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石器工业面貌,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6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441件。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原料为来自于遗址附近河流阶地及河漫滩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火成岩次之,石英岩、细砂岩和燧石等偶有使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存在少量砸击技术产品。石制品尺寸以小型为主。工具类型主要是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刮削器,有少量的尖状器和雕刻器。石器加工方向多为正向或反向。从出土石制品的情形看,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的面貌更接近于更新世期间华北地区常见的小型石片和修理小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类型,这与以往对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面貌为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遗址相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工作表明,龙岗寺第3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堆积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间,属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阶段。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及其出土的石制品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状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2010~2012年在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 采集石制品211件, 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遗址黄土地层剖面上。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 其次是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砾石, 砂岩、火山岩和硅质灰岩等砾石原料偶尔被使用。早期人类主要采取锤击法直接剥片, 砸击法剥片技术也被使用, 碰砧法剥片可能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石制品种类有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及碎片屑。工具中砍砸器数量最多, 其次是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与小型刮削器, 石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石球、手斧和手镐, 商丹盆地的石制品可视为含阿舍利(Acheulian)器物组合类型的石器工业。根据遗址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 初步判断商丹盆地丹江第三级阶地旧石器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古土壤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 在获得地层绝对测年结果之前, 石制品年代可暂置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3.
百峰遗址位于百色盆地西部右江南岸的第四级河流阶地。本文报道我们在该遗址调查时采集的37件石制品,其中包括2件手斧和16件手镐。这些手斧和手镐均用扁平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暗示生活在百色盆地的早期人类加工石器时利用附近可获得的原料。在遗址的网纹红土地层中,新暴露出来的石制品和玻璃陨石处于同一层位,显示百色盆地第四级阶地的石制品制作时代与玻璃陨石的降落事件时间一致,在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4.
六合遗址位于百色盆地右江南岸第4级阶地上, 于2005年6月至11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揭露面积1000㎡。遗址地层分为5层, 其中第①、②和③层为次生堆积, 第④层为原生的网纹红土, 第⑤层为砾石层。本次发掘出土71件文化遗物, 包括磨制石器2件、打制石器69件; 此外还发现1件玻璃陨石。打制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 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 以断块居多; 工具类型有砍砸器和手镐。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第4级阶地砾石层, 有石英岩、角砾岩、细砂岩、硅质岩、中砂岩和石英, 以石英岩为主。根据出土的玻璃陨石, 并结合地层、石制品特征比较, 六合遗址打制石器的年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5.
百色六怀山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百色六怀山遗址位于右江右岸第四级基座阶地。2005年10—1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出土石制品136件,砾石3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和砾石等。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手镐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古人类多在砾石一端采用锤击法打制石器。石器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鲜明特点。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6.
洛南盆地槐树坪旧石器地点最初发现于1999年,该地点位于南洛河左岸(北部)支流石门河及石门河的二级支流东麻坪河(石门河一级支流为麻坪河)之间的第四级阶地上,是洛南盆地高阶地旷野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2004年4~5月和2006年6~7月,槐树坪地点曾历经两次小规模试掘。2013年4~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发掘面积56 m~2,出土石锤、石料、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屑等不同类型石制品830件。本文对2013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槐树坪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遗址附近河流阶地砾石层中的砾石,其中以石英和石英岩为主,石英砂岩和细砂岩也有使用。剥片方式主要采用锤击法,偶见砸击法和碰砧法。石制品以中型和小型为主。工具多为石片加工而成的刮削器,偶见手斧、薄刃斧、石刀等大型工具。石器加工方向以正向居多。光释光测年数据表明,槐树坪地点埋藏石制品地层堆积物形成年代大约为距今8~9万年到1.3万年之间,其中7~8万年段的地层堆积物中包含石制品较多。槐树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丰富了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材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洛南盆地高阶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情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  相似文献   

