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海高原中华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等四种双腔吸虫尾蚴经扫描电镜比较观察显示它们体表具有明显的差别。中华双腔吸虫尾蚴体部末部表皮呈具间隔的纵嵴,矛形双腔吸虫尾蚴在此部位呈如同玉米棒的玉米珠粒,未定名的“B”型和“D”型尾蚴,前者呈海棉状,后者介于矛形双腔和中华双腔的形态之间。这四种尾蚴的口吸盘、腹吸盘及体两侧表皮上,具有触毛及乳突的情况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青海高原二种双腔吸虫尾蚴腺体组织化学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组织化学反应方法观察了青海高原中华双腔吸虫尾蚴及暂称为“B”型双腔尾蚴(可能是枝双腔尾蚴)二种单细胞腺体的组化成分及其生理功能。大单细胞腺体12—13对,内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复合物象粘蛋白之类物质,及酸性粘多糖。小单细胞腺3对,含结合氨基的蛋白质及甲性糖蛋白。二种双腔吸虫在贝类宿主体内子胞蚴及尾蚴组化威分很相似但从尾蚴粘液腺的结构可以区分二虫种。中华双腔吸虫粘球内包绕在尾蚴体外的粘液含丰富的粘蛋白。双腔吸虫幼虫期组化成分与阔盘吸虫相应的幼虫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新疆白杨沟绵羊矛形双腔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寄生在牛羊肝脏的双腔吸虫在国内各农牧区中形成流行区的有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mis Tang et Tang,1978)、矛形双腔吸虫(D. lanceatum Stiles et Hassall,1896)及扁体矛形双腔吸虫亚种(D. lanceatum platynosomum Tang et al., 1980)它们在国内分布及危害情况曾有介绍(唐崇惕等,1980)。矛形双腔吸虫在国内有很大的分布区,也曾有人体病例报道。本吸虫的生活史虽已经阐明(Noller,1928;Voget,1929;Neu-  相似文献   

4.
内蒙科尔沁草原的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 Tang et Tang,1978)其第二中间宿主是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而山东滨州地区的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 Rud.,1803)和枝双腔吸虫(D.dendriticum Rud.,1819)的蚂蚁宿主是中华蚂蚁(Formica sinica)。作者用中华双腔吸虫的黏球感染山东的中华蚂蚁,同时用矛形双腔和枝双腔的黏球分别感染内蒙的黑玉蚂蚁。本文报道此试验中不同蚂蚁种类和各虫种后蚴间所产生的不同反应情况,及矛形双腔和枝双腔在后蚴各发育期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5.
内蒙科尔沁草原的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 Tang et Tang,1978)其第二中间宿主是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而山东滨州地区的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 Rud.,1803)和枝双腔吸虫(D.dendriticum Rud.,1819)的蚂蚁宿主是中华蚂蚁(Formica sinica)。作者用中华双腔吸虫的黏球感染山东的中华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双腔科某些吸虫是对牛、羊、猪、骆驼等家畜危害严重的一类寄生虫,例如寄生在胰脏的各种阔盘吸虫(Eurytrema Looss,1907)及寄生在肝脏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 Stiles et Hassall,1896)。前者分布全国各地,许多牛、羊群因此寄生虫病而大批死亡;后者主要分布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北的各牧区中,在羊肝脏中寄生的虫体数量是以千、万来计算,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生产。阔盘吸虫像矛形双腔吸虫一样,不仅是牲畜的重要寄生虫病的病原,而且也都能感染人体致病(图版Ⅰ图1),国内外病例常见不鲜(张月  相似文献   

