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蛋白源(鱼粉,FM;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低聚糖(SBO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摄食率、生长性能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饲料FM、SPI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饲料FMO、SPIO分别在饲料FM、SPI基础上添加10%SBOS(水苏糖:2.61%;棉籽糖:0.61%)。试验表明:①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前两周摄食率无显著影响(p > 0.05);而显著降低了整个养殖周期FMO组牙鲆总摄食率,提高了SPIO组牙鲆总摄食率(p < 0.05);②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无显著影响(p > 0.05),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对FER和PER无显著影响,却显著提高了SGR(p < 0.05);③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提高了牙鲆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和γ-L-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但仅AST差异显著(p < 0.05),而对肝脏AST、ALT、AKP、LDH和γ-GT活性无显著影响(p > 0.05);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血浆ALT和LDH活性,而对AST、AKP和γ-GT活性无显著影响;同时,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肝脏AST和ALT活性,而对AKP、LDH和γ-GT活性无显著影响;④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血浆中尿素氮和游离氨基酸浓度均无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源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效应;其中,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生长效应,而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却表现出促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蛋白源(鱼粉,FM;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低聚糖(SBO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消化道(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和肝脏消化酶活性、饲料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道(胃、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饲料FM、SP1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饲料FMO、SPIO分别在饲料FM、SPI基础上添加10%SBOS(水苏糖:2.61%;棉籽糖:0.61%)。试验表明:①饲料中添加SBOS普遍降低了牙鲆消化道和肝脏蛋白酶活性,但差异均不显著(P〉O.05)。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肝脏脂肪酶活性(P〈0.05),而对消化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前肠脂肪酶活性,降低了胃和中肠脂肪酶的活性,而对幽门盲囊、后肠和肝脏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中肠淀粉酶活性,提高了胃淀粉酶活性(P〈0.05),而对幽门盲囊、前肠、后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胃和前肠淀粉酶活性,降低了中肠脂肪酶活性(P〈0.05),而对幽门盲囊、后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②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而对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对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③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胃和小肠组织结构均无明显负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消化道和肝脏消化酶活性、饲料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道组织结构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效应;大豆蛋白源中含有的SBOS不是影响牙鲆对其利用率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蛋白源(鱼粉,FM;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低聚糖(SBO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消化道(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和肝脏消化酶活性、饲料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道(胃、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饲料FM、SPI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饲料FMO、SPIO分别在饲料FM、SPI基础上添加10%SBOS(水苏糖:2.61%;棉籽糖:0.61%)。试验表明:①饲料中添加SBOS普遍降低了牙鲆消化道和肝脏蛋白酶活性,但差异均不显著(p > 0.05)。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肝脏脂肪酶活性(p < 0.05),而对消化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前肠脂肪酶活性,降低了胃和中肠脂肪酶的活性,而对幽门盲囊、后肠和肝脏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中肠淀粉酶活性,提高了胃淀粉酶活性(p < 0.05),而对幽门盲囊、前肠、后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胃和前肠淀粉酶活性,降低了中肠脂肪酶活性(p < 0.05),而对幽门盲囊、后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②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 < 0.05),而对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 > 0.05)。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对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③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胃和小肠组织结构均无明显负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消化道和肝脏消化酶活性、饲料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道组织结构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效应;大豆蛋白源中含有的SBOS不是影响牙鲆对其利用率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28头西藏牦牛血液中6种酶的活性,探讨了6种酶活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LDH活性与产奶量、CAT活性与腹毛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AKP活性与体重、Amy活性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SOD活性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可以用LDH活性预测牦牛产奶量,用AKP、CAT、Amy 3种酶活性预测牦牛体重,用CAT、Amy活性预测牦牛腹毛长。