7.
2019年6-8月,在秦岭东部南洛河流域河南卢氏盆地开展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遗址调查,在南洛河不同阶地之上的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采集石制品123件。部分石制品采自于阶地顶部暴露的黄土地层剖面上。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器等类型,整体属于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原料为取自河滩砾石堆积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等。石核为简单剥片的单台面石核和转向剥片石核。石器组合中既有手镐、砍砸器等重型类型,也有以石片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等。根据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初步判断,多数地点的石制品出自黄土L1-S2地层堆积,年代范围涵盖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西庄村南(19LS35)和九寨山(19LS27)两个地点的2件石制品则出自更早的S9和S13古土壤地层堆积中,它们的发现为进一步探寻南洛河流域最早的古人类活动提供了关键性的考古学证据。本次调查扩大了卢氏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为本区域旧石器遗址的保护和制订研究计划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兴遗址第1地点位于吉林省汪清县嘎呀河支流前河北岸的二级阶地,2018年调查发现,2019年对该地点进行了复查和试掘,试掘面积14 m2。采集和试掘发现标本131件,以石制品为主,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手斧和磨制石器,此外还发现有少量夹砂陶片。总体来看该遗址包含旧石器和新石器两期文化遗存,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存以石叶和细石叶为主要技术特征,石制品原料以硅质页岩和黑曜岩为主,根据石制品技术特征和地层堆积情况判断,年代与临近的黑龙江穆棱市康乐遗址年代相近,为距今100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图们江流域金谷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2018年广西百色六林岭旧石器遗址试掘结果的报道。试掘共开7个探方(面积28 m2)和1条探沟,可见9层堆积,从两个层位共获得石制品182件(其中地层出土40件,采集142件)。虽然两个文化层石制品在埋藏和保存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属于同一个技术传统。石制品分为备料、石锤、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包括砍砸器、手镐和刮削器。在第一文化层发现了与石制品伴生的玻璃陨石碎片,初步推测其年代为803 kaBP,尚不排除二次堆积的可能;第二文化层在第一文化层之下,年代要早于第一文化层,表明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持续活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两个文化层显示出不同的沉积环境,表明古人类在百色盆地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2022年3-4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在渝西北涪江流域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调查队在涪江下游各级阶地新发现旧石器地点46处,采集石制品833件,绝大部分石制品因脱层而暴露于地表,少量出自地层断面。石制品原料单一,剥片技术多样,类型丰富,形态与尺寸差异极大。从技术与类型方面来看,至少包含了砾石石器工业、石片石器工业和阿舍利石器工业,尤其是手斧、手镐、薄刃斧等器物组合和大石片技术产品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综合地质、阶地地貌及地层堆积物特征分析,这些遗址的时代跨度可能不大,大致应集中在中-晚更新世。本次调查发现表明,涪江流域也是古人类迁徙扩散和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对阿舍利手斧技术的分布和传播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L'Anthropologie》2018,122(1):1-13
The Bose Paleolithic industry in the Bo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is well known in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ty for its bearing handaxes dated back to 803 ka. Seven terrac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basin and terrace 4 is the most important because handaxes and tektites were recovered from this terrace. Since the first site was discovered in 1973, additional sites of the Bose Paleolithic industr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excavated, most of which are located on terrace 4. The previous studie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only one phase within this industry and its age is 803 ka. However, before 2013, no attempt had been made to dig down to the basal gravels from the top of terrace 4 i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Therefore, the stratigraphy and the layers from which the stone artifacts derive of terrace 4 are not clear. In 2013–2014, we conducted an excavation of 200 m2 at the Gaolingpo sit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leolithic sites in the Bose Basin. We excavated to the basal gravel deposits from the top of this terrace, and a section of more than 7 meters thick deposit was exposed and clearly shows the stratigraphic layers of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deposits. Furthermore, features and about 800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choppers, picks, scrapers, etc. were excavated from several stratigraphic layers, which are different in age and other aspects. Based on stratigraphy and the stone artifacts, three stages of Paleolithic cultural remains from the Gaolingpo site can be established. The first stage is in the age of at leat 803 ka. The second stage can be dated to 15 ka and the third stage to about 10 ka.  相似文献   

12.
高岭坡旧石器遗址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林逢镇檀河村,文化层为右江南岸第4级阶地的砖红壤层。本文材料为1986~1995年发掘和采集的、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收藏的834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工具、备料和断块;石片和断块占较大比例;工具既有手斧、手镐和砍砸器等重型工具,也有刮削器、凹缺器、石锥和鸟喙状器等轻型工具。两个类群在原料和毛坯选择上有明显差异。工具均采用锤击法,主要从较平的一面向较凸的另一面进行单向加工,辅以交互和错向加工。拼合石片以及大量细小石片、断块等的存在显示,该遗址为一处石器制造场所。  相似文献   