7.
自1975年以来在江西省各地所采集的鸟类双腔科(Dicrocoeliidae)吸虫,经初步鉴定共32种,分隶二亚科10属,其中包括6个新种。本文将记载已知26种的名录(表1)和6个新种的描述。文中测量单位均为mm。模式标本存于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鸟类双腔科吸虫的四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于1964—1965年到云南调查鸟兽,解剖了部分鸟兽标本,收集寄生蠕虫,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有双腔科Dicrocoeliidae吸虫4新种:属于短盘吸虫属Brachydistomum计3种,平体吸虫属Platynotrema 1种,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9.
青海高原牛羊双腔吸虫病病原生物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文报道在青海高原对牛羊双腔吸虫病病原生物学初步调查的结果。从29个流行地区绵羊收集的标本检查结果,发现有四种双腔吸虫,它们是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客双腔吸虫(D.hospes)和枝双腔吸虫(D.dendriticum)。从三个流行区检查Helicella candacharica及Cathaica przewalskii二种陆地蜗牛,查到四种双腔吸虫成熟尾蚴,它们是中华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及二种未定名的双腔吸虫尾蚴,此二种尾蚴是何种双腔吸虫尾蚴,尚待进一步研究。检查流行区中7种蚂蚁是于9月份从乐都的Formica gagates查到双腔吸虫囊蚴,其形态与中华双腔吸虫囊蚴十分相像。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河南省7个产地35只马铁菊头蝠肠道检查, 发现吸虫5种, 隶属于3科4属.即: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朝鲜斜睾吸虫和中孔吸虫未定种.马铁菊头蝠是软体亚睾吸虫的新宿主.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陆雅君  潘雅玲 《动物学研究》1993,14(4):318-318,326
国外对复殖吸虫的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十分广泛,主要有大平并殖吸虫Paragonimus ohirai、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囊双吸虫Didymozoon、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牛血吸虫S.bovis、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等。国内已报道的仅有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长菲策吸虫Fishoederius elongatus为牛羊瘤胃中常见寄生虫,鸡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m gallinum寄生于鸡小肠,巨囊坚盘吸虫Pycnoporus magnoporus为寄生于翼手目肠道的小型吸虫。以上3种吸虫均列入中国家畜寄生虫电镜的系列研究中,现将它们成熟精子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内蒙东部地区绵羊中华双腔吸虫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 Tang et Tang,1978)的生活史虽经研究,但本吸虫在第二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体内发育的情况尚未经阐明(唐崇惕等,1980).内蒙科右前旗附近数个旗县是本吸虫的流行区,1980—1981年我们在那里进行本项工作,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寄生在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decollatus Swinhoe胆道内的双腔科、平形属一新种,定名为肥大平形吸虫Platynotrema fatomagna sp.nov.  相似文献   

14.
鴞形类吸虫(Strigeids)属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本类吸虫可分为前体与后体二部,前体为附着器官,具有口腹吸盘和黏器(adhesive organ);后体包含雌雄生殖器官,阴袋付缺,生殖腔开口于末端或亚末端。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及爬行动物的肠道内。就文献记载,已发现的虫种,达300种以上,分属于五个科。在国内报告者有:Faust(1929)、陈心陶(1934)、唐仲璋(1936)、吴光(1937)氏等先后报告的咽口属(Pharyngos-  相似文献   

15.
唐嘉珏 《动物学报》1996,42(4):337-342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双腔吸虫的精子结构,探讨了它与其他复殖吸虫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本种的成熟精子为细线状,共分为头部,中部和尾部具两根并生的,结构为9+1的轴丝。细胞核的致密程度有区域上的变化,细胞质较多,电子密度高,具一个线粒体,在单轴丝区域未观察到异常二联管及外周微管。  相似文献   

16.
本调查研究发现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山区中亦普遍存在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二病原。调查了共 11地点的羊队,此二吸虫的感染情况如下:浩特饲羊场:胰阔盘吸虫32%(16/50),中华双腔吸虫8%(4/50);扎旗种畜场:40%(6/15)、66.7%(10/15);突泉保石乡羊队:51.4%(19/37)、21.6%(8/37);中旗杜尔基苏木牧场:10%(1/10),30%(3/10);中旗杜尔基西里花牧场:50%(4/8),62.5%(5/8);前旗绿水种畜场:0(0/20),0(0/20);索伦马场公羊群:40%(2/5),60%(3/5);索伦马场三队:43.8%(7/16),25%(4/16);索伦马场二队:80%  相似文献   

17.
1980—1982年,我们在浙江宁波地区解剖检查蝮蛇(Agkistrodoa halys)70条,在2条的胆道中获得双腔科(Dierocoelidae)的吸虫39条。经鉴定为  相似文献   

18.
1974年剖检我国特有珍贵鸟类藏马鸡13只,在一只的肝脏内获完整虫体1个,另一只获完整虫体2个、残断虫体9个。经鉴定为双腔科(Dicro-coelidae Odhner,1911)线体吸虫属的一新种。现记述其特征如下。测量单位为毫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们在进行湖北省蠕虫区系调查中,收集到一些吸虫标本,经整理发现双腔科吸虫三新种,分别隶属于平形属Platynotrema,陆蠕属Lutztrema及阔盘属Eurytrema。模式标本存于武汉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标本测量数据以毫米为单位。  相似文献   

20.
福建北部山区耕牛枝睾阔盘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枝睾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 Chin,Li et Wei,1965)也是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胰管能严重引致病害的一种双腔类吸虫。目前尚只见报道于我国贵州、福建等地(金大雄等,1965)。关于它在国内外分布情况尚未了解,此虫种的生活史各期发育情况及其中间宿主种类都是以往科学上未经阐明的问题。我们于1976年得知,在我省北部浦城县九牧公社耕牛和羊只普遍感染枝睾阔盘吸虫,受害很严重。我们立即开展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