因此,有望将LDH、AKP、CAT和Amy等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应用于牦牛产奶量、体重、腹毛长的选择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茴香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取Wister大鼠100只,随机取12只设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小茴香组和复方丹参组(n=12);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镜检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HE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炎症与脂肪变性明显,经小茴香干预后明显改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TP、ALB含量显著降低(P〈O.05),HYP、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茴香组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TP、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HYP、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小茴香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酶解技术水解太平洋鳕鱼肉, 制备不同分子量组分的两种水解鱼蛋白产品(Fish protein hydrolysate,FPH-A 和FPH-B)。在牙鲆幼鱼高植物蛋白饲料配方中, 以水解鱼蛋白产物1.2%和3.7%两个梯度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 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为期60d 的生长实验。研究了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水解鱼蛋白对肉食性鱼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3.7%的水解鱼蛋白显著促进了牙鲆幼鱼的生长, 特别是添加了富含低分子量组分的水解蛋白产品(FPH-A)后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各实验处理组牙鲆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摄食添加3.7% FPH-A 的牙鲆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鱼粉组。添加水解鱼蛋白显著提高了牙鲆幼鱼的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摄食3.7% FPH-A 实验鱼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实验表明, 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低分子量组分的水解鱼蛋白可显著提高牙鲆幼鱼的生长和饲料蛋白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46例,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以下3组,即无动脉硬化组(276例)、单纯性动脉硬化组(598例)和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72例)。分析和比较三组之间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ALT水平逐渐升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AST水平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和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组,而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之间As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之间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T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3048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LT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57BL/6J-HBV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以及与遗传背景相同的C57BL/6J小鼠的差异。方法选取8周龄和24周龄的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及C57BL/6J小鼠的血清测定T-BIL、ALT、AST、TP和ALB值。结果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与同周龄同性别的C57BL/6J小鼠相比,T-BIL、ALT、AST、TP和ALB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4周龄的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ALT和AST与其8周龄鼠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T-BIL、ALT、AST、TP和ALB值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且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ALT和AST值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
紫丁香苷是刺五加、祖师麻等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紫丁香苷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小鼠的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紫丁香苷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及肝脏中MDA含量,同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紫丁香苷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AST、ALT水平(P〈0.05);紫丁香苷低剂量能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并有效改善肝组织变性坏死情况(P〈0.05)。说明紫丁香苷对肝组织有保护作用,作用与剂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FN-γ)在慢加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on.chronihepatitisBloverfailure,ACHBLF)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ACHBLF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ELSIA法测定30例ACHBLF患者和30例CHB患者血清IFN-γ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AcHBLF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PTA水平显著低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患者的IFN.叮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0.529,P〈0.05),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0.172,P〉0.05)。结论:IFN-γ参与ACHBLF的发病,并且是ACHBLF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锌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产蛋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加锌Ⅱ组鸡的产蛋率高(P<0.05),破壳率低(P<0.01);加锌Ⅱ组鸡的产蛋率高(P<0.01),破壳率降低(P<0.01),蛋重增加(P<0.05)饲料消耗减少,Ⅱ组与Ⅲ组比较,生产性无显著差异。