13.
王法岗  李锋 《人类学学报》2020,39(2):161-172
“许家窑人”化石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西端的侯家窑遗址。该遗址20世纪70年代历经数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数万件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虽然已有大量关于遗址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人类化石和考古遗物的出土地层仍有些模糊,文化层时代也存在较大争议;年代数据在20 kaBP到500 kaBP的大范围间变化,影响学者们对“许家窑人”及其文化遗存演化位置的认识。鉴于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7~2012年对该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调查及发掘,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廓清遗址埋藏的地貌部位和文化层的分布状况等基本信息。侯家窑遗址的地层包含上、下两个文化层;下文化层以下2~3 m(距地表约14.5 m)处确认了不整合接触面,其下为泥河湾层堆积,之上为河流阶地堆积。综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地层描述、新发掘地层以及人类化石保存状态的认识,“许家窑人”化石应出自遗址地层沉积序列的上文化层中,而非湖相的泥河湾层中。通过对目前遗址已有测年数据的重新梳理,我们认为,上文化层即“许家窑人”化石的时代为200~160 kaBP,主要对应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早期;下文化层的准确年代仍需验证,目前光释光年龄为198±15 kaBP, 26Al/ 10Be埋藏年代为240±50 kaBP。  相似文献   

14.
龙垭旧石器遗址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沱江二级支流康家河左岸,2010年7~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面积87 m2,出土石制品559件,动物骨骼化石数千件。石制品原料多选用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有硅化木、石英等。石制品类型主要有石核、石片、断块及手镐、大型石刀、似手斧、重型刮削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凹缺器和石球等石器,并有三组可拼合标本。从石制品面貌上看,古人类能够剥取大石片、以之加工石器,两面器技术不典型,初步呈现出似阿舍利技术特征。光释光测年显示,遗址年代可能达到旧石器时代中期。这批材料为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沱江流域更新世人类生存、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About eighty Paleolithic sites are presently known in Bose basin (West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South China). The sites are extensively spread on the fourth terrace of the Youjiang River. They are dated to 0.8 my, thanks to the presence in the archaeological layers of tektites, residues from a major meteoritic event,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rcheological materials. Only about twenty sites have been actually excavated and handaxes have been very recently discovered in stratigraphic context. The archeological material exclusively includes lithic industry which is mainly constituted by unifacial pebble tools made on coarse grain rocks: choppers, but also handaxes and picks. The technology used is very simple and there are no spheroids which usually characterize a lot of Chinese sites of this period. Bose handaxes, thought their number is quite low, remind of the western Acheulian.  相似文献   

16.
百色高岭坡旧石器遗址1993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对1993年度高岭坡遗址发掘情况的初步研究。本次发掘共揭露面积40m2, 获得石制品445件(7件采集), 并在同层发现了玻璃陨石。石制品包括石片、断块、工具和备料; 其中石片和断块占绝大多数, 没有发现石核。工具有以砾石为毛坯的各类砍砸器和以石片为毛坯的鸟喙状器; 石片特点揭示剥片程度很高, 剥片程序复杂。高比例各类石片的存在揭示该发掘区位于一石器制造场内, 反映出该遗址古人类石器制作工序的行为片段, 与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常见的大型工具的制作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大梅遗址位于百色右江区东南的右江北岸,最初发现于1982年。该遗址包括三个地点,分别位于Ⅱ、Ⅲ、Ⅳ级河流阶地上。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第一地点(A区)发掘面积1100m~2,第二地点(包括B、C、E区)发掘面积1900m~2,第三地点(D区)发掘面1000m~2,总揭露面积4000m~2。该点出土石制品314件,包括砾石、石核、石片、石锤、石器等。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剥片和修理主要采用锤击法,工具多用砾石直接加工而成,类型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尖状器等,刮削器数量最多。根据地层和出土石制品的特征推断,第一地点的时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8.
百色上宋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2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色市上宋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出土了近300件石制品和玻璃陨石。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和手镐等。根据地质、地貌分析和出土遗物的特征,本次发掘区的地层堆积为次生堆积,所出土的遗物来自第四级阶地,其年代早于发掘区的地层堆积形成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