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吊罗山3种稀有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继超  史海涛  王力军  谢明东  李大江  邹强 《四川动物》2007,26(2):354-355,I0001
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在吊罗山保护区开展野外调查时,发现3种稀有两栖爬行动物:黑耳蛙(Rananigrotympanica Dubois、大泛树蛙(Polypedates dennysi Blanford)和脆蛇蜥(Ophlsaurus harti Boulenger)。确定黑耳蛙在海南的分布,补充记载了3种动物的基本生态资料。经详细比较,认为根据吊罗山1号标本命名的新种海南蛇蜥(Ophisaurus hainanensis Yang)应是脆蛇蜥的同物异名。建议今后发表新种至少依据2号以上标本,并应与已知相近种的标本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
海南脆蛇蜥(Dopasia hainanensis Yang, 1983)为杨戎生根据1号来自海南吊罗山的标本命名,其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少有人研究。2018年至2019年间,作者获赠2号来自海南脆蛇蜥模式产地的标本和1号来自脆蛇蜥(D. harti)模式产地的组织样。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两地样本Cytb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很近(仅有4.96%),且形态差异不明显,难以找到典型鉴别特征。本文研究成果支持海南脆蛇蜥和台湾脆蛇蜥(Ophisaurus formosensis)为脆蛇蜥的同物异名,同时认为越南的“海南脆蛇蜥”可能为一未描述的新种或新亚种。鉴于脆蛇蜥种下遗传差异较大,其种下关系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9年 6月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倮果乡获得 1条♂性蜥蜴类标本 ,经鉴定为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 nensisGray ,1 838)。虽然原四川境内的酉阳和万县有记载 ,但该二县现己归属新建的重庆直辖市 ,所以现在攀枝花市的记录应为四川省爬行动物新记录。中国石龙子隶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石龙子科石龙子属。标本保存于成都市玉林中学生物实验室。现将形态特征简述如下。体全长 1 73( 68 1 0 5)mm ,身体较粗壮 ,四肢发达 ,体背灰褐色 ,背部有 5条浅色纵纹 ,中间 1条在头部不分叉 ,侧纵纹由断续斑点缀连而成 ,背腹面散布的浅色斑点…  相似文献   

4.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相似文献   

5.
爬行动物鳞片的微结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脆蛇蜥(Dopasia harti)和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头部、背部和腹部鳞片的微皮纹结构及感受器特征。结果表明,3个物种的微皮纹和感受器存在种间差异。北草蜥和王锦蛇背部及腹部微皮纹均为狭长带状,脆蛇蜥为不规则多边形。北草蜥和王锦蛇颔片上有感受器,北草蜥无。脆蛇蜥腹部微皮纹上无小齿状凸起,北草蜥和王锦蛇有,与北草蜥相比王锦蛇的小齿状凸起更宽更长。王锦蛇的眼部微皮纹为向上竖起的脊,而其他部位的鳞片为具有小齿状凸起的狭长带状结构。本研究共收集整理17科99种的背鳞微皮纹数据和8科25种的感受器数据,对微皮纹特征和感受器形态进行祖先重建发现,狭长带状背鳞微皮纹主要存在于蜥蜴科(Lacertidae)、游蛇科(Colubridae)和石龙子科(Scincidae)中,而鬛蜥科(Agamidae)、蛇蜥科(Anguidae)、蟒蛇科(Boidae)以及蝰蛇科(Viperidae)的大多为多边形;较原始的感受器形态为无感觉毛的透镜状,这一结构在有鳞目动物进化中发生多次演化。本研究发现蛇蜥的鳞片表面微结构更接近于蛇类动物。因此,有鳞类动物鳞片微皮纹特征和皮肤感受器的形态是对其所处环境多重压力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姜雅风 《四川动物》2002,21(3):123-137
1 研究简史辽宁省爬行动物分类和区系的研究主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学者进行的。秦耀庭、季达明 (1 965 )对蛇类做了报道。四川生物研究所在《中国爬行动物系统检索》(1 977)一书中列出辽宁省有爬行动物 1 3种 ,其中陆栖种类 (不包括海产种类 )含黑眉锦蛇共 1 2种。赵尔宓 (1 979,1 980 )对大连蛇岛上的蝮属蛇种进行研究 ,订新种蛇岛蝮。季达明、刘明玉等(1 981 )报道辽宁产蛇类 1 0种。黄康彩 (1 981 )增加辽宁省蜥蜴类新纪录 1种。赵尔宓、黄康彩 (1 982 )对辽宁省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分类进行系统研究 ,订新种桓仁滑蜥 ,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对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共计2目8科12属19种,其中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和玉斑锦蛇(E.mandarina)为宁夏爬行动物新纪录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50,均匀性指数为0.563,其两栖爬行动物科数和种数分别占宁夏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72.7%和67.9%,分别占内蒙古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66.7%和50.0%;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草原沙蜥(P.frontal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密点麻蜥(E.multiocellata)是贺兰山优势种,花条蛇(Psammophis lineo-latus)、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和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为常见种,其余种类为偶见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中,14种为古北界物种,5种为广布种,且蒙新区物种成分优势明显,占42.6%,反映了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典型的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山地麻蜥深秋和晚春几项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地麻蜥 (Eremiasbrenchleyi)是‘我国常见的小型爬行动物。鉴于对它们冬眠期的肥满度等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作者于 1 995年 1 0月~ 1 996年 5月、1 997年 1 0月~ 1 998年 5月对其肥满度、胴体肥满度、脂肪体系数、生殖腺系数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实验用麻蜥捕捉自徐州市南郊泉山的朝阳山坡上 ,1 995年 1 0月 2 4日捕回 4 4只 (雌性 2 3只 ,雄性2 1只 ) ,1 996年 4月 2 1日捕回 2 2只 (雌性 1 0只 ,雄性 1 2只 ) ;1 997年 1 0月 1 6日捕回 2 3只 (雌性 1 1只 ,雄性 1 2只 ) ,1 998年 4月 2 5日…  相似文献   

9.
孟德荣 《四川动物》2001,20(2):86-86
作者于 1 996年 6月 8日在山东省烟台市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纬 36 88°~ 37 4 0° ,东经 1 2 1 1 0°~1 2 2 0 8°)指导学生动物学专业实习时 ,于海拔 4 50m处的林缘草丛中采到一雄性成体北草蜥 (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Gunther ,1 864)活体。经鉴定该标本与北草蜥的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变异。标本保存于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动物标本室。现报道如下。标本量度 :头长 1 8 5mm ,头宽 1 0 72mm ,头高8 58mm ,头体长 77 2mm ,尾长 2 77 1mm ,前肢长2 8 1mm ,后肢长 39 2mm ,第 4指长 1 0 …  相似文献   

10.
1995 ̄1996年,作撰写《中国动物志·蜥蜴亚目》卷鬣蜥科岩蜥属Laudakia时,详细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收藏的岩蜥属全部标本,发现其中采自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及通麦的9号标本在《西藏两栖爬行动物》书中被鉴定为喜山鬣蜥拉萨亚种Agama himalayana sacra,已上升为种,改隶岩蜥属,称拉萨岩蜥Laudakia sacra,实际与拉萨岩蜥不是同种动物,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