Ⅱ组和Ⅲ组肝中GOT和GPT、血清中AKP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肝中AKPⅡ组明显上升(P<0.05),Ⅲ组显著提高(P<0.01),SOD酶活性Ⅱ明显增加(P<0.05),Ⅲ组显著上升(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肝中GOT和AKP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它酶活性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鸡蛋中的锌含量Ⅱ和 Ⅲ组大幅度上升(P<0.01),Ⅲ组磷脂降低(P<0.05),Ⅱ组不受影响(P<0.05)。铁和各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肝脏、肺脏、肌肉和翅羽中的锌含量Ⅱ组和Ⅲ组显著增加(P<0.01)能脏中的锌含量Ⅱ组明显上升(P<0.05),Ⅲ组显著提高(P<0.01),心脏、脾脏和卵巢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幼鱼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5组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 在室内流水系统进行68d的养殖实验, 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分子量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16.050.03) g幼鱼消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5.4%超滤水解鱼蛋白(UF)、5.5%未经超滤水解鱼蛋白(FPH)、5.5%超滤截留水解鱼蛋白(RF), 其均占饲料蛋白的10%, 以及不添加水解蛋白(PP), 以上各组鱼粉含量均为18%, 对照组(FM)鱼粉含量为67.5%。研究结果表明, FM组的大菱鲆特定生长率与UF、FPH及PP组无显著差异(P0.05); 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在FM组与UF组无显著差异(P0.05), 但显著高于FPH、RF及PP组(P0.05); 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在UF、FPH及RF组显著高于PP组(P0.05), 但显著低于FM组(P0.05), 在UF组显著高于FPH和RF组(P0.05); 不同处理对饲料氨基酸和牛磺酸的消化率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 趋势为FM组最高, 其次为UF组, PP组最低; 半胱氨酸和牛磺酸的消化率在添加水解鱼蛋白的3组(UF、FPH和RF组)和不添加水解鱼蛋白的2组(FM和PP组)呈相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 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低分子量水解鱼蛋白(UF), 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有升高的趋势, 但UF、FPH以及RF都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 且UF效果优于FPH和RF。此外, 添加不同分子量水解鱼蛋白都降低了牛磺酸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宜于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饲料植物蛋白源,探究不同植物蛋白源饲料对幼蟹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和抗氧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50%的鱼粉配制基础饲料(记为FM),分别采用30.5%发酵豆粕、32.5%豆粕、28%棉粕和39%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总量的50%,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FSBM、SBM、CSM和RSM),投喂初始体重为(0.249±0.003)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8周。结果表明:(1)与FM组相比,FSBM、SBM和CSM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RSM组的增重率与FM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SBM组(P < 0.05),而其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FM、FSBM及SBM组(P < 0.05),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 0.05),蛋白质沉积率显著低于SBM和CSM组(P < 0.05)。(2)不同植物蛋白组的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和FM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RSM组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显著低于FSBM和CSM组(P < 0.05)。(3)与FM组相比,不同植物蛋白组蟹的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RSM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的高于其他各组(P < 0.05)。结果表明,在幼蟹饲料中,豆粕、发酵豆粕和棉粕替代基础配方中鱼粉的50%后并未对幼蟹的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及抗氧化能力造成负面的影响,发酵豆粕、豆粕和棉粕可以作为替代鱼粉的适宜蛋白源,且添加水平约在30%左右。菜粕替代后降低了饲料的利用和氨基酸沉积效率,这可能是由于菜粕的蛋白质消化率低、含有相应的抗营养因子和添加水平过高所致,建议使用前应适当进行脱毒处理,并与或和其他植物蛋白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蓝狐育成期的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微生态制剂EM,研究不同剂量的EM添加剂对幼狐生长发育,消化代谢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M添加剂能增强幼狐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Ⅲ组,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提高粗蛋白(CP),粗纤维(CF),矿物质元素Ca,p的消化率和净蛋白的利用率(P<0.05),且与剂量有关,Ⅲ组CP的消化率提高8.21%,净蛋白的利用率提高16.27%,Ca,P的消化率分别提高9.82%,12.13%,EM添加剂对粗脂肪(EE),无N浸出物(NFE)的消化率无影响(P>0.05),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幼狐的腹泻和便血症,显著提高幼狐的免疫机能(P<0.05),提高幼狐的成活率,同时减少矿物质元素的排放量,EM是一种高产,安全,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可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中华蟾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血清钙(Ca)、血清氯(Cl)、血清磷(P)、血清镁(Mg)、尿素(Urea)、血清钠(Na)雌雄问均差异不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钾(K)两项指标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肌酐(Cre)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测定结果可看出中华蟾蜍雌雄间血液生理生化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配合饲料中添加(4%)不同脂肪源[鱼油、猪油、豆油、花生油、混合油I(鱼油:豆油=1:1)、混合油Ⅱ(鱼油:猪油:豆油:花生油=1:1:1:1)]配制成6组实验饲料,对体重(2.23±0.05)g的管角螺幼螺进行6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鱼油组摄食率(34.10g/d·ind·10^3)、增重率(64.33%)和特定生长率(0.79%)最高,与混合油I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最低的为猪油组;肝体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猪油组最高(1.33),混合油I组最低(1.22);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鱼油组粗蛋白含量(肌肉:18.35%;肝脏:17.55%)显著高于猪油组、豆油组、花生油组和混合油Ⅱ组,猪油组(2.96%)和鱼油组(2.86%)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分和灰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鱼油组EPA(肌肉:4.44%;肝脏:5.89%)和DHA(肌肉:4.53%;肝脏:5.65%)含量,n-3/n-6(肌肉:1.57;肝脏:1.69)均最高.与混合油I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从人体健康和生产角度来说,以混合油I作为管角螺脂肪源不但可以得到较好的生长效果,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7.
