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3年以来,人们相继从人和大鼠等动物的心房中分离到心房利钠多肽(ANP)。但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ANP了解甚少。由于ANP对机体循环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其强大的降压、利钠、利尿的生理功能,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曾报导过恒河猴心房肌细胞中存在着大量的ANP样物质,随后对此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活性检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胶原蛋白多肽-铬(Ⅲ)(CPCC)螯合物对由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小鼠的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小鼠糖尿病模型,观察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对小鼠血糖、脾指数、胸腺指数、脾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CD40、CD40L的表达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螫合物可以有效预防小鼠血糖升高,对脾指数、胸腺指数有一定的恢复作用,脾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被提高,CD40、CD40L的阳性表达率增加。结论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能活化免疫细胞,恢复和改善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一定程度地减轻四氧嘧啶的毒性作用,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3.
鲤、青鱼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别和定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使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10种哺乳动物激素培育出的抗血清对鲤、青鱼肠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的鉴別表明,它们的肠道粘膜上皮中存在有胃泌素、P物质、牛胰多肽、亮氨酸脑啡肽、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物、抑胃多肽等6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而五羟色胺、胆囊收缩素和神经降压素没有免疫活性反应。在鲤的肠粘膜中存在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青鱼中则未见到这种细胞。两种鱼的各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多数在前肠的分布密度较大;但青鱼肠粘膜中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两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却在直肠中分布最多;胰高血糖素样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中肠分布最多。P物质和胃泌素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大多数分布于肠褶顶部;其他各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则主要分布于肠褶的中、底部。本文比较了鲤、青鱼的肠内分泌细胞在各肠段中的分布密度,并对其形态学及分布特点进行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心房组织分泌的激素利钠多肽(ANP)能调节内环境体液和血压的稳定平衡。从猪脑的酸性提取物内,已分离纯化出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新的猪脑利钠多肽(porcine 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PBNP),此神经多肽具有 ANP-样免疫生物活性。将 PBNP 作氨基酸全序列分析与α-ANP 氨基酸序列[4-28位]比较时,显示出很高的同源性,但又有显著区别,表明两者的基因不同,PBNP 26个氨基酸残基有7个氨基酸改变和1个精氨酸插入。α-ANP位于半胱氨酸残基一侧的17个氨基酸序列[7-23位]是具有 ANP 活性的主要部位。α-ANP 与 PBNP 羧端  相似文献   

5.
蜂蛹多肽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增强免疫、抗肿瘤及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关于蜂蛹多肽纯化组分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探究蜂蛹多肽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影响,以蜂蛹多肽纯化组分BPP-21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12.5、25、50、100和200 μg·mL-1)下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吞噬能力、细胞因子分泌能力、NO分泌能力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浓度12.5~200 μg·mL-1范围内,BPP-21对RAW264.7巨噬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显著提高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与NO的分泌水平(P<0.05);在浓度25~200 μg·mL-1范围内,显著增加细胞吞噬能力以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分泌量(P<0.05);在浓度50~200 μg·mL-1范围内,显著提高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P<0.05)。研究表明,蜂蛹多肽纯化组分BPP-21可增强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为蜂蛹多肽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新近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ET还有强效的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亦是近年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有明显的利钠、利尿  相似文献   

7.
