的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与脂肪代谢和能量调控有密切关系的一个基因,可以将其作为研究肉鸡体脂代谢的候选基因。以肉鸡和3个地方品种(北京油鸡,石岐杂,白耳鸡)以及海兰褐蛋鸡为实验材料,用2对引物对解偶联蛋白基因(UCP)的3‘非翻译区进行SNPs检测,探讨UCP基因作为影响鸡脂肪性状候原可能性。利用单链构像多态(SSCP)的方法进行SNPs的检测和基因型的判别。x^2检测表明,2对引物的突变产生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肉鸡与北京油鸡之间,白耳鸡与海兰褐蛋鸡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初步推断是因为北京油鸡属于肉用性状较突出的地方品种,推断它与现代肉鸡的遗传基础类似,而白耳鸡是偏向于蛋用的地方品种,和蛋鸡的遗传基础类似。引的2的1197处突变产生的3种基因型与肉鸡屠体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B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AB,AA基因型的个体。初步推断UCP基因为影响鸡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与三穗鸭屠体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方法]以139只贵州三穗鸭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方法,对鸟氨酸脱羧酶1(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1)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在ODC1基因中检测到1个碱基变异,位于第4外显子109 bp处,为A→G突变,且在此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型为AA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ODC1基因Ex4处多态性对三穗鸭的腿肌重、半净膛重等屠体性状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研究初步推测ODC1基因多态性与屠体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A109G可作为穗鸭屠体性状的遗传标记,为建立三穗鸭的分子辅助标记选择方法提供初步依据,推进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6.
鸡PPA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脂肪性状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以AA肉鸡和 3个中国地方鸡品种 (石岐杂、北京油鸡、白耳鸡 )为实验材料 ,用 7对引物对PPAR α基因整个编码区用PCR SSCP方法进行了扫描 ,结果发现引物 4扩增片段上有一个C T的单碱基突变 ,使鸡群中表现出 3种基因型 (AA、AB、BB)。统计结果发现 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 ,AA肉鸡同中国地方鸡品种差异很大 ,χ2 独立性检验差异极显著 (P <0 0 1)。将AA肉鸡 3种基因型同腹脂等屠体性状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他 2种基因型相比有较高的腹脂重和腹脂率 ,同AA型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因此推测PPAR α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脂肪代谢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 ,并且能够用于对鸡脂肪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是一种氧化还原性酶,参与体内多种能量代谢反应.它可以催化苹果酸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和CO2,并使NADP+还原成NADPH,NADPH是脂肪酸合成所必需的载体,棕榈酸可以利用生成的NADPH来合成长链脂肪酸,MD的活性与脂肪酸合成效率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MD也参与体内骨骼肌、心肌的能量代谢,并对肌纤维的生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根据鸡MD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在侧翼区检测多态性位点,在235bp(GenBank登录号:U49693)处发现一个SNP位点,此位点是一个限制性内切酶(SphⅠ酶)发生变化的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的第8世代肉鸡和东农F2资源群体为实验材料,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建立适合的统计模型,进行基因型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低脂系第8世代肉鸡中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大胸肌重和大胸肌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东农F2资源家系中BB基因型个体的大胸肌重和大胸肌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个体的肝脏重和肝脏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综上所述,MD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8.