选择健康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试验鱼,以红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不同水平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蛋白对鱼类生长和内分泌激素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鲌的特定增重率(SGR)具有显著影响(P〈0.05),40.89%饲料蛋白组的SGR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3水平与饲料蛋白水平正相关(P〈0.05)。血清GH水平与饲料蛋白水平和生长负相关(P〈0.05),血清IGF—I水平与饲料蛋白水平和生长正相关(P〈0.05)。适宜蛋白水平通过提高翘嘴鲌血清T,和IGF—I的水平来调控生长。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54.0%的鱼粉蛋白时,翘嘴鲌的SGR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翘嘴鲌血清T1与饲料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替代量负相关(P〈0.05)。40.5%和54.0%替代组的血清G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饲料中豆粕对鱼粉替代水平正相关(P〈0.01),与生长负相关(P〈0.05)。血清IGF—I与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负相关(P〈0.05),与生长正相关(P〈0.05)。大豆蛋白的替代亦通过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来调控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路发挥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00μmoL/L的H2O2处理细胞6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建立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9c2细胞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在H2O2浓度为200μmol/L作用6h条件下,细胞存活率降低程度适中,实验结果重复性好,确定后续实验采用200μmol/L H2O2作用6h建立模型。与H2O2组比较,10mg/L及20mg/L AST均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使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T—SOD及Mn—SOD活力显著提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0mg/L及20mg/L AST均显著增加H2O2损伤的H9c2细胞p—ERK1/2蛋白的表达(P〈0.01),当用PD98059(ERK1/2的抑制剂)预处理后,AST的作用则被取消。结论:黄芪苷Ⅳ可以通过ERK1/2通路发挥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初始平均体重(2.02±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植酸酶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5000.0g豆粕中添加2.5g植酸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植酸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粗蛋白49.7%、总能20.9kJ/g)饲料,对照饲料主要以鱼粉为蛋白源;在对照饲料的基础上,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每千克豆粕组饲料中添加1000IU植酸酶,配制成植酸酶组饲料;用植酸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植酸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植酸酶则显著降低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直接添加植酸酶组、植酸酶预处理豆粕组牙鲆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与鱼粉对照组相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与不添加植酸酶的豆粕组相比较,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1000IU/kg饲料的植酸酶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氮贮积率(P0.05)和磷贮积率(P0.01),显著降低氮排放率(P0.05)和磷排放率(P0.01),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豆粕中添加植酸酶进行发酵预处理,降低了豆粕中植酸含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预处理豆粕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显著降低氮(P0.05)、磷和钙的排放率(P0.01)。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0和260 mg/kg的合成虾青素配制成3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和16%的等氮等脂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1、2和3), 以中华绒螯蟹商业育肥饲料作为饲料4, 分别投喂4组雌蟹(每个饲料组3个重复水槽, 每个水槽中12只蟹), 进行为期60d的室内养殖实验, 以探讨添加合成虾青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性腺发育、色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 (1)实验进行到30d和60d, 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雌体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均无显著影响(P>0.05)。(2)性腺、肝胰腺和头胸甲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红度值(a值)均以饲料3组最高, 性腺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以饲料1组最高(P<0.05); 饲料2组头胸甲的b值最高, 饲料1组最低(P<0.05)。(3) 饲料1组中华绒螯蟹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 饲料4组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乳酸脱氢酶(LDH)、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乳酸(LD)含量最高(P<0.05); 肝胰腺中的SOD、T-AOC、GSH-Px和GR活性均以饲料1组最高, 饲料2组最低(P<0.05)。(4) 饲料2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血蓝蛋白(H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 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均以饲料4组最高(P<0.05), 肝胰腺中的ACP、ALP和γ-GT活性以饲料1组最高。综上, 在育肥饲料中添加合成虾青素对成体雌蟹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 但可显著提高头胸甲、肝胰腺和卵巢中的类胡萝卜素总量、色泽和抗氧化能力, 建议雌蟹育肥饲料中合成虾青素的含量为90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