N_2分子激光泵浦染料激光(简称N_2染料激光)照射正常小鼠脾区后检测脾指数及脾细胞NK活性(比色沉淀法)的变化。发现600nm波长的激光照射能积显著提高脾指数,增强NK细胞活性,570nm、530nm波长亦能增强NK活性,500nm时则起显著抑制作用,570nm波长对脾指数无影响,而530nm、500nm则极显著降低脾指数。接种艾氏腹水癌(EAG)的荷瘤小鼠经激光照射9、11、13天后瘤重显著减小,且荷瘤后增大的脾脏亦得以显著减小,NK活性显著增强。说明适当功率和适当照射时间的激光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是防治肿瘤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抗食蟹猴、恒河猴等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免疫球蛋白二级抗体,开展对其传染病血清学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方法采用饱和硫酸铵盐析、Agarose-Protein G亲和层析技术,从食蟹猴血清中提纯IgG。经SDS-PAGE电泳鉴定,采用常规法免疫C57BL/6小鼠,三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Ag14骨髓瘤细胞通过PEG4000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筛选、鉴定。结果得到5株阳性杂交瘤,分别命名为2B6、2B7、2D9、3B2、5E4,并且5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均与恒河猴的IgG或血清发生交叉反应,而与其他物种如东北虎、犬等动物的IgG或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 5株杂交瘤产生的单克隆抗体(McAb)具有较好免疫活性,且能长期、稳定地分泌抗体。此项研究工作为后续研究食蟹猴、恒河猴传染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猴脾脏内NPY、CGRP、SP 和 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 ABC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DN)显色技术,观察了神经肽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 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Immunoreactire,IR)阳性神经纤维在猴脾脏的分布。结果发现,NPY-IR 神经纤维沿脾的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走行,在被膜、小梁、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亦有分布。CGRP-IR 和SP-IR 神经纤维在脾脏的分布相同,主要沿脾动脉走行,中央动脉周围尤为丰富,白髓和红髓的淋巴组织中有少许分布。VIP-IR 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白髓和边缘区有零星分布。猴脾脏肽能神经纤维末梢与免疫细胞接触密切,揭示它们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活性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为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重组人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的表达量,将3个ANP通过赖氨酸(Lysine,K)串联,并构建相对应的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ANP3。转染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60%。经过包涵体变复性,赖氨酸酶(Lys-C)和羧肽酶(CPB)水解,以及一系列层析纯化,每升培养液可获得约16 mg的ANP蛋白。最终,纯化后的ANP经UPLC及Tricine SDS-PAGE鉴定,纯度大于90%,LC-MS鉴定显示其分子量为3 080 Da,且为二硫键正确形成的ANP单体,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其具有和参比品一致活性。本研究为ANP的大规模制备打下了基础。同时,所采用的串联表达技术也为其他多肽类药物的重组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阐明心理性应激和躯体性应激对鼠脾杀伤细胞影响的异同。应用Communication box系统分别使小鼠连续负荷心理性应激和躯体性应激3 d后,以51Cr释放法检测鼠脾NK、LAK、CTL细胞杀伤活性。负荷心理性应激和躯体性应激后,可导致鼠脾NK细胞、LAK细胞杀伤活性降低(P〈0.05,P〈0.01);两者均可明显降低C57BL/6小鼠脾CTL细胞活性(P〈0.01),躯体性应激比心理性应激对CTL细胞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心理性应激和躯体性应激均可降低脾NK、LAK、CTL细胞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用中和试验在不同细胞上对干扰素血清与猪脾细胞干扰素(PSIFN)及人干扰素(HuIFN-α)的中和能力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HuIFN-α多克隆抗体具有明显的中和PSIFN的能力。而人免疫干扰素(Hu IFN-γ)抗体具有微弱的中和猪脾细胞干扰素能力。猪脾细胞干扰素不仅可在同源细胞表现出抗病毒活性,而且可在异源细胞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应用人白细胞干扰素多克隆抗体亲和层析可有效地分离猪脾细胞干扰素,证实猪脾细胞干扰素与人白细胞干扰素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驱虫斑鸠菊(VW)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进行以下实验探讨VW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小鼠脾T、B细胞增殖活性;脾细胞介导羊红细胞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测定B细胞生成抗体活性,流式细胞法测定B细胞上CD19表达活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试验测定T细胞活性、眼3H演-TdR掺入法测定T细胞分泌IL-2活性等。用酶学方法研究VW对小鼠体内酪氨酸酶的作用。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酪氨酸酶基因表达活性。结果表明,VW可以明显抑制小鼠体内T、B细胞的增殖反应(P<0.01);对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的正常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活性、CD19B细胞亚类表达、小鼠DTH反应和T细胞分泌IL-2活性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VW还可以提高小鼠血清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酪氨酸酶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VW可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可以从转录水平增强酪氨酸酶活性,进而促进黑素合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直肠途径接种卡介苗(BCG),并与肠胃外途径接种进行比较对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的免疫应答及保护作用.实验选用动物为BALB/c小鼠、远交系Hartley豚鼠和恒河猴;BCG为Pasteur株1173P2;攻击用菌种为结核杆菌H37Rv.直肠免疫小鼠、豚鼠及恒河猴时分别接种2×109、2×1010和6×1010活菌单位的BCG;皮下注射免疫小鼠时接种100 μl BCG(含108活菌单位);皮内注射免疫豚鼠和恒河猴时分别接种5×106和1×109活菌单位的BCG.在两条途径免疫后不同时间,取豚鼠和恒河猴脾细胞在96孔微孔板培养,用3H TdR掺入法测定对PPD刺激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5.