蒋美山  陈仕毅  赖松家  邓小松  陈云  万洁 《遗传》2008,30(12):1574-1578
以哈尔滨白兔、天府黑兔、比利时兔、齐卡巨型兔以及加利福尼亚兔5个肉兔品种共22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 采用PCR-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的分析。结果发现兔MC4R基因237位发生转换突变(A→G), 5个品种内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分别高于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 而哈尔滨白兔、比利时兔以及齐卡巨型兔3个品种兔的A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天府黑兔和加利福尼亚兔。单位点基因型与屠体性状、饲料转化率以及熟肉率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 AG基因型与兔的体重、全净膛重以及饲料转化率有显著的关系(P<0.05), 而与熟肉率的关系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MC4R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控制兔体重及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孔祥洁  刘小林  吴艳  王婕 《遗传》2008,30(6):760-764
以384只北京鸭 (Z2系、Z4系、Z2×Z4杂交系)和樱桃谷鸭为材料, 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 对前胰岛素原基因外显子2与部分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发现存在2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 即在第179位和第195位分别发生了T→C和C→T的突变。适合性χ2检验结果表明, 北京鸭各品系和樱桃谷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分析SNPs与屠体性状的关系表明, 在北京鸭3个品系中, 基因型 BB 在胴体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上极显著(P<0.01)高于基因型AA和AB, 在腿肌重和皮脂重上极显著(P<0.01)高于基因型AB; 基因型AA在皮脂率和全净膛重上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基因型AB。而对于樱桃谷鸭, 只有AB型在皮脂重和腹脂重上显著(P<0.05)高于基因型AA。研究结果表明, 鸭前胰岛素原基因多态性与鸭的部分屠体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 且B等位基因有利于增加鸭的胴体重和胸肌重。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的第 6世代肉鸡为材料 ,鸡 7周龄时测定体重和腹脂重等屠体性状。根据鸡瘦蛋白受体基因内含子 8的序列 (GenBank登陆号 :AF2 2 2 783 )设计引物 ,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多态性位点 ,用PCR SSCP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 ,建立适合的统计模型对多态性位点产生的基因型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在第 50 0和 659位碱基同时发生了T—C、G—A突变。经最小二乘分析 ,3种基因型在腹脂重和腹脂率上差异显著 (P <0 0 5) ,BB型个体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AB型 (P <0 0 5) ,极显著地高于AA型个体 (P <0 0 1) ;3种基因型在肝重上差异显著 (P <0 0 5) ,且AA基因型个体的肝重显著低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初步推断OB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推测可以利用这个多态位点对鸡的体脂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
Ex-FABP 作为鸡腹脂性状主要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 (extracellula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Ex-FABP) 基因是脂肪酸结合蛋白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FABP) 家族的另一成员,参与鸡的脂肪酸、肌纤维、骨骼等调控过程 . 利用 PCR-SSCP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和 DNA 测序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杂交鸡进行了 Ex-FABP 基因 5′调控区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分析,发现了 3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位点 . 其中,此片段中的碱基 C (-1000) 的插入和碱基 T → C (-1011) 的突变,导致此处比野生型基因少了 1 个 cap ,多了 1 个 Nkx-2 、 1 个 AhR/Ar 和 2 个 CF1 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产生 . 利用 SAS 软件对 Ex-FABP 基因 5′调控区的 SNPs 与屠体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发现基因型 BB (突变型) 与腹脂重存在极显著相关 (P<0.01). 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 (Ex-FABP) 基因是影响脂肪沉积、控制腹脂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  相似文献   

12.
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代鸡群为实验材料,以鸡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为影响鸡脂肪性状的候选基因,应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法对该基因5′调控区近端1.6 kb的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其中第1对引物扩增的片段有2处碱基突变,第2对引物扩增的片段有1处碱基突变和1处碱基插入.经过与鸡腹脂性状进行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第2对引物扩增的BB型基因片段(突变型)与AA型(野生型)和AB型(杂合型)相比有较高的腹脂重和腹脂率(P<0.001),表明该基因对于鸡腹脂蓄积具有大的影响或与控制腹脂性状的主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在包括排卵、受精、着床、分娩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编码该酶的基因是影响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通过PCR—RFLP分析前列腺索内过氧化物酶2基因在15个中外不同繁殖性能猪种中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中国地方猪种和外来商业猪种往此摹因位点上存在丰富的多态性,繁殖性能相埘较好的江海型、华北型和华中型猪种中A等位基因表现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检验显示其基因频率分布与西方商业猪种及繁殖性能较低的高原型藏猪和华南型猪种差异均极为显著(P〈0.001)。利用二花脸x杜洛克资源家系F2群体分析该基因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在180头F2代母猪群体中,未能进一步证实该基凶位点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死胎数3个繁殖性状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携带优势等位基因4的个体趋向于拥有较高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偏低的死胎数,鉴于该基因的重要作用,基于全基因序列的SNP扫描和大样本群体的相关性分析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朱智  吴登俊  徐宁迎 《遗传》2007,29(5):593-598
以180只3个品系的温岭草鸡为材料, 采用PCR-RFLP方法对鸡MSTN基因外显子1的2个多态位点进行研究, 并分析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Bsh1236Ⅰ识别G(2100)A突变, 产生MN和NN 2种基因型, MspⅠ识别G(2109)A突变, 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 联合2个位点分析出现了5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在品系间的c2检验表明差异均不显著(P>0.05)。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的屠宰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多重比较显示:杂合型MN的腹脂重和屠宰率显著(P<0.05)高于突变型NN; 杂合型AB的胸肌重和胸肌率显著(P<0.01或P<0.05 )高于基因型AA, 基因型AA的腹脂重和腹脂率都极显著(P<0.01)高于突变型BB, 在腿肌重性状上, BB型显著(P<0.05)低于AA型和AB型;2个位点联合分析时, NA/MA基因型的腹脂重、腹脂率和胸肌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或低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Dehydrogenase,MD)是一种氧化还原性酶,参与体内多种能量代谢反应。它可以催化苹果酸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和CO2,并使NADP+还原成NADPH,NADPH是脂肪酸合成所必需的载体,棕榈酸可以利用生成的NADPH来合成长链脂肪酸,MD的活性与脂肪酸合成效率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MD也参与体内骨骼肌、心肌的能量代谢,并对肌纤维的生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根据鸡MD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在侧翼区检测多态性位点,在235bp(GenBank登录号:U49693)处发现一个SNP位点,此位点是一个限制性内切酶(SphⅠ酶)发生变化的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的第8世代肉鸡和东农F2资源群体为实验材料,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建立适合的统计模型,进行基因型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低脂系第8世代肉鸡中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大胸肌重和大胸肌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东农F2资源家系中BB基因型个体的大胸肌重和大胸肌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个体的肝脏重和肝脏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综上所述,MD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16.
