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萌  陈赛娟 《遗传》2001,23(4):384-388
用染色体特异的卫星DNA探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恶性血液病,发现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的重排并非罕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计划的发展,促进了对异染色质分子本质的研究。本就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异染色质的分子结构及其重排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用Hoechst 33258及着丝粒特异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的小鼠粗线期染色体主缢痕区,与以小鼠富集着丝粒(SFA)DNA为探针在粗线期染色体上的原位杂交主缢痕区作了比较。发现SFA DNA探针不仅杂交于全部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上的着丝粒区,并且杂交于着丝粒周围的异染色质区;而且,也杂交于X,Y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由此结论:此富集SFA DNA中含有全套常染色体及X,Y染色体的SFA DNA。  相似文献   

3.
着丝粒是真核染色体上的重要细胞器,是真核染色体作为基因载体行使其遗传功能的关键结构.着丝粒DNA首先是从酵母中分离克隆并被用以构建酵母人工染色体.鉴于真核有丝分裂机制研究和构建高等动物人工染色体研究的需要,从分离和检定过的小鼠着丝粒DNA库中筛选出了6#着丝粒DNA(SFADNA),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其进行了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检定.用缺口平移法和PCR法分别标记了SFA DNA和SFA DNA中的小鼠寡份卫星DNA作为探针,分别与小鼠腹水癌细胞和小鼠L929细胞进行原位杂交;并用荧光抗体显示杂交信号的位置.结果,SFA DNA在两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都位于亚末端的初级缢痕处,表现为单一粗大的斑块.寡份卫星DNA在两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亦都位于亚末端的初级缢痕处,但极大多数的斑点均表现为成对的细小斑点.初级缢痕正是染色体着丝粒所在的特征性部位.故以上结果说明定位于该部位的克隆的6#SFA DNA,和其中的小鼠寡份卫星DNA都来源于小鼠着丝粒DNA.  相似文献   

4.
植物着丝粒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朝文  宋运淳 《遗传》2006,28(12):1597-1606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正确分离和传递所必需的染色体区域。十多年来, 已对包括拟南芥、水稻、玉米在内的一些植物的着丝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不同的植物间, 着丝粒DNA的保守性很低, 呈现快速进化, 但着丝粒的DNA序列类型和组织方式基本相似, 一般是由夹杂排列着的卫星DNA串联重复阵列和着丝粒专一的反转录转座子构成。与着丝粒DNA相反, 着丝粒/着丝点的结构性和瞬时蛋白质在包括植物在内的真核生物中保守。与其他真核生物的情况一样, 拥有含着丝粒组蛋白H3(CENH3)的核小体是植物功能着丝粒染色质最基本的特征, CENH3在着丝粒染色质的识别和保持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着丝粒在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正常的分离和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5个稻属二倍体野生种的基因组BAC文库, 采用菌落杂交和FISH技术, 筛选和鉴定了各染色体组着丝粒克隆, 并且分析了这些克隆在不同基因组间的共杂交情况, 结果表明: (1) C染色体组的野生种O. officinalis 和F染色体组的野生种O. brachyantha具有各自着丝粒特异的卫星DNA序列, 并且O. brachyantha着丝粒还具有特异的逆转座子序列; (2) A、B和E染色体组的野生稻O. glaberrima、O. punctata和O. australiensis着丝粒区域都含有与栽培稻着丝粒重复序列CentO和CRR同源的序列; (3) C染色体组野生稻O. officinalis的2条体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具有CentO的同源序列, 同时也发现其所有着丝粒区域都包含栽培稻CRR的同源序列。这些结果对克隆稻属不同染色体组的着丝粒序列、研究不同染色体组间着丝粒的进化关系和稻属不同着丝粒DNA序列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两种哑蟋及一种聋蟋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采自四川峨嵋山的峨嵋哑蟋(Goniogryllus emeicus Wuet Wang 1 992)及四川康定的藏蜀哑蟋(G.potanini B.-Bineko 1956)以及湖北神农架的一种聋蟋(Cophogryllus sp.)的染色体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种无翅类蟋蟀的核型具有一定相似性,核型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臂间倒位和着丝粒的融合和裂解。同时,对聋蟋的C带核型也作了报道,研究表明,此种聋蟋的异染色质含量为34.15%。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hromosome of two species of Goniogryllus (G.eneicus Wu et Wang 1992,G.potanini B.-bienko 1956)one specie of Cophogryllus(C.sp.)have been comparatively studi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the karyotypes of three species of wingless crickets have common deriving,the variation is due to centric fusion and rission,and pericentric inversion.Then,the C-banding karyotype of Cophogryllus sp.has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7.
关于组蛋白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想  张飞雄 《遗传》2004,26(2):244-248
主要阐述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类型,组蛋白H3中第9位赖氨酸甲基化与异染色质的形成、常染色体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组蛋白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磷酸化的相互关系, 指出组蛋白甲基化对维持细胞各种状态的平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The types of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ylation of Lysine 9 of H3 and the formation of heterochromatin, gene regulation in euchromatin, and that with DNA methylation, were mainly introduced.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histone methylation and histone acetylation/phosphorylation was summarized. It is showed that histone methyl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state of cell. The future research tendency of histone methylation was fantanstic.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用Hoechst 33258及着丝粒特异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的小鼠粗线期染色体主缢痕区,与以小鼠富集着丝粒DNA为探针在粗线期染色体上的原位杂交主缢痕区作了比较。发现SFA DNA探针不仅杂交于全部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上的着线粒区,并且杂交于着丝粒周围的异染色质区;而且,也杂交于X,Y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由此结论:此富集SFA DNA中含有全套常染色体及X,Y染色体的SFA DNA。  相似文献   

9.
采用限制酶AluI显带、CA_(?)/DA/DAPI荧光染色和常规C带技术研究了家猪染色体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结果表明: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至少可被区分为3类,并且在染色体组内各有其特异的染色体分布。将家猪染色体DA/DAPI荧光带和限制酶AluI显带与人类染色体比较,发现家猪13—18号端着丝粒染色体显带特征与人染色体1,9、16、Y一致。提示家猪13—18号端着丝粒区结构异染色质存在与人类随体DNA相似的DNA组成。  相似文献   

10.
植物着丝粒是染色体重要结构域,介导动粒装配。不同物种间着丝粒重复序列快速趋异进化,着丝粒功能保守,确保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正确分离和准确传递。伴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ChIP 与高密度芯片相结合技术(ChIP-chip)、ChIP 与高通量测序相结合技术(ChIP-seq)的应用,植物着丝粒研究获得里程碑式进展:某些模式植物着丝粒DNA 序列、蛋白质结构、功能获得大量新认识;着丝粒基本蛋白质组蛋白H3 被用来界定着丝粒大小和边界;某些非着丝粒区域被激活为新着丝粒,在世代传递中保持稳定性。本文对植物着丝粒结构、功能、进化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植物着丝粒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