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福氏痢疾杆菌4型菌株极易发生变异,故对此研究尚无一致结果,其抗原成分亦未完全阐明。最早Boyd提出型抗原的消失变异,Ewing又提出群抗原的形体变异,Fukumi报告此型菌株有5个亚型,安齐博则认为5个亚型中有4个亚型实际是一个,这是由于在变异过程中,群抗原“4”的时隐时现。Seeliger首次提出了4型菌的型抗原是复合体,方纲和冯振南证实了复合体的存在,并指出有三种抗原成分。我们在鉴定地方菌株时发现,初分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属的一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鳝鱼的标本中分离出一株沙门氏菌757,经鉴定为一新血清型。其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属的定义。根据该菌株卫矛醇反应阴性,丙二酸钠、乳糖、ONPG反应阳性,将其归属于沙门氏菌亚种IIIb。757菌株的“O”抗原为43123345,“H”第一相抗原为Z32,第二相抗原为e,n,x,z15。抗原式为43:z,52: e n,x,z15。  相似文献   

3.
O抗原是革兰阴性菌外膜的重要组分。它是由多糖的重复单位和一系列寡糖重复单位所组成,即O抗原基本单位,一般包括2~6个糖基。因为多糖中糖的性质不同,连接次序,连接位点都有差异,因而O抗原变异很大。染色体中有关O抗原合成的基因丛集成簇。这些基因簇的变异很大,也反映了O抗原结构的多样性。O抗原的表达受到各种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正>1934年Felix等发现伤寒沙门氏菌的一种表面抗原,命名为Vi(Virulence)抗原。以后,人们在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弗氏枸橼酸杆菌以及少数都柏林沙门氏菌中也发现有Vi抗原存在。历史上围绕着Vi抗原究竟是不是保护性抗原的争论,使人们对Vi抗原的认识不断深入,八十年代以来,受其他细菌多糖菌苗研制成功的启示,采用温和方法制备Vi多糖取得成功,对Vi多糖的保护力进行重新评价,人们对Vi抗原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将有关Vi抗原分子生物学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畜禽肉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多重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都是目前世界公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针对致病茵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过程繁琐的缺点,建立了同时检测畜禽肉及其制品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多重PCR分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分别针对沙门氏茵侵袭基因invA、大肠杆菌O157抗原基因rfbE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快速、灵敏地实现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同时检测,整个过程在9h~10h内完成,人工污染猪肉检测限分别达到2.4×102cfu/mL(沙门氏菌)和2.2×102 cfu/mL(大肠杆菌O157);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得到的普通及奇异变形杆菌国际对照菌株试制分型血清的结果已见于前文。在用这些分型血清鉴定收集到的国内菌种时,遇到许多不能分型的菌株,其中大部份是所有的单价O血清均不能与其发生凝集,有少数是可与几种单价血清发生凝集,因而无法确定其O群。也有少数菌株不能被各种单价H血清凝集,因而无法确定其H抗原。显然这些不能分型的细菌,可能具有Kauffmann和Perch二氏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两株无鞭毛鼠伤寒菌的微生物学诊断席连香(济南市卫生防疫站,250018)不典型变异的沙门氏菌检验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我们在腹泻病人微生物学调查中发现了两株无鞭毛沙门氏菌,经过一系列细致的鉴定,证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一材料工沙门氏菌因子血清卫生部上海...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疟疾变异的进展主要在于变异抗原基因的转录和转换以及主要变异抗原区的功能性表达。而且,随着疟疾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已发现新的变异基因家族。  相似文献   

9.
【背景】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禽类的肉制品及蛋类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目的】确诊云南某蛋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原情况。【方法】无菌采集发病蛋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致病性实验及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鉴定该分离菌为肠炎沙门氏菌,其抗原结构式为:O抗原1(+)、9(+)、12(+),H抗原gm(+)、[1,7](+),将其命名为SSYN001株。药敏实验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和四环素4种药物耐药,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等8种抗菌药物敏感;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菌株含有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对雏鸡、产蛋鸡及小鼠的致死率分别为40%、80%和100%;该菌检测出spvB、spiA、pagC、msgA、invA、sipB、prgH、spaN、tolC、iroN、sitC、lpfC、sifA、sopB和orgA这15种毒力基因。【结论】对云南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和菌株提供了新的生物学信息数据,对食源性人畜共患沙门氏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国际沙门氏菌中心1984年修订的沙门氏菌抗原表作了简单介绍。并对沙门氏菌属分类命名近况作了讨论。本抗原表采用了Le Minor分类命名系统,将沙门氏菌拟分为6个亚种。由于某些0群的取消及菌型的合并,本抗原表截止1983年底,共载有2107个菌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PS中的0抗原部分与其它部分在血小板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给BALB/c小鼠注人大肠埃希菌野生株E.coli O8、O9、K-12(不含有O抗原)及2株重组变异的K-12株(携带编码O8、O9的O抗原rfb基因)。结果K-12的LPS引起血小板反应及急性休克能力较弱,O8及O9引起一定的反应,而这2种重组的LPS,即在K-12的LPS上带有O8或O9的O抗原.显示出极强的活性。静脉注入补体C5的阻止剂后,重组株LPS的作用消失了。而且在缺乏补体C5小鼠DBA/2中,重组的LPS能引起血小板的聚集但不能降解,也不能引起休克症状。结论诱导血小板反应及急性休克的能力依赖于LPS结构;O抗原及R核心抗原是表现活性的必要结构;LPS诱导的血小板反应及急性休克依赖补体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从蛇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沙门氏菌,编号为S3188,符合沙门氏菌属的生化特性,但具有靛基质阳性的异常反应。该菌株能利用丙二酸钠,不发酵卫矛醇,迅速发酵乳糖,ONPG为阳性,具有双相H抗原,应归属于沙门氏菌IIIb。经抗原分析。该菌株的抗原式确定为53:1,Z13:c,n,(z15)…,是新的沙门氏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13.