多肽在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免疫防御、肿瘤病变等在内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 1953 年首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 物活性的多肽问世至今,全球上市的多肽药物有 80 多个,有大量多肽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多肽类药物具有独特的优势:活性显著、特异性 强、毒性较弱,在体内不易产生蓄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比较少。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多肽药物的发展情况,希望对从事多肽类药物研 发的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火针层孔菌(桑黄)粗多糖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火针层孔菌不同粗多糖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胞外粗多糖组、菌丝体粗多糖组、子实体粗多糖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给药10d后测定荷瘤小鼠脾NK细胞活性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结果显示火针层孔菌粗多糖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能够提高小鼠脾NK细胞活性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P<0.01),表明火针层孔菌液体发酵粗多糖和子实体粗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均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阐明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降低NK细胞杀伤活性的机制及异同。应用Communication box系统分别使小鼠连续负荷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后,以~(51)Cr释放法检测鼠脾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鼠脾细胞、LAK细胞中NK细胞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均可降低鼠脾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但对脾细胞、LAK细胞中NK细胞受体表达的影响却不同,提示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影响NK细胞功能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甲型肝炎动物模型(狨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以不同剂量的不同HAV毒株,经静脉和胃肠道分别接种普通狨猴和白须狨猴后,其血清ALT、AsT和LDH活性均见升高。对酶活性比接种前增加,大于十3SD值的6只狨猴作肝活组织检查,见有与急性病毒肝炎相一致的组织病理变化。此外,用免疫电镜法检出狨猴粪便中HAV颗粒,狨猴接种HAV后36天,血清IgM类和总抗HAV抗体均阳转。上述结果提示,普通狨猴有可能作为研究甲型肝炎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放射免疫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显示: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存在心房利钠多肽样免疫活性物质,其密度以下丘脑和隔区最高。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些神经元可能在核周体合成心房利钠多肽,参与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心血管活动等多种生理功能的中枢调节过程。提示心房利钠多肽可能既是一种激素,又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新的肽类神经递质或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0.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子筛层析、Tricine-SDS-PAGE、Western-blotting、凝集实验、抑菌实验和Edman N端测序等方法探索血蓝蛋白酶解多肽的凝集和抑菌活性。结果发现, 血蓝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后可产生分子量约为6—70 kD的7条多肽, 该酶解混合物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具有显著的凝集活性, 与未酶解的血蓝蛋白相比, 其凝集活性可提高4—16倍。在此基础之上, 进一步分离纯化该7条多肽, 发现多肽-3对副溶血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 且具有较好的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75 μg/mL时, 其抑菌率为(93.76±1.60)%,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0.01)。进一步研究显示该多肽位于血蓝蛋白N端α-螺旋区域。由此推测, 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在体外经胰蛋白酶酶解后可产生具有凝集、抑菌等免疫活性的多肽, 这对研究血蓝蛋白的降解机制及其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