王金雷  朱庆  刘益平  杜华锐 《遗传》2008,30(8):1033-1038
采用测序和单链构象多态(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的方法, 分析了PRKAB2 (Protein kinase, AMP-activated, beta 2 non-catalytic subunit)基因在5个优质肉鸡纯系和3个杂交配套系中的遗传分布、遗传变异及群体杂合性等群体遗传信息, 并分析了PRKAB2基因对屠宰性状及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发现该基因的CDS区域非常保守, 仅在外显子1的406 bp处发生点突变, 由T→C。野生型A基因可显著提高活重、屠体重、腿肌重和腹脂重(P < 0.05), 同时也会提高肉的嫩度。  相似文献   

17.
关洪英  唐志权  李辉 《遗传学报》2006,33(6):501-506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是一种氧化还原性酶,参与体内多种能量代谢反应.它可以催化苹果酸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和CO2,并使NADP+还原成NADPH,NADPH是脂肪酸合成所必需的载体,棕榈酸可以利用生成的NADPH来合成长链脂肪酸,MD的活性与脂肪酸合成效率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MD也参与体内骨骼肌、心肌的能量代谢,并对肌纤维的生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根据鸡MD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在侧翼区检测多态性位点,在235bp(GenBank登录号U49693)处发现一个SNP位点,此位点是一个限制性内切酶(SphⅠ酶)发生变化的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的第8世代肉鸡和东农F2资源群体为实验材料,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建立适合的统计模型,进行基因型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低脂系第8世代肉鸡中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大胸肌重和大胸肌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东农F2资源家系中BB基因型个体的大胸肌重和大胸肌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个体的肝脏重和肝脏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综上所述,MD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18.
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菌落形态、菌丝线性生长速率(以下简称为生长速率)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指出苎麻疫霉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存在3种类型:(1)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生变异;(3)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结果表明,该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具有多样性,上述两性状可以由细胞核杂合基因控制,也可以由细胞核纯合基因控制,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控制。试验结果还指出,苎麻疫霉的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和单卵孢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的苎麻疫霉菌株中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菌落形态、菌丝线性生长速率(以下简称为生长速率)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指出苎麻疫霉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存在3种类型:(1)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生变异;(3)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结果表明,该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具有多样性,上述两性状可以由细胞核杂合基因控制,也可以由细胞核纯合基因控制,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控制。试验结果还指出,苎麻疫霉的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和单卵孢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的苎麻疫霉菌株中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生长性状形成相关分子机理,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克隆了杂交F_1个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Ⅰ,IGF-Ⅰ)和IGF-Ⅱ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两个基因的组织表达水平,并比较了杂交F_1生长性状大、小两个亚群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显示:IGF-Ⅰ和IGF-Ⅱ的cDNA全长分别为824 bp和1 707 bp。IGF-Ⅰ和IGF-Ⅱ蛋白均具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典型特征,即包括信号肽和B、C、A、D和E5个功能结构域,并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IGF-Ⅰ与IGF-Ⅱ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仅为26%。IGF-Ⅰ与IGF-Ⅱ在杂交F_1下丘脑、垂体、肝脏、脾脏、肾脏、头肾、肠、心脏、皮肤、肌肉、性腺和血液中都有表达,且均在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心脏中最低。同池饲养F_1的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大亚群肝脏、血液和肌肉中IGF-Ⅰ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小亚群对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大亚群肝脏中IGF-Ⅱ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小亚群(p0.01),表明IGF-Ⅰ和IGF-Ⅱ的表达水平与杂交F_1的生长性状相关联。实验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草鱼(♀)与赤眼鳟(♂)杂交F_1生长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