被动血凝试验测定伤寒Vi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拘橼酸杆菌中提取纯化获得其Vi多糖抗原,该抗原具有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的免疫学特性,而不含伤寒沙门氏菌0,H抗原,用其致敏新鲜羊血球作被动血凝试验,特异性敏感性均很好。所需Vi抗原致敏浓度极低,仅为0.05ug/ml。使用新鲜羊血球凝模式较好,便于观察结果,采用被动血凝试验检测106名健康中学生肌肉注射30ug伤寒Vi多糖菌苗前后Vi抗体的变化情况,发现免疫后血清抗体的四倍增长率达89%,表明伤寒Vi多糖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在其复制过程中需通过以 RNA 为中间体的逆转录过程,因而其突变率较一般的 DNA 病毒高,随着对 HBV 研究普遍和深入开展,最近几年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不同生物功能的变异株.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 HBV 变异株研究的进展,内容主要包括:表面抗原相关变异,e 抗原表达变异,核心抗原相关变异以及变异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孔庆科  郭宏杰  赵广  郭玺  程剑松  王磊 《遗传学报》2004,31(12):1448-1454
对大肠杆菌O141 O-抗原基因簇进行测序,序列全长15601bp,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共发现12个基因:鼠李糖合成酶基因(rmlB,rmlD,rmlA,rmlC)、甘露糖合成酶基因(manB,manC),糖基转移酶基因(orf6,orf7,orf9,orf10)、O-抗原转运酶基因(wzx)和O-抗原聚合酶基因(wzy)。用PCR的方法筛选出了针对大肠杆菌O141的特异基因,可以用于基因芯片或PCR方法对大肠杆菌O141的快速检测。通过对大肠杆菌O141的O-抗原基因簇及甘露糖和鼠李糖合成酶基因的进化分析发现:大肠杆菌O141 O-抗原基因簇是低GC含量的片段,仅O-抗原特异的基因才出现在O-抗原基因簇;并且这些基因可能介导了O-抗原基因簇间的重组及以O141 O-抗原基因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宋内Ⅰ相抗原和霍乱CT-B共表达的免疫保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编码宋内氏痢疾菌(Shigella sonnei)I相O抗原的基因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CT-B基因克隆至带asd基因的质粒PYA248,得重组质粒PMGL105。将该重组质粒转入asd基因缺失的减毒伤寒沙门氏菌X4072,构成了一个不带抗药性基因的载体-宿主平衡致死系统。一系列实验表明,该重组菌X4072(PMGL105)能稳定地表达宋内I相O抗原和霍乱弧菌的CT-B抗原。小鼠免疫保护实验表明,该重组菌对有毒的宋内氏I相痢疾杆菌及霍乱弧菌的攻击均具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9年8月从蛇肠内容物中检出一株沙门氏菌,编号为S.3337经鉴定为新血清型,其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属的定义.根据该菌株不发酵卫矛醇,能利用丙二酸盐,迅速发酵乳糖,ONPG为阳性,具有双相H抗原,应归属于沙门氏菌Ⅲb.经抗原分析该菌株的抗原式为65:z:z_(55).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抗原表达质粒在重组伤寒沙门氏菌中的稳定性以增强重组伤寒沙门氏菌诱导的免疫应答 ,克隆鼠伤寒沙门氏菌pagC基因启动子 ,以其为转录调控元件构建HCV核心抗原表达质粒 ,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体外培养时 ,Mg2 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该重组菌表达HCV核心抗原。将该重组菌和组成性表达的重组菌分别口服接种BALB/c小鼠 ,观察质粒的稳定性和小鼠的免疫应答。结果表明 ,体内激活的pagC基因启动子能明显提高质粒在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稳定性和增强重组菌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这为发展高效免疫、成本低廉的口服丙肝疫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减毒沙门氏菌用作重组口服活疫苗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毒沙门氏菌不仅被用于预防沙门氏菌的感染,还可以作为异源抗原的载体,构建成表达其它病原体保护性抗原的活疫苗,通过口服免疫获得相应局部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本文从其减毒机理、重组菌构建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陶江  刘斌  王荃  郭宏杰  冯露 《微生物学报》2004,44(3):345-350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的 1 1 0个O 抗原糖基转移酶与 39个O 抗原聚合酶的序列进行分析 ,探讨这两种酶的序列和结构特点。统计了其序列一致性 ,密码子使用和 (G C) %含量的特点 ;讨论了O 抗原糖基转移酶和聚合酶对底物的特异性 ;推测了 6组糖基转移酶的功能 ;通过对蛋白拓扑结构的预测 ,发现O 抗原聚合酶中广泛存在一个位于细胞周质中的亲水环 (Loop) ,是可能的功能区域 ;通过对蛋白高级结构的预测 ,发现O 抗原糖基转移酶属于两个不同的蛋白超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